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鎮農村,正月初一還有沒有必要在家族中挨家挨戶拜年?

教育快遞


咱們國家東西南北跨度這麼大,鄉鎮這麼多,地域差異化很明顯,也很大,當然也就各地在大年初一的拜年習俗也就不同了,像題目中所說的在大年初一有沒有必要挨家挨戶去拜年,這個當然要用辯證的思維與眼光來看待了。鄉土中國,這裡麵包含了很多的習俗。

先來說說我們村子在大年初一的拜年習俗吧,我老家是西北甘肅的農村,在我們村子一直流行這樣一個習俗,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時候,村子裡面有去世老人的家庭在三年之內(包括三年)的,村子裡面的所有人,一家指派一個人,去人家給“吊馬”,就是上香燒紙的意思。這一動作在大年初一中午十二點半就要做結束。

其實在農村裡面挨家挨戶在大年初一拜年,是一個不現實的說法,可能在以前的農村裡面還有這樣的習俗,但是隨著宗族的發展,家口和人數也越來越多的話,就沒有辦法再去組織拜年了。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裡面是很講究宗族的,就像我們西北農村所說的“親房”一樣,就是在太爺輩裡面是一家人的,就算是比較近的親房了。但是到了第四代人來說,就要說到爺爺輩的親房了,所以說宗族是越闊越大,當然血緣與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遠了。

在農村裡面如果“親房”是近二代的人,這就很有必要把這些親房們挨家挨戶的去拜年了。就拿我們村子來說吧,這些親房們在除夕的時候就會去挨家挨戶轉、喝酒拜年等等,到了大年初一還要去拜年,這就是一種宗族近親的關係所引導的。

這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大家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寧寧說的話


這個過年的習俗,真不是我們是沒必要就能改的。

在我老公所在的農村鄉鎮,每年初一都得向村裡挨家挨戶去拜年,風雪都無阻的。我是外地嫁來的,我記得第一年來老公家過年,好不習慣。大年初一天不亮就叫起床吃早餐,關著大門吃,然後天剛剛亮,就有很多同村的來家裡拜年了。沒辦法,只得帶著幾個月大的孩子冒著風雪,跟著老公家家戶戶去拜年,因為害怕在稱呼上叫錯,我都是緊跟老公的,可恨的是老公都不幫我抱孩子,有時就跟不上。所以,我很討厭這個習俗,很是反感這樣只有形式的拜年,可也沒有辦法改變,除非在外面過年。

我曾經非常後悔當初沒有了解清楚老公這邊的風俗習慣,很懷念在孃家過年的日子。

在我孃家那邊,我沒出嫁前年年初一都是睡到自然醒,當然八九點也會起來了,因為想想要讓新年的第一天在床上過,那可是浪費,而且大人們也會提醒初一那天是可以到同村的親戚家拿紅包的。那是我最高興的一天了,因為大年初一那天還是我生日,每年的這一天我都會比別人多紅包。

想到今年的春節又快到了,初一那天又得抱著一個幾個月的孩子走完四五十戶人家,真心有幾分心疼自己了!


千年不哭


挨家挨戶去拜年,這是很多農村的習俗啊,我覺得是有必要的,這樣才有年味。我們村子就這樣,初一 天還沒亮,就會有人來拜年,不過主要是村裡的已經結婚的人,還有男孩子。未結婚的女孩子是不用去拜年的,不知道為什麼。記得小時候給村裡長輩拜年,是要磕頭的,不過現在好像也不這麼講究了,直接跟長輩說說話,問問好就行了。年老一點的老奶奶老爺爺,還是希望你磕頭的,他們認為這樣才算拜年( •̥́ ˍ •̀ू )。誰家來拜年了,誰家還沒來,我奶奶都記得可清楚了,其實老人就想見見小輩的人,現在一年到頭有時候都見不到,也就初一拜年的時候差不多都可以見到。


秀275587052


在鄉鎮農村中,正月初一真的有必要在家族中挨家挨戶拜年,農村過年習俗年味最濃,尤其是老一輩人還健在,年輕人一年到頭都在外奔波勞碌就盼望著過年回家過個熱鬧年,看看好久不見的老同學,老長輩。

自己小時候在農村生活,回想起小時候在正月初一的時候,我們村莊中不管是小孩子還是大人都會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小孩子先個家中長輩拜年,拿了壓歲錢,然後放一串鞭炮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早飯,吃完早飯我們會先從村裡最年長的長輩家開始拜年,然後在挨家挨戶去拜年

每當來到一家,家裡的主人會放鞭炮,端茶水,給糖果來表示對我們的歡迎,大人見了簡單寒暄幾句,小孩子們拿上糖果笑眯眯,待上幾分鐘在前去另一家。往往我們不單隻在我們村莊拜年 相鄰兩個村莊都會互相來拜年、農村的跑去給住在鄉鎮上的親戚拜年,鄉鎮上的親戚也會來給住在農村的親戚拜年,問我們圖的是什麼,我們圖的就是熱鬧!!

我覺得過年最重要的是氣氛,現在在外,大家都是在網絡上群發新年祝福,這種拜年氛圍,真的比不上面對面簡單而又真誠的寒暄。



昱奕231


初一大拜年!這是鄉風民俗。初一一大早,天才矇矇亮,早早起來,下了水餃,放了鞭,吃點。一家子兄弟聚齊了,就開始從爺爺輩一家一家挨家挨戶的拜年了。

在農村鄉鎮,這是每年過年例行的項目。現在,農村在外打工的多,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只有大過年的大家才能趕回來聚一聚。大年初一,互相串串門,拜拜年,也能聯絡聯絡感情,交流交流心得。要好的,炒幾個菜,小酌幾杯,好不快活。


青龍湖畔大安丘


這個挨家挨戶去拜年的話,我只有在自己六七歲之前有過這樣經歷(本人96年生辰)。長大一點後就沒有這習慣了,不是我個人自己不願意,而是我們這裡大多不這樣,或者是這習俗在我家這邊並不流行。當時挨家挨戶拜年時,需要給每家磕頭,然後主人會給我們一些吃的東西的,瓜子花生還有一些炒的乾貨。當然還會給我們幾毛錢,意思意思,喜慶一下。當時很開心,後來長大後就沒有這種習慣了,其實要不要挨家挨戶拜年呢還是要根據個人情況吧。看個人所處地有沒有這風俗習慣,還有現在大家都都希望一切從簡,年輕人壓力本來就挺大的了,有時不希望太多繁文縟節,希望輕鬆一些,自家拜拜年啥的。總之還是看自己意願啦,最後祝大家闔家歡樂身體健康發大財!!



疲憊的鬼


在農村的新年還是很有年味,很熱鬧的。在我們老家雖然不是挨家挨戶,(因為村子太大,得有一萬人,轉不過來啊)也都是認識的親戚朋友都要去家裡拜年,坐一坐的。大概從早上七點多持續到晚上十點多,這中間的人都是絡繹不絕,彼此說著拜年的吉祥話,嘮嘮一年的收成和收入,家長裡短這些。因為好多人成年在外忙碌,也就過年能見上一面,所以大家鄉里相親的見面格外親,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這就是那句老話,走多遠,不能忘本,不能丟了魂,不能沒了根。


林之焱


在我們家裡我是這樣做的,每到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家早六點之前一定吃完早飯,我帶著我的孩子,到我的長輩家挨家挨戶拜年,拜完長輩之後,孩子們再到他們的長輩挨家挨戶拜,我則在七點鐘左右,趕緊回家,坐在家裡等待前來給我拜年的孩子們,因我們家在本村不是大家族,所以前來給我拜年的孩子大約十幾個,我對前來拜年的孩子則不論年歲大小,每人發100塊錢紅包和一包糖塊兒。

我個人覺得對前來拜年的晚輩們,不論大小都要發個紅包,以表示長輩對晚輩的愛戴之情:同時也表示我們做長輩的對他們在新的一年的希望和祝福


三姐118農家三姐


說實話,我認為真的沒有太大必要了。

還記得在我小時候,每年過年是最快樂的一件事情了,正月初一這天,我可以肆無忌憚,可以不寫作業,可以隨便玩耍,到各家去串門,去各種親戚家拜年,耳邊傳來的是陣陣鞭炮聲,空氣中瀰漫著各家斗香的香味。

而現在確實是不太一樣了,大家都長大了,沒有了小時候的那種無慮了,我們變得不那麼單純了,需要考慮更多的事情了,有的為學業忙碌,有的為工作操心,有的逃避於親戚的各種盤問,有的忙忙碌碌了一年,只是想在過年的這個假期裡,好好休息一番,給自己好好放個假。

當然,我們也絕對不能忘記過年的傳統。我認為,過年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好好陪伴家人,畢竟,有家人在一起才叫過年。



手機小屋


有必要去拜年。

家住山東莘縣。從小生活在農村,大年初一我們這裡所有會起的很早,全家族的成年男女會聚在一起,然後分為兩撥,先後去家族的長輩家裡,磕頭拜年,祈福老人健康長壽,我們會向家族的柱子家譜裡磕三個頭,然後給健在的長輩,各各磕一個頭,並且還要喊出來:俺大爺,俺大娘等稱呼。

女性也是同樣的道理,向家族的長輩們磕頭,這時候大爺會向男性們發煙,大娘會向女性們發糖和瓜子等吃的。

大年初一一大早全村裡就很熱鬧,老少爺們皆大歡喜。

不過從去年開始,我們這裡的習俗就變了,一個家族裡的姓氏不相互磕頭了,各磕各的,女性也不給家族的長輩裡磕頭了,可以說我們這裡的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也慢慢地淡了。

作為春節,如果不放鞭炮,不磕頭,不拜年,那麼就沒有年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