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高黎貢山雲海游龍。新華網發(杜小紅 攝)

新華網騰衝3月31日電 (邵維岑 汪明婷)今天的雲南省保山市,放眼望去,處處鬱鬱蔥蔥,藍天常伴、綠水長流。宜居、宜業、宜遊、宜養,滇西最美生態城市實至名歸。

保山圍繞“碧水藍天”工程和“森林保山、生態保山、美麗保山”建設,用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生態惠民、生態監管“四部曲”譜寫生態之歌,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一山四季。新華網發(劉正凡 攝)

生態修復 守護好一方秀美

守護好一方秀水,守護好一片藍天,守護好一方淨土,守護好一段鄉愁。保山市騰衝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和底線意識,譜寫綠色發展篇章。

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騰衝市大盈江水生態修復作為全力實施河道治理的一項工程,成果初顯。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騰衝田園風光。騰衝市委宣傳部供圖

大盈江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全長21.77公里,恢復農田,加入農耕文化元素,改造村落周邊自然景觀,自2018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目前已完成項目立項、科研審批及規劃設計等,今年底有望對生活汙水汙染、河道兩側截汙、水土流失等問題進行改善,屆時還將呈現春賞櫻花、夏賞藍花楹的整體植物景觀,讓城市居民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設和諧城市。

另外,保山於2012年開展綠化荒山行動,7年來通過人工造林、補植補造、封山育林、道路綠化、河道綠化等措施修復生態,提高森林覆蓋率,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生態安全更有保障。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晨牧。新華網發(範南丹攝)

生態保護 築牢可持續發展“綠色銀行”

“以前為了謀生,我們都會上山砍樹,現在不一樣了,樹是我們的寶。” 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百花嶺村漢龍村民小組長楊志學坦言,過去村民入山砍伐、採摘、打獵,靠山吃山成了再尋常不過的事,濫砍濫伐使整個百花嶺都遭到生態破壞。

1995年12月8日“高黎貢山農民生物多樣性保護協會”掛牌成立後,經過幾年的艱苦動員,村民漸漸理解了生態保護的可持續作用,如今協會成員由成立時的52名發展到320餘名,每個村都會有1到2個村民作為協會成員,自覺承擔起保護生態的責任。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高黎貢山人家。新華網發( 劉正凡 攝)

此外,作為高黎貢山最早開發出來的觀鳥大本營,百花嶺村迄今共記錄343種鳥類,豐富的物種資源使村民從“獵鳥人”變成了“護鳥人”,“鳥導”帶著攝影愛好者上山拍鳥,揹包、送餐、銷售等逐漸形成了觀鳥產業,觀鳥經濟助力百姓增收。現在百花嶺村有22個鳥塘,21家客棧,鳥塘年收入最高可達10萬元。

今年48歲的李志華是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大塘管理站茨竹河護林點小組長,因生於此地,便與山結緣,這份“守護”堅持了14年。平時靠騎摩托或步行的方式上山巡護,一天內最遠要走8個小時的路程。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潞江鎮江畔之春。新華網發(楊磊 攝)

經年數月,李志華和其他護林員們通過標語宣傳、口述說服等各種方式引導和教育村民,呼籲大家一起保護這座神聖的大山。“保護森林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目的。”

科研監測,打防結合,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騰衝分局塑造了滇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和“綠水青山”典範。目前已監測拍攝到2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影像,拍攝鳥類資料270多種……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由建區前的82.3%增加到現在的93.7%。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火山公園。新華網發(朱春雷 攝)

生態惠民 村民走上致富路

“我的名字告訴我,要種樹,才能富。”今年53歲的餘林富是潞江鎮香樹村黨總支部書記,他還有另外一個綽號——“堅果王子”,在他的帶領下,整個香樹村現有堅果樹4000餘畝,他成為了傈僳族人民的“領頭雁”。

上世紀90年代初,香樹村貧窮落後,村民出行難、看病難、就醫難,30多歲的傈僳青年餘林富冒險率先承包村西面的一個荒山坡,引進澳洲堅果種植150畝。沒有資金、沒有技術,自己育苗、自己定植,兩年,餘林富親手栽下了1800株澳洲堅果。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騰衝界頭油菜花海。騰衝市委宣傳部供圖

功夫不負有心人,5年後,第一批果苗開始陸續掛果,引種成功的他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希望在林,致富在山。如今走進餘林富的潞慄生態園,150畝堅果樹成片成林。荒山變成了綠林,滿山的堅果樹碩果累累,每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村容整潔、鄉風文明,香樹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04年的2280元增加到2018年的11000元。“錢袋子鼓起來了,環境亮堂起來了,村民們樂了。”餘林富說。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高黎貢山二腦子高山草甸。新華網發(艾懷森 攝)

“讓生態建設成果惠及廣大人民,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初心,也是林業和草原部門的初心。”保山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奉波表示,近年來,保山加快林業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不砍樹、能致富的目標。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各類經濟林面積792.55萬畝,全年實現林業總產值148.3億元,全市農民人均林業收入超過4500元。

保山奏響生態文明建設“四部曲”

高黎貢山下的山村。新華網發(艾懷森 攝)

此外,在生態監管上,保山市堅守好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執行好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和森林採伐限額制度,全面保護森林、草原、溼地等重要生態資源免遭非法破壞。保護好每一片森林、每一塊草地、每一塊溼地。

作為生態“護旗手”,環境“守門員”,保山全市生態文明建設之曲必將鏗鏘有力,耐人尋味。(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