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是否值得?

lucky小默


大學生學費住宿費不太高,學校現在也有貧困生補助,助管助教工作。而且大學有許多空閒時間可以做兼職,寒暑假也可以兼職,農村孩子如果深知家庭環境的不易,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如果這三個孩子學習不佳,考上了三本,學費是挺多的。但是非一線城市學校的話,三個人每年學費最高三萬加,完全靠家裡資助,四年下來最高20萬。現在一個農村家庭收入也大概這麼多錢。但是換言之,三本畢業的學生找工作也不過如此。所以,如果讀三本院校找不到好的工作不值得這些投入。

如果孩子爭氣,大學四年花銷不了多少。畢業後選擇讀研也不用家裡的資助。孩子可以自食其力靠能力找工作,走出農村,這種投資是完全可以的!

說說我們家情況,貧困縣的貧困村。家裡不夠富裕,家裡爸爸媽媽只有靠農活維持生計,我是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小我七歲的弟弟。我初中前成績一直很好,公費考入縣城重點中學,高考有些落差,上了二本院校,當初每年學費3500。大學前爸爸就開玩笑說給我啟動資金自己去奔吧,當初拿著大概6000塊錢去讀大學,後來我成績好,一直是專業第一,獲得各種獎學金,國家獎學金8000,貧困生每年3000,勵志獎學金5000,還有學校的獎學金大概1600。我空餘時間去做助管,後來去外面做家教,由15一小時到後來的60一小時,畢業後我手裡有幾萬塊錢,除了補貼家用,我繼續讀研究生,得獎學金,做助教,依舊自食其力。研二時,弟弟高中畢業考上了三本學校,爸爸不用我出學費10000,生活費都是我出的,暑假我讓弟弟出去找工作,一個假期能收入3000加,他平常也經常去做一些兼職。總之,家裡不需要有太大負擔。爸爸媽媽一直很知足。


香格里拉話中畫


我來給你講一個我弟弟家的故事吧,弟弟有一雙兒女,大的是女兒,小的是孩子。弟弟純粹農民一個,因為要照顧孩子,他們沒有出去打工,只在家鄉打零工,主要是跟磚瓦匠包工頭幹小工,收入微薄。

可是,兩個孩子都很喜歡讀書,從上初中開始,弟弟就有點想把女兒拉下來回家幫著幹活。不過我這大侄女從小就喜歡讀書,怎麼也不肯下來。我對弟弟的想法也是批評過多次,看到女兒成績很好,而且特別上進,也就不再動這個心思了。

最困難的時期,是從女兒和兒子一個高三一個高一那年開始的,高中收費比較多,這兩孩子,一節課都沒補過,而且,初中就是在鄉鎮中學讀的。因為鄉鎮沒有高中,高中只能到縣城就讀,這樣又多出了伙食費。

當時,我被借調到教育局,多次去高級中學,給兩個孩子說情延緩繳費,多次給兩孩子墊支費用。也多次把弟弟夫妻倆找到家裡做工作,讓他們堅持下去。

就在那一年,弟媳婦生病去南京做了一個手術,本來就沒有積蓄的家庭,簡直就是雪上加霜,他們這次真的打算放棄了。我堅決不允,千方百計為他們度過難關,千方百計鼓起他們的信心。

後來,孩子相繼考上大學,幸虧有助學貸款,圓了他們的大學夢,女兒還勤工儉學、做家教,讀完了研究生。男孩也本科大學畢業。這倆孩子,就業上從來就沒遇到任何問題,農村的孩子,能吃苦,學的又紮實,沒畢業就被簽了。

回想侄女侄兒讀高中讀大學時,他們家在村裡是被人嘲笑的對象,村上很多孩子初中沒畢業就出去打工掙錢了,他們家兩個卻一直在花錢。人家蓋起了樓房,弟弟家只有兩家邊房,連平房的住房都蓋不起。

然而,現在,事實正在打臉那些嘲笑過弟弟家的人,侄兒和侄女分別在兩家著名電氣企業做研發工作,那些初中出去混,積攢多年錢蓋的樓房,也就是侄女和侄兒一年的工資,換句話說,他們家如果想建房的話,一年可以建兩座小洋樓。

但是,侄女和侄兒都說不建房,他們會在杭州買房,讓爸媽一起過去,不再種田。僅從經濟收入上來說,當初的一貧如洗,也是值得的。更何況,兩個孩子地位,是那些混在農村的人無法相比的,他們已經成功地成為社會精英,脫離了社會底層。

故事講完了,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變得一貧如洗,值不值?大家應該有了答案了吧。是的,我弟弟家的經歷,已經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當代師說


這個問題很有感觸,因為我就是供三個大學生的媽媽,一個婆家侄子,倆個兒子。侄子第一個高考624分,進了重慶大學。在拿到通知書的那天,我激動的掉下了眼淚,做了一桌子菜,全家高興的為他慶祝。

一年後,大兒子看到哥哥能考取,我為什麼不能,一番拼搏後高考684分,超越當時的本科線130多分,但在選學校時俄語受限,沒被錄取想去的學校。

又過了兩年,小兒子看到兩個哥哥先後邁進大學的門檻,也不甘心落下,以580分考取山東理工大學。

孩子們雖然很爭氣,個個本科四年,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真是太困難了,每到伏假和年假結束開學的時候,都交一學期的學費,生活費,加上資料書紙真是一大筆錢。為湊這些錢東挪西借,甚至連賣腎賣血的心都有,別的說多了都是淚,。

要說值得不值得,我個人認為值得。在社會飛躍發展得今天,更體現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學歷也是個人招牌,不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去搬磚爬架子。要是沒文化沒學歷也可能照樣掙錢,但是工作強度不一樣,生活質量也不一樣!


一縷陽光185859837


看到“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的題目,我頓時熱淚盈眶,因為我自己的家庭就是這樣,不但一貧如洗,還負債累累。但是,我的回答依然不變:值得,很值!


我出生在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並且在大山深處,生產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我們家父母生養了我們兄妹四人,大哥、二哥、姐姐和我。從我記事開始,父親就把“農村的孩子,尤其是我們山區孩子不讀書就永遠沒有出頭之日,永遠走不出大山”這句話來激勵我們。

我們沒有上過幼兒園,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父母再苦再累,但是從不允許我們有不上學的念頭,如今每每想起讀書那些年父母所受的苦累和家庭窘迫的生活,眼淚止不住往下流。


因為老家農村山高路遠,地裡的莊稼幾乎都是廣種薄收,農田裡以栽種烤煙、包穀、水稻為主,家裡養殖雞鴨鵝及幾頭豬補貼家用,但是一年下來扣除生產和生活成本以外,剩餘的錢還不夠四個孩子的學費,為此,父母操碎了心。

永遠都記得,每到開學季,父親下地幹活,母親都要把家裡的包穀、稻米等盤點一次,留下少部分吃的以外,就帶著我們兄妹四人揹包谷和稻米去集市上賣,集市離家很遠,要走近20多公里的山路,有時候走幾個小時背到集市上還不一定賣得好價錢,有時候也會賣雞鴨鵝或者蛋,一分一塊地湊學費。


為了省下每一分錢,父母好多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服,父親甚至斷了抽了多年的煙,我們兄妹四人也是哥哥的穿小了改改給弟妹穿。有時候實在湊不夠,父母就去農村信用社貸款,村裡的人都笑父母傻,說見過貸款蓋新房、娶媳婦的,沒見過貸款讀書的,不值得。

但是,父母卻一直堅持讓我們上學,他們說只要以後娃娃有知識有文化就一定有自己的飯碗,不會像他們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值得!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父母的鼓勵、支持下,我們兄妹四人學習一直很努力,兩個中專畢業,兩個大學畢業,後來各自走上了工作崗位,有了自己的事業,並且還掉了所有的貸款。

可是,天公不作美,當我們計劃著把父母接到城市來安享晚年的時候,父母卻因病相繼離開了我們,從此“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永遠成為我們兄妹四人心頭抹不去的創傷。父母走的時候一直在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說他們苦了一輩子,家裡一貧如洗,還負債累累,但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一點都不後悔,覺得很值!


我感謝我的父母,不但生養了我們,還讓我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這是一筆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財富,也是我們家永遠的精神傳家寶!


花腰妹


值得!只要能把三位大學生培養成社會有之才,那就是花在多的錢,不管有多窮都值得。

知識改變命運!農村人有句俗話說:砸鍋賣鐵,供娃上學。為了孩子的來,那怕是在苦在累也值得!孩子是國家未來接班人!要想成為接班人,就必須從小有個牢固的學習基礎,才能接好班。家長不要為眼前困難所下倒,為了自己現在變得輕鬆,就斷送孩子的美好前程!

我在上學時,次次語文寫作得第一,我們家裡那個時候就很窮!只靠父母養我們姊妹七個,我大姐,二姐一天學沒上過。我哥比我大四歲,我下面還有一個妺妹,倆個弟弟,我們五個都上學。我哥高中畢業,我就進入初中,那個時候全國人民缺糧,糧食緊張,我媽省吃節約,平時做飯時多在小米粥裡下些洋芋,多做些豆角菜,樣把省下的糧食叫我爸背到離家三十多里路的集市賣了,供我們上學。

我初中畢業了,又要供我們四個上學,又要給我哥取媳婦。我們農村重男輕女,我爸媽在也沒能力和勇氣供我上高中了,我媽說我要是上了高中畢業了就必須給她還上學錢,她給兒子取媳婦要緊,我是個女子上不上學無所謂。面對家裡的貧窮,父母對我上學的不支持,我還是選擇了硬著頭皮去上高中。一進學校門,老師就說學費,學雜費一共十三塊多錢,家裡靠賣糧食把僅有的二十六塊錢給我,縣城學校離我家有一百二十里路,車費貳元六角錢,為了省下那貳元六角錢,我們三個學生一步步走到學校,走了一天半才到了。

到了學校一聽老師說十三塊多錢,我心裡就慌了!每天吃飯一個白麵饃四兩,吃一勺菜要五分錢,我每頓飯有時只吃個饃,不捨得吃菜。有時吃菜,老師在上課時嚴嘯的講到你們家裡人沒錢供你們上學,你們不好好學習,能對得起你們的父母嗎?我在學校餓著肚子上學,畢業在考不上大學,那就白白的浪費家裡的辛苦錢嗎?到時拿啥給爸媽還錢呢?想著,想著我就離開學校回到家裡。

我真的很後悔,那個時候要是好好堅持上個高中畢業,那我就靠自己在努力一定不是今天這個地步。而今天我文化水平低就連個今曰頭條都做不好,寫文章有困難,看書有時有困難,如今斗轉星移年近五十多歲的我,還有啥為法呢?提起寫作同樣愛如眼睛,但學歷太低,啥也幹不好!所以,家裡在窮也要供娃上學,在學校裡多奮鬥半年,比以後奮鬥十年都管用!


農夫說實話


我是一個農村出身的大學生,家裡還有一個妹妹也在上大學。我爸媽為了供我們兩兄妹讀書,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到廣州打工。雖然說沒有因為我們兩個孩子讀大學家裡變得一貧如洗,但也實實在在的對我的家庭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我爸說過的一句話至今讓我印象深刻,“讀書也是一種投資,有賺也有虧,不期望你們兩個都能夠掙錢,起碼要保本啊”。如果把讀書單純的作為一門生意,那麼絕對是賺錢的。讀書作為一門長久的生意,短時間內看不到成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利潤”就會越大。

精明的農村人都喜歡算這麼一筆賬,供一個孩子讀大學的成本是多少錢。四年下來少則六七萬,多則十五萬左右。面對這麼一筆鉅款,有些人就開始打小算盤。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一個月三千塊,一年就是三萬六,四年下來就是十四萬兩千四。不送孩子去讀大學不僅僅可以省了六七萬,孩子還可以在四年的時間裡掙到十幾萬。所以得出一個結論:送孩子去讀大學是虧本的生意,不如早點出去打工。



這種就屬於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沒有長遠的打算。讀大學的收益不能單單從金錢的收入去看待。讀完大學四年的人會比沒有讀過大學的人想法和價值觀高出不止一倍,讀書使人明智,書讀的越多,看問題想事情的時候就會越加的周全一些。

而讀大學以後的收益直接取決於你讀的是什麼類型的大學,專科?本科?985?高校的層次不一樣,決定了你畢業以後的起點。專科和普通本科的差距不大,一個月三四千,985高校畢業的一個月五千以上。

我們村裡去讀大學的人非常少,更多的是初中,高中畢業以後就直接去打工了。村裡的老人對於這一部分的年輕人最多的評價就是吃不了苦,出去工作沒幾天就又回來了,一年到頭來廣東去了五六次,就是待不下去。很多人到了結婚的年齡了連個對象都沒有,整天就在村子裡晃盪。

而村子裡面的一些同齡人,雖然說只考了一個專科,去了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三年以後進入鐵路局,現在一個月工資已經達到了6000千塊錢。另一個考上了浙江工業大學大學,畢業以後進入了一家上市公司,畢業三年在杭州買了房子,今年結婚了,老婆是大學的同學。

讀書是一個農村孩子跳出農門的一個最簡單最便捷的渠道,讀書改變命運在現在來看仍然適用。而且現在讀書的成本並沒有那麼高,國家和學校對於貧苦大學生有許多的資助政策,最高可免除學費。


大三老學長


我是不請自來,也談談我看到的現實,我父親有個戰友,他們家跟我們家相交很好,他們家三個兒子,這三個孩子從小成績就不錯,家庭就是農村種土地的。自從大兒子考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後,家裡每隔一年就出一個大學生,那時,我那表叔、表嬸(三個孩子的父母)生活上真的很拮据,衣服都是補了又補,吃麵就是鹽水拌麵,一年中很少買肉吃,真的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了。現在好了,三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都有不錯的工作,在各自工作的城市都買房了。由於父母不願去城裡生活,三個兒子花錢在老家給父母修了房子,生活得有滋有味。


期待明天129720131


值,絕對值。身邊真有供出3個大學生的家庭。簡單介紹介紹:

1、我大姨家。我大姨家三個孩子,老大兒子、老二閨女、老三兒子,老大上的是中專,老二、老三是本科。大姨家是計劃生育打擊的典型,雖重男輕女,但絕不窮教育。家底本身就薄,計劃生育罰的又厲害,所以供養3個學生真得非常累。老二、老三上初中時,學校要求住宿,兩人就各帶一捆煎餅,有一次老三跟老二從家裡帶的飯太少了,吃到週四就沒有了,老二跟他說:你就不能多喝點水嗎,使勁喝水,喝水就不餓了。現在老大在保險公司上班,老二在信用社,老三在市裡的一家企業,雖然大姨家到現在也沒有緩過勁,但是因為供出3個大學生而遠近聞名。

2、另一個就是我們家前邊那戶。他們的父母與我父母年紀相仿,有3個孩子:老大、老二閨女,老三是兒子,他們也遭受計劃生育重罰。夫妻兩個又不善於經營,困難時候吃都吃不上。不過,三個孩子有個好姑姑,她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她與她丈夫在一汽上班,工資高,是他們供養3個孩子讀書。3個孩子中的老二與我年齡相仿,上初中時管父母要生活費,父親說錢買菸了,母親說錢該你弟弟買衣服了,催著她向奶奶要,說你姑姑剛打的錢。現在老大在幼兒園當幼教,老二在外企,老三考上了研究生。

更多考研、考公信息請關注“考研過來的基層90後”。請轉發給需要的人


只愛曉夏天


肯定是值得的!(對不起,我是含著淚水寫完的)父母為了孩子有出息,就是砸鍋賣鐵也願意,一個農村家庭能夠培養出三個大學生,實屬不易!可憐天下父母心,當孩子的能夠理解嗎?

我岳父也是在農村,家裡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靠種莊稼和做一些副業,把三個孩子拉扯大,他們也懂得,萬般天下唯有讀書高的道理,為了把三位孩子供上大學,他們沒有少吃苦。但現在看到孩子們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岳父母是驕傲和自豪的,你經常跟我們講起,那時培養三個孩子讀大學的不容易。

記得老大讀高三那年,家裡還有一個高一學生和初二學生,就是學費和生活費,一個農村家庭都很難承受,他們也想了很多辦法掙錢,可是現實是殘酷的。

高考前,家庭條件好的都給孩子買補腦產品,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率,我的大哥看著別人喝著三樂漿(價格昂貴的抗疲勞產品),回家向父母提要求,也要喝這種抗疲勞產品,父母苦於沒有錢購買,就給孩子說:"我們家裡現在鍋都生鏽了,家裡都一個月沒吃肉了,為了你高考,你看看你的弟妹,他們現在還穿著兩年前買的衣服,腳上的黃布膠鞋也是別人送的,我們現在穿的,都是結婚時的衣服,你再看看這上面的補丁有多少?家裡有錢不花在你們身上,花在誰身上呢?"

老大聽了父親的話說道:"要不我們去貸款來買肉吃,等我考上大學後,我來還貸款。"父親聽後說道:"是啊,我也想過去貸款,可我們現在家裡一貧如洗,誰願意給我們放款呢?"老大很不樂意了,很生氣的說道:"家裡這麼窮,我不給你們當兒子了,我要給黃叔叔當兒子,他家裡每天都有肉吃。"父母沉默了許久,含著眼淚繼續說道:"我們現在不要和別人去比,等你們都考上大學,有出息了,一切都會好的,相信父母,你還有幾個月就高考了,考上大學後,你是我們村裡唯一的大學生,我好開口給別人借學費。"

老大聽懂了父母的話,高考那年以642分的成績,成為了該市的理科狀元。學校領導、老師和親朋好友都來祝賀,也收了不少貨禮,解決了燃眉之急。後來弟妹讀書,有了學習的榜樣,奮起直追,也考入了理想的大學。

目前老大經過20年的拼搏努力,在某大型集團總公司任老總,老二也是西南片區的某項目負責人,小妹在某重點中學教書。

回想起一個農村家庭,能夠供養三個有出息的孩子,的確不容易,父母為了孩子的發展,有苦不能說,有淚不輕彈,將畢生的愛與青春,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看著這三棵幼苗茁壯成長,現已都成參天大樹。

回想起以往的點點滴滴和現在孩子的現狀,父母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是否值得這樣做?請在評論區裡發表看法。


Lance課堂


農村家庭供孩子上大學,變得一貧如洗,我覺得是值得的。

人之一生,沒有知識打底,如同枯井常年沒水。一個沒有文化底蘊的人,哪怕賺再多的錢,其人生總給人一種不圓滿的感覺。“地貧種松柏,家貧子讀書”,寒門學子要出人頭地,讀書是一大捷徑。一個農村家庭有三位大學生在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有人說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但我覺得這也是寒門之幸。寒門學子要“化繭成蝶”,讀書是非常好的出路。


在我們鄉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很多,但這些農民的孩子出人頭地的也挺多的。我的鄰居在二十多年前家境相當貧寒,更是讓這位鄰居寒徹心扉的是,她的丈夫在外頭幾乎沒回來過,基本上從來沒有向家裡寄過錢。她的四個孩子都是她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

她家最大的女兒對學習不感興趣,捧起書就頭疼,早就出嫁了;她還剩下二兒子、三兒子和小女兒還在讀書。用“守活寡”來形容她也並不為過。在培養她三個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這位女鄰居四處打工,又四處借錢,用她的話就是“我砸鍋賣鐵,哪怕賣血也要供孩子讀書,苦了我這一代就夠了,絕不能讓下一代繼續苦下去!”


就這樣,她的二兒子考入一所醫學院,成為一名麻醉師;她的三兒子考入一所師範大學,讀研之後成為工程師;她的小女兒最後也挺有出息的。可以說,沒有這位女鄰居一直以來的含辛茹苦,就沒有這三個孩子的今天。當她47歲的時候,當她的二兒子拿到本科畢業證即將準備考研的時候,她撒手人寰,因絕症永遠離開了她用生命去培養的三個孩子……如果這位女鄰居能活到現在,我覺得她肯定是我們這個村子裡最幸福的人。

對於農村的人來說,父母是文盲,如果孩子和父母一樣沒有文化的話,很可能會“複製”父母這輩子的艱苦日子,走上父輩曾經走過的辛酸路。在有些家長看來,讓孩子讀書是一種消費,但我覺得,其實讓孩子上大學,是一種最好的投資。在這種“投資”的過程中,寒門家庭經濟上可能會捉襟見肘,生活上可能一貧如洗,但讓孩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通過讀書增長見識,通過讀書開拓視野,通過讀書拓寬人脈,會讓孩子一輩子受益無窮。
讓孩子讀書,清貧只是暫時的,也是一時的;讓孩子放棄就讀大學,清貧這種“基因”很可能會世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