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道不遠求,在身邊!

道不遠求,在身邊。入道不易,難在明理持恆。

一、什麼叫體認?

體認就是用身體去認識,通過反覆的訓練,使肌肉產生記憶,恢復人的潛在本能。體認區別於大腦認識,必須到實踐中去體驗,如同游泳教練在岸上教你游泳,你不下水體認永遠別想學會游泳。正如毛主席說的“實踐出真知,”要想真正知道,只有通過實踐,也就是體認,才能達到你的目的,否則是紙上談兵,王薌齋先生要求我們“體認、體認、再體認。”反覆強調習拳的過程是一個永遠實踐的過程。

二、怎麼體認?

這是訓練手段和訓練方法的問題。在七步功法規範、熟練、並具有一定功力的前題下,我們來進行訓練,訓練不是每次將所有的東西從頭到尾來訓練一次,而是要抓住重點,有的放矢的進行練習,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將需要重點訓練的功法,用最簡單,通俗的話來告訴你。

(一)、站樁

站樁的重點是:鬆緊,輕重、長短。

1、鬆緊,指形體。肉墜骨撐為鬆緊。肉墜為松、骨撐為緊,橫松豎緊,外鬆內緊,如同在拉緊的鋼素上,纏著一層綿布。

薌老說:“非肌肉凝緊,注血謂之力,伸縮自如,遒放致用之活力方可用於實作。”

2、輕重,指意念。練習效果的好壞在意念。意念的運用在“火候。”不能不及(太輕),太輕則無物可求,不能太過(太重),太重則永無是處,意念在有意無意中求之。

輕為養,重為練。

第一階段 用意念。以一念代萬念。

第二階段 求意感。重精神、重意感。

第三階段 要意存。意存妙在無念中。

第四階段 要意忘。渾元闊大,空洞無我。

3、長短,指練功時間。

①不要站死樁,站樁初期要傻站,儘量站久點,從量變到質變,站穩以後(二小時不累)再求“物”,否則長期傻站就把樁站死了,“死樁”站幾個小時不但無用反而有害。先師選傑大師強調指出“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樁功,雖然也能達到養生增力的效果,但不過是死力而已,技擊時無大作用,若欲得拳中活力,在鍛鍊站樁時,應配合相應的意念活動,使之通過“神活”而達到“力活”,再由力活使身體產生錯綜複雜之勁力。”如果能正確掌握火候,哪怕幾十分鐘也能站出功夫來(站樁45分鐘漸入佳境)。

什麼叫死樁?時間太長,光站樁,不做其它功法,意念太重都屬於站死樁。飯吃七分飽,酒喝七分醉,不過是享受,過了就是受罪,怎樣把握為最佳呢?在樁功過關的基礎上:

站樁60分鐘以上,最長不超過90分鐘,欲罷不能之時就要放下,要留有餘興,留有餘力。

每十天做一次極限訓練,時間為兩至三小時。

薌老雲:“每日持樁時間為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為宜,每日持樁時間應占練功時間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試力,就我之經驗而論,如此為宜。”

②不要死持一樁

薌老雲:“臥式是調配生理機能之作用,所以要站臥交替。”“若死持一式……則有失偏頗、學者慎之!”所以要各式交替,養練合一。如死持一樁則如小孩偏食,勢必造成營養不良。

「大成拳」道不遠求,在身邊!

4、站樁境界

站樁求得功夫後,離實戰就不遠了。求得功夫需經歷三個階段。薌老雲:“持樁需經歷三種境界,體認有得,方為功夫。”他在這裡引用了清代學者王國維先生的話來描述這三種境界。

一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1、決心。從心理上講謂之“不悔”,學者需堅信不疑,有百牛而拉之不動的決心。

2、時間。堅持三四年的刻苦訓練。

3、結果。“周身有灌鉛之感,臻此境界方可學功……,”就是說要通過三四年的站樁以後,才可以學習試力,走步等其它功法。

二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崖路。” 

1、信心。此境謂之“望盡天崖路,”自信天下拳道之妙他家所無,唯我獨尊。

2、時間。堅持二、三年時間的訓練。

3、結果。“有物在內鼓盪,四肢膨脹,鬚髮飛漲”。

三曰:“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歡心。此境謂之“回首”,回首十年來終成正果,身心愉悅。

2、時間。堅持十年的艱苦訓練。

3、結果。體整如鑄,身如灌鉛,肌肉如一,毛髮如戟,力活如蛇,動則理趣橫生。“臻此技擊之資已備矣。”

十年磨一劍,功夫不負有心人。

(二)試力,試力在身不在手

1、大動之快動。初學試力動作可大些,快些,此期為學習階段,學習劃圓,把動作做規範即可。

2、大動之慢動。進而動作稍慢些,此期為練習階段,練習站樁中培養的渾元力,在慢動的狀態下是否仍然能渾厚圓整。

3、小動之慢動。此期為神明階段,達到“欲動又止,欲止又動,動乎不得其動,止乎不得其止,動愈微而神愈全”的目的。(未去又回,未回又去)。

4、小動之快動。此期是運用階段,要學拳先劃圓,要想拳練好,需把圓劃小,將圓劃成一點就是發力。

簡言之:第一階段 用手試、手耍身子。

第二階段 用身試、身子耍手。

第三階段 用心試、身手兩忘。(意=心)

第四階段 本能試、天人合一。

值得注意的是:時刻不忘“上下相引,周身互爭。”

「大成拳」道不遠求,在身邊!

(三)摩擦步:摩擦步不在步,在胯,稱之為下肢試力。身體的前後移動,為兩腳“蹬”、“扒”互為來完成,雙手將隨身體協調而行。

1、前進時“扒”力未完,後足“蹬”,將前行動做圓滿,否則會前實後虛沒後勁。

2、後退時,落地之腳先蹬,蹬力未完扒地而行,兩腿之間在矛盾中移動。

簡言之:

進:前足扒地後足蹬,頭頂項豎身體跟。

退:前足扒地與地爭,後足落地生矛盾。步似農夫犁田,身如空中游泳,前進後退力在胯,走步試力是一家。

(四)試聲:試聲不在聲,在氣,無氣則無聲。

1、試聲是練習“聲由內轉功夫”,就是練氣的功夫,俗稱“氣功”。因為聲由氣發,所以聲就是氣,有多大的氣發多大的聲,平時我們稱那些歌唱得好的人為“聲氣好”。

2、操作方法。“聲內轉”要求氣不得外吐,需沉入小腹(丹田),在小腹內鼓盪,氣沉得越低聲就越長,氣越長,力越大,稱之為“力氣”沒氣就沒力。

“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在這裡主要指試聲。

其小無內,有內即空,無核無心,混混沌沌,內無空隙。試聲時,小腹向內收緊,緊到無空隙。

其大無外,有外即虛,無邊無際,渾元闊大,天人合一,試聲時周身鼓盪,氣充毛髮,力如光芒四射,無微不至,填充太空,使之無虛境,人與宇宙連在一起,天地人渾化融合,所以沒有內外之分。

3、目的

①增強內應力,抗擊打。

②聲力併發,增強擊打力。

③因氣內轉,使內臟得到按摩,可養生健身。

(五)發力:發力不在手,在步。

俗曰:“手是兩扇門,全憑腳打人。”“手到步不到,打人不為妙”。“發力不現形,現形打不贏”。

步是運載工具,把渾元力發放到對方身上,主要靠步,前進、後退、左右轉換,遠攻近守,全靠步法來調整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

1、 力不出尖,出尖體破。

2、 力不空發,空發傷已。

3、 守中用中,奪位放人。

「大成拳」道不遠求,在身邊!

(六)推手。推手不是推手是推人

1、 借力。要借力,就必須舍已從人,把自己給對方,如螞蝗一樣吸住對手,使之拍不掉,灑不脫。要沾粘連隨,他進一寸,我讓一寸,他進一尺,我讓一尺,讓多了為“丟”,讓少了為“頂”,用相應的力連著他,隨著他。同時從意識上懂得對方的勁,才能借到別人的勁,必須注意的是:借力並不是自己不須用力,不與別人接觸,這個力就無法借了,“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是借力的要訣。

借力打力的三種方法。(對初學而言)

①轉動。主要是指腰胯的左旋右轉。先順轉以化敵勁,再逆轉以擊敵身。

②滾動。主要指腕臂的上下翻卷。對方用大力作用於我臂時,我即順應敵力微做翻卷,敵力已落空,身體騰虛,就能發放對手。

③移動。移動有二:A、步法,移動(消步,不是退步),對手來力過猛,我接住來力消步化解對手之力,然後再進步,發放對手。B、身體位移(步法不動)對方著力點在我胸部,我先含胸拔背,使胸部內凹,使著力點落空,再吐胸,就是使胸凸起,將對手發出。

值得注意的是:運用此法時要“化一半、留一半,”稍池即返,使兩勁之間,存在極小的時間差,否則就是頂。

2、幫助對方用勁(與上述關係密不可分)。

①先化後發,以斜擊正。造成我順人背之勢。化,順對方來力,幫助對方用力。先化成功了後發才有效果。

②先發後化,引進落空。發,在這裡叫“堵”,用力堵一下對手之力,隨即捊帶(幫),如水管先用手堵一下,再放開,水射得更遠。順逆開合互為。

 (七)實作

一膽、二力、三功法是實作之要訣。

1、膽。—指膽量,敢作敢為,膽量過人。

—指膽識,有勇有謀,膽識過人。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

一個膽量和膽實過人的人,遇事頭腦冷靜,不慌不忙,心理素質很好,泰山崩於眼前眼不眨,心不慌,高手的對決,首先是心理上的較量,一個羊質雞膽的人是無法跟如狼似虎的人抗衡的,所以要記住薌老的“三不打”。

下面主要講“膽大藝更高”在實作中的重要性。

藝高人膽大,說的是武藝高的人膽子大,這個好理解,在這裡重點講“膽大藝更高”。

沒有膽,也就是一個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在實作中是不能保持沉著冷靜的心態的,從而就無法保持良好的竟技狀態,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不強,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甚至懼怕對手。

沒有膽量,就不敢作為,有功夫也使用不出來,甚至不敢使用,如同手持好的武器不敢使用一樣。藝高人膽大,藝高是膽大的條件。膽大藝更高,更是充分發揮技能的精神保障。

膽大,也就是心理素質好的人,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能,戰勝比自己“膽小的功深者”。

2、力。力指功力,在這裡指大成拳的渾元力。在此不予祥述。

3、法。指方法。

大成拳主張“一法不定,無法不容,拳本無法,有法也空”。我對法的理解是“拳本無法,動即是法”。法是載體,是運載功夫的工具。初學者需要講法,從有法過度到無法,過河需用筏,到岸不用船。

法,分戰略、戰術:

戰略上:①要有膽氣,在戰略上貌視敵人,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對手如何兇猛,敢於亮劍。②審時度勢,佔據有利位置,擁地利之便。③精神威懾,不戰而屈人之兵,浩然正氣,讓對手望而生畏。

戰術上:戰鬥的技術:邊角戰術,聲東擊西,指上打下,長短互為,剛柔虛實。實施的方法是:踢、打、摔、拿、推、放等。

進而功臻無法,只有無法,才是真法。大成拳實作是沒有附加條件的徒手搏擊,你不打我,我不會打,你一動,我一擊必殺,不給對手第二次機會,只要一接觸,對手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推打由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