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量出土上古文物,其文字比甲骨文早一千年,卻受到西方否定

大家都知道,中國目前最古老的文字中,最為成熟的文字就是甲骨文,這點應該是人們在上學好時候就學到的,其實文字說白了就是一種符號,是人們傳承和交流的一種手段,但是中國有人也曾相信,在甲骨文之前,我們一定有了至少兩千年的文字歷史,不然這甲骨文的成熟度不可能是古人有天一拍腦袋就想出來的。

山東大量出土上古文物,其文字比甲骨文早一千年,卻受到西方否定

當然這一直都是人們的推測,沒有史料證明,也沒有文物作證。直到上世紀的80年代,中國大地上陸續發現了大量比甲骨文更急古老的文字,或者說是雛形文字,很多人說這只是一種符號,但是中國的象形文字不也是從符號過來的,文字就是古人從自然中獲取靈感而誕生的一種發展較為成熟的符號,不能因為我們暫時看不懂就說這些東西沒有意義。

而在這些發現中,就有一個比甲骨文早一千年左右的甲刻文,這種文字最早被發現于山東地區,在中國最早的歷史上,山東不屬於中原,隨意被稱為夷,當年夷可不是一個蔑稱,只是說有些偏遠,那時候還有華夷這樣的叫法呢,人們口中的蠻夷是在中原人發展起來後才有的一種蔑稱。

山東大量出土上古文物,其文字比甲骨文早一千年,卻受到西方否定

而這個夷則說的是東夷文化,最早發現于山東的大汶口文化中,後來隨著考古工作的探查,才知道他在黃河一代也是有流傳的,只不過並沒有山東這麼龐大的數量。從1980年開始,山東就陸續發現一些遠古的骨器,甲骨,還有陶器,而在很多的東西上面都有符號,這些符號一開始人們並沒有重視起來,後來一個名叫劉鳳君的考古學家在研究後,才將他們起名東夷文字,也正是從這之後,人們才開始重視。

但是經過他不斷的研究發現,在同時期,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類似的文字體系,最終經過慎重的考慮,他將其名字改為“甲刻文”,後來大量的專家開始一起研究甲刻文,如今我們已經破譯了不少的文字,而這種甲刻文和甲骨文之間是有著一種遞進關係的,對於我們進一步研究甲骨文也有著不小的幫助。

山東大量出土上古文物,其文字比甲骨文早一千年,卻受到西方否定

在世界是上面,很多國家都不認為我們的這些甲骨文或是甲刻文是文字,的那是他們卻相信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這種前後矛盾的情況其實還是因為這兩種文字的傳承出現了斷代,世界很多國家其實一直想要製造一種我們國家並未完美延續的假象,如果他們一旦承認我們的甲骨文,其實也就間接承認了我們未斷代的事實,所以在一些文化的研究上其實我們大可不必與他們有所爭論,畢竟有些事情大家心裡都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