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縣有條古道,溝通西南、西北經濟文化,進行茶馬鹽鐵貿易

原標題:【徽縣榆樹動態//文化榆樹】關於河池古道的文獻記載

《徽縣誌・交通》:“北行過銀杏樹、慶壽寺、楊家店、峽街、凍青峽,東坡、火站、榆樹、沙坡、木廬川到高橋,由渭兒溝出白音峽到李子園、駱駝巷、娘娘壩鎮、稍子鎮、興隆鎮、三十五里店、徐家店、皂角堡(皂郊鎮)到秦州,稱北大道。這條道與祁山古道一樣是溝通西南、西北地區經濟文化往來,傳遞文書信件,進行茶馬鹽鐵貿易的主要動脈。

徽县有条古道,沟通西南、西北经济文化,进行茶马盐铁贸易
徽县有条古道,沟通西南、西北经济文化,进行茶马盐铁贸易

《秦州直隸州浙志》(地域)又記述“北十里為銀杏鎮,河池故縣也。四十里為火鑽站,明初有茶院行臺。六十里為榆樹壩,一百里至高橋,舊有關,接(秦)州境。”

徽县有条古道,沟通西南、西北经济文化,进行茶马盐铁贸易徽县有条古道,沟通西南、西北经济文化,进行茶马盐铁贸易
徽县有条古道,沟通西南、西北经济文化,进行茶马盐铁贸易

清宣統二年《秦州直隸州鄉土志》記述:“(自秦州)南出大城南門,過藉水傍南山西行五里,折而南入赤峪谷水。南行五里至小察,再南十里至興隆鎮,再東南十里至梢子坡,南逾齊壽山。東南行十里至沿川子,再東南十里至娘娘壩,再東南十里至馬家店,再東南十里至野鵲窩,再東南五里過駝陽溝水,又五里過南峪河至駱駝項。再東南過花園溝水,十里至石關子。再東南過小嶺,十里至碎石子,再東南過碎石山,十里過白蠟峽水至白蠟峽,再東南十里至乏牛坡。過坡東南十里至高橋,再東南十里至木梨川,出州界入徽縣境,南抵巴蜀之孔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