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智慧的人,心里必须同时住着:佛陀与恶魔

日本四大经营之神之一的稻盛和夫(另外三位已经辞世,他们是:松下幸之助---松下创始人,盛田昭夫---索尼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田创始人)在他的著作《堵在技术开发上》,谈到了他对都是出生于鹿儿岛的西乡隆盛(西乡南洲)和大久保利通的看法,有一段文字,深有感触,有茅塞顿开之感。

稍后,我会结合一些其他东西,谈谈自己对此的领悟和看法,希望对朋友们的思维有所帮助,而且会举出一些例子,以此作为实用实学,帮助我们能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指导自己的做法。如果朋友们能基于分析和逻辑再批判此观点,那就是更好——我们获得的认知的层次就会比稻盛和夫更高一层。岂不美哉!

他写道:

与员工相处,有时候要有挥泪斩马谡般的冷峻严格,而有时则要有佛祖般的慈悲,经营者需要这两个极端兼备。作为需要进行决断的经营者,要具备的不单单是圆满的人品,更要同时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在不同的场合能做出合理的判断,要有这样平衡的人格。

西乡南洲具有高尚的人格,具备哲学,但大久保利通冷静,理性且追求合理性,因此被认为是个冷冰冰的人。不能说哪一种一定是正确的,必须同时拥有两者,并运用自如。

但实际上,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要成为智慧的人,心里必须同时住着:佛陀与恶魔


●物理学上的理解

我是个无神论者,相信物质是一切的基础,世间没有什么神力的存在,一切都必然符合物理学定律。我们的一切活动都必然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所以基于此,我先从物理学上来理解稻盛和夫的这个哲学思想。——当然,对于有神论者,就会很置疑我这样的思路出发点:从物质的定律(物理)出发来思考。

物理学上发现量子力学的早期,对于光是粒子,还是一种波,争论不休。比如以牛顿为代表的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光是一种粒子,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学家认为光是一种波。粒子态和波态在我们的认知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要成为智慧的人,心里必须同时住着:佛陀与恶魔


我们能看到的摸到的,一切由粒子构成的都是一种粒子,它是一种实体;但是粒子的波动状态是一种波,它不是一种粒子,而是粒子的波动运动,更是能量的传递,比如我们常听说的:水波,电磁波,声波等。

后来在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发现很奇怪的现象:有些场合呢,光完全是一种粒子才能解释问题;有些场合呢,光完全是一种波才能解释问题。在量子力学高速发展中,后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概念:波粒二象性。就是光同时具有粒子态和波态。而这种理论,就可以解释光的所用场合的奇怪表现。

然后进一步发现不仅仅是光,一切粒子都是这样,具有波粒二象性。甚至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高楼大厦,不仅仅是粒子态,也有波态。唯一的区别是:此时此刻此物,粒子态和波态的大小占比不一样。

所以从万事万物的基础上看,一种对立看似绝对不能共存在一起的东西,其实是共存在一起的。

●哲学上的理解

道家的哲学(我说的是道家不是道教),太极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白中是有一个小黑的,大黑中是有一个小白的。而大白和大黑再构成一个整体。

要成为智慧的人,心里必须同时住着:佛陀与恶魔


唯物辩证主义上对此也是如此的理解,看似矛盾对立的事物,他们其实是在更高的维度上是统一的,而且相互依存的。

比如:有了幸福才能有痛苦;有了不美才能有美;有了恶才能有善;有了错才能有对;有了死才能有生……

而且这些对立的东西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同时也必然是一直在运动变化的。比如坏的变成好的,好的变成坏的;美的变成丑的,丑的变成美的。道德的变成不道德的,不道德的变成道德的……

唯一的区别也是如此:此次此刻此物,是粒子态多少,波态多少的问题。

●三种场景的应用

理论需要运用和实践才有价值,我想这就是实学。我针对以下可能很多人都会经历的场景做一个模拟和分析,如果对朋友们有所帮助那自然是好。

出发点,都是我上文论述过的,基于粒子态和波态都要同时运用,只运用一种态的话,其实是我们思维高度不够,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全局的思维的体现。

1. 孩子教育

我们现在常常听说的,要做孩子的朋友,这是自然,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做家长。以前的父辈们是全然只做孩子的家长,所以当时的孩子现在为人父母后,就反过来,全然做孩子的朋友。在我看来,都是那种只知道物质的一个态的表现,并不完整,也不科学。

做孩子朋友的时候,和他(她)很贴心,平等得交流交往,在很多环境场合下都是很好的,可以很好的在此环境场合下和孩子建立其良好的关系。但是这个态就无法在另外一种相反的环境场景下起到作用。

我们和孩子做朋友的状态,其本质就一定是平等的——你和你的朋友如果不是平等的,而是谁能控制谁,你们还能继续做朋友吗?!但是在不平等的环境场合,还运用这个态就会出问题。

比如孩子现在想做的一些事情:小学生也要买智能手机,同学买了豪华电脑自己也必要一个,晚上就想看娱乐节目不想读书,一定要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人都本性是什么:趋利避害,好逸恶劳。孩子具有人的本性,而且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很局部和短视,如果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家长认为我是朋友,所以能满足的都满足,那这种环境场合的态的解读就是不对的。这种时候,就不能是朋友,而应是家长。

严厉的呵斥是必需的一种教育工具。而且不能是孩子都很大了,从来没有呵斥过,现在突然呵斥,他(她)可能就会受不了这个没有经历过的而折断。而是他(她)比较小的时候就被呵斥过不少,自然长大后被家长呵斥,是在他(她)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的。

命令式的教育也是必需的工具之一。有些事没商量的余地,必须马上去做,不做就是受到惩罚那种。这种环境场合下,还是作为朋友的话,基于人的本性,基于孩子三观的局限和短视,那么他们去做的不好的事情,家长就无法阻止了,一旦阻止你就不是他(她)的朋友了。家长给予孩子的映像是:一辈子都是朋友,但是现在孩子认为你强力阻止他,而不是平等的朋友了,他(她)就会开始心理对你封闭了。而如果对于孩子的认知,你是有时候是朋友,有时候是严厉的家长,他(她)就会适应,即使严厉的呵斥,严肃的命令,他(她)也会觉得正常;“因为我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人,有时像贴心的朋友,有时又像严厉的家长”

同理:

男孩子我们常说要穷养,但是有时需要对他也富养。女孩子我们常听说要富养,暗示有时需要对她也穷养。

2. 身体健康

关于身体的健康的话题,我在以前的历史文章中,分布式的都谈过了。所以原理不再赘述。

此段只做一些结论的总结吧:

——我们要常保证一日三餐的规律进食,但是偶尔也要让自己挨饿,一般饿个24小时(是除了喝白开水,什么都不进入嘴巴)。

——我们要常突破自己肌肉锻炼时的极限,但也应有时完全不锻炼肌肉,让肌肉生长。

——我们要常常保证卫生,但是有时也应该吃些不那么干净的东西。

——我们生病常常要去吃药住院,但是有时也应该不要吃药,就让身体自己康复。

3. 人际交往

人是社交动物(只要不是自闭症),人人都需要友情、亲情、爱情(当然不一定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爱情,好像是男性中为3%,女性中为1.5%)。

我们有坦诚真诚的朋友,但是也一定有一般关系的朋友。我们很在乎真挚朋友的友情,但也会不在乎关系一般的朋友的友情。

真挚朋友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一旦有了矛盾冲突,就是翻脸,那就是属于思维高度低。思维高度高的人,会知道,两人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所以并不会为此而震惊、恐惧,而是两人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这样友情才会螺旋上升。——当然了,为什么是和他(她)而不是其他人成为真挚朋友呢,基石是你们的三观体系相似度很高。

我们的亲情有很浓密的(和自己的孩子,父母,兄弟姐妹等),也有很一般的亲情(把你们联系为亲戚关系的仅仅是因为血缘)。对于浓密的亲情关系,我们应该努力经营。对于一般的亲情,我们就不会努力经营。

我们有很纯真的爱情,也有不纯真的爱情——当然了,至于是不是基于灵魂和精神的才配叫爱情,基于颜值的、有多少钱的、房子多大的、车多贵的、工作收入多少的、学历是什么的这样的爱情,能不能叫爱情,这看每个人的定义吧。

和友情一样,相爱的两个人如果一旦有了矛盾冲突,就是闹翻脸、闹分手,那就是属于思维高度低。思维高度高的人,会知道,两人之间有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所以并不会为此而震惊、恐惧,而是两人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这样爱情才会螺旋上升。——当然了,为什么是和他(她)而不是其他人相爱呢,基石是你们的三观体系相似度很高。【如果不纯真的爱情,那么基石就不是三观体系相似度了,而是房子车子收入颜值才是基石】

总结一下:我们要有波粒二象性的思维方式。要既是佛陀也是恶魔。但是一定要能区分:什么时候,对什么对象,我们呈现佛陀态;什么时候,对什么对象,我们呈现恶魔态。而能懂得区分的本事,就是智慧。

要成为智慧的人,心里必须同时住着:佛陀与恶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