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房企銷售額真的“腰斬”了嗎?

2019開年,房地產市場延續了去年末以來的低迷,成交量活躍度偏低,因此,房企1月份的銷售金額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關於龍頭房企“銷售額腰斬”、“死亡賽跑來臨”的傳言甚囂塵上。

那麼,這是謠言還是事實?房企的境況真的如此糟糕嗎?

1

最近,各大房企紛紛發佈了1月份的業績公告。受市場降溫影響,房企業績較去年同期確實有所下滑。

龍頭房企中引發較大爭議的是碧桂園,據碧桂園發佈的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1月共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330.7億元。

有觀點認為,這與去年同期的691.6億元相比下滑了52.2%,業績腰斬。


龍頭房企銷售額真的“腰斬”了嗎?

龍頭房企銷售額真的“腰斬”了嗎?


實際上,這混淆了兩者的統計口徑。去年同期的691.6億元為全口徑合同銷售金額,而2019年1月份的330.7億元為權益口徑的合同銷售金額。

據克而瑞統計,碧桂園2019年1月的全口徑金額為460億元,如果統一按全口徑對比,與去年相比實則下降了33%。

另外,據克爾瑞口徑,2018年1月碧桂園權益合約銷售收入為459億元,2019年1月銷售金額為326.6億元,如果統一按權益金額對比,實際下滑幅度為28.85%。

無論是用何種數據對比,真實情況應該是下降了3成左右,而非“腰斬”。

考慮到去年1月份樓市正處於繁榮期,三四線城市棚改正如火如荼,在一片看漲的預期下,購房需求源源不斷,房企業績突破歷史新高。而今年1月樓市處於降溫期,從2016年930至今,長達兩年多的調控成效顯著,在調控效果的長期疊加下,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整個市場都比較低迷。

並且,房地產銷售最火熱的時節是“金九銀十”,1、2月並非傳統的銷售旺季。此外,1月份的房地產銷售情況還受到了春節因素的影響。

不止碧桂園,克而瑞統計的TOP100房企,權益銷售總量同比下降8.6%。其中,TOP3房企恆、萬、碧本月的權益金額同比降幅均接近30%。


龍頭房企銷售額真的“腰斬”了嗎?

2

一個月的市場走勢,還無法確定2019年的市場冷暖。擔憂所謂的“債務危機”,也未免有些杞人憂天。

眾所周知,我國房地產實施的是“預售制”,客戶與開發商簽訂合同,交了房款,但在竣工之前,開發商只能把預售時收到的樓款計入負債裡。但這部分負債不需要支付利息,不構成真正意義上的負債。

因此,在衡量房企的真實負債情況時,應該剔除預售房款對總負債的影響。

以碧桂園為例,據2018年中報,碧桂園總負債為12606億元,這既包含了狹義上的有息負債,也包括了對客戶的預收賬款等。截至6月30日,碧桂園有息負債2939.21億元,其中一年以內短期債務及長期債務當期部分僅為1081.04億,佔比36.78%。

另外,可動用現金餘額為2099.1億,其“有息”負債遠低於可動用現金。並且,在2018年銷售額大幅度增長的前提下,其現金回款也有了一定提升。

此外,計算地產行業的資產負債率,境外評級及投資機構目前通常採用“淨借貸比率”指標。

據克爾瑞數據,2017年主要上市房企加權平均淨借貸比率超過90%。截至2018年6月30日,碧桂園淨借貸比率為59%,遠低於這一平均數據。

3

從行業發展前景來看,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仍然佔據著重要地位。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為14.99萬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如果用2018年商品房銷售額除以同年的GDP,得到的答案是16.6%。這也就是說,每100元GDP中有將近17元是由房地產創造的。

雖然在調控效果的長期疊加下,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稍顯低迷。但長期關注樓市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從去年年末菏澤取消限售開始,政策已經在進行微調。

為了保持樓市的合理流動性,2019年可能有更多的城市加入“一城一策”的行列中來,相應地放寬一些政策,讓剛需上車。

因此,今後的銷售額也有望逐漸上升。

另一個現象是,目前國內城鎮化率還遠低於發達國家,房地產每年起碼還會有10萬億左右的市場。

社科院2018年出具的研究報告顯示,從1949年到1999年的50年間,中國城鎮化率從10.64%提升到了30.89%,增幅為20.25%;從1999年到2017年,18年間城鎮化率從30.89%提升到了58.52%,增幅為27.63%。

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雖然18年來中國城鎮化進程的成效顯著,但距離全球發達國家80%的城鎮化率仍有較大差距。

城鎮化的步伐尚未停歇,它給房地產行業帶來的人口紅利仍未結束,房地產行業在城鎮化進程中仍然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