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還在給兒女做飯,這樣應該嗎?

小蝸牛🐌


我嫁給我老公的時候他老爸快70了,婆婆在女兒家帶外甥。因為公公有心臟病,所以大家都不放心他一個人住,老公也堅決說要住在一起。我們都要上班,晚飯自然是公公燒了。我們每個月交伙食費給他。說實在兩代人口味完全不一樣,餐桌上的菜燒來燒去也只有那麼4、5個,我是寧願在外面吃麵,但沒辦法,只要連續兩天不回家吃晚飯,婆婆的電話就會來,說別在外面吃。還好,我和老公的工作也是經常需要出差的。就這樣一直到了我婆婆回來,8年了,終於搬了出來。


微雨紅塵不相逢


70多歲的老母親還天天給我們做飯好嗎?

這個問題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像我婆婆,馬上73歲了。每天一早,我到公司吃早餐、上班。

先生也是,可以到單位吃早餐。但是,先生往往會在家陪婆婆吃早餐,然後步行去公司上班。

中午,先生又步行回家,陪婆婆午餐。很簡單隨便吃點,很多時候都是麵條。

晚上我回家後,我們三口人一起吃飯。一般兩菜一湯什麼的。如果菜多了,我們還會勸婆婆少做點。可是,她往往還是會多做。吃不了的,都便宜了那條大狗。

我早就問過婆婆,如果不行咱們就請個鐘點工或保姆,幫助她買菜做飯收拾家務(其實沒那條件,我就是試探婆婆能行不。當然,如果她確實體力不行,我們又必須上班,至少鐘點工還是應該考慮的)。

但是她的回答是,不!

她不喜歡家裡有外人。

還有,每天拖個拖車去買菜,對她而言,就是社交活動。

要知道,公公在時,她唯二的工作就是照顧公公,和我們倆的晚餐。公公不在了,她的心空了,如果在一點事情都沒有可做的,估計她會更了無生趣。

就像昨天吧,週六,我們要去我父親家看他們,跟她說我們不會在家吃午飯晚餐。早餐是我們自己做的。

結果,她說那就不去買菜了。然而,在家坐立不安了幾遍,她還是拖了拖車說,我還是去看看有啥買的。

所以,如果老人還能動,適當動一下也是好的。

但是,我們會承包洗碗、拖地等事務,讓她丟了碗,就可以去休息。不過她的休息,也就是看不完的電視。

如果不能動了,晚輩還是應該承擔一切家務,並照顧老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一代撫養一代,一代反哺一代,這是人類的自然規律。


雲是鶴家鄉680


我認識一個老奶奶,她不識字,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她很能幹,把一大家四代人的飲食起居都操持的妥妥貼貼。

93歲時,她還上下8樓(沒有電梯)去買回一天的菜和早點。每天做2餐飯,分類收、洗(洗衣機)大人孩子的衣物。

喜歡吃五花肉,喜歡大笑、唱歌,說話語音洪亮,思維敏捷。我們都預計這老奶奶能活過100呢。

可是,老奶奶在97歲那年離世了。

原來她95歲那年,在買菜回家的路上,被一輛摩托車撞至踝關節骨折,臥床半年養傷,此後她的精氣神都明顯衰退了,時有恍惚,再想繼續做家務,已力不從心。

96歲那年,堅持生活自理的她,忘記身後有一桶開水,一屁股坐進去,她又一次因燙傷住院、臥床養傷。

可惜,這一次,老奶奶再也沒能恢復元氣,終因機體功能極速衰退,導致併發症而不治。

老年人,要懂得順應自然,要懂得服老。做與自己年齡、體力相符的事情,不要逞強好勝。


樂呵


我媽媽70多了,天天做飯。每天早上我,我媽,我孩子,一起開車出門,先送孩子上學,然後直接去菜市場,買菜,買早點。回家後,吃過早點,老孃就去打癩子(天津麻將)。中午,騰騰飯吃。中午,老孃睡會一覺。這時,我會把晚上要吃的菜,洗好,切好。老孃醒了,看會電視,我去接給孩子,每天5:30老孃準時開始炒菜!碗誰刷的時候都有,其它家裡的活,都是我幹。老公,只管上班,家務適當幫幫我。就這樣,我覺得挺好,每天,一起出去溜溜,玩會,做飯,也適當乾點家務,很充實。當然,是身體允許。


甘棠遺愛2012


這個問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老人心甘情願,以此為樂。一種是力不從心,非常勉強。我們家屬於抱團的那種,當初女婿讀博,留學,女兒外孫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兒子下班也幫我哄外孫,我老公是美食家,我跟他學會了很多做菜的手藝。自從娶了兒媳婦,女兒怕我累就自已做飯,但都住在一個院裡,做了什麼好吃的互相端過來交換吃,沒事大家到外面去磋一頓。做飯是我的樂趣,看著孩子們吃的開心,我更開心,這不剛給女兒發微信,明天中午讓他們過來吃冬至的餃子。


許大米95


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還在給兒女做飯,應該嗎?

應不應該還得看家庭情況吧!理論上肯定不應該,但實際生活中卻不是這樣的。

我們村有戶這樣的人家,家中兩個老人,一個八十多歲男老人,一個七十多歲女老人,有個兒子和兒媳婦每天早出晚歸的上班,根本沒時間做飯。

每天老人家都是第一個起來,先去菜地裡摘些菜,幹一會活,之後再回來給兒子們做飯,有的時候即便做好了飯,兒子兒媳連吃都不吃一口,起來就急匆匆的上班去了,於是只有兩個老人自己吃。

有時候兒子兒媳下班回來,看到還沒有做飯,也不管老人去做什麼,即便忙了一天,也會被兒子罵,各種埋怨,有時候甚至還破門而出。更可悲的是,有時候老人都把飯菜做好了,兒子兒媳回來還嫌棄寒酸,老人即便有無數委屈,也只能憋在心裡,有時候我們看到,也會莫名的心酸。

不僅如此,兩個老人一年的低保,基本上都被兒子們以各種方式要去,老人連買營養品的錢都沒有。

更不幸的是,老人兒子因為在工地上班,不小心發生意外,腿被機器砸斷了,現在只能待在家裡,老人們負擔更是加重了。



xianbo5201315


反映了兩個問題;

1 ,父母太慈愛,從小就服侍貫了,一下子放不下來,一直為兒女幹到油盡燈滅為止。

2,由於父母的嬌貫,自然養成一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從小形成的改不了。

歸根結底一句話都是60年代的人害了下一代,因為自己吃苦太多,生怕兒女們也吃苦,所以百般呵護!百般遷就形成一種畸型人格,為什麼現在不孝的,自私的年青人多呢?都是上輩人貫的,故曰:自作自受。

遣憾!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知要用幾代人的努力才能糾正過來!!!


金猴67


關於這個話題要看具體情況,一個家庭的和睦興旺發達與否,不是一定要誰做家務,一定誰多幹誰少幹,而是互相體貼,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團結和諧,而要想達到這些,不是憑空說教就能做到的,往大處說,要用馬克思辨證法的有條件論來認識。

這就涉及到家風問題、家庭教育問題、家庭文化氛圍、每個人性格修養等諸多方面了。比如:饞、懶是作人的大忌!更是家庭和諧發達的大忌!一旦沾上這兩個字必將家不象家,人不像人!直至敗壞下一代孩孑不像個孩子!這樣的例子身邊隨處可見,隨便一抓一大把。如:上大學了,女孩孑不會洗衣服更不願意洗衣服,比吃比穿比化樁品比名牌,誰家娶了這樣的女人能說不是這個家庭的災難嗎?

老年人70歲也好、60歲也罷、80歲也行,只要身體允許,自己願意做點飯、打掃一下衛生未償不可,關鍵之關鍵是家庭成員其它人怎麼看待、怎麼認識,尤其是晚輩人!如果子女認識到是老人體貼愛護晚輩,替自已著想工作一天很辛苦,回家吃個現成的熱乎飯,減輕自已負擔,要感恩。妥了,這個家庭想不和美都難!孑孝妻賢,家業一定興旺!神都歡喜,樂意常駐此家。因為世界上不愛子女的老人極少極少,即使有,也屬於極少的混蛋之類,不值得去討論他們。相反,不懂事的子女還是為數相當可觀的,尤其在當今社會中,凡是家庭不和睦者的子女們一定要多從自身找原因。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正在當年,老年人主要是對這批獨生子女而言的,家庭也是對他們而說的,社會造成了這一代年輕人驕生慣養,唯我獨大,又饞又懶!!!所以家庭矛盾頻出。其中突出的是婆媳關係,為了避開婆媳關係,所以,跟孃家媽共同生活的家庭為多,孫輩由外婆照看的為多,傳統文化中“多年媳婦熬成婆“媳婦伺候婆婆,己經蕩然無存了,全部改為婆婆伺候媳婦,還不許有牢騷、有願言,媳婦滿心不滿,不吱聲,不反駁,就燒高香了,這樣的家庭就算不錯的了。至於満懷感恩的兒媳婦,真是得打著燈籠滿大街都難找了。

再多說一句,農村進城當兒媳婦的,本以為大多數都不是獨女,饞和懶的弊端先天性會好一些,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受社會大環境之影響,也是大多數驕生貫養,加之文化底蘊較差,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加之進城的唯一目的是享受,後果也很令人失望。特別是古語:“槽頭買馬看母馬",媽對女孩的一生影響太大太大了!真可以說傳統文化內含深遂,是永恆的真理!找農村女孩做媳婦的人和家庭一定要好好考察,以免一輩子後悔。


用戶4485492533017


這沒什麼應該不應該的。都是一家人,只要身體好,也樂意,完全可以的。可以打發時間,也鍛鍊身體,有時受到表揚讚揚,心裡很樂的。

不過,子女應該體諒老人。人畢竟老了,在休息的時候,儘量自己幹。讓老人休息一下,至少幫襯老人,擇菜,切菜,配菜,洗個碗。

天冷了,叮囑讓老人用熱水洗碗筷,別心疼水。冷水洗,洗不乾淨,還容易受涼。用洗潔精或許會傷手。

一個家庭,別計較太多。互相體諒,互相理解。互相幫忙,多為對方著想。多說一點暖心的話,多說幾句“謝謝”,“辛苦了”。

多說幾句“您歇著,我來”。等等,大有好處,增近家庭之間的和睦。和為貴,尊老愛幼,必須大力提倡。


笨笨潮爺1


首先,現在來說七十多歲的人身體大多數都還不錯,如果處於自願給孩子做飯,那就沒什麼好說的,老人有點事做挺好的,再者他也覺得伺候一下兒女心裡也很高興,總比常年見不到子女強吧。還有就是父母不管多大,見到子女還是覺得子女就是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不是很好嗎。不過話說回來子女最好能和父母一起做飯,或者刷鍋刷碗就別讓老人做了。做飯的時候還能說說話交流交流,這也就是所謂的天倫之樂。總之力所能及,家庭和睦是多麼幸福的事啊。趁父母在多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