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關係的根源,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所有關係的根源,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關係:親子的關係,夫妻關係,朋友的關係,與事業的關係,與自然地關係,與物的關係,與因緣的關係,與自己的關係……

但實際上,一切關係的根源就是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外在環境是內心世界投射的影像

尼采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外在世界並不只是冷冰冰的客觀存在,而是有生命、有靈魂的。你怎樣對待它,它就怎樣對待你,什麼樣的人就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

  • 當你認為周圍開滿了鮮花,你就生活在花園;
  • 當你感到身邊全是無情和冷漠,你的世界就被沙漠所吞噬;
  • 當你總是堤防別人會欺騙你、陷害你的時候,你就會吸引更多充滿惡意的人;
  • 當你用善意的眼光、樂觀的態度來看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的時候,地獄也能變成天堂。


“我們最後到達的地方,實際上就是我們心中原本想要去的地方。”

而我們的外在環境,也不過就是內心世界所投射的影像。


所有關係的根源,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越接納自己,身上的光芒點就越多

我們對待自己就像敵人一樣,百般苛刻刁難,以至於在生活中造成那麼多的分裂、壓抑、痛苦和糾結。

如果我們想要愛與信任,一定要看到自己本來就擁有這些特質,然後去給予別人。

無條件的接納自己,欣賞自己,愛自己,支持自己,不再批判苛責自己,接受每一個面向的我自己。

不要求自己“完美”,每做一件事都對自己無盡呵護,百般讚美。根據吸引力法則,你越是這麼做,你身上的光芒點就越多。


所有關係的根源,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和他人關係的根源,就是我們和自己的關係

為什麼說“和他人的關係其根源就是我們和自己的關係”呢?我們開始一段關係就是當我們第一次見這個人,他們是誰,我們是誰,然後開始關係的互動。

如果我們從開始就不信任,很快就會有批判和不信任進入這段關係。我們會感到不安全和不確定,擔心這段關係對我們有利與否。

在這種情況下的事實是:我們很可能就是在尋找我們內在缺失的東西,我們在外面尋找答案,每個毛孔都希望這個人或這些人能滿足我們內心缺失的那部分。

這就是我們在關係中開始變得有要求,控制和佔有慾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當我們自己從高層次的愛,信任,能量和充實出發,我們的關係開始合一。

我們不再在外面尋找認同,信任,理解,支持,同意,愛和欣賞,因為我們內在已經有了。所以,在這個關係中我們能夠享受並分享它,而沒有恐懼。

所以,和他人的關係其根源就是我們和自己的關係。


所有關係的根源,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我們本來就是信任和愛,活出這些品質,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對方給予的愛和信任。

我們對外界不再束手無策,想要擁有什麼,只要自己先認出自己本來就具備這些,並且給予對方。你就會同時深深地感覺到對方給予你的那些信任與愛。

每當陷入受害者模式,被那巨大的慣性帶著走,然而覺察了,就拉回來,沒有埋怨,無論對自己還是他人。

只是溫柔的認出自己內心其實一直擁有的這些品質,並且去活出這些品質,散發出你的這種品質,先去給予對方足夠的無盡的愛與信任吧。

因為我們本來就是愛與信任,我們本身就是本自幸福,一直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