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淺談戰國四雄,管窺日本之中國文化認同

"戰國時代"的話題,歷來為後世的軍事、歷史、文化愛好者所津津樂道,雖然每每提起,盡是些殺伐攻戰、一派亂象,但也正因為其亂,反而生出許多奇人異事,波瀾曲折,給後人們留下無限的遐想追念。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戰國"一詞,源於漢人劉向所編輯的史書《戰國策》,意指公元前475年到前211年,華夏大地東周列國間征戰縱橫的時代,它繼承前者"春秋時代"的天子失勢、霸主迭起前奏,掙脫出舊有觀念格局的束縛,將"戰"字演繹得更加爐火純青。同時應和著緊張的時代節奏,新時代的霸主們也紛紛亮相,擺出主角的強勢姿態,隨即便有了"戰國七雄"之總稱,使那個久遠時代更增添出幾分亮色。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不過抱歉,今天所提卻是另有其人。無獨有偶,歷史車輪滾滾前進千年,中華大地邁過悠遠數代,甚至又將走入現王朝大明的末局,隔海相望的日本國,此刻卻正迎接著自己的"戰國時代"。同樣,也孕育著自己的"戰國主角",即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四雄。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一.武田信玄

(1)

論資排輩,1521年生人的武田信玄當為老大哥,早在他15歲便率小部人馬破城擒將之日,彼時的信長尚處襁褓、秀吉安睡胎中、家康則遠未出生,好個虎子孫仲謀!20歲,由於猜忌失和,將其窮兵黷武的暴躁老爹信虎流放,奪取家業、雄踞甲斐。面對四面受敵的遺留態勢,青年信玄積極發展內政,穩定領內秩序,同時發揚其戰謀之長,加緊對鄰國信濃的攻略。

時至1553年,31歲的信玄實現其父未成之願,制霸整個信濃地區。此刻,面對新星信玄的文治武功,戰國眾大名們也不得不意識到,這隻"甲斐之虎"已經在摩拳擦掌,覬覦著天下。其後十數年間,信玄一邊加強與南部諸國聯繫,主導形成甲、駿、相三國同盟;一邊著力向西北方擴張,與其後被譽為"戰國軍神"的另一位雄主上杉謙信作龍虎鬥,先後於北信濃爆發五次合戰。無奈,"甲斐之虎"似與"越後之龍"意氣相投,交鋒數番也並未戰出些許決定性成果,局面重陷膠著。至此,信玄也早已年過不惑,對於"天下人"這一宏願,似乎也正在漸漸變作遙望。

好在,時代沒有讓這隻出山猛虎走向失望,向中年信玄拋出了"繡花球"。同一時間,就在武田上杉你來我往、分外眼紅之時,尾張魔王、超新星織田信長閃亮出場,以寡敵眾、一舉擊潰老牌大名駿河、遠江今川家之侵略,狙殺其統帥今川義元,光芒震世。面對甲斐南部今川家的衰落,信玄果斷調整戰略部署,由北轉南,虎視駿河、遠江,成功於1572年遠江國三方原大破織田信長、德川家康聯軍,所向披靡,勢不可當。無疑,這是一次振奮人心的大勝利,清除三河德川、尾張織田的阻礙,上洛宏願指日可待,"奉天子以令不臣"近在眼前。可惜、恰恰在這眉睫關頭,歷史又大開玩笑,時年52歲的信玄突發急症,功敗垂成,一代雄主就此隕落。

此後,嗣子勝賴無力再支撐起其父的志向與偉業,於1582年終被織田德川剿滅,一代霸業就此終結。不過,"甲斐之虎"的雄武與軍才卻隨著歲月愈加光彩,乃至榮膺"戰國第一兵法家"之美譽。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2)

甲斐起家的信玄在50年間,虎吞鄰邦,擴領百萬,壓制北方勁敵上杉,力挫新秀織田、德川,大張武田虎威,其"第一兵法家"之稱也並非溢美之詞。甚至於日後一統山河的德川家康,在軍機重臣出奔他方後,當即以武田"甲州流"兵法為藍本改制,其軍事價值可見一斑。而信玄之所以於兵法有此高深造詣,去其天賦外,便不得不將目光投向那遙遠大海對岸。

我國春秋時期,被譽為"兵聖"的傳奇軍事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爭》篇中提到"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此軍爭之法也。"正是這部世界最早的軍事著作,架起溝通時空的橋樑,將精深的中華智慧傳達於信玄。信玄從《軍爭》篇中體悟用兵之要領,提煉出"風林火山"之兵略,這種常變一體、靜動一元的軍事思想,也伴隨著他開創出日本軍事實踐、理論的新紀元。正如圖中所示,就連所持軍扇都繡有"風林火山"四字,足見信玄對於中華軍事文化之深贊,而它們也一併成為武田信玄形象中,不可或缺的印記。

二.織田信長

(1)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2014年,日本民眾評選最喜愛的歷史人物,戰國時代的這位織田信長力拔頭籌,可見,他的形象,早已超越"戰國"這一範疇本身,成為極具日本色彩的最佳歷史男主。年僅15的信玄便已排兵克敵,不禁令人驚歎,然而,掙脫襁褓未久的信長,6歲早已是一城之主。織田信長,似乎生來就不是一個普通人、規矩人,因而對外也自稱起"第六天魔王",個性張揚,厭棄常理,毫無半分武將的威儀架子,大概,他對自己"尾張大傻瓜"的綽號也會十分滿意。

1534年生於尾張的信長,有著與信玄相近的武將家室,其父雖無大名之分,卻有大名之實,因而在信長繼任家督後不久,便反吞主家,成為坐鎮尾張一國的領主。張揚的個性,不循常理的行徑,使得信長具備了尋常武將所不及的遠見卓識,如積極學習西洋火器,重用農戶出身的豐臣秀吉,出奇兵狙殺今川義元等等,無不充溢著傳奇、新鮮氣息。在一陣陣的槍炮聲中,織田家的霸業也徐徐建立,信長的"魔爪"逐漸掌控美濃,觸向近畿地區。

1567年,美濃被納入織田家版圖,同時,通過聯姻、同盟以親善鄰邦,同三河德川家、北近江淺井家結盟,並且,擁立流落的幕府將軍,與京都朝廷取得聯繫,為天下之戰略做足準備。隨著"尾張呆瓜"的迅速崛起,各大名也不得不紛紛調整部署來作出回應。越前朝倉家、近江淺井家、甲斐武田家、中國毛利家、越後上杉家,甚至包括比睿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等寺廟勢力相繼結成反信長聯盟,試圖將這一戰國魔王扼殺於初成。幸而有驚無險,似乎上天總在垂青這位尾張魔王。1570年,織田德川聯軍於姊川合戰擊潰北方宿敵朝倉、淺井,第一次信長包圍網破裂;1573年,武田軍於三方原合戰大勝織田、德川聯軍,大軍壓境迫在眉睫,主帥信玄發急症而歿,二次包圍網破裂。同年,信長趁勢兵指朝倉、淺井、三好,平復越前、近江、河內、大和。翌年,定伊勢,挫甲斐;1578年,越後上杉家再度糾集諸勢力,興師犯境,同樣因盟主上杉謙信暴斃,不了了之。至此,三度包圍網盡悉崩裂,放眼海內,已無一方諸侯能夠撼動織田家一統天下的腳步。

1581年2月,聲勢浩大的京都軍馬演練擂響軍鼓,盡顯織田家盛威,而北斗之尊的天皇也不得不出席作陪,此刻的信長,大有許田打圍時曹孟德之風。然而天命,總是不可捉摸。就像信長所酷愛的歌舞《敦盛》所言:"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壯士何所憾!"未曾想,距大夢一步之遙的信長,竟然恰恰會在49歲夢斷兵戈。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1582年5月29日,虛歲49的信長駐馬本能寺,還在為遠征毛利而籌劃軍策。6月1日,家老明智光秀突然舉起叛旗,劍鋒直指信長駐地。2日,織田守軍遭殲滅,信長本人率侍從力戰不敵,與本能寺宮殿一同湮滅於熊熊烈火。巨星墜地,霸業崩頹,海內同悲,這不僅僅是信長一人、織田一家的遺憾,也是整個戰國時代,以及後世無數仰慕追念者的遺憾。

(2)

回望信長那光芒萬丈的背影,可能,正是他那叛離張揚的光鮮性格,贏得了千萬後人由衷的喜愛。但是,這並非簡單意義上的任性、荒誕,無論是破格擢拔草野之士,還是火燒比睿山僧兵,被批佛敵,狂放的背後,實際隱藏著信長那開闊的胸襟、卓越的遠見。

1567年,33歲的信長稱霸美濃、霸業初成,天下的算盤也開始在心頭悄然撥弄。首先,效仿中國周朝文王鳳鳴岐山之故事,改居城名為"岐阜";隨後,製成"天下布武"印章並使用,正式將統一全日本作為目標。竊以為,改居城、刻印章兩事,實為一舉之先後。前者追文,後者法武,兩者相合,即是中國周代兩位開國君主之合稱,"文武"。殷商末,紂王無道,天下動盪,文武舉義旗,誅暴虐,海內鹹服。信長正是於中華聖王之處,領會天下之道,以此為己之大願。孟子言:"曾聞武王誅獨夫紂,未聞弒君者也。"日本自1185年源賴朝開幕始至戰國,歷經鎌倉、室町幕府,皇室無能,大政每每旁落於強權,割據征戰,武士集團肆意橫行。或許,信長正是有感於此亂局,欲憲章文武,剷平固有腐朽勢力,建立起新時代的政治秩序。當然,這不過是後人的妄加揣測。但無論如何,從此舉可以看出,信長對於中國悠久歷史之仰慕。能繼往而開來,信長用他那不羈的豪情、昂揚的鬥志,為戰國時代,乃至日本、世界歷史,畫上一抹重彩。

三.豐臣秀吉

(1)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對於戰國四雄,大多歷史愛好者更加偏向於"戰國三傑"之稱,即除武田信玄之外的後三人。不同於信玄之稱霸一方,信長憑其文治武功一統近畿核心要地,統一大勢近成,而到了秀吉的時代,則已正式取得一統的天下人身份,其後的家康亦如此。

1537年,一個狀貌醜陋的嬰兒,於尾張某貧農家中呱呱墜地,但在不久的日後,這位一人之下的秀吉,用行動證明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出身"。儘管出身微末,甚至還需忍受繼父的兇暴,但少年秀吉並未對命運回之以悲觀,反而愈加振作。自離家出走後,秀吉憑藉著自己的聰慧與執著,漸漸從一介提鞋足輕跨入威武將軍之門。其間,也曾飄零於江湖,販賣縫針而大獲利潤。

1566年,年近而立的秀吉在信長麾下因一夜築城而深受賞識,次年,信長收美濃、遷岐阜、天下布武,秀吉的命運也隨著信長的光芒而漸生亮色。攻略美濃期間,秀吉趁機挖牆腳"三顧茅廬",將後世有"戰國天才軍師"美稱的竹中半兵衛收入囊中。在《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言:"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只是蜀漢雖龍鳳俱得,卻只能遺恨失吞吳。巧合的是,日本戰國時代另一位天才智囊,"日本戰國第一軍師"黑田官兵衛也同處秀吉麾下。劉備與秀吉,何等之相似,此賣鞋來彼賣針,不過,秀吉的運氣似要更勝一籌。

1582年5月9日,家老明智光秀謀叛弒主,信長隕落,本能寺烈火熊熊。此時45歲的秀吉已是一方大將,統軍三萬奉命進擊中國毛利。聞此噩耗,秀吉當機立斷與毛利講和,火速回師征討叛軍。13日,雙方于山崎決戰,秀吉大勝,斬獲首功。此後,倚仗威勢與奇謀,秀吉漸於織田內鬥中佔據上風,順手將信長遺留之業牽入手中。

1585年,秀吉獲天皇賜姓"豐臣",受封"關白"。"關白",語出《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意為"陳述、稟告",後傳入日本。可見,此刻的秀吉,其權勢較之西漢大司馬、大將軍霍光,有過之而無不及。90年,四方征伐均收成效,各藩大名或盟或降,悉數歸附至秀吉帳下,日本大地基本統一。91年,年過半百的秀吉讓位關白於外甥秀次,自稱太閣,人生之路登峰造極。

至此,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似乎終於要劃上句號。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有神助的秀吉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走上了夜郎自大、自取滅亡的道路。1592年4月,秀吉遣軍14萬侵入朝鮮,覬覦大明。5月,朝鮮王出奔;6月,平壤陷落。10月,御倭總兵官李如松統軍5萬馳援朝鮮;次年1月,收復平壤,日軍大敗而後撤;2月,日軍四萬人於碧蹄館設下埋伏,時明軍主帥李如松僅領兵千人,激戰多番,成功突圍。無奈明軍勞師赴遠、供給難濟,雙方陷入膠著。此外,朝鮮水軍名將李舜臣亦在海上痛擊日軍,阻截補給。5月,雙方講和,明使沈惟敬與日將小西行長合謀搞出16世紀最大烏龍——各自矇騙主君,偽報和談功績。97年,秀吉再度糾集軍馬十數萬攻入朝鮮,海陸均遭明朝聯軍猛烈反攻。此間,秀吉因立嗣之事而屠殺外甥秀次滿門,國內亦是山雨欲來風滿樓。8月,起於草莽、立於山巔的秀吉,終未能穩住腳步,一頭栽入深淵,頹然病逝。至於身在異國的兵士,只得倉皇逃竄。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2)

或許,秀吉理應誠懇地向同為貧農出身的大明朱太祖討教些治國、生子學問,而非相煎太急。從出身微末到身居至位,秀吉的一生的確令人驚歎,但也正是因此,致使晚年的他過於自大膨脹,二世而亡。鑑於秀吉如此的衝動與性格,想來斷不會為他國文化所折服。不過,"潤物細無聲"的中國文化,早在秀吉身上留下難掩的痕跡。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1587年,位於京都北野的一場大茶會拉開帷幕,十日茶會內,慕名者雲集於此,上至公卿大名、下至農民商販,可謂洋洋大觀。而這場盛會的發起者,便是時任關白的豐臣秀吉與日本"茶聖"千利休。作為日本茶道宗師和鼻祖的千利休,從自己的獨到領悟中歸納出"和敬清寂"四字,將茶道昇華至藝術哲學的高度,真正的融"道"入"茶"。這種超脫世俗的美無不與中國禪宗、老莊之思想所契合。可見,無論是茶本身,還是其所載之思想禪意,這些源自中華的種子,在日本土地已經開花結果,孕育出其民族獨有的氣質。當然,秀吉此舉,更多則是出於內政之考慮,但倘若沒有當權者的助力,利休的茶道革新路途恐怕不會如此順遂。只可惜,利休最終同樣也未能避開秀吉晚年的瘋狂,"道"終究抵不過"權"的威力。僅在北野茶會後第四年,一代宗師喪命於關白的屠刀。

四.德川家康

(1)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經過信長、秀吉的努力,統一安定重回日本,按理說,排末位的家康與天下人一詞並無多少緣分。因此,不少日本人也戲稱:"信長種麥,秀吉烙餅,家康一口吞。"不過天下這塊餅,遠沒有那麼好吞。

1543年,三河松平家的嫡長子家康降生,祥和的氣氛隨之縈繞於岡崎城,但家臣們的眉頭卻依舊緊皺。東有駿河今川家,西有尾張織田家,夾在兩個強者間的小藩松平,幾乎舉步維艱。48年,今川發威,5歲的家康無奈被送往駿河充當人質,尚處懵懂便不得不背井離鄉,淚別父母。不料,織田家卻從半路殺出,家康遂又成為尾張之人質。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羈留他鄉,家康有幸結識尾張大傻瓜信長,為日後的織田德川"清州同盟"埋下伏筆。

49年,今川家軍師太原雪齋攻下織田安祥城,俘虜信長兄信廣,並以此為質換回家康。於是,家康再次得遇貴人,即師傅太原雪齋禪師。而雪齋的其他學生中,其一便是時任駿河遠江大名,被譽為"東海道第一弓"之今川義元。60年,義元上洛,17歲的家康帶兵隨行。行至尾張桶狹間,信長出奇兵突入中軍,統帥義元戰死,大軍潰散。從5歲離家至今,家康終於得到機會重返三河,而此時家康父已故,因而直接出任岡崎城主。

62年,家康與日益強大的故友信長結盟,與日益腐朽的今川后主氏真劃清界限,由此,展開針對東方的攻略。直到本能寺之變,家康治下已有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及信濃南部地區,成為坐鎮東部的一位大大名。而面對信長後秀吉的一統之勢,家康則出於太平考慮選擇退步臣屬,並於89年受命轉領關東,再度退讓,即相模、伊豆、武藏、下總、上總及上野、下野部分。然而,因禍得福,由於轉封之失而獲准在西征朝鮮中留守內地,存蓄有生力量。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1598年,秀吉病逝,5歲的嗣子秀賴承襲家業,然而,徵朝戰敗以來的陰雲早已籠罩在豐臣家上空。以秀吉正室北政所和秀賴生母澱殿為首,家臣分裂為武功和文吏兩派,一時間勢同水火。一番明爭暗鬥後,雙方矛盾激化,諸藩大名也紛紛站隊,撈取實惠。大決戰最終於美濃關原打響,西軍以文吏派石田三成為首,東軍則以家康為首,血雨腥風過後,東軍大獲全勝,而統帥家康,自然也成為獨步天下的強權人物。1603年,家康受封徵夷大將軍,同年,於江戶開幕,即日後享祚264年,太平十數代的德川幕府。自此,轟轟烈烈的戰國時代,終於拉下帷幕。

(2)

遙想當年秦始皇虎吞六國,終結戰國時代,何等之雄武,反觀家康,則似乎乏善可陳。對此,不少中國歷史、遊戲愛好者紛紛追贈家康"烏龜"之諢名。的確,家康的壽命要遠超同時代諸人(家康73、信玄52、信長49、秀吉61),想來與其穩健、隱忍性格不無關係。"一動不動是王八",縱觀家康的戎馬生涯,似乎也並無多少主動之侵略,更多為奮起抵抗,或應和大勢、協同作戰。但就在看似不動之中,家康默默收復消化以故霸主今川、武田之舊地,積極發展內政,存蓄實力。其實,這也正是家康對中華歷史的最高參悟。

可能一些人總有或多或少的疑問,口口聲聲熱愛和平的中國人,何以歷經數千年,從黃河流域的褊小之地膨脹至數一數二的大國?確實,中華民族並不好戰,並且遠在上古,就已有東夷、西戎、北狄、南蠻之概稱,這些彪悍尚武的邊地民族,無時不刻不在威脅著中原的生存。當然,一些摩擦定然不會少。然而,隨著歷史的前進,這些地處邊遠的中華子民,無不在漸漸向中華意識靠攏,直到成為中華民族之一員。靠的是侵略?是壓迫?不,這便是中華文化的強大凝聚力。

在順應大勢的前提下強化內治,穩中求進,始終以天下太平為念,這便是家康的亂世謀略。倘若終無天命,雖未能成一世霸業,但仍可保一方之安寧;倘若天命垂青,德川之龜便成為德川之龍,不飛則已,一飛而沖天。

五.結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哺育著華夏民族,同時也滋養著無數的友邦子孫,僅放眼日本戰國一代,映入眼簾便是無數中華文化之清芬。其實除去諸多大名,就連至高無上的天皇都與中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天皇居城京都,即建於公元8世紀的平安京,其體例佈局大部便是仿自唐代都城長安與洛陽。因而,右京直接稱為長安,左京則稱為洛陽,戰國大名所熱衷之"上洛",便是上洛陽、進京之意。

目光重回中華大地,其實中國也有著一位更加執著的"上洛狂魔"。洛陽、洛陽、洛陽,這兩字,不知在他心底竟早已呢喃幾千幾萬遍。公元762年,唐軍光復洛陽,捷報傳來。他不禁老淚縱橫,衣衫盡溼。狂喜之下,揮毫潑墨,寫就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他便是我們的唐朝偉大詩人,"詩聖"杜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何等之快!眨眼間,洛陽已從心頭直入眼簾。洛陽、洛陽、洛陽,杜甫內心始終難以忘卻的洛陽,即是對於中華文明光復之深盼。

一篇文章瞭解日本戰國四雄,誰最厲害?誰武力值最高?

如今,我們再度站在時代的轉折點,眺望復興曙光之初現。中華、中華、中華,這便是無數華夏兒女始終縈繞心頭的呼喚。中華復興!文化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