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為什麼有些老年人在家族喜歡爭土地,爭房屋地基,對未來社會有用嗎?

MYname王文江


首先,我不是太贊成就這個問題討論“對未來社會有用嗎”等實用主義的、功利性、目的性的觀點。

很多老一輩的人,包括農村人和城裡人,都喜歡“爭”家產、攢家底、留“破爛”。其實,不是他們自私、吝嗇,守財奴,而是習慣使然。是因為他們過慣了苦日子、窮日子,過日子仔細、認真,精打細算;是因為他們知道吃不窮、喝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我的岳父,土生土長東北城裡人,年輕時當過警察,後來在運輸公司開了一輩子車。記得那年動遷倒騰平房東西。好傢伙,鎬頭、鋤頭、斧子、各種鋸、鐮刀、耙子……,很多農村家庭都不一定有的工具,應有盡有;各種材質、規格的木方,各種各樣的罈子等等五花八門、亂七八糟的裝了好幾車……。岳母和媳婦說樓房沒地方放,勸他扔了或者賣了,反倒是遭他一頓罵,說是敗家子,不會過日子!

後來,岳父年齡大了,直到去世以後,堆在樓下儲藏間裡的那些”破爛”,才帶著一點點地扔了或者賣了。


可能是一天天變老的緣故吧,我慢慢也習慣攢東西。幾年、十幾年以前的衣服,隨著換季不停地往外拿、往回收,很多都是好久、好久沒有穿過了,可是就是不捨得扔。想給人,又怕人家嫌棄,以為我們在打發窮人,瞧不起他們。於是,就那麼攢著,大包、小包,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前天去上墳,在土產日雜花十八塊錢買了把鐮刀。路上我就跟媳婦嘀咕:要知道今天花錢買,當初在老岳父的”寶貝箱”裡留一把就好了。結果被媳婦罵了句”老農民”!


想想老輩人,再想想我們自己,然後再想想我們的孩子。如今,年輕人去飯店點一大桌子菜,每個就吃幾口,然後就都扔了;幾千塊的手機,用個一兩年就換掉了;好好的傢俱,說不要就補要了;如今農村的紅白事情,一家比一家的排場大……。

所以說,題主所說”老年人喜歡在家族爭土地、爭房屋地基”,我想,多數就是老輩人的一個念想、習慣而已。他們這種歷經風雨和生活磨難養成的生活習慣,反倒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弘揚、傳承下去的美德。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道理,或許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才會體悟出來。


二胡說三農


@雲上天漢回答,請賜評!

農村老年人在家族喜歡爭土地、爭房屋地基,對現在和未來社會肯定沒有什麼意義。但看待這個問題不可那麼簡單,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根源,還是農村社會現實的反映。

中國是農耕文明,土地是命根子,宅基地是祖業,農民對土地依賴情由獨鍾

農耕文明社會,土地就是生產生活資料,一寸土地一寸金,宅基地是最有價值、可傳承給子女的資產。無論達官顯貴、高賈鉅富,還是草根百姓,一生的奮鬥就是買田置地,修房建屋。中國歷史上朝更替,農民揭杆起義,社會變遷,劣紳豪強巧取豪奪的是土地,宗族械鬥也是爭奪土地,鄰里仇殺結怨還是土地。老百姓給子孫唯一留下的祖業,可傳家的資產,是土地,是宅子。現在,農村老人爭土地、宅基地,儘管無意義,但這是農耕文化基因在老一輩骨子裡的傳承,這樣就不難理解老人的行為。

農村老人思想保守,財富觀念落後,子女平時疏導是關鍵

在農村,現在仍然視地如命的老人,大多是文化水平低,不瞭解國家現行土地制度,誤認為承包土地,就是私有土地,是可傳承的家產。這代老人生活封閉,沒有感知外面世界變化,不適應社會變革,爭土地、宅基地,往往引發鄰里糾紛,個別還釀成人命官司,這是鄉村治理中的薄弱環節,革除老人陳舊財富觀念,遠親不如近鄰,子女平時要與老人們多交流現行土地政策,遇到鄰里糾份,要対老人疏導,避免發生悲劇。



人和、業興、家富,期望農村所有老人晚年幸福!我是@雲上天漢,願意與大家共同分享三農領域感興趣的話題,希望朋友們多交流互動!


雲上天漢


在農村,為什麼有些老年人在家喜歡爭土地,爭房屋地基,對未來的社會有用嗎?

在農村,賴以生存的唯有土地,想當初老前輩為了生存,給地主打長工,墾死墾活為擁有一畝自已的土地而省吃儉用,以自已擁有土地而自豪,土地實在太重要了。而一個家屬分家,土地和房產象徵家屬的富裕,土地寸土必爭,越多越好,,越多越爭,和國領土一樣寸土不讓。


扭坤


爭不僅僅是農民會爭,中國各個社會階級都會爭,階級內部爭,階級內部與階級外部爭……都在不斷的爭……農民與農民之間與親之間爭只是一點點小爭小鬥,有些階級內部一爭就是要爭個你死我活爭個你上我下……你們那個眼睛對農民咋會有那咯望得見……


用戶551056335193


我們這裡在九十年代,宅基地重新劃分,解放初期發放的宅基地證明一律作廢,經過調整那種犬牙交措情況消失,多數家庭面積擴大的,我那時住隊沒發現宅基地糾紛。


Anop


在農村有一種老人很阿吊,就是要玲居不好建房,要點用人家的宅基地??


李連生是殘疾人


中國有句名言,人為為已天誅地滅,這是老祖宗的教導,再者現在農村土地值錢,爭得多以後國家徵用補償多,一己之私所以去爭,對社會的安定團結肯定有影響。


經渭分明521


爭來留兒孫,兒孫看不上,幾分地能掙多錢。


睛晴的天13679


生於地,長於地,終於地,能不爭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