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魯智深的師父到底有多厲害?

躺著奔跑2019




智真長老力排眾議,說魯智深雖然時下兇頑,然久後正果非凡,眾僧皆不如他。就這樣,魯智深遁入空門,成了名滿江湖的“花和尚”。後來魯智深酒後大鬧五臺山,搞得文殊寺雞犬不寧,智真長老無奈將他打發到了東京大相國寺。

臨走時,智真長老贈予魯智深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四句偈言準確的概括了魯智深的一生,下面我們逐一解讀。

遇林而起:很多人覺得這個林指的是林沖,我認為不然,它應該指的是野豬林。眾所周知,林沖遭高俅陷害,持刀誤入白虎節堂,被刺配滄州,行至野豬林時,差點被兩名押解公人殺害,得魯智深及時出手相救才倖免於難。而魯智深也因此得罪了高俅,被高俅派人緝拿,失去了立錐之地,從此流落江湖。遇林而起的意思就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後,徹底與朝廷劃清了界限,開啟了他草寇生涯的前奏,也是標誌著他至此暴起於綠林。



遇山而富:這個一般沒有什麼異議,山指的就是二龍山。魯智深和楊志奪了二龍山,從此佔山為王,成為他人生鹹魚翻身的轉折點。

遇水而興:這也很好理解,水指水泊梁山。三山聚義打青州之後,魯智深率領二龍山眾頭領入夥梁山,從此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段旅途,也是他人生當中一次興旺和昇華的節點。

遇江而止:這個和第一句很相似,容易引發歧義,很多人認為江是指宋江,我認為是錢塘江。因為第二句和第三句毫無爭議指的都是地名而非人名,鑑於排比統一,第一句和第四句也應當指的是地名。魯智深聽到錢塘江的潮信之後便圓寂了,這個止指的就是他生命的終結。



在梁山征討遼國之後,魯智深二上五臺山,拜見智真長老,久別重逢,智真長老又送了他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個我們放在一起來說。

顧名思義,逢夏而擒就是魯智深生擒方臘手下大將夏侯成,遇臘而執是活捉江南賊首方臘。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指的是魯智深聽見錢塘江上的潮信圓寂而死,這個和第一次四句偈言的最後一句逢江而止相吻合。要說這個智真長老真是一位大神,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準確無誤的定位了魯智深的一生,牛逼的一米。

西嶽頑石~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西嶽頑石


魯智深原名魯達,是一個軍官,官稱叫提轄。他因打抱不平而流落流湖,後來輾轉到五臺山出家。名為出家,其實就是找個地方避風頭。五臺山的主持智真長老收留了他,表面上是看趙員外面子,其實他已洞察魯達一生因果。父僧都感覺魯達非修行之輩,反對收留。但智真長老力排眾異,剃度了魯達,並賜法名智深。

魯智深的師傅,是《水滸傳》裡一位得道高僧,是小說裡面的幾位高人之一,佛法應該是很深的。他深知魯智深是上天派下來歷卻的,所以才任由他在五臺山胡鬧。對眾僧說是大施主所託之人,不好推卻,其是他知道時機不到,魯智深還不能下山。也就是他那一輩所說的天機不可洩露。所以,當時機一到,他也就順水推舟的將魯智深送到了相國寺,因為魯智深要在那裡將要遇見一個人。

智真長老送魯智深走的時候,一翻囑咐之後,送了他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魯智深當然不知奧妙,但智真長老已將魯智深的一段人生,暗含其中了。

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知道了其中含義。魯智深將遇到林沖而起事;遇到二龍山而落草(打家劫舍而富);遇到水泊梁山而興旺;遇到宋江將停下來,暫告人生的一個段落。

《水滸傳》前八十回故事所述就到這裡了。

再後來長老又給魯智深四句偈語,就再次寓言了他的人生終結。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那是一個悽美的故事,一個英雄走完了他的凡塵之路,在錢塘江的潮信聲中圓寂。他那一句:灑家要圓寂了,顯得無比平靜。他的內心平靜如水,和雄偉的錢塘江潮,形成了強烈對比!

這一切,都在智真長老的法眼中,他就看了魯達一眼,就知道了他的一生。

其實,這已經不能用厲害二字來形容了。他能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他的意識可以穿越千年,我已經找不到詞來形容。

呵呵,就按小編說的吧,他是很厲害的了!


正義之聲一


魯智深的師父是智真長老:

趙員外推薦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文殊院其他眾僧見魯達形容醜惡,相貌兇頑,不似個出家人的模樣,紛紛建議智真長老不可收留此人。智真長老卻力排眾議,堅持剃度了魯達,並賜名“智深”。

《新水滸傳》電視中將智真長老改編成會武藝了而且很強,是羅真人,周侗那個級別的。在原著中他卻是不會武功的也不會殺伐類的法術,但他深得佛法,知得過去未來之事!

在魯智深臨行時,智真長老送給他四句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遇林沖殺官兵開始起事

遇二龍山為大當家而富

併入水泊梁山形成規模

遇到宋江應該停止的,因為取代了晁蓋、宋江統領下的梁山,已經背離了替天行道;與朝廷作對的意願。而是一心想要招安。

智真長老的偈語在水滸傳堪稱一絕‘都準確的預判了事態的走向!



散打兄弟


書中交代的說智真長老是當世活佛。前後指點魯智深兩次偈語,都能應驗。

個人感覺,真長老也讓魯智深陷得太深了。最後的聽到潮信而死的,大可不必。魯智深也是過於迂腐了。

魯智深上應天星,為何不能像武松等人一樣多活些年歲,善終即可,還能多造福百姓一些。覺得挺可惜的。

壞人吧,該道早死,魯智深是水滸中唯一智勇雙全,沒有缺點的英雄好漢,這般死法,不免有點不該。


評說天下善留心間


魯智深武術上的師傅很多,過去的人喜歡武術先是聞名而去投師的,帶著禮物四處尋訪,不過老師總喜歡有所保留,那麼只能多拜名師,自己取長補短,也終能學有所成。這是除家傳,高薪聘請武術教頭外的另一條學習的路。

魯智深另外因見義勇為而大因緣於當世時高僧為徒,長老慈悲,因材施教,短短數日教誨,有了後來魯智深的證。從魯智深對於技藝的態度,對於人的態度,對於世道的態度,對於老師的態度,說明其根器之上。五臺山三大菩薩道場之一,自古有成就者輩出,魯智深之師即是其中之一,不在話下。


不是一個詞


誰定義了魯達的師傅一定是至真長老?根據魯達的武術他的師傅不止一個,最後的封門授業是僧人的可能性大,因為他以禪杖和戒刀為兵器,但不一定是智真。原著也沒描繪智真是武僧出身。我認為有可能是這樣:學成後魯達投軍,受訓於老種經略种師道麾下,後被安排到小經略種諤帳下。智真以隻言片語點化魯達,而對人生的感悟則是後天個人參透


金風未動


周倜。林沖,盧俊義,武松,岳飛的師父。宋第一強者。


醉無優


從小說的描述來看,只說三拳打死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可以看出牛人一枚。


倔強的悟吉塔


得道之人看破人生,有何厲害?


智知xyz


魯智深的師付,是得道高僧,能通曉未來,跳出生死,不喜不嗔不懼不貪,已趨化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