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福建第二大城市,如今已經沒幾個人知道這座城

說起建甌現在就是在省內都有很多人不知道,可曾經是福建第二大城市,非常繁華名氣也很大,福建兩字福就是福州,建就是建甌,那為什麼後來會走向衰弱?

在農業時代經濟主要是靠糧食,而建甌土地肥沃,地勢平坦,特別適合種植稻米,是福建出產稻米最多的地方,當時福建除了建甌等少數幾個縣有足夠糧食,其餘地區都是嚴重缺糧的,能頓頓吃上大米飯也只有地主家才有,一般百姓要到過年過節才能吃上大米飯,平時都是吃地瓜米的,當時大米是非常珍貴的,古人都是把稱稻米稱為寶,建甌有了這個寶,所以當時建甌就非常繁華富足。

到了改革開放後改變了農業經濟為主時代,開始走向工業化,閩南沿海地區靠著華僑優勢和港口優勢,工業率先發展起來,而建甌是屬內陸山區,沒有海港,也沒有華僑優勢,工業發展不起來,所以建甌就慢慢的落後了,與閩南地區發展差距就越來越大了。

曾經是福建第二大城市,如今已經沒幾個人知道這座城

其實到了改革開放後,隨著雜交水稻品種和化肥的普及,稻米產量增加幾倍,原來我們一個縣也是缺糧的,後來有了雜交水稻品種和化肥,稻米大增產,不但稻米可以自給自由,還有多餘的稻米賣出去,形勢轉變了,建甌也不再有什麼農業優勢了,現在稻米大家都有了,也不珍貴了,種田的人越來越少,到了無工不富的時代,一個地區單靠農業是富不起的,想發展好,必須要有工業,因為工業可以帶動商業發展,只有工商業發展起來地區才能富裕,地方財政收入也是靠工商業提供的,現在農業已經值不了幾個錢了。

目前建甌還是以農業為主,沒有什麼企業的,人口外流嚴重,缺乏區位優勢,發展工業困難,如果想趕上閩南發達地區,必須加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