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秦始皇根據陰陽家的五德循環學說,推斷秦為水德,崇尚黑色,幸運數字是六,史書記載說水德的特點是:“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就是說要嚴刑峻法,實施高壓的威權統治。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作為長子,秦始皇對扶蘇顯然寄託了太多希望。

這個兒子是帝國的接班人、將來的二世皇帝,秦始皇希望他和自己一樣堅強剛毅,做一個鐵腕的獨裁者。

一樣篤信法家學說,將陰戾深刻、少恩寡義的秦之水德發揚光大!然而流著鄭人血液的扶蘇這孩子卻偏偏柔弱得象個小姑娘,秦始皇坑殺那些儒生的時候,他居然說什麼“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恐怕亂殺無辜,迫害讀書人,會引起天下的不安定。”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秦始皇怒了,小兒之見!這些羅羅嗦嗦唧唧歪歪的儒生,才是我大秦的不安定因素。

自從活埋了這些儒生,你不覺得世界清靜了許多麼!

於是把扶蘇送到北方長城蒙恬軍中去,讓他到部隊大熔爐中去接受鍛鍊,為人生積累更多的歷練,才配做帝國的接班人。扶蘇到蒙恬的軍部所在地上郡報到,是在前212年左右,他的正式身份是監軍。

除了蒙恬之外,這裡還有一員虎將——王翦的孫子王離。秦始皇其實是把這支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扶蘇,蒙恬、王離這兩員虎將作為輔佐,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韓非子的術、勢學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帝王的威勢,威勢是帝王之器,不可隨便借給人玩。軍隊就是帝王的威勢所在。對韓非學說理解很深的秦始皇,把帝國最強大的部隊之一長城軍團交給扶蘇,讓他和主要將領蒙恬、王離培養感情,就是為了將這支部隊掌握在手,以防備萬一。

什麼是萬一呢?深不可測的宮廷,隨時可能有陰謀來製造萬一。秦始皇不能預料將來會發生什麼,但很顯然,他給了兒子扶蘇應付萬一的武器,這就是長城軍團30萬大軍。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秦始皇東巡,到了河北沙丘,秦始皇想起這是趙武靈王餓死的地方,突然有所覺悟,把宦官趙高喊過去,寫了道聖旨給遠在邊境的長子扶蘇。

這份聖旨的內容是讓扶蘇負責料理他的後事。這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扶蘇將繼承皇位,成為帝國的二世皇帝。然而趙高卻扣下了聖旨。公元前210年,辛卯,又是一個兔年,距離韓非入秦恰好24年,秦始皇嚥氣後,趙高與李斯在陰暗的房間裡密謀,趙高終於說服李斯,廢黜扶蘇,擁戴胡亥當皇帝。

於是趙高和李斯策劃偽造了一份假聖旨,宣告立胡亥為太子,並譴責扶蘇無德無能,埋怨慈父,大逆不道。責備蒙恬輔佐不當,命令二人自裁。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這就是萬一,秦始皇雖然不能推測出死後會發生什麼,但所謂陰謀,無非就是誣陷誹謗、狐假虎威,扶蘇完全不必害怕,皇帝給了他蒙恬,給了他30萬大軍,難道這些還不能讓扶蘇掌控局面,九泉之下的秦始皇只能無語了!

假聖旨送到上郡,扶蘇和蒙恬接到聖旨,還不知道秦始皇已經駕崩的二人,一時都懵了。還是蒙恬腦子轉得比較快,他對扶蘇說:“皇上把三十萬大軍交給我,又派大公子到這裡監軍,這是託付重任的意思。怎麼能因為一個使者,帶著一份不知真偽的文書,就自我了斷呢!”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蒙恬建議先查明真相,再作出反應。蒙恬的建議絕對是良策,扶蘇只要聲明這個使者是假的,揮師進擊,趙高所直接掌握的護衛兵力,簡直不堪一擊,只要一萬騎兵,就可以將趙高、李斯,斬落人頭,然後安葬始皇帝,公告天下,順利繼位。

但是扶蘇身在權力風暴中心卻天真不知權勢鬥爭秘訣,流著眼淚說:“父親要兒子死,做兒子的還有什麼辦法,何必查證!”拿佩劍一抹脖子,自殺了。

扶蘇一死,蒙恬失去抗爭的王牌,如果扶蘇在,他可以擁戴扶蘇起兵,響應的秦人絕不會是少數。但扶蘇已死,如果他起兵,就完全是叛亂了。

胡亥、李斯、趙高聽說扶蘇自殺,也如釋重負,尤其是身為權力場上老手的李斯,完全明白自己這一邊並不佔絕對的優勢,想不到手握重兵的扶蘇會如此乖乖地自殺,真令人意外地輕鬆。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於是胡亥、李斯、趙高,乘勝追擊,毫不留情,斬殺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然後用鮑魚的臭味掩蓋秦始皇的屍體腐爛異味,從直道趕回咸陽。

回到咸陽之後,李斯、趙高正式宣佈皇帝駕崩,太子胡亥,繼承皇帝大位,成為帝國的二世皇帝。

扶蘇的死,是歷史的偶然。

有人質疑說,秦始皇不喜歡扶蘇,所以在臨終前下令誅殺這個兒子,這不是必然麼?

我說,秦始皇的確對這個兒子有點不滿意,但不滿的原因是因為期望值太高,擔心他不能順利繼承家業。如果真的討厭扶蘇到了要殺他的地步,就應該把他關進小屋子,用一條繩子把他勒死。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為什麼要把帝國最強大的長城軍團交給他?

這絕不是要殺這個兒子的意思。秦始皇在病重之際,召喚遠在邊疆的扶蘇到咸陽與自己會合(他認為自己可以撐到咸陽),對隨駕的小兒子卻隻字不提,他傳位給扶蘇的意思,明確無疑。

所以說,這個帝號,本是秦始皇預備留給扶蘇的。

從事實來看,秦始皇對扶蘇過於軟弱的擔憂是何等正確,即便艱苦的邊境鍛鍊也不能將他磨礪成剛毅的帝王接班人。

權力爭奪,是你死我活的廝殺,哪怕是情同父子,也沒有授柄於人的道理。

秦國公子扶蘇的真正死因

秦始皇當年可以毫不留情地逼死呂不韋,扶蘇卻因為一份莫測真偽的聖旨自我放棄,別的不論,單就權術、魄力而言,扶蘇與他的老父親,實在相差太遠太遠。而在政治這個舞臺上,扶蘇既然不能堅強地站起來,便只能軟弱地倒下去。

扶蘇的退出,把帝國交給了胡亥和趙高,這兩個人倒是繼承了秦始皇陰戾的一面。問題是,堅持韓非的權勢思想治國,這個國家還能走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