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之千古駢文名篇《秋日宴洛陽序》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之千古駢文名篇《秋日宴洛陽序》

《秋日宴洛陽序》

(王勃 公元672年)

夫以東京勝地,南呂高秋,

三塗鎮而九派分,

白露下而清風肅。

或出或處,人多朝野之歡;

以嬉以遊,時極登臨之所。

征衣流寓,切下走之蓬襟;

解榻邀期,屬上賓之桂席。

於是齊道實,款琴樽,倜儻論心,

留連促膝,但有潘楊之密戚,

得無管鮑之深知?

簪組盛而車馬喧,

庭宇虛而管絃亮。

近臨銅陌,斜控銀墟。

菊照新花,泛輕香於遠次;

荷凋晚葉,翻翠影於長波。

聽矚方窮,獻酬逾洽。

年忘小大,傲天地於平生;

志混榮枯,得林泉之意氣。

願長繩以系日,幾近光陰;

思短札以凌?,或陳歌詠。

人採古韻,成者先呈。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之千古駢文名篇《秋日宴洛陽序》

東都名勝之地,八月高爽之秋。

三塗險要而黃河九分,

露水紛下而秋風肅穆。

或出世隱逸或處世凡塵,

朝廷民間多歡樂之聲;

又嬉戲喧鬧又優遊山水,

登高望遠恰最佳之時。

旅行的衣服流離的居所,

切合在下草莽的胸懷;

專設的坐榻事先的邀請,

屬於嘉賓豐盛的宴席。

於是看齊至真切實的道理,

喜愛琴酒悠閒的生活,

灑脫無拘直抒胸臆,

留戀顧盼交談知己。

只有潘岳楊經那樣的密友,

豈無管仲叔牙那樣的深知。

簪纓冠帶眾多而車馬喧鬧,

庭宇宅院空虛而音樂響亮。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之千古駢文名篇《秋日宴洛陽序》

近旁面臨銅駝街市,

西南遠控伊陽銀礦。

菊花映照新開的瓣蕊,

輕香漂浮於遠處的房舍;

荷花凋謝衰敗的葉子,

綠影翻動如連續的波浪。

傾聽觀覽方將結束,

賓主敬酒愈加融洽。

年紀忘記大小老少,

平生傲視於天地人間;

志向混淆困頓發達,

情趣得之於山林泉石。

願意用長繩繫縛住白日,

幾乎迫近於太陽月亮;

思量以短文縱身於雲霄,

或者陳示以詩詞歌賦。

每人選韻而賦,完成先予呈現。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之千古駢文名篇《秋日宴洛陽序》

《秋日宴洛陽序》作者和作品介紹

《秋日宴洛陽序》作者是唐代傑出的文學家、詩人王勃。

王勃約生於唐高宗永徽元年(約公元650年),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為“初唐四傑”之首。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高宗皇帝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正趕上都督閻伯輿新修滕王閣成,重陽節時在滕王閣大宴賓客。王勃前往拜見,閻都督早聞他的名氣,便請他也參加宴會。閻都督此次宴客,是為了向大家誇耀女婿孟學士的才學。讓女婿事先準備好一篇序文,在席間當作即興所作書寫給大家看。宴會上,閻都督讓人拿出紙筆,假意請諸人為這次盛會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辭不寫,而王勃以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晚輩,竟不推辭,接過紙筆,當眾揮筆而書。閻都督老大不高興,拂衣而起,轉入帳後,教人去看王勃寫些什麼。聽說王勃開首寫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說:不過是老生常談。又聞“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沉吟不語。等聽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都督不得不歎服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王勃於南昌閻都督宴上賦《滕王閣序》的佳話,實乃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動人的故事。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之千古駢文名篇《秋日宴洛陽序》

那一年,王勃二十六歲。他用一首詩和一篇文,讓一座樓和一座城,還有一頓飯和幾個人,從此千古留名。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王勃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據說唐高宗看見此文後,曾“一驚三嘆”: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高宗便給出五星好評:“此乃千古絕唱,真天才也”。見序文後,尚有《滕王閣詩》一首,皇帝老兒大為稱奇:“這娃,文思泉湧,勢如雪崩,根本停不下來啊!”

一篇讀罷,高宗回味良久,突然問左右:“王勃現在哪?朕當初不該趕走他啊。”

侍臣卻回答:“啟奏陛下,王勃離開洪州後,前往交趾探親,返程時,在南海溺水,受驚嚇而死,年方二十六歲。”

高宗一下子愣在原地,痛惜不已。

除了王勃,“初唐四傑”中,其他三人,結局也都較為悲慘:楊炯四十餘歲,便卒於盈川;盧照鄰因文入獄,後又患病致殘,自投潁水而死;駱賓王參與揚州起事,“亡命不知所之”。

“初唐四傑”共同的特點是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都相當浪漫,遭遇尤其悲慘,這就是”天妒英才“吧!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之千古駢文名篇《秋日宴洛陽序》

《秋日宴洛陽序》當作於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秋。這一年,王勃在洛陽與他的好友餞別時完成此文。文中一方面描寫了秋天的美景和宴席的盛大場面,另一方面寫出作者與朋友的深厚情意,並抒發了內心的不平之氣。

《秋日宴洛陽序》前三句開門見山,交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簡單直截,一目瞭然。時間為“南呂高秋”,“白露下而清風肅”的季節。地點為“東京勝地”,是“三塗 鎮而九派分”的地方。人們“或出或處,人多朝野之歡;以嬉以遊,時極登臨之所”。這三句緊扣題目而展開,直奔主題。

中間三句交待“我”和朋友的深情厚意, 是“留連促膝”、“潘楊之密戚”、“管鮑之深知”,交往十分密切,志同道合,相知有素。

後面幾句轉而描寫宴席的盛大場面和周圍美麗的景色。場面描寫和景色 描寫互相照應,互相映襯。場面盛大熱鬧,人聲鼎沸,車馬喧囂;而周圍景色是菊花泛香,荷葉翻翠,清香撲鼻,翠影婆娑,鬧中有靜,靜中有鬧。人們獻酬逾洽, 一派歡樂。

結尾處作者不忘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雖然自己“征衣流寓,切下走之蓬襟”,但是依然要傲立天地,志混榮枯,保持高潔的品質和美好的人格。

《秋日宴洛陽序》全文以記敘為主,夾雜著議論和抒情。借宴會的情事寫與朋友的交往,抒發對自身遭際的感慨,把個人的感受和環境氛圍的渲染交織在一起,自有一種真摯情感的流露和激動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之千古駢文名篇《秋日宴洛陽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