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腫瘤成女性健康“隱形殺手”,赴英治療有望“解救”更多中產家庭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女性孕育生命的“搖籃”也是惡性腫瘤的高發地帶,近年來,我國患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婦科腫瘤的發病人數正在上漲。

如果將女性最高發的乳腺癌比作“頭號敵人”,那麼,婦科腫瘤就是善於偽裝的“隱形殺手”。它們藏於盆腔中,一旦發生腫瘤,很難被人察覺。很多患者一經發現就是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2002年10月20日,第18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得主李媛媛因病去世,據悉,李媛媛患的是宮頸癌,年僅41歲。

2003年12月30日,香港著名藝人梅豔芳因宮頸癌導致肺功能衰竭去世,年僅40歲。

據統計,全世界範圍內,每兩分鐘就有一個人因宮頸癌而去世,我國每年也有13萬新發宮頸癌病例。宮頸癌和子宮癌、卵巢癌佔據著我國女性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三,發病形式不容樂觀。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圖片來源:《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

隨著國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很多癌症患者家庭將治療的目光放眼海外,英國成為不少中產家庭的治療首選目的地。據我國創立最早的海外醫療服務機構盛諾一家統計,近年來選擇去英國看病的患者不斷增長,其中成人癌症患者中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宮頸癌等婦科腫瘤患者不斷攀升。

那麼,英國癌症治療有哪些優勢?在婦科腫瘤領域又有何獨到之處?對於廣大癌症患者來說,英國醫療真的能幫助他們嗎?我們將通過多方走訪來求證。

很多人對英國醫療的認知,來自於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英國人把自己國家的國民醫療服務搬上舞臺。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倫敦奧運會上NHS的表演 圖片來源:和訊網)

英國是全球公認的醫療保健領域領先者,其創建的全民免費醫療服務體系——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因“衛生成本低、健康績效好”為世界各國所稱道。

據英國的cancer research發佈的數據,英國腫瘤病例的平均5年生存率為54%,而中國癌症預防與控制辦公室、國家癌症中心顯示的我國數據為30.9%,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英國也是抗癌藥品上市最快的國家之一,英國每年在醫學研究上的資助規模達幾十億英鎊,折算成人民幣是百億級,新藥的准入時間也較短,約3-6個月。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同時,英國擁有全球領先的癌症治療機構,世界上第一家腫瘤專科醫院、世界三大頂級癌症中心之一的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就落座在英國倫敦。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英國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現任院長為威廉王子 圖片來源:盛諾一家經院方授權發佈)

多年來英國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在癌症治療方面均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在藥物研發方面,該醫院主導研發用於癌症內分泌治療的他莫昔芬,以及至今還用於多種腫瘤的鉑類藥物卡鉑等諸多經典藥物。

在腫瘤基因突變方面,該醫院在發現BRCA基因突變與乳腺癌、卵巢癌發病的關係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幫助有家族病史的家庭成員,提前評估未來患這兩種癌症的風險並提前防治。

2016年,英國皇家馬斯登與盛諾一家正式簽約,為中國癌症患者赴英國治療開通了官方綠色通道,據瞭解,患者在持有英國護照的前提下,最快兩週左右就可以完成預約流程。

更多婦科腫瘤前沿優勢在英國

癌症治療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對於患者而言選擇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案尤為重要。英國權威醫院在延續傳統的腫瘤治療之外,一直致力於創新療法的研究,並在近年中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

﹒幫助更多年輕宮頸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

子宮頸癌在女性生殖器官癌瘤中佔首位,中國發病年齡以40~50歲為最多,其中24-35歲患者的比例也逐漸增高,保留生育功能是這些患者家庭迫切的渴望。

據悉,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是全球範圍內最早開展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癌手術的醫院之一。

早期宮頸癌(IA、IB)患者有望應用到這一手術技術,而腫瘤較大或者累及淋巴結,可以通過新輔助化療縮小腫瘤後再進行手術。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數據顯示,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癌切除手術並未增加宮頸癌遠期的複發率,患者可以選擇這種手術方式保存自己的生育功能,而不用憂慮腫瘤的復發。

﹒子宮內膜癌應用最新機器人手術技術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僅次於子宮頸癌,發病平均年齡60歲左右,多見於老年婦女。

在英國,子宮內膜癌治療方式的演變路徑已經由開放手術演變為腹腔鏡手術,再到機器人手術階段。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圖片來源:英國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官網)

英國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機器人手術出現之後,開放手術的比例降為25%,腹腔鏡手術佔比38%,機器人手術佔比達37%,且機器人手術的比例在逐年上升,英國真正開啟了機器人輔助手術的時代。

2011年加拿大的統計顯示,大部分子宮內膜癌的手術採用機器人輔助完成,並且術後併發症的發生率更低,具有更短的住院時間、更少的術中出血和輸血量、以及更小的轉開放手術概率。

目前,機器人不斷更新換代,英國已經應用的是第五代達芬奇機器人進行手術。

﹒新型高能手術儀對抗最難治婦科腫瘤

卵巢惡性腫瘤是發病率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是所有婦科腫瘤中生存率最低的一種。英國醫院研究發現,卵巢癌術後剩餘可見病灶的大小與患者生存期之間存在明確關聯。

英國已經應用到這樣一種手術儀器——新型高能手術儀PlasmaJet,可以為晚期卵巢癌患者更加充分地切除腫瘤組織。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有研究顯示,當手術儘可能多地切除病灶(根治性切除)時,50%的患者將有更好的預後(更長的5年生存率)。因此,如果患者診斷卵巢癌,有腹腔播散的表現,常規手術方法很難完全切除,那麼,應用PlasmaJet就很有可能改變患者的預後。

中英婦科腫瘤五年生存率對比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數據來源: 中國國家癌症中心、Cancer Research UK)

規範的治療和創新療法的應用,使英國在婦科腫瘤的五年生存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在2017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公佈了更多婦科腫瘤前沿研究,英國腫瘤專家希望幫助更多婦科腫瘤患者實現治癒,保住生育能力和提高生活質量。

更具性價比的海外就醫選擇

出國看病費用會不會很貴?相信這是很多患者家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由於特殊的醫療體制,英國醫療平均花費可能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

據盛諾一家首席醫務官王舜介紹,“雖然醫療水平全球領先,但英國的醫療費用水平卻沒有那麼“高傲”,大概只相當於國內的2-3倍,並沒有高到令人難以企及。某些癌症治療藥物,英國的價格甚至比國內還低。”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來自杭州的周女士曾在2018年4月到英國治療卵巢癌,她先通過化療控制病情,英國醫生也幫她制定了未來的治療方案,一旦病情復發,她還可以使用最新上市的靶向藥奧拉帕尼。據周女士介紹這種靶向藥每月的花費大概在4萬元人民幣左右,這算起來比香港的藥價還要便宜。

妇科肿瘤成女性健康“隐形杀手”,赴英治疗有望“解救”更多中产家庭

(英國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 圖片來源:盛諾一家)

而58歲的劉阿姨則是在子宮內膜癌的第七個年頭到倫敦尋求治療。一次倉促的根治性手術之後,她才發現自己的肺部已經有轉移,不該做的手術做了。此後幾年,她經歷了30多次化療,受盡了痛苦。去年,癌細胞已經發展到一側乳房,就連頭部也出現了腫塊。

這次面對國內醫生 “切除乳腺腫塊”的建議,她猶豫了。在女兒的堅持下他們來到皇家馬斯登癌症中心尋找一線希望。通過病理分析,她的腫瘤病理比較複雜,並不適合手術。最終英國專家團隊為她制定了新的化療方案,一個療程以後,她的乳腺和頭部的腫塊肉眼可見的縮小了。

在倫敦停留了六個月,她總計大概花費了5萬多英鎊,這對於生活在一線城市中產之家的她來說還是可以承受的。

“我曾經對癌症一無所知,走了很多彎路。現在只想竭盡所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能陪在家人身邊多一天都是值得的。”劉阿姨說。

女性腫瘤患者佔據我國癌症發病人數的半壁江山,隨著海外就醫這一就醫形式的出現,國內患者有了除權威三甲醫院之外的另一種選擇,英國以其醫療優勢和極高的性價比成為近年來國人海外看病中的“新寵”,對於大多數中產家庭來說用可控的花費與國際先進醫療無縫接軌,無疑是一條就醫利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