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親戚關係,到底有多複雜?

吃喝玩樂在京城


不請自來,打擾

我是且把雜談換酒錢,專注文化領域創作,歡迎關注交流

題主問題:中國式親戚關係,到底有多複雜?

答曰:那就理一理親戚關係

先說什麼叫祖宗十八代:

以自己作為中心,先往上看

生自己的是父母,

父親的父親叫做祖父,也就是爺爺;祖父的妻子叫祖母,也就是奶奶

祖父有兄弟,祖父的兄弟也是自己的祖父,一般以年齡順序稱為大爺爺、二爺爺...

祖父的父親叫做曾祖,曾祖的妻子叫做曾祖母,但是現實生活中極少有四世同堂的家庭

我們當地稱曾祖為:老太爺,曾祖母為老太奶

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

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書中說:因人懷胎,鼻先成形,故鼻祖為始祖。

祠堂

再從自己往下看

自己的兒子、女兒

兒子的妻子為兒媳,兒子的兒子是孫子,兒子的女兒是孫女

女兒的丈夫是女婿,女兒的兒子是外孫,女兒的女兒是外孫女

兒女稱自己為父親,孫子孫女稱自己為爺爺,外孫子外孫女稱自己為外祖父

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讀kūn)孫,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

即: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

書中說:耳孫者,謂祖甚遠,僅耳目聞之也。

一個大家庭

未來的小朋友放學回家,問到爸媽,我怎麼沒有表哥表姐、堂哥堂姐、舅舅舅媽、姨媽姑媽、姨夫姑父?

這就比較尷尬了...

三口之家哪來的這麼多親戚...

做爸爸的,如果是獨生子女

那麼孩子就沒有叔叔伯伯了

也就沒有堂哥堂姐、堂弟堂妹了

也沒有姑姑姑父、姑表兄弟、姑表姐妹了

做媽媽的,如果是獨生子女

那麼孩子就沒有舅舅舅媽、舅表兄弟、舅表姐妹了

也沒有姨夫姨媽,姨表兄弟、姨表姐妹了

如果孩子也是獨生子女

他就沒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如果孩子娶了/嫁了一個獨生子女

那麼就沒有連襟、沒有妯娌

然後生個孫子繼續獨生子女

那麼三代以內

就只剩直系血親

三口之家

然後孩子問你,爸爸媽媽,什麼是姑父姨夫、姑姑姨媽、舅舅舅媽、表/堂兄弟姐妹?

那就只能告訴他

曾經,家庭是很大的

很熱鬧

有很多人

這些稱呼,都是親戚...


且把雜談換酒錢


出生在農村,也做著服務農村的工作,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要說親戚關係複雜,那還能複雜過農村?別看我都三十好幾了,回家看見我老奶奶家(奶奶的媽)幾個半大的小孩,一樣得喊聲姑/叔。我這都不算什麼,我隔壁鄰居,四十多了,還得管十幾歲的毛孩子叫“爺”。

在我們農村,除了親戚關係複雜,同村同姓之間,還要講字輩。所以你隨便轉悠一圈,滿村都是你的大爺、舅公、叔叔、姑姑、嬸嬸、侄子、侄女……


年輕一輩喊不來也正常,畢竟這一代人很多都已經隨父母去城市生活了,從小就沒在鄉村長大,不懂這些。但是父輩大部分還是懂的,可以問一問,再不然就學學京東的劉強東,看看他這拜年信寫得多有誠意:


我個人覺得既然要回農村來過年走親戚,還是要有誠心一點。像劉強東這樣的實業家,都做出京東這樣的大集團了,對鄉里鄉親的還能這麼客氣。你看,人家不僅寫了這麼誠意十足的拜年信,把一村的長輩小輩都喊了個遍,還給村裡送了一車又一車的年貨,給鄉里完善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遊業,提供就業崗位——這真叫“全村人的希望”,給了鄉親們裡子還給了面子。

劉強東自己怎麼說?“我是農村出來的,我們這一代人,很多都是農村出來的,大家都急於大刀闊斧地改變自己家鄉的面貌。但是居高臨下的反哺、一廂情願的改造,恐怕都解決不了問題。面對長期被市場忽視的‘凍土’,需要的是我們真正俯下身去,做細緻入微的探察,以感同身受的責任感,去耐心地做基礎商業建設。”如果新一代的民營企業家都有這樣的思想高度和實幹精神,中國農村未來會很美好!

當然,我們普通人做不到劉強東這樣,但並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不懂禮。農村親戚關係雖然複雜,但只你要是個客客氣氣知道禮數的人,大家都敬你三分。我們老話講得好啊,伸手不打笑臉人。

所以,我真心建議我們年輕一輩,多向70後、60後學習,尊師重道,孝敬長輩,待人有禮——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值得繼承和發揚。不需要大家都像劉強東這樣的老總一樣,幫村裡的窮親戚們發家致富,只要過年過節回了村裡,見到長輩小輩都招呼一聲,客氣聊幾句,拉拉家常,就夠了。當然,你要有本事,能幫鄉里鄉親更多,那當然更好。

鄉村是中國人的歸處,也承載了中國的希望。未來,只有把我們的鄉村建設好了,我們國家才真正稱得上是“國強民富”了。這裡額外給我們的鄉村工作打個廣告,希望大家多關注鄉村,為鄉村建設多出一份力,感恩!


農業那點事兒


我想說大強子這封拜年信上寫的親戚也……

太!少!了!吧!

先上座標。

山東省內陸某十八線小縣城,老家是小縣城下轄某村。

我媽這邊從我姥爺(外祖父)那一輩兒開始孩子就不算多,所以到我這一輩兒只有幾個年紀差不多大的表哥表弟表妹,都認識的那種,大家都是好哥哥好妹妹。

重點是我爸這邊!

我活了快三十年了,到現在還沒有把我爸這邊的親戚認全!

我們這邊把爺爺的爸爸叫做老爺爺,我老爺爺輩兒一共兄弟四個,平均每個老爺爺有2~3個孩子,全都是爺們兒,包括我爺爺在內一共兄弟10個!

我爺爺很早就帶著家人來到縣城謀生,所以一代一代過來,從我有記憶的時候開始就沒在老家過年,這也導致我每年過完年回老家拜年都不認人。

“這是你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爺爺大(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奶奶,這是你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爺爺家的X叔X嬸X哥X嫂子,這是你侄子(女),這是你侄孫子(孫女)……”

沒有二爺爺二奶奶因為這就是我爺爺奶奶,沒有六爺爺是因為六爺爺很早就去世了(但是即使是這麼簡單的問題,我也是長得很大了才明白)

同樣長得很大了才明白的中國式親戚之間的道理還有——

1、 一個身高體重都180的精壯大漢叫你“姑”,不是因為你比他大,而是因為你真的是他姑!

2、 你之所以有這麼多侄子侄女侄孫子侄孫女是因為你爺爺奶奶的輩分很高。

3、 你不要問這些爺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少個,每一次數著數著就亂了。

4、 XX家的指的就是XX的媳婦兒。

最後說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小故事發生在我老爺爺(親的那種)去世的時候。

我和堂哥(親的那種)因為找不到認識的人,餓得受不鳥的時候偷偷跑到十幾裡地外的我們大姑家(也是親的),然後我們倆一邊吃飯一邊聽著大姑哭著給我們的大三四五七八九十爺爺堂哥堂姐堂嫂等等人打電話說“孩子找到了”。

我和我堂哥從此在家族裡一戰成名。

第二個發生在我七八歲的時候。

七八歲之前,我一直管我大伯叫大爺,七八歲的時候在書上看到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然後就改口叫大伯,但是回老家的時候其他N爺爺家的大伯還是要叫大爺……一系列事件給我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後來我才知道,大伯和大爺的關係,就像馬鈴薯和土豆,番茄和洋柿子的關係。

小樣兒,記住!即便換了稱呼,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看海那一邊


讓一讓,聽我這個80後老年人發個言!

看了拜年信,感覺今年過年底氣更足了——30而立了,終於找到了我和大總裁的共同點:見到再遠的親戚,都會打聲招呼,客氣兩句。這說明什麼?說明做人客氣路好走啊,將來沒準我也是XX世界500強集團霸道總裁……的客戶——專門剁手的那種。

我,一個85後,在中國南方某鄉村長大,自小就被父母耳提面命:見到長輩要打聲招呼,遠親近鄰都得喊!越出息越要看得起人!

小時候學習挺好,人也聽話,爸媽說什麼就是什麼,加上本身性格活潑,基本上做到了見到熟人就打招呼,並且打小就能說上幾句中國式客氣話:吃了嗎?別客氣!有空常來玩啊!

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幾句常說的客氣話也漸漸變成了:您都沒老啊!改天請您吃飯啊!您家孩子真聰明(漂亮)……

因為我的“客氣”,到目前為止,我父母親對我在親朋好友們面前的表現一直都很滿意(也僅限於這方面)。前段時間我媽還回憶起來,說我小時候很給她長臉:帶出去見誰都能親熱地打招呼,再遠的親戚朋友我都不認生。大家都誇我媽教得好,小孩聰明又懂事。“不像你表妹,現在你舅媽大姨她們都還講她不懂事,從小就見人不會招呼”,我媽這樣說。

我小姨的女兒,也就是我媽說的這位表妹,90後,小我十歲,性格隨我小姨(小姨是外婆家老么,倍受外婆寵愛),不過分活潑也不過分內向。挺冷靜聰明一姑娘,大學比我考得好,人也隨和,脾氣也好,但就是不愛招呼人。別說姨婆舅公之類的遠親了,連舅舅舅媽叔叔嬸嬸這樣的近親都難得聽到她喊一聲,所以親戚們私底下都說表妹沒那麼懂事。

所以,中國式親戚們所謂的“懂事”孩子到底要做到什麼呢?我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是這樣的:親戚雖然多,但其實一年到頭大家見面的機會很少,無非也就過年過節或者誰家辦黑白喜事才團聚在一起。其實誰對誰的生活又瞭解多少呢?誰又真的清楚你的脾氣秉性呢?親戚們所求的也無非就是見面時能客客氣氣地稱呼一聲,簡單客套兩句,表表善意,拉近一點距離。做不到這一點,就顯得生分了。讓自己和親戚們太生分,就是一種“不懂事”。

其實,中國式親戚關係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中國人講“團結”,講“融合”,某些場合,需要你從眾一些,不那麼特立獨行,就是一種“懂事”,但也並不限制你方方面面。老祖宗人情世故的道理有很多,你在親戚圈都可以派得上用場。

70後比如劉強東這批人,一直都挺懂事的。像我這種時而懂事時而不那麼懂事的,應該不是80後的個例。我發現我表妹這種一直不那麼“懂事”的也不是90後中的個例,不愛招呼人好像是90後的普遍現象。所以,我也挺好奇的,有請90後們出來表表你們的心態。


有密碼的書法


我記得好像是初中的時候吧,家裡開親戚,一對兒年青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四五歲的樣子,我說這小弟弟好可愛。我爸抽我:喊叔!


種花家的白胖子


有多複雜。我媽的外婆是我爸的奶奶的乾女兒。我二姨丈的父親是我媽外公外婆的乾兒子。我二姨丈的姐夫和我爸的姐夫是親兄弟。亂了沒?我曾祖母(我爺爺的媽媽)和我老婆的奶奶算同輩宗親,也就是說從我岳父的親生父母和我爺爺這邊算在一起,我女兒要叫我哥


醉漢心聲


門親多還是好,再過幾十年,過年就能待在自家過,根本沒多少親戚可走了!如今過年都沒時間在自家吃幾餐飲,一家一餐幾天都排不過來!


7029469


你以為圖中的是我的親戚關係網嗎?NO! NO!當然沒這麼複雜!但是我家親戚真的也不少!!

一到過年!走親訪友的時候就是我最尷尬的時候,按照我從小的接觸僅限於過年走馬觀花碰個面,按輩分問個好[大部分還不給壓歲錢!],然後多少年再也不見,期間要聯繫也是和我父母,而且基本都是有事才聯繫,年幼的我是不會得到關注的,直到我大學畢業回家,突然就熱絡起來了“哎呀你家孩子長這麼大啦,我小時候還見過你呢,長得還挺俊俏的,大學在哪上的,什麼專業,找到工作了嗎,有對象嗎?”等等一些列來自八大姑九大姨的問候!

自我畢業後的這幾年,我家都是我對外維持親戚關係的走動,其實怎麼說呢,每年也就春節的時間有些聯繫,我來理理我家的親戚關係:爸媽、大伯、爺爺、奶奶、大伯孃、大共、大婆、姑姑、公公、外婆、大舅、小舅、舅娘、外舅公、外舅婆、么公、么婆婆等。大家也可以猜猜我是哪的?有跟我同樣親戚稱呼的人嗎?還有很多暫時沒想出來,但是也不少。像東哥寫了那麼多也是很6!


愛觀看愛電影


中國式親戚關係到底有多複雜?

我認為:說複雜,它也複雜;說不復雜,它也不復雜。

說複雜的,請看一張親戚關係圖表:

看了這張家族五代直、旁系稱謂圖表,如果你頭不看大了,那我佩服你,你是very good。問你一個問題就能把你繞昏了:你姑媽愛人的哥哥的兒媳的弟弟,你怎麼稱呼?太複雜了,直接沒法算了。

說不復雜的,再請看一張圖表:

由這樣圖表可以明確地看出,親戚關係完全可以由自己的母親和父親的角度向外推出:母親這一系屬於外系,以姨親為主;父親這一系屬於內系,以堂親為主。

還不懂?那就簡單點吧:比自己小的就稱呼小弟、小妹,與自己差不多的就稱呼兄弟、美女,比自己大的就稱呼老闆。

這年頭,誰還在乎這虛名呢。


風中魚乾


我們山西那邊稱父親為“爸”,大伯父為“大爸”,最小的叔父為“小爸”,其餘按排行分別稱呼“二爸”、“三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