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心靈清澈,則人生之路平順安定

不論你多麼富有,多麼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這個世界上,

唯有業力和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

怎樣把靈魂變得純潔,這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稻盛和夫

01

提升心性

宇宙的意志、造物主究竟抱著怎樣的期望讓我們降生於世、授予我們不可重複的人生、並讓我們自然地成長髮展呢?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如何生存才能順應這個巨大的期望呢?這雖然是一個超越人類智慧的莫大的疑問,然而我認為,除了“提升心性”之外,再無別的答案

為什麼要把“提高心性”作為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呢?

日本的佛教傳道協會在賓館房間等地方都會放置供人們免費取閱的《佛教聖典》一書。在書中,釋迦牟尼佛祖對於“人心”,有如下開示:

這個世界由心指引,由心牽動,由心支配

迷亂之心,讓世間充滿煩惱

萬物以心為先,以心為主,由心而生

以汙穢之心指導言行

苦難就跟隨他

如同車跟隨拉車的牛

以善良之心指導言行

歡樂就跟隨他

就像影子跟隨身體

行惡之人,遭受惡報而痛苦

行善之人,領受善報而快樂

心汙濁

則人生之路崎嶇不平

必會因此跌倒

心裡清澈

則人生之路平順安定

以身心清澈為樂之人

可破惡魔之網,行進於佛道

心靜之人得安樂

愈發努力,日夜修心

觀察世界萬物:宇宙中物質的產生、生命的誕生以及進化的演繹,我們不得不認為,這些現象並不是偶然的產物,其中存在著必然性。

在這個世界上,萬物都有進化發展的趨勢,這可稱為“宇宙的意志”。

宇宙的意志充滿著愛、真誠以及和諧。所以,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所發出的能量,與宇宙的意志是否協調,就決定了我們各自的命運

如果你擁有美好的心性,和宇宙的意志協調和諧,那麼你的人生必將充滿光明。剛才提到的釋迦牟尼佛祖的開示中也有“如果一個人心靈清澈,則他的人生道路會變得平順”的內容。

02

與宇宙意識協調

但對於現代人而言,這種“說教色彩濃厚”的話似乎讓人難以真正理解。我起初也無法理解,但突然的機緣巧合,讓我頓悟到宇宙中似乎存在著“宇宙的意志”。

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屬於銀河系的一部分。據說在銀河系中,有幾億個與我們太陽系大小類似的恆星。而在茫茫宇宙中,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也是不計其數。

儘管我們的宇宙如此巨大,但現代物理學家指出,宇宙在誕生之初,只是一小撮超高溫、超高壓的基本粒子。而突然發生的大爆炸,使得宇宙得以產生,而直到現在,其還在持續膨脹。最近,宇宙物理學家通過觀測所得的數據,都逐漸印證了該“大爆炸理論”的正確性。

一小撮的基本粒子怎麼會變成如此巨大的宇宙呢?這確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但這是運用最先進的物理學知識而演算出的結果。按照這個理論,我覺得或許可以說宇宙是“由空而生”的。

佛教中有“色即是空”的說法,其含義是“我們所見的表象世界的實質是‘空無所有’的”。

現代物理學所闡述的“宇宙由一小撮基本粒子爆炸膨脹而形成”的理論,可以理解為“宇宙的本質是‘空無所有’的”。

此外,還有學說認為宇宙誕生於真空。“真空”原本是“一切皆無”的狀態,但其中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看原子的構造。在元素週期表中,排在最前面的原子是氫原子,其質量最輕。氫原子有一個原子核,原子核外有一個電子圍繞著其轉動。原子核由質子、中子和介子構成。

氫原子的構造

通過最新的大型加速器讓中子和質子發生猛烈對撞,就會釋放出基本粒子。通過這一實驗,人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大爆炸使數個基本粒子互相結合,由此會產生質子、中子、介子。

在宇宙形成之際,原本就存在的基本粒子開始相互結合,從而形成質子、中子和介子。而通過介子的作用又使質子與中子得以結合,從而形成原子核。原子核在俘獲了一個外層電子後,最終形成了氫原子。

原子之間的結合現象被稱為“核聚變”,這也是氫彈爆炸的原理。氫原子通過核聚變相互結合後,就會形成一個質量更大的原子。如今元素週期表上的原子大約有一百種,但追本溯源,所有的原子都是由基本粒子不斷結合而成的。而這各種各樣的原子,最終構成了我們的物質世界。

隨後,這些原子還結合成分子,分子又進一步結合成高分子。而這些高分子又與被稱為DNA的遺傳基因相結合,進而演變成了生命體。

據說地球上最早出現的原始生命體是類似阿米巴蟲的原生動物,而就是如此微小的阿米巴蟲,在不斷進化下,最終發展成了人類這種高級生物。

宇宙起初只是一小撮基本粒子,但其一直在不斷髮展,片刻不歇,從而形成了如今的宇宙。也就是說,宇宙具有這樣的大趨勢——決不停滯片刻,決不“安於現狀”,而是不斷推進萬事萬物向前發展進化。我覺得可以把這樣的大趨勢稱作“宇宙的意志”。

不做片刻停留,指引森羅萬象、萬事萬物向著進化發展的方向前進。這樣的大趨勢(或者說意志)遍佈在宇宙空間。

因此,即便個人認為“我不用再進步了”、“我的公司不用再發展了”,宇宙也不會允許。“向前發展進步”是世間萬物的大趨勢,企業亦不例外

宗教家常說:“宇宙中充滿關愛

”,佛教教導我們:“處處皆有慈悲之心。”從本質意義上來說,這些說法與“宇宙中存在著使萬事萬物向前發展進化的意志”的觀點如出一轍。

我曾經聽世界級數學家廣中平祐先生和京都大學教授、宇宙物理學權威佐藤文隆先生闡述過有關宇宙誕生的觀點,我也當場提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能否解釋為‘宇宙中存在著一種意志’?”

而他們回答道:“可以這樣理解。”

像廣中先生和佐藤先生這樣完全立足於自然科學來思考問題的學者,也對我提出的這種“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的觀點表示了認同。

03

與宇宙的關愛之心同步

心中若能充滿愛地度過每一天,人生及經營便能撥雲見日。

慈悲萬物,關愛萬物,使萬物變得更加美好”,這便是流淌在宇宙中的意志。這與“只顧自己利益”的自私之心是完全對立的。

因此我們的心中也應該抱有“希望宇宙中的森羅萬象、萬事萬物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想法,從而與宇宙的關愛之心實現和諧與同步。

有的企業家或許有“就算排擠他人、破壞他人利益,也要自己飛黃騰達、賺個盆滿缽滿”的想法,但這種思想因為與宇宙的意志背道而馳,所以經營事業註定不可能長久順利。而如果企業家的心中充滿愛,那麼他的思想就與“宇宙的意志”同步了,經營事業也就能一帆風順

而且,如果企業家擁有這樣美好的心靈,就算他覺得“自己的企業不用再發展了,不用再擴大規模了”,他的企業還是會自然而然地發展壯大,因為這個世界的“發展”便是如此。

為了讓心中充滿愛,就需要做到我在前文中所述的“提高心性”。

“不考慮自己,一心只為別人,這樣就能讓自己的企業順利運作嗎?”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惑。當然不是做任何事情,都只是“為他人盡力”。

我前文已經提到過,宇宙中的森羅萬象、萬事萬物都在持續不斷地發展進化,一刻都不停歇。就算是像基本粒子這樣的非生物,就算是最最微小的生物和植物,都在拼命努力地求生存、求發展,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同樣,作為企業家,我也必須朝著“讓自己的企業變得更出色”的目標方向,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我們要具備“不依他人,唯靠自己”的精神,拼命努力地工作。

企業家奮鬥的目的不是為了與商界對手決一勝負。換言之,我們不是為了把別人打垮而努力工作的,而是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讓自己的企業變得出色

如果自己的企業已經發展得非常優秀,就可以用餘力去幫助別人的企業發展成長,這當然是善莫大焉。

但首先一定要做到拼命努力,讓自己的企業變得出色,這點非常重要

04

不斷努力提高心性和反省自身

可問題的難點在於“如何才能讓心中充滿愛”。其實,包括我自己也還未能做到。雖然做不到,但要具有“希望做到”的強烈念想,這點很重要。

如今的大多數人都忽視了心靈的重要性,對於“修心”也漠不關心。然而,我們首先必須抱有這樣的念想——“必須提高自己的心性,美化自己的心靈”。

但因為我們都是充滿煩惱與慾望的凡夫俗子,要真正做到又談何容易。就算做不到,也要具有“必須做到”的念想,並不斷反省自己

有了反省之意,便生努力之心,這對我們的人生至關重要。

真正擁有美麗心靈之人就是“悟道之人”,但要達到這種開悟的境界,並非我們這些凡人所能達到的。自從釋迦牟尼佛祖開悟及證悟以來,這2500年間,幾乎再沒有一人修得同樣的正果。

但是,我覺得我們至少可以具有朝著該方向努力的意識。如果一個人能夠努力提升自身心性、努力淨化自身心靈,那麼我認為這就是一種修行。對這樣的人而言,其被賦予的生命和人生,就成了美化心靈的“道場”

可能大家會覺得我說的話有點自以為是,但我努力地把該理念傳達給大家的行為,其實對我而言,也是一種淨化自身心靈的手段。

如果大家質問我:“那你的心靈淨化到什麼程度了呢?”“那你的心性提高到什麼水準了呢?”那我真的是慚愧不已、難以回答。

但正因為如此,我才更要公開地向大家講這些道理。因為這樣一來,我勢必會暗暗自責: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以這樣的內心糾葛為動力,我就能夠進一步努力提升自我,如此週而復始,便是人生修行

有的塾生在聽了我的講演後說:“既然一家企業的發展空間絕對不可能超出該企業領導的素質水準,那我決心提高自身素質。”

我這裡所說的“素質”當然不是指身體素質,而是指心靈、人格和人品素質。而提高這些方面的素質,就等於是提高心性、美化心靈。換言之,是一種“人性的鍛鍊”。

釋迦牟尼佛祖曾說:“你的人生即是你心境的反映。”

企業家在人生這個“道場”上積累的修行及磨礪的心靈,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空間。

每天誦讀六項精進:《活法》P113-114


①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鑽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精益求精。有閒工夫發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謙虛戒驕。“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話,意思是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淨化靈魂;

③天天反省。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④活著就要感謝。活著就已經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

⑤積善行、思利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行善利他,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行善積德有好報;

⑥不要有感性的煩惱。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後懊悔。

我經常將這“六項精進”掛在嘴上,提醒自己實行。雖然字面上平凡之極,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必須一點一滴去實踐,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這些道理當成擺設,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貫徹落實。

作者 | 稻盛和夫 周徵文 譯 曹岫雲 較校

來源 | 摘自《京瓷哲學-人生與經營的原點》第一章 度過美好的人生

人民東方出版社 出版

本號致力於好文推送,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繫刪除。

組織裂變、激活團隊、賦能、全員經營!

業績倍增,老闆身心解放!

zhonglin3925

稻盛和夫:心靈清澈,則人生之路平順安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