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父親對當下小學教育的看法,讀來讓人唏噓不已

小朱是85年的,老家在偏遠地區。從小他就就知道,讀書是自己唯一的出路。儘管家裡條件不好,但他讀書一直非常刻苦,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小朱考上了大學,儘管不是985,211,只是一個普通的二本,但他知足了。

小朱本人坦言,自己不是非常聰明,老家的教育資源也比較落後,無論是自己內在條件或者是外在環境,兩樣全不佔優勢,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是幸運了。

小朱太太和他是一個地方的,因為是縣城的,家裡條件雖然比小朱家略強,但也有限,二人是在同鄉會上認識的,一來二去有了感情,於是順理成章地結婚了。

80後父親對當下小學教育的看法,讀來讓人唏噓不已

婚後,兩夫妻來上海打拼。但由於畢業學校不是非常過硬,很難敲開一流企業的大門。最終兩人雖然都找到了工作,但收入並不理想,兩人加起來稅後不到1萬5千塊。

自從兩人有了孩子後,對孩子的教育,小朱是一刻也沒放鬆過。自己是過來人,他太明白現在的社會是怎麼回事。

和小朱差不多一起進單位的一些同事,坦率地說,大家的能力都差不多,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既沒有原生家庭帶來的底子,個體也不是非常出色,但就因為那些同事畢業於985,211,小朱的收入就要比其他人差一大截。

小朱說,他要花5年的時間才能抹平這種差距。更令人沮喪的是,這種差距背抹平並不是因為小朱努力,而是因為對方到了薪資的天花板了,才給他趕上的機會。

80後父親對當下小學教育的看法,讀來讓人唏噓不已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你在進步的同時對方也在進步。大家都是普通人,誰也不比誰強到哪兒去,最後評判的還是那張學歷。

更糟糕的是,小朱的學歷,特別是二本這個現實基本上決定了他在單位裡沒有上升空間了。

但現在小朱非常沮喪,他兒子在幼兒園的時候他就教會了二位數的加減法,拼音,英語自然也沒拉下,孩子進的是對口的公辦小學。

孩子現在小學二年級,自從減負後,孩子回家基本沒有作業,就算有也是非常少,而且極其簡單,小朱發現,自己孩子的作業量甚至還比不上他自己在老家念小學時候的作業量。

80後父親對當下小學教育的看法,讀來讓人唏噓不已

小朱是過來人,對學習的理解自然比一般人要深刻。他說道,自己拼命也要在上海,就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一個相對好的教育資源,現在學校一減負,對他們這種家庭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由於工作原因,小公司一般都是身兼數職,小朱和太太經常要加班到8-9點才能回到家,這時候已經筋疲力盡了,根本沒有精力再管孩子學習。他們兩口子收入不高,租房加上全家5口人(小朱父母幫忙帶孩子)的日常開銷已經佔了工資的大半,真的沒有實力再供孩子上補習班了,不是不想,是實在無能無力。

本來還可以指望學校的教育,學校一減負,划水式的作業,基本就可以肯定按照這種模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小升初和中考中沒有一點競爭力。

80後父親對當下小學教育的看法,讀來讓人唏噓不已

學校指望不上,只有兩條路了,一條是靠家長自己教,自己給孩子加量。小朱倒是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但麻煩的是他要工作,要養家,沒有這個時間來教育孩子,他太太也是同樣的問題,更何況他太太是文科生,學習上也不是非常好,學到的早就還給老師了。這條路基本走不通。

另一條路是去機構,補習班加深加強。但由於經濟原因,這條路小朱根本就不敢考慮。不是不想,是沒有這個實力。

現在小朱非常迷惘。自己辛辛苦苦,跑到上海來打拼,就算再苦再累,為了下一代能過上好日子,咬著牙也得堅持住。但從現在的教育看,如果學校沒有大的改變,基本可以肯定孩子無法和同齡人競爭,最後的結果他現在都不敢想象。他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出路在什麼地方?自己這麼拼又是為什麼?

80後父親對當下小學教育的看法,讀來讓人唏噓不已

學校按照教育局規定減負了,學生作業少了,甚至沒有了。考試沒有了,表面上看起來和諧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事實如何呢?有條件的家長自己教,去補習班學,本來學校的責任硬生生地用減負的理由推給家長或者課外機構了,最後買單的依然是家長。

有實力買單的還算幸運的,像小朱這樣的家庭,他們的孩子的機會在哪裡?他們的孩子的未來又會是怎麼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