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堅持認為旗袍是漢服呢?為什麼一直洗白剃髮易服?

一心肝膽


旗袍是民國時期流行起來的服飾,理解為旗人之袍是錯誤的。你見哪個清代的皇妃和丫鬟的衣服開叉漏大腿的?

所謂漢服一般是指由中國古代各朝代的服飾。把漢服理解為漢族穿著的服飾是錯誤的。這就好比漢族也愛穿耐克,就把耐克歸類為漢服一樣。所以,旗袍不算是一般意義上的漢服。

旗袍是怎麼產生的呢?類似於中山裝。是一種西方穿著習慣的中國風格的服飾。

綜上所述,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旗袍是一種傳統的女性中式服飾。


揹包走遍中國


漢服就是一幫利慾薰心的人鬧出來的笑話而已,中華文明泱泱五千年,服飾種類何其繁多,怎麼就蹦出來個漢服?而且這幫人把清排除在外,典型的民族極端主義者嘴臉。全國56個民族,就必須每個民族都有對應的服裝?

還漢服。。。說句難聽話,連今天的漢民族都已經在歷次民族大融合過程中接納了諸多少數民族的基因,再如此大張旗鼓的宣揚所謂“漢服”有意義嗎?

西裝又如何?長袍又如何?馬褂又如何?旗袍又如何?只要舒服就成了,服裝沒有高下之別,穿衣服的人才有高有低!有些人一提到清朝就咬牙切齒,歷史就是歷史,不會因任何人的好惡而改變一分一毫。

如果違背了先行的民族政策,宣揚某些極端民族思想,沒有包容之心的人也配談文化?那些人就算給套龍袍也不像太子!宣揚“漢服”還是玩COSPLAY?你們自己最清楚。


老夏說


說旗袍比漢服認可度高的有聽說,說旗袍就是漢服的我是第一次聽說。

十年前,如果有人問中國的民族服飾是什麼,那麼會有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是中山裝和旗袍。如果再問中國古代人都穿什麼衣服,那很多人都會說古代人穿著長袍馬褂,留著辮子。顯然以上的看法或者觀點是不正確的,或者說是片面的。只能反映一定歷史時期中國人的裝束,然而中國卻有五千年的歷史。隨著近幾年互聯網和影視劇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思到中國古代不僅僅有旗袍馬褂,相反旗袍馬褂只是存在與清朝和民國,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再穿旗袍。在整個民國時期都是女性的主要禮服,隨著改革開放,旗袍又成了中國女性的代表性的禮服。

但是在滿清入關之前中國人的衣服以前被稱為什麼?歷朝歷代的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說明,只成為中華衣冠,或者直接用衣冠一詞表示。然而最近幾年,隨著漢文化熱的上升,為了明確區分漢族衣冠與旗袍馬褂,我們稱古代漢人穿的衣服為“漢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漢服才是中國人的民族服飾,這幾年出現了很多漢服日常黨,穿著漂亮,樸實,方便的漢服工作學習生活。走在街上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回頭率,但是卻在現在人們的思想中並不是太接納,甚至發生過吧漢服認成日本和服或者韓國服飾的烏龍事件,國內出現反日遊行時有些喜歡漢服的日常黨也不敢穿漢服出門。雖稱烏龍,但是卻讓很多有著強烈民族自尊心的人深感憤怒。但是如果穿著旗袍出門卻跟穿著時裝一樣,人們並不覺得奇怪。這讓我們不禁在想這是為什麼?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漢服概念出現在人們思想中的時間很短,很多人不能很快的接受。雖然漢服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卻已經斷代很多年,很多人已經從來沒有聽說過。同時,對一些老年人或者中年人來說,他們認為漢服只不過是年輕人的玩具,年輕人喜歡完全因為好看,而不瞭解其歷史和文化內涵。

第二,和服與漢服很像,很多人以為穿了和服,認為是漢奸,是哈日哈韓,崇洋媚外。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曆來強盛,中國文化影響周邊國家上千年,尤其是離中原比較近的韓國,朝鮮,日本。同樣,很多中國古代的風俗依然保留在這幾個國家。他們的服飾文化也受中國影響,跟漢服的風格以及理念很相近,都提現這東方文化的韻味。

第三,穿漢服完全是作秀,為了賺回頭率,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漢服略顯拖拉,不適合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但是穿漢服是否有作秀的嫌疑完全無法證明,誰能證明穿旗袍不是賺眼球。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漢服已經不能適應,但是懂得漢服的人都知道,有些漢服依然能以其方便,簡單應用於現代生活,例如?褐,圓領袍。

對於旗袍來說,真正成型不過一百年,但是卻是近現代中國女性的代表性服飾,在國家的禮儀場合屢次出現,並且以其華麗,修身展現了中國女性的美,成為眾多女性喜愛的禮服。但是,至於漢服能否成為中國女性的代表性服飾,能否成為中國的代表性服飾,也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只能等著時間去驗證了。


名廬書社許高鑑


我也挺喜歡看漢服的,但看不慣現在一些漢服愛好者莫名的狂妄。他們似乎覺得只有漢服能代表中國文化,排斥旗袍以及其他民族服裝,對其他人不穿或者不接受漢服而痛心疾首。其實吧,我大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豈是一件衣服能代表的?再說“上胡不法先王之法”,事實是漢服已不適應現代的快節奏生活,重大節日或儀式穿穿尚可,天天穿這個上班上學那不麻煩死了。最後說說這旗袍,現代旗袍是立體裁剪,跟滿清旗袍已經同名而不同質,大家喜歡並接受旗袍是因為它確實美,能最大程度展現中國女人的溫婉及曼妙身段。拿剃髮易服來說事的人,請問你是或者反清復明的年代裡嗎?現在的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滿族也是其中一員。往前了說,我們的血統早就融合了,我自己就是既有漢族又有滿族的血液,我老公還是回族,我女兒身上流著漢滿回三族血液。排斥旗袍,拿剃髮易服說事兒的人,你敢保證你是純漢族?


絲路霓虹


鞏固滿洲文明作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地位屹立不倒,復辟清朝對全國各族人民實行的奴役統治與繼續發展民國獨裁的政治思維。

之所以把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與金錢鼠尾陰陽頭豬尾巴當做漢族人的服飾髮型。其實是漢族自己人佔得最多,滿族只是一部分而已。當然也有一些極少的少數民族。

難怪在辛亥革命期間,一提到剪掉辮子,去掉陰陽頭,換掉滿服:旗袍、馬褂辮子裝/唐裝,就立刻遭到國人的激烈反對。尤其是漢族人!這就是證明滿洲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源所在。滿服:旗袍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滿洲文明的創立者、奠基者是滿族人,是滿族人的祖先努爾哈赤,更早可以追尋到猛哥帖木兒。然後,滿洲文明的信任者、改良者與傳播者,這就是漢族人自己了。首先成為滿洲文明形象大使的國人也是漢族人自己。宋美齡,大家應該知道吧!

白山黑水是滿洲文明的母親,江南重鎮_上海是滿洲文明的發祥地。滿洲文明經過清朝、民國兩代的滿漢兩族不斷努力,然後才成為實際上的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


我是一個漢化失敗的人


和旗袍並列的漢服只是一種服飾,而認為旗袍也是漢服的人也許是從文化來講的,旗袍也好漢服也好都是中華民族的服飾,這可能只是一部分人心中的想法,而沒得到大眾公認,所以會引起一些爭論。但從事實來講,之所以漢服更能代表中華的文化,這個不是漢族以多數民族來自居而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歧視,而是漢服的繁複形制更能代表中華文化的厚重,而以兩片布料為主體的旗袍形制略顯單薄。

關於說剃髮易服的洗白,其實根本談不上洗不洗白的問題,爭論的真正焦點也從來不在易服和剃髮上。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服飾,不論是漢族統治時期還是少數民族統治時期,對服飾都有所改革,我們不能說漢族自己改的就不叫易服,少數民族改的就叫易服了。關於服飾的變化從我國曆史記錄、實物出土、藝術畫作上都可以看到,而從日本朝鮮半島的史料也能找到中華服飾變化的記載。

而剃髮更可笑了,以前沒有剃髮傳統,也不太符合漢族人的習慣,所以清初剃髮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對,其實本質上只是一個政治問題而已。而我們可以看到,民國時期服飾改革和髮型變化,又有很多人自願固守清朝傳統,保留辮子,做清朝遺民。可見這根本不是剃不剃髮的事情。

而剃髮易服的背後,真正的焦點其實一直是一個政治問題,即接不接受少數民族的統治。在當時肯定是一個嚴峻的選擇,畢竟民族的隔閡還是很深的,很多民族都曾經是彼此的宿敵。但拿到現在來講,這些事充其量只是一段用來研究的歷史而已,不要去聽信一些人的惡意挑唆,在當下還去追究已經失去了時效性的政治問題。現在漢族也好,蒙古族也好,滿族也好,一切曾經作為統治者的民族都一樣,因為我們是兄弟。





待曉兒


果不其然

漢服最後必然成為汗服,就看你服不服。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穿漢服,復漢禮,光漢樂成了件時髦之事,據說西安有批人玩得不亦樂乎,玩得風生水起。

抖音,火山,到處都有他們身影,大都市的地鐵上也可偶見他們獨特的妝扮。

匡扶社稷,大大有望呢!

不過有點疑問,華夏曆史源遠流長,可考的記錄三千多年,傳說的歷史五千多載。

炎黃子孫是也!

他們就一開始穿著衣服,一步步進化到今日,同時代文明好多早已煙消雲散了,我們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何其幸運,何其成功,何其驕傲。

可搞不懂的,為什麼是漢服?

在可考的歷史中,東漢西漢,也不過滄海一粟,東流一水。春秋之禮,戰國之雄,大秦帝國之縱橫,三國時代之紛爭,五代十國文化之璀璨,大唐之興盛,大宋文明之發達,不一而足,可代表漢族文明的時,事,物實在太多太多。

可為什麼念念不忘的就是漢服呢?

他們根據電視劇簡單模仿的幾套衣裳就是歷史眼中真正的漢服?

COSPLAY就COSPLAY,真沒你們說的那麼有厚重感。

說難聽點,這還真不如直接把和服接回來來得可靠,畢竟日本比較完整的傳承了大唐盛世時的很多服飾和禮儀。

更有走火入魔者建議校服就穿他們所謂的漢服。

唉,大漢帝國還沒褲一說,這叫以後學子們情何以堪。

如今又有爭論旗袍算不算漢服。

可以休已!!

你們自己玩,穿什麼都可以,怎麼模仿都是有益無害的,拿著蘋果手機拍傳統文化,也沒人說你不中國。

但不要說,穿其他衣服就是異類,都要向你靠近才是尊重漢文化。那樣下去,漢服只能成汗服,叫人汗顏之服。。。

今天所有穿著華族身上的服飾都可稱為漢服。

我們也是與時俱進的一族,不會故步自封,也會與世界同步。

這才是真實的自信!!


島筱沔


我覺得你們真是吃飽了撐的

300多年曆史的老美幾乎對自己每一段時期的歷史都很重視。

你們這些人呢,抱著咱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反倒跟那挑肥揀瘦上了。

這段歷史不好不要了,那段歷史不是漢族執政,也不要了,誰給你們的權利跟這挑肥揀瘦的?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回來的大好河山是給你們玩種族分裂用的嗎?神經病吃飽了撐的吧!

漢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有誰否定過嗎?還有必要把滿文化蒙古文化從中華文化裡摘個乾淨利索?全面否認?你們是希特勒轉世還是怎的?

睜開眼看看臺灣地區吧,天天搞什麼去中國化,去蔣化把那破地方折騰成什麼樣子了?心裡沒數嗎? 好的不學非跟著那廢物地區學嗎?

漢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漢文化的核心是包容和諧,沒了這點的漢文化屁都不是,長點心吧,像箇中國人一樣活著吧,別動不動就學老外種族分裂那一套成嗎?


善偽物


這個現象可以套用一句詩來回答,就是“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句詩是出自南宋林升的《題臨安邸》,諷刺南宋君臣偏安江南。

認為旗袍是漢服的,同樣是這樣的問題。

1644年,滿清入關進取中原,待天下初定之後,即行“剃髮易服”之事。

此令一下,原本被人認為柔弱的江南地區卻奮起反抗。清政府不知道殺了多少漢人,才把剃髮令貫徹下去。

據朝鮮典籍記載,清初朝鮮使臣來中國,有漢人官員私下圍著朝鮮使臣痛哭,因為他們見到了正宗的漢家衣冠。

然而,到清中期左右,北京官吏、老百姓見到朝鮮使臣的衣冠,都覺得稀奇得不得了。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使因為剃髮令推行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漢人衣冠已湮滅在歷史之中。漢人已把辮子、長袍馬褂當成了自己的傳統服飾,反而將朝鮮人的衣服視為異類。

這難道不是另一種“直把杭州作汴州”嗎?

本來,在清朝滅亡之後,民國政府可以有撥亂反正的機會。

可是,不知道基於什麼原因,還是將長袍馬褂定為了禮服。

倒是為人所不齒的袁世凱,在最後自己稱帝的時候,卻選用了漢服作為禮服。

新中國成立,由於種種因素,我們依然沒有恢復漢服。

當時,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填飽肚子,沒人來關心這些東西。而且,秉承著民族平等的理念,提倡漢服難免有“大漢族主義”之嫌。

進入21世紀,我們才開始逐漸重視自己的傳統,漢服也逐步復興。

但是,仍有很多人對漢服不瞭解,把馬褂當唐裝,漢服當和服乃至戲服的人大有人在。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漢服知識普及不夠。

清朝入主中原到現在已近四百年。在這近四百年裡,漢服傳承是中斷的。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出於某種原因的需要,對剃髮易服基本不提。

這就導致很多人並不瞭解這套衣服的血淚史。

很多人甚至以為,長袍馬褂乃至今天所謂的“唐裝”是中國古代自然演化而來的。

在這樣的錯誤觀念指導下,這些人當然認為旗袍就是漢服了。

還有一些人,因為看到今天民族和諧、國力強盛,出於維護團結的需要,就去否定滿清統治者殘暴的一面。

在這些人看來,既然已成事實,旗袍穿著也很好看,把它視為漢服也未嘗不可嘛。

我認為,今天我們不需要刻意渲染長袍馬褂上沾滿的鮮血,但至少要了解這段歷史。

因為,長袍馬褂是滿清用刀子強加給漢人的。

總之,旗袍決不是漢服,剃髮易服也不能洗白。


鄣南煮史


旗袍,顧名思義,旗人的袍子,就是滿族人的衣服。不過,真沒聽說有人把旗袍當漢服的。只能說,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經過兩百年的發展演進,成為最能凸顯中國女性身材的服裝,深受廣大中國女性的青睞。

不可否認,中國自漢代開始到明朝,中原漢人的服裝都有別於各少數民族服飾,可以稱之為“漢服”,但是由於時代的不同,服飾也隨著時代而變化了。滿清入關後,強制漢人“剃髮易服”,從此,漢服便成為歷史,“胡服”成了每個中國人的服飾,不但在清一朝穿了300年,而且一直沿襲至今,今天的唐裝和旗袍就是在清朝服飾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

從歷史的事實看,因清朝的統治導致中國落後西方200年,可是那段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無論對錯,已無法改變。

如果要問我,清朝給中國歷史做了什麼貢獻?我的回答是:給中國女人做了一件旗袍。因為旗袍是在清朝服飾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讓中國女性身材曲線凸顯,直接俘獲了男人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