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直布羅陀對海權強國的影響以及英國、西班牙的長期主權之爭?

齊林居


直布羅陀:兩個老牌海上強權的300年爭端和現實對峙

直布羅陀地圖

直布羅陀半島,面積只有6.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公里,總人口3萬餘人,它是英國14個海外領地中是最小的一個,也是聯合王國與歐洲大陸陸地接壤的唯一飛地。直布羅陀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的地中海沿岸,北接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大區加的斯省、南臨西班牙的北非屬地休達市,正好扼守著經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入口—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長90公里、寬12公里至43公里,是進出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唯一的海上通道。“公元前2000年,腓尼基人崛起,作為當時世界上以擅長航海聞名的民族,他們善水而勇猛,主導著地中海地區的貿易;他們橫穿直布羅陀海峽,縱橫於大西洋……”因而,從古至今,作為全球海洋的戰略咽喉之一,直布羅陀的地位都相當重要,並影響了歐洲數個海權國家的衰落與興起。

西班牙海軍軍旗

16-17世紀,西班牙是經略東西方的海上霸主。創建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西班牙海軍,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海軍之一。西方有研究認為,西班牙海軍的戰鬥力目前位列世界第七。事實上,它仍是世上少數可同時在各大洋執行任務的海軍。

現代皇家海軍的歷史亦可追溯至16世紀初,為不列顛王國三軍中最古老的軍種。英國皇家海軍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大英帝國崛起成長為全球超級大國的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由於歷史地位顯赫,人們(包括英國人)時常略去“英國”部分,直稱其為“皇家海軍”。正因如此,皇家海軍在英王武裝部隊中地位乃最崇高的,被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皇家海軍軍旗

自16世紀晚期到17世紀初,皇家海軍的主要對手是西班牙艦隊(Armada Invencible,即最幸運的艦隊或稱不可擊敗的艦隊、無敵艦隊)。

1588年7月,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派出150多艘戰艦組成的無敵艦隊(Armada Invencible),由西多尼亞公爵統率,試圖征服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治下的英格蘭。

浩浩蕩蕩的無敵艦隊剛出港口就受到大西洋風暴的猛襲。7月21日艦隊駛進英吉利海峽,22日凌晨英國艦隊順風向西班牙艦隊發動攻擊;23日黎明,西多尼亞公爵發起反擊;28日晚間英國艦隊實施火攻;7月29日西班牙艦隊決定回國,卻又在海上遇上了大風暴。在8月8日的格瑞福蘭海戰中,無敵艦隊被弗蘭西斯.德雷克等人指揮的英格蘭艦隊擊敗。

英西海軍海戰場景

無敵艦隊之役是發生於1585年–1604年間的英西戰爭中之一個大型戰役,也是英國曆史上最有名的一場戰爭。1588年10月,當無敵艦隊繞過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島西岸回到西班牙本土時僅存43艘破損戰艦,幾乎全軍覆滅。由於損失百艘以上的大型戰艦及超過一萬四千名士兵,從此國勢鼎盛的西班牙帝國一蹶不振,英格蘭則一躍而成新一代海上強權,開啟了伊麗莎白一世統治下的盛世。

無敵艦隊入侵英國的失敗,宣告了西班牙帝國海權的極限,它無法控制大西洋的北海地區。在影片《至暗時刻》裡,溫斯頓.丘吉爾首相談到這段歷史時,曾說過一段雄視千古的話:“西班牙艦隊我看不見,因為他們在視線之外。”

但是,西班牙也從歷史性的海上慘敗中學到教訓,此後其珍寶船隊配備遠程重炮,有效反抗英國海盜船的大肆劫掠。1596年,英國海軍名將德雷克在偷襲西班牙帝國殖民地西印度群島失敗後,因負傷和痢疾不治而亡。英西戰爭更是朝著不利於英國發展,最後於1604年結束。不過,在一百多年後的1704年,獲得荷蘭資本的英國海軍,趁西班牙王位戰爭,攻佔了該國南面的直布羅陀,使得西班牙本土受到皇家海軍炮火的直接威脅。

直布羅陀半島全景

“西班牙失去了直布羅陀海峽的控制權,也就失去了和英國類似的軍事和貿易優勢。”佔領直布羅陀後,從17世紀中期起至18世紀,皇家海軍繼續同荷蘭皇家海軍與法國海軍對制海權展開激烈爭奪。自18世紀中期起,經歷無數血戰的皇家海軍終於獨步天下,其身為有史來最強大的全球海上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才被美國海軍所超越。

在冷戰時期,皇家海軍轉變為反潛力量,主要於GIUK缺口搜索威脅性極強的蘇聯潛艇(GIUK缺口意指北大西洋海域上,格陵蘭、冰島和英國三地之間一處與海軍作戰有重大關係的海域。)蘇聯解體後,皇家海軍重新迴歸其傳統的遠征作戰本色,活躍於全球範圍,並仍舊是當世最有專業經驗、戰鬥力最強的藍水海軍之一。

根據1713年的《烏德勒支和約》,當時西班牙的波旁王朝為換取英王承認其合法性,正式將直布羅陀割讓給英國。而倫敦則在1830年宣佈直布羅陀為其殖民地。自此,直布羅陀就一直被英國統治,不少意大利人和英國人開始遷入,部分摩爾人也迴流充實了當地人口。

皇家海軍停靠在直布羅陀基地的戰艦

在大不列顛殖民地遍佈全球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直布羅陀這個小小的海邊要塞,是帝國經過大西洋出地中海、蘇伊士運河,連接埃及、印度、新加坡的關鍵據點之一;二戰時,直布羅陀亦因支持盟軍在北非的作戰行動而大放異彩。

300多年間,雖然馬德里堅稱擁有直布羅陀主權,但是直布羅陀人大多否認西班牙對當地享有宗主權。作為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的最高元首為英王。現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委派總督代其在當地履行治權。倫敦負責管理直布羅陀的國防、外交、以及維持治安和財政穩定,實行地方自治。

在二戰後大英帝國土崩瓦解、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的時候,孤懸海外的直布羅陀人卻在近代的幾次公投裡,一再明確表達了對“英國人”身份的始終堅守。1954年,西班牙大獨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重申對直布羅陀領土的主權,並於1969年進行了邊境封鎖,但種種作為只是讓直布羅陀人更加堅定的認同其英國身份。

一架英軍“狂風”戰鬥機通過直布羅陀機場跑道

直布羅陀是歐盟的一部分,但不屬於申根區。因此英國和西班牙兩國間有邊界管制。這造成了世界上僅有的一條跑道平交道奇觀:直布羅陀機場因設於與西班牙的邊界旁邊,基於地理上的限制,其跑道長度很短,只能供中小型飛機升降(如波音737、空中客車A320等),直布羅陀唯一過境道路須通過跑道路面,故每當有航班或英軍戰機起降時,鐵路型的道口欄杆便落下封閉道路讓飛機安全通過,禁止車輛通行。

2016年6月23日,在宗主國—英國通過脫歐公投後,尷尬的是,那群愛英國愛到骨子裡的直布羅陀人,卻在公投中以96%絕大比數,反對脫離歐盟。這便引發馬德里當局再次對其主權申索主張,時任西班牙外相加西亞-馬加略表示將尋求與倫敦共治直布羅陀,並最終全權管治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居民堅定忠誠於英國

但直布羅陀首席部長費邊.皮卡多隨即否定加西亞的說法,指直布羅陀人在2002年的公投中,早以98%之高的否決票反對英-西“共享主權”提案。他說:“不存在任何有關直布羅陀主權會談的空間,連會談的會談對話也不可能。”並呼籲直布羅陀居民無須理會馬德里。

2019年1月15日晚間,英國議會以壓倒性優勢否決了首相特蕾莎.梅提出的脫歐協議。2月1日,歐盟應其成員國西班牙要求,在歐盟對英免籤規定上加“標註”,標明直布羅陀地區是“英國殖民地”、“主權有爭議”等字樣。歐盟在這份文件註腳中寫道:“直布羅陀是英國王室的殖民地。西班牙和英國在直布羅陀主權問題上存在爭議,必須根據聯合國大會的有關決議和決定,解決這一問題。”

馬德里此舉立即引起倫敦強烈憤怒。“直布羅陀不是殖民地,這種描述完全不恰當,直布羅陀屬於英國大家庭的一部分,與聯合王國有著成熟、現代的憲法關係。”唐寧街十號發言人稱:“直布羅陀的地位不會因為英國脫歐有所改變,各方應尊重直布羅陀人民成為英國人的民主願望。”

直布羅陀邊境西班牙一側

直布羅陀首席部長皮卡多也對此表達抗議,他譴責西班牙是在“欺凌”英國海外領地。皮卡多說:“沒人會驚訝西班牙政府的挑釁,直布羅陀32000名居民經常時不時的,遭到西班牙政府的各種欺凌,這次和以往行徑沒有區別。”

而多年來,英國皇家海軍更與西班牙海軍在直布羅陀領海發生常態性對峙。光在最近的2019年2月17日、28日,便達兩次。直布羅陀政府發言人說:“那些不接受英國對直布羅陀周圍海域擁有主權的人才會玩這些愚蠢的遊戲,而這隻會帶來煩人的結果。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全世界都承認英國的主權。似乎還有部分西班牙海軍認為,他們能夠違反國際法。”

“彎刀”號巡邏艇攔截“克里斯蒂娜公主”號護衛艦

2月28日,英國海軍Archer級巡邏艦“彎刀”號(HMS Scimitar 、P-284),與西班牙海軍Descubierta級護衛艦“克里斯蒂娜公主”號(Infanta Cristina、P-77)在直布羅陀巨巖(Rock of Gibraltar)附近海域對峙了2個小時,而後者堅持不退。

直布羅陀巨巖北麓俯瞰

直布羅陀巨巖被稱作“海格力斯之柱”之一,另一柱在北非,古代歐洲人受腓尼基人說法的影響,將這大兩支柱視為已知世界的盡頭。直布羅陀巨巖北端鄰近該地和西班牙的邊境,其主權隨直布羅陀,該岩石是聯合王國的皇家財產,也是直布羅陀地標。

在今年2月28日的最新一次海上對峙中,給外界印象是,曾經威風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皇家海軍與其手下敗將西班牙海軍的實力對比好像換了個位置。英國出動的“彎刀”號排水量僅24噸,而西班牙的“克里斯蒂娜公主”號則高達1,640噸。儘管兩者體量相差近80倍,但在以小艇對抗大艦時,“彎刀”號仍對“克里斯蒂娜公主”展開了追擊前火控鎖定,西艦雖裝備有魚雷和火炮。

皇家海軍“彎刀”號巡邏艇

“彎刀”號曾多次參與英國和西班牙的海上衝突。2011年5月3日,它被派遣攔截西班牙Serviola級巡邏艇“阿塔拉亞”號(Atalaya);2017年4月4日,“彎刀”號挑戰了進入直布羅陀英方水域的“克里斯蒂娜公主”號;同年11月8日,它攔截了準備闖入直布羅陀海域的西班牙護衛艦“埃倫娜公主”號(inanfanta Elena)。

英國《普利茅斯先驅報》援引民眾對2月28日海上對峙的評論稱,“(西班牙軍艦)在英國海域,變得越來越大膽,越來越咄咄逼人。我說過很多次了,我們需要派出更大的艦艇。”“的確需要做些事情,其他許多國家不會容忍這個。”

在直布羅陀水域航行的“克里斯蒂娜公主”號護衛艦

圍繞直布羅陀的主權之爭,還有一個與此地獼猴有關的有趣傳說。

直布羅陀的巴巴利獼猴種群是歐洲大陸唯一的野生猴子種群。這一種群至今依然猴丁興旺,不斷繁衍,不像北非的巴巴利獼猴那般已快滅絕。大約有5支共300只巴巴利獼猴生活在直布羅陀巨巖的頂部。據傳在巨巖西麓下的聖麥克巖洞,有一條連結直布羅陀和非洲大陸、長達24公里的地底通道之出口,而這些獼猴的祖先很久以前就是借這條地道來到直布羅陀巨巖這裡生活的。

一隻眺望英國國旗的直布羅陀獼猴

雖無官方法定,但是這批直布羅陀獼猴被當地人數百年來認作是瑞獸。依據一個廣為流傳的神秘論,“就是這批巨巖上的獼猴一天存在,直布羅陀就依然是英國海外領土。”

鑑於茲事體大,直布羅陀獼猴的護養,在1915-1995年間,一直由皇家海軍及其後的皇家直布羅陀軍團負責。軍團任命一名軍官負責獼猴們的福利,包括它們的食物配額,如生果、蔬菜和果仁等,並且編列軍團預算中。軍團會為每隻獼猴命名,通常以直布羅陀總督、駐軍軍官來命名。任何需要醫療照顧的獼猴,都會享受標準士兵待遇,送到直布羅陀皇家海軍醫院治理。英軍撤出後,保育工作則轉交直布羅陀地方政府負責。

一個標明英國對直布羅陀治權歷史的手提袋

1942年,當直布羅陀獼猴種群急降到屈指可數的7只時,英國首相丘吉爾爵士哪怕面對最緊張的二戰危局,也抽空下令從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森林中緊急尋找殘餘獼猴,以補充直布羅陀境內的獼猴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