李夫人傾國傾城,死後被追封為漢武皇后,孃家卻被漢武帝族滅兩次

李夫人是漢武帝極為寵愛的妃子之一,她和漢武帝生有一子昌邑王劉髆,她的孫子就是知名的二十七天皇帝、這幾年我國的考古明星——海昏侯劉賀。漢武帝和李夫人的愛情故事豐富了我國的文學典故,

成語“傾國傾城”原來就是指李夫人。

李夫人來自中山國,這個地方位於燕趙一帶,燕趙自古多佳人,所以李夫人也是一位美麗的女子,而且她的家族世代擅長音樂、舞蹈。如果在現代社會,李夫人家可謂音樂世家,而是肯定是藝術家級別,但當時這種人的社會地位非常卑賤,被稱為“倡人”。

李夫人傾國傾城,死後被追封為漢武皇后,孃家卻被漢武帝族滅兩次

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通音律、善歌舞,因此得到漢武帝喜愛。李延年想把妹妹推銷給好色的武帝,以改變家族卑微的地位,於是有次他為武帝獻歌一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國與傾城,佳人難再得!”這首歌藝術成就很高,漢武帝也為之感嘆:“天下真的有這樣美的女子麼?”這時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趁機推薦道:“李延年的妹妹就是呀!”武帝頓時來了興趣,他召見了李延年妹之後,發現她果然“妙麗善舞”,於是龍心大悅,李夫人就成了後宮寵妃,後來和武帝生了昌邑王劉髆。

李夫人傾國傾城,死後被追封為漢武皇后,孃家卻被漢武帝族滅兩次

然而好景不長,年輕美貌的李夫人很快就得了重病,她生命垂危時,武帝來探望她,她卻矇住被子不肯相見。武帝於是哄她道:“你讓我看一眼吧,我賞賜你千金,而且給你兄弟們都封尊貴的高官!”李夫人卻回答道“尊貴與否都在於您,不在於見我這一面!”始終哭泣著拒絕,漢武帝只得怒氣衝衝地走了。

李夫人的家人都責怪她,說“貴人你不見皇帝最後一面,怎麼囑託兄弟們的事呢?”李夫人嘆息道:“不見皇帝,就是為了更好地託付兄弟呀!我出身卑賤,是靠美色得到皇帝寵幸。用色相去侍奉討好人,哪天失去美色了,那就再也得不到寵愛了。皇帝對我念念不忘的是我的美麗,如今我病成這樣,他看到後,以後想起來不會覺得噁心麼?又怎麼可能還記得我的好去照顧我家人兄弟?”

李夫人傾國傾城,死後被追封為漢武皇后,孃家卻被漢武帝族滅兩次

不得不說李夫人是個心理學高手,她揣摩透了漢武帝那風流好色的性格。果然,她去世後,由於沒有見到她最後一面的漢武帝始終對其念念不忘,不僅以皇后禮葬李夫人於茂陵,而命人畫下李夫人的形容,掛在甘泉宮以作紀念。漢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還曾為她寫了《悼李夫人賦》和《落葉哀蟬曲》,藝術水平都非常高。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被升為協律都尉,弟弟李廣利被漢武帝提拔為貳師將軍去攻打大宛,雖然李廣利軍事水平平庸,但漢武帝還是封他為海西侯,食邑高達八千戶,這顯然是出於寵愛李夫人的緣故。李夫人一家因為女寵從而改變了卑賤的出身,一躍成為貴族成員。

李夫人傾國傾城,死後被追封為漢武皇后,孃家卻被漢武帝族滅兩次

但是盛極必衰,由於李夫人的季弟淫亂後宮,被漢武帝下詔滅了李延年和季弟之族,這是李家遭受的第一次嚴重打擊,李廣利由於在外打仗並沒受到牽連。但是巫蠱之禍後,由於衛皇后和衛太子兵敗而死,儲位空缺,李廣利這時卻起了謀嫡之心。當時李廣利的女兒嫁給了武帝侄子、丞相劉屈氂為兒媳,兩人一拍即合,想合夥把李夫人兒子昌邑王劉髆送上皇位。

這時有人告密,說劉屈氂和李廣利搞巫蠱想詛咒武帝早死,希望立昌邑王為帝。武帝大怒,劉屈氂被腰斬後遊街示眾、其妻子兒女被當街斬首,由於李廣利正帶兵在外攻打匈奴,李廣利的家人也盡數被囚禁起來。李廣利知道家人被囚的消息後大驚,想打個大勝仗求得武帝寬恕,誰知貪功冒進,反而慘敗於匈奴之手,七萬多漢兵拋骨大漠。窮途末路的李廣利投降匈奴,李氏家族全部被漢武帝族滅。

李夫人傾國傾城,死後被追封為漢武皇后,孃家卻被漢武帝族滅兩次

李廣利到了匈奴後,由於他在漢朝地位很高,因此匈奴單于把自己女兒嫁給了他。誰知李廣利受寵引起了別人的妒忌。某次單于母親生病,此人買通巫師,說要殺了李廣利祭天后單于母親病才會好。倒黴的李廣利就這樣被殺了祭神,他死得實在不甘心,於是詛咒道“我死必滅匈奴!”不久之後匈奴就自然災害頻發,雨雪不斷、家畜死亡,單于惶恐不已,於是為李廣利立了祠堂以作祭祀。

漢武帝去世後,由於衛皇后被廢自殺,他沒有皇后配廟享受祭祀,於是權臣霍光做主,追立李夫人為孝武皇后,配享廟祭。

李夫人傾國傾城,死後被追封為漢武皇后,孃家卻被漢武帝族滅兩次

而李夫人的兒子昌邑王劉髆在劉屈氂事件之後惶恐不已,他受驚過度而死,諡號“哀”,兒子劉賀嗣昌邑王。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無子駕崩,劉賀被徵召入朝,立為皇太子,然後即皇帝位。由於劉賀和他的團隊急於從權臣霍光手裡奪權,霍光找了兩千多條罪狀把他廢黜,史稱“漢廢帝”。劉賀被廢后回到昌邑,不過昌邑國除,他只享受兩千戶封邑。漢宣帝即位後,封劉賀為海昏侯,並命其就國。海昏侯墓僥倖從盜墓賊手中被搶救回來,現在已被科學考古發掘,海昏侯劉賀也是這幾年最耀眼的考古界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