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家的小孩是不是也愛玩手機遊戲,不讓玩就生氣?那麼應該如何教育制止呢?

觀遊天下


現在隨著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沉浸在了手機之中。手機本身對社會的發展是起到推動作用的,但是隨著手機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更多的人發現了手機的弊端。

當我們出行的時候,隨時都能看到人們拿著手機,看著手機,玩著手機,手機離不開人們的生活,更離不開人們的心理。有些人寧可不吃飯,也要拿著手機,每天早上起來如果不看見手機,心理的狀態都會發生變化,晚上更是手機的使用高峰期。

這樣的氛圍自然而然會影響到孩子們身上。大一點的孩子是玩手機遊戲,小一點的孩子是玩電話手錶。應該說孩子們對於手機這樣的工具那是無師自通,天生就有好感,回想一下的確也是。手機中的遊戲什麼時候都能玩,不像電腦那樣笨重,一部手機便利了我們的生活,更讓我們與孩子之間增添了許多隔閡。

現在的孩子與家長之間因為手機吵鬧的不在少數,有些家長為此煩心不已,也是手機的誘惑力大人都抵擋不了,何況是孩子呢?

因此面對這個社會性的普遍問題,我想適度玩是可以的,要想絕對不玩不太現實。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抽出時間玩,學習的時候就要全力以赴,有空閒的時候可以玩一玩。其次作為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給孩子做個榜樣,更要讓孩子明白要學習剋制自己的衝動。


說文寫作


現在的孩子確實愛玩手機,走路、吃飯、上廁所甚至是睡覺,都要抱著手機,如果不讓玩,孩子又要鬧情緒,一大家子因為個手機鬧的不愉快,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對手機沉迷?開學之後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這些問題父母一定要知道。


美國“常識媒體”把青少年玩手機的行為分成了四大類:

被動消費:看電視、閱讀、聽音樂;

互動消費:玩遊戲、瀏覽網頁;

溝通:視頻聊天和社交媒介。

內容創作:用電子設備進行音樂或藝術創作

其中的多數行為都是有益的。比如青少年在社群媒體上的自我表達、與人互動、探索有興趣的事物……這些本身對青少年的生活是有正面影響的,這些益處也已經被哈佛教育研究所的韋恩斯坦研究確認了。


真正要避免的,是抖音這類一刷就停不下來、但其實什麼都沒學到的快餐信息軟件。這些軟件傳遞的負面能量,不僅會影響三觀尚未成熟、沒有辨別能力的青少年,對自制力不強的成年人,也有著驚人影響。另一類就是手遊產品,手機遊戲也吸引著大量的青少年,佔用了大量的學習和休息時間,如果不加管制,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時間長了對學習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不盡相同:有的是社交型依賴,有的是遊戲型依賴,而還有的是娛樂型依賴。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制止呢?


以下有幾條建議,家長不妨試試。

1、在家裡設置“手機專區”

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監督使用手機情況。孩子放學或者父母下班後,統一把手機放在一個地方。真的必須要使用手機的話,需要向對方提出申請。

2、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建議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覺或者寫作業時,發完所有該發的短信和郵件。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飯時間,最好把手機收起來,沒有一個孩子喜歡父母在陪自己的時候經常被手機打擾。

3、不要把手機作為哄孩子或者獎賞孩子的工具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歲以下的孩子不應該有任何屏幕時間,包括電視、影片,以及玩電腦遊戲;而兩至四歲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時,愈少愈好。

4、幫孩子選擇接觸的內容

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對於沒有辨別能力的孩子們來說,家長更應該扮演好“把關人”的角色。家長需要對孩子接受的信息做一些篩選。

5、多陪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只要有時間,就要多帶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參加戶外活動。逛公園、跑步、跳繩、打籃球……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是讓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釋放。

以上幾點建議家長們可以試試,如果能堅持做到,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如有幫助請點贊關注。我是江北,關注我每天為您分享教育領域心得經驗。

說明:以上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教培管理江北


誰說不是呢?似乎手機才是他最好的朋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啊?

想一想自己小的時候,那有什麼電子產品啊,家裡有個手電就算家用電器了,有個鐵皮青蛙就美的屁顛屁顛的!

後來電視機慢慢地普及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再後來就是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學習機,遊戲機,手機也從成年人的世界裡慢慢地滲透到了青少年的世界裡。



當手機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三件套(手機,鑰匙,錢包)的時候,手遊也隨之大行其道。想一想以前都是圍在電腦前玩遊戲,現在更方便了,手握一部手機,玩遍天下游戲!

而小朋友對遊戲有天生的不免疫因子,只是現在從戶外實體遊戲進化到了手機電子遊戲。什麼吃雞,迷你世界等等不僅攻陷了成年人世界,也吸引了大批青少年玩家。

孩子對這些虛擬世界中的打打殺殺,愛恨情仇完全沒有抵抗力,早就成了遊戲的俘虜。如果不加以控制,便會深陷其中,荒廢學業,還會造成視力下降,脾氣暴躁,甚至潛在的暴力傾向,真是令人擔憂啊!

作為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要自己也沉迷,整天在孩子面前抱著手機打遊戲。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其次要嚴格控制孩子接觸手機的時間,每天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週末可以適當的增加一點時間,但前提是再完成學習任務以後才能接觸手機。最後家長其實可以選擇和孩子在同一個時間玩,增加了親子的機會,也可以更深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但一定要以身作則,嚴格控制時間。

總而言之,在疏不在堵!完全禁止是不現實的,除非孩子對手機和電子遊戲天生不感興趣,否則一味地通過強權禁止孩子玩手機,玩遊戲,往往事得其反!

大家覺得呢?


品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


“僅僅是智能手機的存在就會影響你的認知能力,”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技術和心理學專家沃德博士說。

在一個實驗中,他和他的團隊要求參與者學習一些東西,然後對他們進行測試。

“我們讓人們拿著手機進入實驗室,把手機放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或包裡。

你的手機離你越近,他們的表現就越差,即使他們不使用它。”

沃德博士還研究了搜索引擎對我們記憶力的影響。

他描述了谷歌通常提供知識的速度比我們從自己的記憶中調用知識的速度要快。

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我們健忘的程度。

”所以在使用搜索引擎之前,用自己的大腦好好思考自己是否知道答案。

說這些,不是讓你和孩子講這些基本的常識,而是建議你和孩子一起做到遠離手機,此刻就開始吧,把手機放到另一間屋子裡去。越遠越好。


知君姐姐


深入‘‘遊戲’’穴 可斷遊戲癮

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戰神勝孩子游戲癮,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遊戲,甚至放下身段要孩子教你怎麼玩。我當年為了控制孩子游戲,還專門花1500元給孩子買了個遊戲機,兩年後跟孩子一起半價賣掉遊戲機,相當於700多元的成本,戒掉其遊戲習慣。

當然我們深入遊戲穴的目的,是要滅掉遊戲癮,所以必須借遊戲這個事情改善親子關係,以重建規則,包括玩遊戲的規則。


圖圖釋道


孩子,我允許你玩遊戲,允許你以遊戲會友,但不允許遊戲玩你。

允許你玩遊戲,但我有幾點要求

1、你選擇一款你最喜歡的遊戲

遊戲都差不多,你不要這個玩一下,那個玩一下。若想玩,你就安裝一款你最喜歡的。你選擇了《和平精英》,俗稱:吃雞。

2、回答我一個問題:如何讓你有80%的概率進入前五

想玩,就認真的玩。你找出如何能保證你穩定狀態下,有80%的概率進入前五名。每局遊戲開始有100人,最多四人一組。能穩定進入前五,就不能靠運氣,你得鍛鍊你自己,你需要找出讓你勝出的能力是什麼,然後不斷的鍛鍊。

平時喜歡讓你陪我散步(其實是我陪你,為了多和你溝通),我會每隔一段時間與你溝通一下游戲的問題,聊聊最近你在哪方面有所突破,有沒有離目標更進了一步。

3、我也會陪你玩

雖然我遊戲很菜,玩著玩著我就頭暈了,有時候找不到方向。後來,你也不高興帶我玩了。

4、我同意你遊戲會友

這款遊戲很火,到哪都能找到戰友。有一次娘娘過來玩,據說娘娘培養那邊也有一個小孩很喜歡玩這款遊戲,我開車幾十公里把你送過去,讓你以遊戲會友。

不允許遊戲玩你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就會變成遊戲玩你,你就得注意了。

1、時時刻刻都想著遊戲,就想玩

你的精神已經被遊戲所控制了,你的考慮如何擺脫。人一定要控制機器,千萬不要被控制而失去自我。

2、每種新出的場景都想玩

你需要問自己不同場景的區別是什麼?對讓你進入前5,有和不同?難度是否一樣?有利於讓你進入前五嗎?

是不是他們背後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表象不一樣?

3、喜歡各種服飾,想花錢買

各種不同的服飾對玩遊戲有和幫助?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裝飾出來,又有何意義?

玩遊戲時間

週一至週五,不許玩;週六、週日,每天2-3小時。

我不希望出現遊戲玩你,如果一旦出現了,我對你玩遊戲的限制也就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