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硬筆書法如何選帖、臨帖?

tdjrx


選哪個帖問題不大,無論學誰的,目的都是通過臨帖來學習瞭解掌握筆法、結構、章法,殊途同歸。田英章、盧中南、吳玉生的都可以,我個人最喜歡吳玉生的硬筆字,大氣、耐看又不失靈動。

(上圖為吳玉生硬筆行書)


臨帖才是關鍵。其實不少初學者並不清楚臨帖的重點是什麼、怎麼去臨,而是簡單的理解為照貓畫虎、依葫蘆畫瓢。因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我覺得有必要說一說。

硬筆臨帖的重點,由低級到高級大致分為三個層次:①抓形貌。就是捕捉、複製原帖單個字的形貌――點畫形狀、間架結構,也就是線條的空間佔位。②看筆法。這個點畫是怎麼寫出來的,提、按、切、截、折、轉、頓,筆尖移動轉動的規律以及指腕用力的輕重快慢技巧。③看氣勢(章法最核心內容),筆間牽帶、字間銜轉、大小疏密等等,氣勢通暢風格自成。初學者在臨帖的過程中,心中應始終裝著這三個層次,由低到高、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上圖為抱庸齋主硬筆行書)


硬筆臨帖的方法步驟與毛筆略同。一般按照摹臨――對臨――背臨――意臨的順序。摹臨就是蒙著臨或者描紅;對臨就是照著原帖看著臨;背臨就是脫帖靠記憶來默寫;意臨就是把筆法結構抽象出來歸納為要點要訣,重在抓取筆法結字的龍骨,而不強求形貌上的相似。這四個環節,對臨是基礎,意臨是應用。

臨帖只是手段,最終目的是掌握方法規律,豐厚自身的書法素養。臨帖是書法人一生的修為,臨了張三,還有李四,成熟的書法者必須不斷開拓理念思維,填充新的養料,博採眾長,為己所用。除了動筆去寫,更需要讀悟領會。從這個層面來說,書法學習的過程就是讀帖――臨摹――創作――再讀帖――再臨摹――再創作的無限循環。

(上圖為抱庸齋主硬筆行書)


抱庸妄談。


抱庸齋主


如果是成人學習硬筆書法,我覺得就沒有必要把眼光老你現在現在的一些書法家身上,選擇的範圍卡可以再寬泛一些,當然田英章、盧中南、司馬彥鋼筆書法也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最好還是選擇古代的字帖練習。

1、首先在書寫的水平上,古代的書法家留下來的經典的書法作品肯定會更好一些,比如文徵明的小楷《琴賦》、王羲之小楷《樂毅論》王獻之小楷《玉版十三行》、姜夔的小楷《保姆帖》、唐代鍾紹京的小楷《靈飛經》等等,這些字帖水平高超,內涵豐富,是成人學習硬筆書法非常好的一種選擇。

如果範圍再寬泛一點,還可以選擇唐代人寫的楷書,比如歐陽詢的《九成宮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顏真卿的《顏勤禮碑》,這些字帖都可以當成硬筆字帖來臨寫,這些字帖的水平也是不用質疑的,是值得學習的。

2、成人練習書法一般不是想僅僅把字寫的好看,更多的是一種興趣和愛好,而古代的字帖風格非常多,可以選擇的空間非常大,學習起來也更加有趣味性,雖然相對於當代人的一些作品會比較難一點,但也正是由於這樣,古代字帖才如此又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書法愛好者來研究和學習。

3、當然,如果是家裡的孩子學習硬筆書法,尤其是小學生學習書法,還是要選擇規範字來學習,電腦打印體肯定是不行的,還是要找現代人手寫的書體。

4、關於臨帖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去重複的書寫,直到那一個字寫像為止,在寫像的過程中也以採用很多方法,比如描紅、描摹、反覆書寫、單個字集中突破、一天一個字等等方法,其目的無非是寫的和字帖一樣。能夠和字帖寫一樣,說明你的筆法和結構訓練的差不多了。

臨帖的目的不是寫像,而是通過寫像訓練控制毛筆的能力、章法、結構的敏感性,從而寫出自己的書法作品。

《琴賦》局部


不二齋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兩點:

什麼是學書法。

什麼是練書法。

嚴格來說他們並不是一回事。

學書法是知識性的,也就是字理。這對於我們成年人學習硬筆甚至更為重要。如果不明白字理僅僅通過大量臨帖去純粹自己領悟絕不是一個好辦法。

練書法是技術性的,實踐性的。需要在已經明白字理的基礎上不斷重複調整感受,去達到心手同步。否則你明知道這一筆的形態要這樣好看就是寫不出。

因為您是問到初學硬筆書法如何選貼,所以假設您正在試著摸入門道,所以強烈建議你從學書法進而練書法。既掌握筆法——明白字理——臨帖實踐。

筆法——隨便加一個書法qq群都能下載到筆法視頻

字理——找李天生的漢字組字規律和楷書字理

結構偏旁——黃自元92法以及田英章偏旁講解

注意上面都是學書法的,還沒有到練。練就涉及到你的選貼問題了。

你會說你上面說了一大堆都還沒有練?是的,真正練一定是精練,是帶著腦子去練。之前的學的階段也可以練但是嘗試性練的。

終於到了選貼了,選貼的原則就是你喜歡誰的字就選誰的,是不是名家是不是大師是不是經典都不重要。因為給你推薦的你也許並不喜歡,你最終還是應該會有自己的喜好。對吧!

如果你也沒見過誰的字長啥樣可以搜一搜以下這些人的看看自己喜歡誰的:

1.吳玉生

2.盧中南

3.顧仲安

田英章和荊肖鵬就不推薦了,因為字帖市場就這兩人佔了一大頭,你如果喜歡也不會在這裡問了,直接買就完了。

另外你也可以看看古貼你是否喜歡,這裡只推薦九成宮,靈飛經。






字趣硬筆學堂


對於初學硬筆書法的朋友來說,如何選帖和臨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這直接會決定你練習書法是否會成功的問題和你今後書法的去向問題!

首先,對於學習硬筆書法,我的看法是不應該單純地學習硬筆書法,而是應該把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結合起來,這樣在練習硬筆書法的時候就能夠事半功倍!

我們還是回到初學硬筆書法應該如何選帖的問題,我們知道學習書法其實就是一個臨摹先賢書法的一個過程,中華書法史上名家名帖浩如煙海,選擇是一個大問題!對於初學者來說,書法沒有基礎,所以我的建議是不妨從今人的硬筆書法字帖或者毛筆小楷字帖入手,因為今人也是通過學習古人得來的,初學者就可以先從今人入手,打好筆畫基礎,再去選擇古人的字帖,這也算是一條“捷徑”了!

另外,學習硬筆書法也可以直接臨摹毛筆小楷字帖,二者在字形大小上相差無幾,可以作為練習的範本!像王羲之的小楷,鍾紹京的小楷,鍾繇的小楷,文徴明的小楷以及趙孟頫的小楷都是可以直接用硬筆臨摹的,而且這些都是經過檢驗的,堅持下去必見成效!

說了選帖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如何臨帖的問題,剛才說了,學習書法其實就是一個臨帖的過程,臨帖像不像是標準,所以想要學好硬筆書法,就要堅持臨帖,臨得越像越好!

具體方法,我覺得是先摹後臨,也就是先用一張比較白的紙蓋在字帖上進行摹,摹的過程過去了,然後再用一張白紙對著字帖進行對臨,也要臨得十分像,對於有基礎的人來說,可以跳過摹的過程,直接對臨,前輩書家對於臨帖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要出現“重影”,也就是說你臨摹的字要能和字帖上的字對上,甚至完全覆蓋!這當然是一種比較高的臨帖要求了,但是非常管用!

在臨帖的時候,很多人提出要“一筆三抬頭”,也就是說要看一筆寫一筆,這樣臨摹起來固然很慢,但是效果也是很好的,對於有一定的基礎的人來說,就可以看一個字的整體再來臨,也就是把握一個字的全貌再來臨寫,反覆對照,直到滿意為止!



以上就是我對於臨帖和選帖的建議,對此,你還有哪些建議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筆尖寫字課堂!


筆尖寫字課堂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長期通過薰陶給自己建立一個興趣對於書法。不然肯定堅持不住,容易心血來潮寫幾天熱乎勁就沒了。

然後選帖,首先是挑自己喜歡的,然後要有清晰明確的規矩,讓人能夠得到法則,進而觸類旁通,是為得法。

寫字前要注意執筆,一般鋼筆比較好,不容易油滑。不要捏的太死。也不要把筆過低。

怎樣臨帖,這個很有意思,也需要一些耐心。

觀察,臨摹,再觀察,再臨摹。

觀察每一個筆畫起筆的位置,對著哪裡,可能是左右對齊,也可以上下或者斜著對應。也要看行筆的角度,筆畫長短大小,輕重,方圓。所謂觀察進步一點,寫得就進步一點,不斷交替前進,愉悅其中,樂在其中,形成良好的循環。

也要注意字的輪廓,觀察他是個什麼樣的幾何體,三角形,橢圓形,方形,倒三角,側三角,菱形,梯形。

不僅要注意大的字形也要注意類推偏旁部首的輪廓形狀。

最後就是以一家為主,不要總換,畢竟高手的字是有代表意義的,換別家也還是大同小異,所以要堅持一段時間,容易集中精力得到更多,一旦確立自己喜歡的字帖切忌經常更換

其實只要你仔細學習,你會不斷從一家那裡得到啟迪。

還有就是入門要以楷法為主,因為楷法最明確,最和行草書相通,不然直接寫行草書恐怕不會有太明確的收穫,只能是馬馬虎虎。

最後一定不要忘了最初的那句話,你喜歡寫字,你因為寫字懂得了觀察,懂得享受那份寧靜,也因為字給人生帶來一點助力吧。







法永禪師


不管練硬筆書法、毛筆書法,主要核心是書寫技法,筆法為上,字形次之。以我教學經驗,談一下這兩個問題。

選帖。練硬筆書法應以毛筆小楷字帖作範本為好,小楷實用書寫性比較強,同時又具有藝術性,而且指法、筆法、字法適合現代人書寫習慣。

初學者練硬筆書法,不宜選歐楷之類碑文體字帖,硬筆字帖更不可取。沒有書法功底難以掌握其技法,因為,筆法動作帶有印刷體美術字的寫法,容易把筆性練壞,難以糾正。

臨帖。必須分步進行,基本程序是: 讀帖→筆畫→摹寫→臨寫。下面,我重點說一下摹寫和臨寫具體怎麼操作。

摹寫。先用鉛筆在透視過來的字跡影印上精心描寫。筆尖要走在畫中心,仔細體會筆勢來龍去脈。注意,書寫速度不要太慢,力求節奏明快、行筆流暢,乾淨利落。

臨寫。再次用中性筆或鋼筆,照著字帖寫。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硬筆書法的選帖問題是這樣的,先要弄清學習目的,從我以前的練字的過程來看,學習硬筆書法無非兩個目的,一是能寫一手好字,最起碼是能拿的出手的字,二是更高追求,把硬筆字當成藝術追求。如果一般練習一下,規範一下書寫,這類字帖很多,文具店、書攤子上都有,現代人寫的,質量都可以,我們一開始也是這麼練的,我喜歡沈鴻根先生的字帖,有點毛筆小楷、行書的意思,字形也不俗氣,現在寫的好的更多了,有個中國硬筆書法雜誌不錯的,可以看看。如果有了一定基礎,又有了更高追求的,學習現代人就不夠了,書法藝術有別於其他藝術,一開始就是高峰,然後一代不如一代,這是公認的,所以學習書法包括硬筆也應該學習最早的經典。

具體以楷書來說,東晉王羲之王獻之是必學的,黃庭經、樂毅論都很好,可以學,學好了有特點,鍾紹京的靈飛經也很適合用硬筆練習,飄逸秀美,練好了能成大家,再後面就更多了,趙孟頫的汲黯傳文徵明的離騷都是小楷的好範本。

再說說行草,比較正的學聖教序,喜歡追求奇險的學米芾的苕溪詩、蜀素帖,喜歡唯美的學趙孟頫洛神賦,另外黃庭堅的小行書也很有特點,學的人不多,練好了能出成績,黃道周的字型比較怪,有興趣的也可學習一下。

總體來說學習書法要精一家採眾長,不能只學一家,也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沒有重點。選好了字帖,練的方法也很重要,啟功先生建議先摹後臨,摹就是用薄紙覆在上面寫,主要是精確的掌握點畫結構位置,臨要先單字,然後上下有連帶關係的兩三字,再一整行,再兩三行,再整頁,再通篇。最有效的是找字帖裡喜歡順眼的兩三行反覆寫,直到背臨酷似為止。硬筆書法要注意硬筆的特點,不要太注重線條的細節變化,主要是字形和節奏,字不宜太大太小。創作作品字要有出處,也就是能看出你是學的哪家,不要四不像,更不要自創,在學習一家的基礎上稍微變形變化一點就夠了。以上是本人的一點建議,錯誤之處請批評指正。



張偉評論


如果只是練練字,初學硬筆選用今人的帖也可以。

如果想在硬筆書法上有所成就,初學時練一段時間也可以,只是不易過長,因為現在的硬筆書法還沒有理解到書法家層次,他們的硬筆書法依然停留在館閣體的水準。

其實,不僅是硬筆,軟筆都是這樣的,現今的書法人不是館閣,就是還遠未到登堂入室的地步,所以審美的境界還需提高,才能真正到達寫帖傳世的水準。

硬筆書法一定要大部分借鑑軟筆書法的筆法及審美,在硬筆書法還沒有系統化,標準化的今天,還需要硬筆人學習軟筆書法,從軟筆書法中理解千年來的書法精華,然後,有選擇地注入硬筆書法中,進行系統化,標準化的整理,不過,這個階段的路還很長很長。

選帖時,開始易選柳公權的《玄秘塔》或者是歐陽詢的《九成宮》,積累較深的經驗與技術後,再轉學顏真卿的《勤禮碑》或《麻姑仙壇記》。

臨帖要邊練邊思考,主要是理解古人的書法審美觀,只有理解了古人的書法審美觀後,你才有資本去建立硬筆書法的標準,體系。


一笑貫長天


女為悅己者容,花為悅己者香。


學一手漂亮的硬筆,先暫不提為國家貢獻多大力量。最接地氣的說法就是讓自己的創作讓觀者賞心悅目,讓自己通過學習書法獲得自律和堅持的良好習慣。


關於選貼。


前面的答者已經提出了選貼的方向、古今書家的著作,這裡不再贅述。


需要特別提醒有以下幾點:

1、找到你和周圍人都賞心悅目的字帖。《蘭亭序》、《祭侄文稿》等名貼之所以流傳至今,除了帝王的推崇,主要原因是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喜歡,才能模仿得像。


2、其次,市面上的字帖有凹槽、描紅、各個階段的用書,面對琳琅滿目的字帖又該何去何從呢?筆者認為,凹槽和描紅在概念上是鍛鍊聯繫著的肌肉記憶,脫貼後又打回原形。


科技再發達,大腦指揮四肢的功能不變,臨帖依然有效!

成人和中小學各個階段的字帖在書架很難選擇,但反省一下,筆畫簡單的字反而難寫。

這些字又在哪裡呢?

小學一年級的課本上!把小學的百字先練好,是最節省時間的第一步。


關於臨帖。


前面提到過描紅。小學三年級以上就開始脫格了,原來的米字格、田字格是楷體字的座標,找準筆畫位置關係和字的佔格就為脫格打好了基礎;同樣,描紅是為了不描紅,這裡建議直接從臨寫開始就好。


練字,如同練習一個樂器,學習一門手藝,都是大腦和雙手協調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麼練字早的兒童有耐性,老年練字可延年益壽的原因,據說可以同時練習人的五項功能!


因此,多臨寫帖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值得榮幸和推崇的事!


在中小學生練字方面,還有沒有其他捷徑可走呢,頭條私信交流!


關注我,最小投入學習硬筆書法,頭條視頻對書法學習有所幫助!

---------------------------------

秀墨齋--中小學硬筆書法啟蒙者


成功從調整開始


個人覺得,悟性(或天賦吧)很重要。。選帖?臨帖?選誰的?臨誰的?誰的是標準?他又是以誰的為標準?臨完以後是否就按他的標準寫?對於他們(如王羲之)本身來講,他的字是不是也是一種“自我體”? 個人認為,凡事所謂的“風格獨特,自成一體”都是一種“我體”(如周惠君,啟功,劉炳森)。。如果書法真有標準,那麼就該按標準來!大家寫的都差不多!再牛逼的字帖,要是就是不喜歡那風格?還臨不?死臨有意義?。不要盲目崇拜各路譁眾取眾,自以為是,裝瘋賣傻,故弄玄虛的大師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