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自我的格局

如何提升自我的格局

你們有這麼年輕的老闆,我為你們感到高興。老闆有前途,你們就有前途。

為什麼你們追隨這個老闆,不追隨另外一個老闆呢?因為從這個老闆身上,你們看到了他的未來。

老闆有未來,你們就有未來;老闆沒有未來,你們追隨他也沒有未來。

而老闆之所以選擇你,沒有選擇別人,是因為他覺得你是個人才,可以培養,可以塑造,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境界,他才願意和你一起幹一番事業。

一旦你加入這個團隊,大家就是一體的。既然老闆和員工的關係是一體的,老闆成長了,也要想辦法讓員工成長;光員工成長也不行,老闆也要一起成長。

有的老闆成長到一定高度,就滿足於現狀不想繼續成長了。這時候,你們員工就要推著老闆成長。

只有大家彼此促進,共同成長,這個企業才有未來。如果只是一方成長,另一方不成長,是沒有未來的。

不管我們在哪裡工作,就自身的成長而言,在一個行業裡只要能堅持做上三年,你的能力肯定就有了。這個能力,主要是指業務能力。

可是為什麼當我們做到一定高度時,會無法提升,感覺到了一個瓶頸區,突破不了呢?

這是因為觀念滯後了,認識的高度不夠,或者認識的高度夠了,但突破不了,超越不了自我。

也就是佛門裡常說的:能力容易培養,知識也容易掌握,就是境界難以提升。

這個境界具體指的是什麼?就是我們說的格局。

格是格,局是局。格是指大的方向、框架、高度、廣度、戰略。

局是指局部,是指一些細節如何去落實等等。

當我們說一個人有沒有胸襟、抱負和眼光時,指的是他的格。

有的人很有格,但局不行,沒有實施與落實的能力,不接地氣。這種人只會想,不會做,沒有辦法面對具體的人和事。我們說這種人是假大空、高大全,其實他是有格而沒有局。這樣的人要跟有局的人合作。

對於企業而言,董事長需要的是格,總經理需要的是局。如果董事長每天去做總經理的事情、局部的事情,久而久之,他的高度就沒有了,精力也分散了,所以需要合作。

有一部分人既有格也有局,儘管格局都具備,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長期既做格的事又做局的事,久而久之,格也降低了,局也混亂了,所以必須分工。

當公司在創業的時候,靠一兩個人是沒有問題的,老闆可以既扮演格的角色又扮演局的角色。

到了發展期也沒有問題。但是到了壯大期,就必須分工明確了。雖然各有分工,但要隨時能分,隨時能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企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創業期、發展期、壯大期。要想壯大,格就應該做格的事,局就應該做局的事。

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既有格也有局。究竟是不是如此,不是你自己說了算,得問你身邊的人,問局外人,自己身陷其中是看不清自己的。

人與人之間,知識的差別、能力的差別不是根本的差別,根本的差別是思想境界的差別,是價值觀的差別。

一旦價值觀有了差別,就是能力再強,彼此也無法在一起共事。

所以與其說彼此有緣,不如說彼此的價值觀相同。價值觀不同,是不可能有緣的。

剛開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是為了解決衣食住行的生存問題,溫飽問題。當溫飽解決之後,就需要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了。

要想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就要無條件地奉獻。

人在第一步時,往往都是索取者,到了第二步才會變成給予者。

只有變成了給予者,你才能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時候社會的認可和讚譽也會隨之而來。

有的人一生都在為衣食住行勞碌奔波,一生都在索取,沒有辦法完成索取的階段,去成為一個給予者。

而有的人衣食住行已經有保障了,但他還是以一個索取者的面目存在,這就是貪。

如果你的人生目的是想成為一個給予者,想要快速完成索取的階段,有一種很微妙的打法,就是去給予。

你說我現在沒有能力給予,實際上越是沒有能力給予,越要學會給予,當你學會了給予,你就真的有能力給予了。

所以你要換一種打法:欲取,先予。這就關係到一個人的境界和格局。

如果你有格局、有心量,你到任何地方都是以一個給予者的形象出現,做事不講條件、不講報酬。

你真的這樣做了,反而很快就解決了你的衣食住行問題。或者你根本就不需要經歷第一個階段,直接就一步到位——成為給予者,這就是境界。

你有這個境界,你就用這種打法;你沒有這個境界,就用第一種打法,先索取,後給予。

有的人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境界的層次,始終停留在能力的層次。

他認為我很有能力,為什麼老闆不重用我?為什麼我創業都不成功?

其實,不管哪個行業、哪個領域都不缺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比比皆是。

為什麼我有能力卻當不了大老闆?為什麼我老闆的能力並不是很強,甚至還趕不上我,卻當上了老闆?

因為你的老闆早就開悟了,已經從知識的層次上升到能力的層次,又從能力的層次上升到境界與格局的層次。

一個人沒有格局是當不了老闆的,始終停留在能力的層次。

社會並不缺有能力的人,更不用說缺有知識的人了。的確,要把知識變成能力,需要一個過程,很不容易。而從能力提升到境界,就更不容易了。

人的魅力來自哪裡?魅力的根本是來自格局與境界。

我們說這個人有心胸、有器量、有格局,這些合在一起就是魅力。

有些人很有知識,但是你不喜歡他;有些人很有能力,你也不喜歡他。為什麼呢?他有的是外在的東西,沒有內在的格局與境界。

一個人有多大的格局,他的人生就能達到多高,就能延伸到多廣。

一個人有多大的格局,他的人生就能達到多高,就能延伸到多廣。

凡事高人指點,貴人幫助,再加上自己努力,則無事不成。

你自己不努力,就算有高人指點、貴人幫助,最終也還是不行,一定要三者合一,才能把事情達成,或者才能立於不敗。

做事情,通常我們都說要盡人事,聽天命。

你在你的領域裡是不是先做到了盡人事,然後才聽天命呢?如果你沒有先做到盡人事,就說順其自然、聽天由命吧,最終你肯定是一事無成。

你叫老天爺幫你,老天爺說我可以幫你,你先把百分之五十人可為的那部分完成了,剩下百分之五十不是人可為的,我才幫你。

所以老天不會輕易出手幫你,他要看前面百分之五十你該做的做完了沒有。

所以要先盡人事,然後才聽天命,不能一上來就順其自然、聽天由命。

無論在哪個領域,做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先把人可為可控的那部分做好做到位。餘下的部分,就真的要看天時與人和了。

實際上無論天時也好,人和也罷,其中都有人為的因素。

在世間做事,人為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一小部分不是人的問題,我們說是命。

實際上命也在於你是否看清了自己,只有看清了自己,你才知道真正的命是什麼。

所以即便是命,也還是在於你給自己的定位,你對自己的瞭解。

有的人適合當老闆,有的人適合當員工。你適合什麼角色,你是否清楚?有沒有剖析過?

如果你不清楚,就會心理不平衡:老闆是高中生,學歷低,我是研究生、博士後,我憑什麼給你打工?

廣東地區有相當一部分老闆確實沒有什麼學歷,但人家就是當老闆了,手下有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尤其在十年前這種情況很多。

最近十年,土豪、爆發戶逐漸被淘汰了,現在的老闆多是有學歷、有知識、有能力、有智慧的,都是靠自己勤奮,靠知識、能力、智慧發家致富的,而不是靠機會突然爆發起來的。

未來做老闆的,一定是有知識、有能力、有智慧、有境界的人。單靠有學歷、有知識、有能力還不夠,境界和格局非常重要。

境界和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能走多高、走多遠、走多廣。

有的人看得很遠,生來就適合謀局、搞戰略,讓他做具體的事情就不行。而有的人沒有高遠的眼光,但適合做具體的事情。

所以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配合,一起做事,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你們這個團隊,80後的年輕人居多,年輕代表有活力、有夢想、有未來。

社會是屬於年輕人的,企業也是屬於年輕人的。年輕人有創意、衝勁足,唯一的缺點就是掌控全局的能力差一點。

人是需要折騰、需要經歷的,年輕人折騰得起,年輕就是最好的本錢。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要來美化這個世界的。

你到一個公司來幹什麼?是帶來光明,發揮你的能力和所長的。

很多人都想去五百強的企業,你去五百強幹什麼呢?你能托起五百強嗎?到了五百強,是五百強託著你,你覺得很舒服。當五百強發現你託不起它,是它託著你的時候,它很快就會把你甩掉,不把你當回事。

而有的人不願意去五百強,他有本事自己創業,把自己的企業變成五百強。

所以,如果你真的有自信,就把你的企業做成五百強。你把企業托起來,而不是讓企業託著你。

你能把企業托起來,你才是真有本事的人,你的存在才有價值、才有意義。

如果這個公司剛剛創業、剛剛起步,老闆發現你是個人才,會給你足夠的空間讓你去折騰,你才有機會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能力。

你有本事,哪裡都不用跑,就在這個企業裡跟老闆好好合作,把它做強做大。

如果我沒有胸襟、器量、遠見,而你是個人才,想自己獨闖一片天,我是留不住你的。

你是一條龍,終究會飛起來,人才終究是人才。如果你不是個人才,我拼命想把你培養成一條龍,你也飛不起來。

所以老闆首先要會識人、用人,按一個人的能力和性格特點給他分配工作。

談到人才,企業跟寺廟都是相通的,一是引進人才;二是培養人才。

引進人才往往很不容易,可能代價很大,還不如自己慢慢培養。但是,有的人能培養起來,有的人沒有格局,培養不起來。

文章來源: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開示

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3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如何提升自我的格局

萬行大和尚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適合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