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洛南三要红色古镇在作家笔下究竟是什么样子?

看过许多人写过洛南的三要镇,我心想,这个小镇我得写写。

我是三要人。在这小镇读过小学、中学。特别是,在外工作了许多年,末了回到这镇子工作又是十几年。这小镇就像我昔日的学生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有时我觉得我对这镇子的每一座房屋,每一个人都是那样地熟悉,有时,又处处感到陌生。

民国时三要就设镇,可谓古镇。三要又名“皇村”,现在许多上了年纪的人还这样叫。问及为什么,可谁又都说不清,为这小镇凭添着神秘。 而“三要”之名确实是因为它是古时陕西、河南、湖北三省的交通要道,是兵家必争的要塞而得名的。1934年秋徐海东率领红25军从中原出发北上,在三要的九泉山和国民党军就进行过激战,为红25军入陕第一战,被载入史册。现在战壕工事依然,成了很好的教育后代的德育教育基地。九泉山下南水桥有眼井,是九泉山九眼泉水最大的一眼,泉水甘甜清冽,滋养小镇人千百年。传说井里有对有灵性的金鸭子,偶尔能听到鸭叫声,隔山可闻,但身处小镇却阒寂无觉。说后来,国民党驻军头目企图盗走金鸭子,以浇地为名,架水车抽水三天三夜,可井水满盈丝毫不减,怕了,怕惊动神灵遭不测,没敢再造次。说再后来,那一对金鸭子被一位喇嘛僧人盗走了。难以考证真伪,但小镇曾有的那种“隔山可闻”的声音确实不存在了。但小镇神秘依然,像雾纱遮盖隐约,令人神往。小镇虽为商洛最东的僻壤,但随着改革开放,却能迅速成为边贸重镇,商铺林立,公路四通八达,最早繁荣起来。小镇身处蟒岭山脚下,蟒岭山流来的沙河碧水相映,山青水秀,使小镇别样儿美丽。小镇由过去的一条通衢街道,拓展成了现在的纵纵横横东西南北多条宽阔大街。街大人多,小镇的故事也多。小镇上的各色人无不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让人赞叹的,让人唾骂的,发人深思,都将留在小镇人心,留在小镇史上。

看看洛南三要红色古镇在作家笔下究竟是什么样子?

一个晚上,和朋友在街上喝酒,将身份证和五佰元钱弄丢,一早一捡破烂的老者就拾取送来。老者是凭身份证上我的名字让一学生引到我跟前。这让我想起了小时的一件事。小时的一年“四月八”三要古会,我随了邻家姐姐上街找父亲,希望吃上一个火烧子[烧饼]。不想和邻家姐姐走丢了,我怕,我饿,我哭了。一个烙火烧子的老伯给我一个火烧子,一个卖粽子的大嫂给我一个粽子,他们哄着我,并帮我找到了父亲。现在想来,那给我火烧子给我粽子的人和这拾金不昧的老人一样,都是好人。小镇民风纯朴,小镇好人多。

在镇上每天都能看见一个绿衣人,骑车来去匆匆。他是这镇上方圆近百里唯一的邮递员。许多次有人让我帮他们写感谢信,要感谢这位邮递员,就在刚才还来了一个人,说那位邮递员步行半天将他在外地打工儿子汇回的钱送到王岭大山深处他的手中,救了他病中垂危的老伴……是啊,现在还有多少人可以相托付?我和他是熟人,知道他人美心更美,他是绽放在小镇上现代文明的花。“康健诊所”有位陈大夫用针灸一针可治顽症咽炎,人称“陈一针”。农技站有位年轻人,业余读书非常多,提笔成文,在许多报刊上都能见到他的名字。小镇上还有个远近闻名的“万能修理铺”,咋听,骂他:猖狂。但当有交往后,才知他的本事确实了得。听说有银行保险柜打不开了,请他去,在工作人员众目睽睽之下,就那么三两下,耍魔术样就被打开了,人称“罗万能”。不过他人品极好,乃君子一个。

小镇故事也有另册,专记坏人坏事的。在小镇广见有人骂人说:“不得好死,像张有财一样,一睡不得起来。”张有财是小镇上人都知道的一个曾经的“人物”。地头蛇,仗势,仗着块大有力,欺行霸市,作恶多端。就是这位小镇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一个晚上睡去再没醒来。他死了,人们异口同声:“活该!”

突然在一天听人议论,说这小镇美中不足是街道硬化的路面出现了沙石暴露的坑洼——路面开始烂了。这是美丽小镇的一个败笔啊!说过“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才几年,怎么会是这样呢?难免人们议论,甚或有人骂:“丢了我们镇的人,也丢了先人……”小镇人心有杆称,半斤八两,清清楚楚。

无论怎样,小镇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一班镇领导人,实实在在地践行着科学发展观,小镇建设有了整体规划,商城、菜市、娱乐中心修建井然,让乡下的小镇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栽桑养蚕改变产业结构,让小镇人在致富的同时,也享受了田园生活的诗意美;西水东调引水工程的实施,造福了小镇千秋万代……多了,不是一个小文能言尽的。可见可想,小镇美,小镇的明天会更美。

【作者简介】韩景波,男,陕西洛南县人,中国教育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陕西省洛南县三要中学教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