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洛南三要紅色古鎮在作家筆下究竟是什麼樣子?

看過許多人寫過洛南的三要鎮,我心想,這個小鎮我得寫寫。

我是三要人。在這小鎮讀過小學、中學。特別是,在外工作了許多年,末了回到這鎮子工作又是十幾年。這小鎮就像我昔日的學生一樣,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有時我覺得我對這鎮子的每一座房屋,每一個人都是那樣地熟悉,有時,又處處感到陌生。

民國時三要就設鎮,可謂古鎮。三要又名“皇村”,現在許多上了年紀的人還這樣叫。問及為什麼,可誰又都說不清,為這小鎮憑添著神秘。 而“三要”之名確實是因為它是古時陝西、河南、湖北三省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的要塞而得名的。1934年秋徐海東率領紅25軍從中原出發北上,在三要的九泉山和國民黨軍就進行過激戰,為紅25軍入陝第一戰,被載入史冊。現在戰壕工事依然,成了很好的教育後代的德育教育基地。九泉山下南水橋有眼井,是九泉山九眼泉水最大的一眼,泉水甘甜清冽,滋養小鎮人千百年。傳說井裡有對有靈性的金鴨子,偶爾能聽到鴨叫聲,隔山可聞,但身處小鎮卻闃寂無覺。說後來,國民黨駐軍頭目企圖盜走金鴨子,以澆地為名,架水車抽水三天三夜,可井水滿盈絲毫不減,怕了,怕驚動神靈遭不測,沒敢再造次。說再後來,那一對金鴨子被一位喇嘛僧人盜走了。難以考證真偽,但小鎮曾有的那種“隔山可聞”的聲音確實不存在了。但小鎮神秘依然,像霧紗遮蓋隱約,令人神往。小鎮雖為商洛最東的僻壤,但隨著改革開放,卻能迅速成為邊貿重鎮,商鋪林立,公路四通八達,最早繁榮起來。小鎮身處蟒嶺山腳下,蟒嶺山流來的沙河碧水相映,山青水秀,使小鎮別樣兒美麗。小鎮由過去的一條通衢街道,拓展成了現在的縱縱橫橫東西南北多條寬闊大街。街大人多,小鎮的故事也多。小鎮上的各色人無不在書寫著自己的故事,讓人讚歎的,讓人唾罵的,發人深思,都將留在小鎮人心,留在小鎮史上。

看看洛南三要紅色古鎮在作家筆下究竟是什麼樣子?

一個晚上,和朋友在街上喝酒,將身份證和五佰元錢弄丟,一早一撿破爛的老者就拾取送來。老者是憑身份證上我的名字讓一學生引到我跟前。這讓我想起了小時的一件事。小時的一年“四月八”三要古會,我隨了鄰家姐姐上街找父親,希望吃上一個火燒子[燒餅]。不想和鄰家姐姐走丟了,我怕,我餓,我哭了。一個烙火燒子的老伯給我一個火燒子,一個賣粽子的大嫂給我一個粽子,他們哄著我,並幫我找到了父親。現在想來,那給我火燒子給我粽子的人和這拾金不昧的老人一樣,都是好人。小鎮民風純樸,小鎮好人多。

在鎮上每天都能看見一個綠衣人,騎車來去匆匆。他是這鎮上方圓近百里唯一的郵遞員。許多次有人讓我幫他們寫感謝信,要感謝這位郵遞員,就在剛才還來了一個人,說那位郵遞員步行半天將他在外地打工兒子匯回的錢送到王嶺大山深處他的手中,救了他病中垂危的老伴……是啊,現在還有多少人可以相托付?我和他是熟人,知道他人美心更美,他是綻放在小鎮上現代文明的花。“康健診所”有位陳大夫用針灸一針可治頑症咽炎,人稱“陳一針”。農技站有位年輕人,業餘讀書非常多,提筆成文,在許多報刊上都能見到他的名字。小鎮上還有個遠近聞名的“萬能修理鋪”,咋聽,罵他:猖狂。但當有交往後,才知他的本事確實了得。聽說有銀行保險櫃打不開了,請他去,在工作人員眾目睽睽之下,就那麼三兩下,耍魔術樣就被打開了,人稱“羅萬能”。不過他人品極好,乃君子一個。

小鎮故事也有另冊,專記壞人壞事的。在小鎮廣見有人罵人說:“不得好死,像張有財一樣,一睡不得起來。”張有財是小鎮上人都知道的一個曾經的“人物”。地頭蛇,仗勢,仗著塊大有力,欺行霸市,作惡多端。就是這位小鎮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一個晚上睡去再沒醒來。他死了,人們異口同聲:“活該!”

突然在一天聽人議論,說這小鎮美中不足是街道硬化的路面出現了沙石暴露的坑窪——路面開始爛了。這是美麗小鎮的一個敗筆啊!說過“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才幾年,怎麼會是這樣呢?難免人們議論,甚或有人罵:“丟了我們鎮的人,也丟了先人……”小鎮人心有杆稱,半斤八兩,清清楚楚。

無論怎樣,小鎮發展日新月異。如今一班鎮領導人,實實在在地踐行著科學發展觀,小鎮建設有了整體規劃,商城、菜市、娛樂中心修建井然,讓鄉下的小鎮人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栽桑養蠶改變產業結構,讓小鎮人在致富的同時,也享受了田園生活的詩意美;西水東調引水工程的實施,造福了小鎮千秋萬代……多了,不是一個小文能言盡的。可見可想,小鎮美,小鎮的明天會更美。

【作者簡介】韓景波,男,陝西洛南縣人,中國教育文學研究會會員,陝西作協會員,陝西省洛南縣三要中學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