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科學依據嗎?

fengyongyao


“《易經》有科學依據,因為《易經》就是科學的一部分。”

很多人不認同這個觀點,也不認同這句話,但是別急著否定,先聽我說完。

我們先說一下科學概念;

科學是對一定條件下物質變化的規律的總結。 科學是運用範疇,定律,定理,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知識體系。這樣看來科學是一門總結萬事萬物定律,定理形成系統的知識。只要成系統,有範疇,有定律,有定理,可教授便可稱之為科學。

瞭解科學的概念後,我們看看《易經》符不符合科學的概念;

《易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也是中國古代“四書五經”的五經之一,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的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

由此可見《易經》成系統,可教授,有範疇,有定律,有定理,能驗證。如果大家摘掉有色眼鏡用平常心來看代《易經》,那麼易經完全符合科學的概念。

打一個比喻;

如果現在的計算機二進制程序是科學,那麼易經也同樣是科學。

我們看一下易學陰陽爻與演變成八卦與計算機二進制的對比;

如上圖所示;計算機二進制與易經八卦的演變過程一模一樣。

綜上所述;“《易經》有科學依據,因為《易經》符合科學的概念,所以《易經》就是科學的一部分。”


金吾文化


凡是吹捧《易經》的人,不是傻,就是壞。現在大家都很清楚,中國是一個迷信大國,迷信《易經》的人特別多,很多人依靠《易經》騙口飯吃,要是批評了《易經》,揭穿了《易經》的假面,就等於是砸了這些人的飯碗,斷了這些人的財路,他們不暴跳如雷才怪。還有一些人,由於文化素質不高,出於無知,也會迷信《易經》,由於科學由西方傳入,而科學非常強勢,他們對此感覺非常不滿,總是幻想中國文化裡面肯定有一種東西可以超越科學,那樣才有面子,所以就選擇了《易經》。為什麼非要選擇《易經》,因為《易經》的文字可以隨便解釋,越是粗糙的東西,越是可以隨便解釋。其實,你要是真正瞭解了裡面是什麼玩意,就會知道《易經》不過就是如此。

曾經有一個物理學家到劍橋大學開科普講座,結束後,一個小提琴專業的學生向這個物理學家抱怨,說你講的東西我一點都聽不懂。物理學家就給他開了很多書單。於是,這個學生就如飢似渴的做研究。若干年後,這個學生成為了一個學科的開創者。事實就是這樣,不懂是因為文化少,知識有限,所以覺得聽不懂的都是特牛逼的東西,一旦你真正掌握了知識,就會發現它並不是不能理解的東西。很多人說《易經》很難懂,其實是因為沒有去真正學習過。李敖就說過,他鑽研過《易經》,並不認為它是多麼高深莫測的東西,不過就是如此。

要問《易經》和科學有什麼關係,有沒有科學依據,我告訴你,拿著顯微鏡也找不到關係,沒有一毛錢的科學依據。科學的一大功能就是有用,請提供《易經》有用的證據吧。它推動了多少社會生產力,衍生了多少科技發明?一個都沒有。


懷疑探索者


易經八卦、河圖洛書都是終極物理。


乾是庚金週期自旋,是角速度ω,巽是乙木往復振盪,是電場波幅r²。ωr²守恆變化,互為依存,易理謂之庚乙合金,物理謂之開普勒面積定律。兌澤就是公轉,為辛酉直線運動並含癸子向心陷落。而坤是駐波力場,先天為萬有引力場醜土,子與醜合,為兌澤公轉之墓。

震是實體物質,核心電勢,星雲向心萃聚而生太陽,中子向心運澤而成原子核。有聚則有散,有積中則有離羅。行星離散而為太陽系,電子輻離而成原子。震離的物理關係就是電勢與電流(波長)的關係。

離為電波波長,反伏則為坎水頻卒。坎水為驅動頻卒,為粒子輻射。進入雙極磁場(艮山)而感應盤旋(兌澤)。


坎與離、乾與坤互為錯卦——同出異名不可分割,等同於物理頻率(坎)與波長(離)的依存關係。

震與艮、兌與巽互為綜卦——同時並存如影隨形,等同於物理電(震)與磁(艮)的鏡像關係。震艮如同孿生兄弟;巽為振動(勢能),兌為運動(動能),如同連體姐妹。山雷頤為電磁能守恆,風澤中孚為機械能守恆,他們的鏡像卦就是自身——如同沙漏,顛來覆去總量不變。山雷頤為地球之象,風澤中孚為地球的軌道運動——風為遠日,澤為近日,居中浮動。地雷復和山地剝互為鏡像,剝可表示核外電子剝離,復是核電荷遞增、週期重複,因剝而具有周期性——是為“木道”。


木是電能(甲為電勢,乙為電場),火是熱能(丙是電流,丁是光波),土是磁場、物質;金是動能(更新週期:乾為自旋,兌為公轉),水是頻率。


數字3與7相對中陽5而言對稱,數字4與8相對中陰6數而言對稱,數理的對稱反應在洛書就是:3、7相對縱軸(及中心5)對稱,4、8相對橫軸對稱;反應在卦象上是互為鏡像卦(圖中以藍綠同色標示):兌澤(公轉運動、 動能)和巽風(振動、勢能)互為鏡像,震雷(電)和艮山(磁)互為鏡像。

雷火豐:雷是原子為用,火是分化為體,故豐名符其實——三生萬物,洋洋大觀。豐的鏡像倒影是火山旅,為何是旅行而不是噴發?火是離家走親訪友,從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火土一體,波粒二象,丙火是軌道電子波,戊山就是粒態而言的球形電磁粒子,自由電子。故旅就是電離之意,物質因旅而豐。

火地晉與地火明夷互為反易兼鏡像,火是電光、出入之地是紐帶——地的物理本意是軌道(未土為原子軌道,為微觀相對穩態,活潑如同鋇56——己未天上焰火;醜土為星系軌道,表宏觀絕對趨勢,穩定如同鐵26——己丑鋼構霹靂):晉火自外來,電子吸收光子晉級躍遷;明夷火自內出,一閃而逝,電子迴歸基態(火在地底)。


易理不是仰觀俯察,科研得出的相對具體真理;他是虛極靜篤,內觀得到的絕對抽象真理。易基於數理,放之四海而皆準.


洛書圖解周易


我看到有的回答對易經大加批判,恨不得扣上封建迷信的帽子再踩上幾腳。且不說對老祖宗的文化恨不得都砸碎的這種心態是否健康,僅就其認為易經不科學所以易經是迷信的觀點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易經當然不是科學!因為她是社會學,是哲學。如果拿“科不科學”作為判斷是否正確的標準,那絕對很不科學,會鬧笑話,比如說,你要不要孝敬你老丈母孃?你要不要拍領導馬屁?你發了工資交不交給媳婦?這是科學問題嗎?能用“科不科學”來評價嗎?所以,別隨便揮舞“科學”的大棒,先分清楚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社會學,什麼是哲學,先分清這些學科的範疇,然後再發表看法,不要一張口就犯低級錯誤,實在“很不科學”。

其次,科學是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體系,站在不同的視角,就會建立不同的理論模型。比如地心說,是以地球為原點的參照系來表述恆星和行星的運動規律,但是這個參照系極其低效,作為整體性理論則會漏洞百出,星體運動軌跡會變得非常複雜無法盡述,大名鼎鼎的“水逆”“火逆”也因此而生。這是一個很難使用的理論模型。而日心說一下就描述清楚星體之間的關係,效率極大提高。所以科學是選定一個視角之後(參照系),在這個視角上建立的理論模型,或者說解釋口徑。所以,科學在這個角度說,根本不能成為可以任意揮舞的大棒。

再次,科學雖然能讓我們從宏觀到微觀認識了很多問題,甚至極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是科學體系卻是建立在“假設”之上的,這個結論可能大家感到很意外,但卻是科學界所不得不承認的。因為科學體系是建立在公理之上,公理無法被證明,所以只好默認為無需證明。所以公理是嚴格意義上的“假設”,所以整個科學體系建立在“假設”之上。這是有數學證明的。任何一種思想都建立在某個假設之上(現在學界成為“意識的河床”),這個假設無法證明,比如,你的生日,你用任何方法都不能找到一條客觀證據證明你真的出生在那一天。(電影《楚門的世界》就是在說這個道理,你可能被所有人騙了。)

所以愛因斯坦說,“整個科學體系建立在三個假設之上,一是在我們的意識之外有個客觀世界,這是一個假設;二是如果存在客觀世界,這個客觀世界是有規律的,這是假設;三,如果這個客觀世界存在規律,我們能徹底認識這種客觀規律,這是假設。”這才是大科學家冷靜思考下得出的非常理智的結論,而不是連易經都沒看過就輕易下結論扣帽子的狂妄。

人越有學識就越覺得自己無知,學識就像是一個圓,外面是無知,中間的交界處就是自己能“認識到的無知”。學識的圓越大,則與無知接觸的圓周就越長,就會越覺得自己無知。所以越有學識就會越謹言慎行,謙虛厚道,而越無知則越狂妄,無知者無畏,無畏則瘋狂。


易就是簡單


易經是什麼,易經是中國哲學的母體,是中華文化的源泉,是中華文明的濫觴。


這是有目共睹的,可為什麼還有人在那兒言之鑿鑿的詆譭易經,因為他們也知道,如果他們那樣說,肯定會被激烈的討論,帖子就會被轉發、點贊,哪怕被謾罵也沒關係,因為他們要得是閱讀量,只閱讀量有了,就能擼到廣告費。這種人不要理他就完了。

易經有什麼科學依據呢?

這個問題迷惑了所有人!

易經是什麼?剛才我說了,但它還有占卜的功能,就因為這個給他們留下了詆譭的突破口。

占卜是什麼?就是預測過去和未來發生的事情,說白了就是看到過去和未來。

現在的科學告訴我們,我們所處的是三維世界,這決定了我們只能看到正在發生的事情。而對於過去和未來,只能靠理論和經驗去推測。

而這種推測,在理論和經驗極其匱乏的伏羲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其推測的精準度,遠遠高於現在。

這就讓現代人無法理解和接受了,對於無法理解的事情,我們都統稱為迷信。

這個大家不覺得可笑嗎?


還是回到前面的問題,“易經有沒有科學依據?”這個問題迷惑了所有人!

因為易經是哲學的母體,它產生哲學,哲學產生了科學,你用科學來證明哲學?你腦子沒病吧?誰給你的底氣?

易經是哲學範疇的問題,這不是科學所能證明的,相反,它可以為科學提供思想基礎,也可以證明科學是不是正確。至於其精準的預測性,可能是因為易經具有與高維世界溝通的功能吧。


百曉生曉天機


《易經》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部流傳了幾千年的經典,有其精華,亦有其糟粕。其精華部分肯定是有科學依據的。

一、《易經》的陰陽理論與現代科學二進制理論不謀而合。一陰一陽謂之道,《易經》全面闡釋了陰陽平衡,變化,轉換的規律。《易經》可以把任何事物都看作是陰陽的結合體,這陰陽理論與現代科學的二進制理論有著異論同理之妙。現代科學證明:《易經》這套完整的陰陽理論就是它的科學依據之一。



二、《易經》的變化理論與現代科學的運動理論殊途同歸。《易經》是介紹宇宙、自然、人倫變化規律的經典著作,它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而現代科學也明確地告訴我們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兩種理論竟然奇蹟般地完全統一到了變化與運動當中來了。因此,《易經》的變化理論不可置疑地有著科學的依據。


三、《易經》的預測理論與現代科學的量子糾纏理論異曲同工。在預測學界中,《易經》被預測學者奉為圭臬。為什麼用《易經》作預測能如此準確?難道真的有什麼神靈?非也!現代科學己經用量子糾纏理論揭開了《易經》可以準確預測的神秘面紗。


《易經》既然能流傳上千年,能經得起這麼長時間的考驗,就是因為《易經》的理論體系中,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我們要學習發揚《易經》中的精華,拋棄其糟粕,並讓它更好地為我們的工作生活服務!


冰骨心風水


易經屬於古代哲學,不是科學,哲學和科學是兩個範疇的東西。伏羲易經是八卦(四維時空),是真易經,推算未來準確率100%。周易是周文王姬昌搞的64卦(二維面蟲),是假易經,推算未來準確率僅30%。易道是60卦(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平行宇宙觀,時間是尺,天地和人類社會是境,時間之尺把天地和人類社會切割成許多平行宇宙,這就是60卦的易道),易道是真易經,推算未來準確率100%。但天機不可洩露,所以假易即64卦周易,反而被歷代統治者用於愚弄人民而廣泛宣傳、印刷書籍(書店賣的周易是二維面蟲偽易),而真易即60卦易道反而為歷代統治者所忌,因其預測人類社會未來太過準確(100%準確),反而被歷代統治者禁止或故意不讓傳播,而只許帝王暗中研究


作家謝金敏


易經只是科學產生之前的一種錯誤理解而已,

急著攀附甚至跪舔科學的時候,請想想很多人對”科學“的批評:科學的東西,今天說對的,明天就說錯了,沒個準兒,讓我們信什麼啊?

這個批評意見雖然在對科學有誤解,理解不夠透澈,。但他也抓住了科學理論的某個特徵——批判和否定。用波普爾的話來說,就是“可證偽”,也就是說證明某個東西有錯了。必須要否定。

所以當某種傳統文化急著想攀附科學,成為科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兩點。一是從形式上來說科學提出的理論,是可證偽的。就是說你必須要提出某個理論,某個猜想,讓大家去驗證。按照約定的條件進行觀測或測量,如果經過反覆檢查和檢驗發現實現不了,就宣佈“證偽”,也就是,不好意思,你的理論錯了。

假如易經是科學的話,它是否願意遵循這套可證偽的規矩呢?也就是說請那些所謂的易經高人,對未來做出預言,進行檢驗。

比如說,請預測一下明天的股市哪隻股票會漲?把所有的原理過程寫下來,把結果密封起來。請獨立第三方檢驗。第2天在公開的情況下揭曉結果。用這個方法來驗證,易經高人的預測究竟對不對。

請問那些學習易經的人,願意接受這樣的挑戰嗎?


松鼠老孫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天道文明,我們國家在人類文明的幾千年歷史中,大多數時間都處於世界前列,歷朝歷代的先賢們把易經列為群經之首,肯定是有道理的。一個族群能繁榮昌盛幾千年,如果他的祖宗們群體都是腦殘,早就滅族了,還會有這麼多不肖子孫?導遊郎是理科生,好歹也讀過博士,但一直覺得自己有知識沒文化,傳統文化還是邊收藏邊學習的。更不敢說自己懂科學,要把我放到荒郊野外,我連根火柴都造不出來。如果我是兩院院士或兩彈一星元勳,我也得掂量一下是否稱得上科學達人,有沒有膽量以科學的名義給大家講易經。

導遊郎大學時附庸風雅,買過易經、道德經和莊子來讀,易經讀過幾次,確實沒讀懂,道德經因為文字優美,多讀了幾遍。本來易經的問題我是不敢碰的,確實沒那水平啊。但我總能感覺出我們祖先的思維方式是以人為本,師法造化,欲窮天地自然之理,人化自然和自然化人的過程。中國人就算沒讀書,也大概聽說過易經這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本義應該是研究變化之學,審時而動、趨吉避凶、物極必反,適可而止,可惜真正的易理應該是失傳了。我們就算讀不懂,至少從表面文字中也能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或者說,它衍生的一些道理已經溶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常識中。

我的家鄉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導遊郎從小聽到的教導是好好讀書,別給祖宗丟臉。沒聽誰說過好好寫作,活不下去的時候就把祖宗拉出來打臉的。我們那裡逢年過節拜祭天地祖宗,都是要上幾柱香,平心靜氣的說幾句祝詞,沒看過誰指天劃地噴唾沫星子的。就算有深仇大恨,也沒人敢往對方祖宗牌位潑髒水。

別人的先人沒文化,自己一夜暴富了連造假都想造個高大上的祖宗。導遊郎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那些數典忘祖,整天以抹黑自己祖宗來賺眼球的會是什麼人呢?1、非我族類?2、有新主子了,以此來搏取歡心?3、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人云亦云?昨晚看“天佑心易”的回答,覺得寫得很好,比我有文化多了。這篇文章本來是要作他的評論的,一不小心寫得太長,只好獨立出來狗尾續貂了。


導遊郎


題問:易經有科學依據嗎?

我研究易經已經十多年了,剛開始是按正統術數解法解易,有模型,但不知道怎麼解讀(本人喜歡獨立研究,與外界無交流)。後來我嘗試用現代高等數學的知識來建構模型解易,預測率顯著上升(約80%左右)。我從易經中看到了黃金分割,級數,矩陣等等數學的影子。所以,可以說易經是非常科學的!!

(附圖:卦測競彩足球/籃球實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