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伊拉克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

菩薩我想對你說


“美國攻打伊拉克是因為薩達姆偷了布什家的高壓鍋”,這句當年小品裡的調侃經常被作為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缺乏理由的嘲諷;而普京關於美國在伊拉克搜查到的化學武器樣本“搞不好裡面是洗衣粉”的玩笑話,也反映了國際社會認為美國攻打伊拉克的藉口缺乏可信度的態度。

當然,美國攻打伊拉克絕非沒有原因。有很多人將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歸因於石油問題,但伊拉克雖然是主要產油國卻在原油生產方面難以與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相比,因此僅僅推翻伊拉克對於原油市場的干預和控制效果有限。也有人堅稱美國是為了推廣“民主政治”而推翻薩達姆政權,這一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薩達姆的獨裁程度最高的20世紀80年代,美國是伊拉克的鐵桿盟友,所以從意識形態方面而言也沒什麼理由攻打伊拉克。所以,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原因只有兩個:全球戰略和地緣政治。
從全球戰略角度而言,中東地區是美國實現全球管控的重要一環。伊拉克作為中東的主要國家之一,該國如果在中東帶頭“挑事”,將威脅美國在中東的戰略佈局,並將帶動世界其他地區的反美力量,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攻打伊拉克兼具“止損”和“威懾”的性質。而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中東地區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的關鍵地帶,而伊拉克又在中東處於中東的中心地帶、以及波斯灣和霍爾木茲海峽的沿岸,僅憑伊拉克的地理位置美國就不可能不謀求對該國的控制。此外,伊拉克與伊朗接壤,而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後與美國關係持續緊張,美國攻打伊拉克可能是阻止中東地區出現兩個毗鄰的反美勢力的考慮。
總之,伊拉克之所以被美國“盯上”,原因與伊拉克的地理位置離不開關係,至於全球戰略和地緣政治在美國的利益因素中孰輕孰重,這恐怕就只有美國人說得清楚了。


軍機圖


對美國和伊拉克的關係,要從國際變化的大格局下思考,而不能只看伊拉克做了什麼。

木叔可以介紹三點看法,這基本上是國內主流專家學者的態度:

第一,美國打伊拉克是在打阿富汗的反恐戰之後的最大戰爭,是反恐戰的延續。

小布什政府剛上臺後,對世界局勢的判斷與如今的特朗普政府比較像,認為美國最大的威脅之一就是俄羅斯,因此和俄羅斯關係很緊張。當時普京也剛當總統沒幾年,也不太敢和美國硬碰硬,因此當時國際上美國氣勢洶洶,不可一世。

911事件改變了美國的策略,讓美國認識到能給美國帶來立竿見影現實威脅的其實是躲在暗處的恐怖主義。基地組織就是恐怖主義的代名詞,他們在阿富汗和中東是兩個最大的活動區域。

因此,2001年美國人先拿阿富汗開刀,對塔利班動手,試圖把基地的老巢毀掉;2003年又打伊拉克,一個理由是薩達姆從1992年以來一直和基地組織有秘密往來,同時該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完全可能被擴散到恐怖組織手中,成為對付美國的工具。

因此打擊薩達姆,是美國反恐戰的延續。

第二,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對中東的美國利益帶來根本損害。

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美國打伊拉克的藉口。沒錯,這是很重要的原因。這也是木叔以上所言,美國擔心這些武器不只被薩達姆利用,也會被他秘密轉移給基地組織,畢竟在對付美國上,他們在立場、宗教、態度乃至手段上都是高度一致的。

即使這些武器不一定會用來襲擊美國本土,但基地組織以伊拉克為基地對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構成了巨大威脅。這也是美國必須要推翻薩達姆政權的重要原因。

薩達姆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個事實,只是在美軍進入前,大部分的化學武器他要麼銷燬要麼轉移了。只是自己比較嘴硬,不讓聯合國檢查。這給美國人的襲擊帶來了藉口。在此背景下美國人認定他肯定還秘密藏有武器,於是西方聯軍就長驅直入,發動了戰爭。

第三,石油問題與伊拉克戰爭有關,但並非主要問題。

當年的伊拉克確實是世界產油大國,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人進入伊拉克之後,就完全能控制該國油氣資源,這是兩個概念。

更諷刺的是,伊拉克戰爭後,獲得在伊拉克開採石油資格的公司數量最多的並非是美國,而是中俄歐洲等各國。在17家外企採油公司中,美國只有兩家。如果美國真的為了壟斷伊拉克石油,這個例子就沒法解釋。

此外,美國在伊拉克十多年戰爭,花了7000多億美元,這個數字比伊拉克的GDP還高,要買下伊拉克的油田都綽綽有餘了,還至於發動戰爭,並且死了上萬人,引發國內的反戰浪潮,同時還把石油利益最終讓外國公司獲得?小布什難道這傻麼?

石油只是美國人目的中很小一部分,主要是為了避免伊拉克與其他國家對美國石油美元霸權帶來影響。更重要的是伊拉克的中東核心區的地位讓美國在中東戰略更多回旋餘地。

比如2015年美國人進入敘利亞,就是通過駐伊拉克美軍基地而進入的。同時美國在伊拉克也可以對伊朗等伊拉克鄰國形成威懾,而且伊拉克政權不會親俄,也是美國重大的戰略勝利。


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曾問過一位美國教授,據他所說,美國侵略伊拉克目的有三:

其一,小布什是有私心的。

眾所周知,小布什家族和薩達姆有仇,當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時任總統是老布什,他帶領著多國聯軍,把伊拉克暴打了一頓。但是,老布什並沒有因此贏得連任,他在美國的支持率持續下滑。為此,小布什或許會認為,正是因為薩達姆,所以才導致老布什打了一場仗,此舉讓老布什失去了民心,因為美國民眾對戰爭比較反感。同時,薩達姆在戰後,經常用各種手段羞辱老布什,例如把老布什的畫像刻在地板上,讓過往之人踩踏。因此,小布什應該是恨透了薩達姆,他發動伊拉克戰爭,有公報私仇的嫌疑。

還有一點很關鍵,小布什上臺後,遇上了一件大事。這個時候,他需要塑造一個強硬的形象,來安撫民心,挽救自己的支持率,否則競選連任是沒指望了。布什家族有個執念,就是要當兩屆總統,當年他父親沒能如願,如今這副擔子落在小布什肩上。如此一來,小布什當然要做些事情,他在當年就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但是,這沒能改變什麼,美國再次深陷泥潭,民眾對小布什的印象極差。於是乎,小布什想轉移目標,他選中了薩達姆,後來真的發動了侵略戰爭。

其二,美國利益集團有陰謀,他們要保住“美元霸權”。

根據這個教授的說法,美國在過去建立了一套“美元霸權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核心,就是“石油美元體系”。簡單的說,就是美國人掌握著美元印鈔機,同時還要求國際間的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如此一來,美國人就可以在背後操控油價,甚至控制石油流向。如果有些國家對美國不滿,美國人就可以用這套體系對其實施制裁,逼迫其就範。由此可知,石油美元體系對美國意義極大,是美國利益集團的本錢。如果丟掉了這個體系,就等於丟掉了世界霸權。

然而,薩達姆是這套體系的挑戰者。傳聞說,他曾想廢除美元結算,在中東另搞一套系統。這個計劃的參與者,還有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後來,薩達姆慘遭毒手,卡扎菲也沒能例外。

其三,美國的國家利益派有陰謀,他們要制衡歐洲。

歐洲聯合體的實力越來越強,在1990年代升級為歐盟。因此,美國政界內的國家利益派擔心歐洲會脫離控制,這不利於“單極世界”的實現。但是,隨著歐元區的建立,美國人難以用金融手段對歐洲實施遏制,即使動用石油美元體系,也會被歐元區給緩衝,這個制衡效果有點弱。

為此,美國國家利益派想了一招,就是把中東局勢搞亂,然後把禍水引到歐洲。果不其然,後來歐洲人遭遇了很多危機,例如難民危機。現如今,歐洲一體化進程遭受挫折,歐盟變的很不團結,這與美國人脫不了干係。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美國打伊拉克的原因有美國的戰略問題、石油美元、伊拉克的地緣位置。

有個段子,一個美國人問總統,為什麼美國要攻打伊拉克,總統說因為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可能威脅到美國安全。這個美國人又問,俄羅斯有大量的核武器,為什麼我們不打俄羅斯呢?總統說,你瘋啦,俄羅斯真的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段子歸段子,但是卻指出伊拉克的致命缺點,即缺乏足夠的軍事力量來維護國家安全。伊拉克雖然在中東地區稱得上大國,但是在世界頭號強國面前仍然是弱不禁風的小角色。




在國力差距如此明顯的情況下,當時的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從保障國家安全的角度,是不能和美國正面對抗的。但是薩達姆恰恰反之,在任期間入侵科威特,在核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屢屢不合作,都對美國的利益造成損害。



所以阿拉伯復興黨其實是阿拉伯民族主義黨,在很多國家都有分支,比如現在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就屬於該黨派。

薩達姆的所做所為究竟是什麼目的,其實從所屬的黨派“阿拉伯復興黨”即可得知,宗旨是團結阿拉伯地區,建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聯盟,復興整個阿拉伯民族。



阿拉伯復興黨的目標,直白的話來說就是整合阿拉伯地區,直至統一阿拉伯地區,重現歷史上阿拉伯帝國的榮光。為此伊拉克曾試圖加入由埃及和敘利亞成立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只是因為局勢不穩才未能加入。



作為有意圖推動阿拉伯地區整合的薩達姆,一旦聽命於美國,成為美國附庸,會對伊拉克的國際形象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對於整合阿拉伯地區是個致命的打擊。試想一下,美國的附庸日本意圖整合亞洲,亞洲各國會怎麼想?



如果小國一定要拜碼頭,為何不直接拜大哥,而非要去拜大哥的小弟,還讓小弟當中間商賺差價。所以只要意圖整合地區的國家,只能另起灶爐,與美國分而立之。

在世界上和美國不對付的卻能保證安全的國家有很多,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地緣位置不重要,比如拉美地區的委內瑞拉。但是伊拉克的地緣位置可可以說是中東的重中之重,是美國不可能放棄控制的區域。




伊拉克的地緣位置,在夕惕若回答美國會不會從伊拉克撤軍中已經做過詳細解答,即伊拉克相當於中東的中原地區。

古語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的意義在於有廣闊的土地、充足的人口,在實力上對邊緣位置是碾壓般的優勢。而伊拉克北部是土耳其,東部接壤伊朗,南部是阿拉伯半島,西部是約旦敘利亞,地處中東之中。



而且伊拉克境內有中東唯二的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在中東整體乾旱少雨情況下,伊拉克相當於擁有一個巨大財富。歷史上阿拉伯帝國600多年的歷史中,有500多年定都於兩河流域的巴格達(阿拔斯王朝時期,中國歷史稱為黑衣大食)。



所以伊拉克當之無愧的是中東的中原地區,任何有意圖整合阿拉伯地區的國家,都需要將伊拉克拉進本方政營,才能以中原之勢整合四方。

而美國的戰略,是要維持中東的分裂狀態,對阿拉伯各國分而化之,以掌控中東局勢,實現美元石油捆綁策略。而伊拉克的地緣位置導致一旦有其他國家有聯合跡象,就會對中東局勢產生重大影響,就像中國古代分裂時期佔據中原的國家很快就能統一全國一樣。



所以美國必須要保證伊拉克的戰略不能和美國有衝突。但是薩達姆卻是一個隨心所欲的人,是不可能聽命於任何一方,故美伊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唯一的問題是美國什麼時候騰出手來。

美國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主要戰略,是打壓中俄為主,再對付薩達姆破有難度,所以主要以軍事打擊威懾伊拉克為主。在911後,美國為反恐與中俄合作,整個國際局勢對美國極其有利,此時攻打薩達姆是做握天時優勢,這樣就有了03年的美伊戰爭。



總而言之,美國打伊拉克真的原因是為了掌控中東局勢,至於石油問題僅僅是細枝末節,只要主導了中東局勢,石油有保障,石油美元也有保障。


L夕惕若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從美國角度來看,目的主要有三點:第一,剪除恐怖組織勢力;第二,伊拉克可能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的影響;第三,控制中東。



反恐戰爭的繼續

一直以來,俄羅斯才是美國的主要針對目標,蘇聯解體之後元氣大傷,美國的壓力減輕,也變得更加猖狂。雖然俄羅斯仍然具有威脅美國的能力,但是畢竟沒有對美國造成實際傷害,反而是美國處處打壓俄羅斯。


2001年爆發的911事件讓美國人更加清楚的意識到,能夠直接傷害美國的是來自於中東地區的恐怖組織。

美國清剿阿富汗的塔利班勢力,但是卻沒有完全摧毀基地組織,他們仍然穿梭在各個角落,不斷策劃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而伊拉克與恐怖組織交往過密,只有打掉控制伊拉克,美國才能夠徹底消除恐怖組織的威脅。

伊拉克可能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美國來說無疑是出兵的最好藉口,可以說服中東國家共同出兵,而且最危險的無疑是薩達姆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交給恐怖組織,美國不能承受再一次911事件,出兵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會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盟友構成威脅,美國苦心經營中東多年,不可能讓伊拉克把自己的心血全部毀掉。

根據調查,伊拉克確實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在美軍進入伊拉克之前,基本上都毀掉和轉移了,薩達姆死咬住沒有,目的就是想減輕罪行,這種事情換作誰都不會承認的。

伊拉克地理位置優越,戰略重心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並不是為了奪取石油,要知道美國本身就是石油出口國,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耗資7000億美元,如果算上戰後維持,傷亡撫卹,總軍費2萬億美元,光靠石油,哪輩子能賺回來?

美國需要的是石油美元的地位,通過控制石油的交易進而穩固美元的地位,只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作為貿易支付貨幣,美國自然財源滾滾。


另外,伊拉克與波斯灣直接相連,而且處於中東的正中心,四通八達,對整個中東都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如果掌握了伊拉克,將可以威脅敘利亞、伊朗這兩個俄羅斯盟友,向西向南也可以消滅對以色列和沙特的威脅,鞏固美國的勢力範圍。




即使薩達姆不與恐怖組織有聯繫,就憑伊拉克的戰略位置,要麼投靠美國,要麼就捱打,別無選擇。


視野新觀


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為了掌控中東,至於石油資源,美國真不在乎

時至今日,由美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已經過去16年了。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前後耗費了數萬億美軍和上萬名士兵傷亡(陣亡4491人),這麼巨大的代價,美國到底是圖什麼?

首先美國肯定不圖石油,雖然伊拉克的石油儲量很豐富,但是美國絕對不care這個,因為美國自身的石油儲備就非常豐富。

可能有人會質疑,美國明明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明顯就是缺乏石油資源嘛!

不過其實美國的石油儲備是很豐富的,雖然比不上沙特和俄羅斯,但還是能排進世界前十的。而且美國還是世界第二大頁岩油儲備國,要知道頁岩油的儲備量是完全不低於石油的,而隨著頁岩油開採技術的成熟,頁岩油的開採成本不斷降低,這為頁岩油的大規模開發提供了可能,所以美國一直是一個隱形的石油大國。並且美國現在已經開始大量出口頁岩油和頁岩氣了,去年咱們也從美國買了許多頁岩油。

(美國頁岩油開採井)

當然,在16年前的美國還不具備商業開採頁岩油的能力,但彼時美國也不缺石油。自從二戰後,海灣地區的幾個大型產油國都是美國的盟友,世界油價都是美國確定的,美國根本不缺石油。美國之所以攻打伊拉克,目的是為了排擠俄羅斯的勢力,徹底掌控中東地區。

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之前,中東的反美政權幾乎是連成一片的。從東往西數有: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蘇丹、利比亞。

(2001年前,西亞地區的反美政權連成一片)

而在911事件後,因為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拒絕交出本拉登,美國發動了阿富汗戰爭,推翻了塔利班政權,在當地建立了親美政權。

拿下阿富汗幫助美國獲得了進軍中亞的跳板,也從東面對伊朗形成了軍事壓力。此後美國的小布什政府開始將下一個目標投向了伊拉克。

伊拉克地處中東的心臟部位,戰略價值很高。美國拿下伊拉克後,向東可以與駐紮在阿富汗的美軍形成遙相呼應之勢,若發生戰爭可兩面夾擊伊朗。向西則能夠威脅敘利亞,並且也可消除伊拉克對以色列的威脅和進一步排擠俄羅斯在本地區的勢力,可謂是一箭多雕。

(伊拉克戰略價值)

講真,小布什的算盤打得確實不錯,在佔領伊拉克後,美國也基本實現了上述戰略目標。但是小布什最多隻能當八年總統,而接替他的奧巴馬卻急於從伊拉克撤軍。

早在總統大選之時,奧巴馬就曾向他的支持者承諾從伊拉克撤軍。在他上臺後,奧巴馬也確實大幅降低了駐阿富汗的美軍數量。這雖然減輕了美軍的軍費,但是卻造成了伊拉克北部地區的權力真空,為以後ISIS坐大埋下了隱患。

但不管怎麼說,小布什當初發動伊拉克戰爭達到了美國的既定戰略目標。時至今日,美國在中東的敵人只剩下了敘利亞和伊朗了,而就在20年,這裡還是反美政權林立。


千佛山車神


美軍不遠萬里,不怕困苦,不怕死亡,是為了伊拉克人民的幸福,是為了伊拉克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是為了把普世價值的光輝灑向伊拉克的土地……

同學們,你們相信嗎?

美國03年出兵伊拉克,其真正目的是為了美國的利益,細化一下有以下幾點:

打擊伊拉克是美國的國家意志的體現。美國總統尼可遜說過:“海灣戰爭不是為了民主,也不是為了自由,而是為了石油。”打擊伊拉克,就是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掌握中東石油資源,也就掌握世界工業經濟發展的命脈,就能穩固美國的霸權地位。

控制石油與刺激軍火工業。布什家族產業遍及石油、銀行和軍工企業,其家族和石油,軍工利益集團淵源深厚。老布什,小布什以及副總統切尼--核心團隊全部出自石油和軍工集團。這也是為什麼布什政府不遺餘力的打擊伊拉克的重要原因。

打擊歐元,維護美元地位,這是最重要的原因。歐盟以及歐元對美國的經濟政治利益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如果任由歐元發展,就會動搖美元的貨幣地位,這是美國最擔心的事情。伊拉克使用歐元結算,觸動了美國的根本利益,所以推翻薩達姆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了。

保障國家安全。911事件發生後,美國人的自信感和自尊心都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打擊反美的伊拉克,清除反美勢力,駐軍伊拉克,可以震懾反美恐怖勢力,不但使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有了一個延續性,而且增強了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所以說,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是藉口,真正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反而是美國!


霧影wy


按照美國的說法,2003年打伊拉克的目的十分“高大上”。因為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侵害“人權”,藏匿恐怖分子,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要推翻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權,並結束對伊拉克的制裁。實際上,美國打伊拉克無非是為了自身利益,包含以下目的:推翻薩達姆政權,建立親美政權;控制伊拉克石油,鞏固美元石油體系;殺雞儆猴,威懾中東其他國家,特別是伊朗。

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什

美國打伊拉克給出的理由

2001年,“9·11事件以後”,恐怕主義在全世界範圍內臭名昭著;在兩伊戰爭時期,薩達姆曾經對幫助伊朗的伊拉克境內庫爾德人使用過化學武器。因此,美國第42任總統小布什,認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藏匿、保護了大批“基地”組織的恐怖分子,並以此為藉口計劃發動伊拉克戰爭。

不過,最初美國人給了薩達姆父子逃離伊拉克的機會。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正式爆發,美國與英國聯軍對伊拉克發動了攻擊。在此前48小時,美國總統小布什曾經對薩達姆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離開伊拉克,被薩達姆拒絕。結果,戰爭僅僅進行了3個星期,美國與英國聯軍就進入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美英聯軍進入巴格達以後,發現薩達姆父子及大批伊拉克高官失蹤。不過,在2013年12月13日,薩達姆被美軍抓獲,最終背叛絞刑而死。

薩達姆是否應該被判死刑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但事實證明了,美國並沒有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藏匿恐怖主義分子的證據。薩達姆在審判自己的法庭上甚至不屑的對法官說“如果我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會坐在這裡被你審判?”。可見,美國給出了打伊拉克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美國打伊拉克根本不是因為殺傷性武器,也不是為了伊拉克人民建立民主政權!

薩達姆

美國打伊拉克的實際目的

美國打伊拉克,至少有三大目的。

第一,推翻薩達姆政權。在1981年-1989年的兩伊戰爭中,美國曾經支持薩達姆,給予伊拉克大量的軍事援助。兩伊戰爭結束以後,薩達姆為了賴掉債務,更是覬覦科威特龐大的石油儲量,悍然出兵吞併了科威特。薩達姆的作法激怒了美國,一場海灣戰爭將伊拉克軍隊打回本土。此後,美國一直對伊拉克進行經濟制裁。薩達姆也與美國反目成仇,成為了中東的反美先鋒。伊拉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與伊朗、敘利亞等反美國家都是鄰居。2003年,美國剛剛在兩年之前打贏了阿富汗戰爭,正是信心高漲之時,希望推翻反美的薩達姆政權,在伊拉克建立親美政權。

第二,控制伊拉克石油。伊拉克石油儲量高達 142503桶,在中東僅次於沙特與伊朗,排行第三,世界第五。美國霸權基礎是美元霸權,美元霸權的基礎是石油美元體系。而伊拉克作為世界第五大石油儲量大國,如果拋棄用美元結算石油貿易,對石油美元體系的打擊是重大的。甚至有傳聞,薩達姆有意用歐元取代美元來結算伊拉克石油貿易。所以,德國與法國才會極力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不管傳聞真假,伊拉克作為石油大國,薩達姆本身反美的政治態度,就已經惹下“殺身之禍”。可能有人會反對這種說法,理由是現在的伊拉克石油都被我國的Z石油開採,美國並沒有拿走一滴石油。事實是,美國根本不需要伊拉克石油,需要的是伊拉克石油貿易用美元結算!為何美國對伊朗與委內瑞拉如此敵視?不也是石油惹的禍嗎?

第三,殺雞儆猴,威懾中東其他對美國不友好國家。伊拉克戰爭爆發以後的8年,也就是2011年,中東又爆發了一場“阿拉伯之春”運動。阿拉伯之春以後,中東國家僅剩下伊朗與敘利亞明確反美的國家,其餘國家都已經投入了美國的麾下。如果再推翻伊朗與敘利亞政府,美國基本上一統中東。伊拉克的地理位置前文已經提過,與敘利亞、伊朗都是鄰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幹掉了一個薩達姆,對於中東其他反美國家也是一種威脅,也能夠確立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優勢!

伊拉克戰爭一角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了苦難還是幸福?


美國觀察室


薩達姆率領伊拉克十萬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科威特,科威特的那些少爺兵,不堪一擊,一觸即潰。薩達姆侵佔科威特,宣稱科威特是伊拉克的第19個省。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赤裸裸的侵略。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70多個),在聯合國的授權之下,對伊拉克侵略軍開戰。伊拉克這個中東霸主,到了美國這個世界霸主面前顯得太小兒科了。美國航母戰鬥群、戰斧巡航導彈,隱形戰機,精確制導炸彈……打得伊拉克軍隊狼狽不堪,抱頭鼠竄。伊拉克侵略軍被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出了科威特。這場戰爭叫海灣戰爭。

由於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劣跡,聯合國開始核查伊拉克是否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薩達姆時而配合,時而不配合,讓人搞不清楚伊拉克到底有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美國和英國在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美英聯軍單刀直入,兵鋒直指巴格達,幾乎兵不血刃地佔領了伊拉克。把薩達姆送上了絞刑架。後來死的幾千人是維護秩序時死的。俄羅斯反對伊拉克戰爭不奇怪,因為俄羅斯從來就是和美國唱反調的;法國反對伊拉克戰爭不奇怪,因為,法國有時候要顯示自己的存在;德國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做事低調,也反對伊拉克戰爭,令人深思。

有人說,老布什到科威特訪問時,薩達姆曾想暗殺老布什,由於科威特安保措施到位,殺手鎩羽而歸。小布什是公報私仇。我無法判斷這件事情的真偽,但是,薩達姆的跋扈性格世人皆知。

美國在伊拉克沒有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出師無名;但是,薩達姆使用化學武器殘殺庫爾德人,使用秘密警察殺害人民,薩達姆的兒子烏代在眾目睽睽之下,經常強姦婦女,令人髮指。

現在的伊拉克人民生活幸福,還是薩達姆統治時期人民幸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倘若你有一雙慧眼的話,你自然明白。難道獨裁統治比民主政治好嗎?

美國打伊拉克死了幾千人,花了許多錢,伊拉克死了許多人,美國的目的何在?目的就是輸入美式民主。美式民主伊拉克水土服不服?我們拭目以待。


美食家106


薩達姆在當時成了當時還抓不到的本·拉登的替罪羊。

在我看來,2003年3月20日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其實是小布什政府拼2004年大選放出的一個大招。


沒有這一大招,小布什有可能重蹈老布什覆轍而不能連任。雖然事後看來,伊拉克戰爭是美國百年以來的一大戰略敗筆!

因此準確的提問應是:小布什政府打伊拉克的目的是什麼,而不是美國打伊拉克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要論美國打伊拉克,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看,毫無利益可言,等於是毫無目的。

美國打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府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從而遜尼派政府倒臺,作為多數派的什葉派重新掌權也是可以預見的。於是一個更親伊朗政府的伊拉克政權其實也應該預見得到。這對美國不是利益。

美國打伊拉克,戰爭需費財,重建需經年,又不能對其採取殖民而直接掠奪其石油,這也是可以預見得到的。從財政及直接經濟利益來看,好處不大。

冤有頭,債有主,薩達姆不是本拉登,也不應令其為911負責。

薩達姆雖然獨裁統治,被聯合國制裁,但是過往在全世界其實比薩達姆還要獨裁的暴君,比如在非洲有的是,也沒見美國發動戰爭出手去推翻。

由此可見,美國不是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和世界的國際利益去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美國打伊拉克戰爭,恐怕真正的原因是小布什政府拼連任的私心。

小布什政府在911事件發生之後,很快決定劍指阿富汗,推翻當時容留本拉登的塔利班政權,得到了國際國內的支持。應該說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但問題是,本拉登躲在阿富汗山區裡,美國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卻一時半會抓不到本拉登,美國人民憋在心裡的那股鬱悶之氣沒有消。

而2004年美國又再度面臨大選。當時互聯網泡沫破滅,美國經濟與克林頓時期相比又不太理想。如果小布什政府僅僅推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卻沒有抓住本拉登,可拼連任的政績那就實在太可憐。

小布什政府太需要集中全民注意力,凝聚共識的一個題材了。這個題材就是薩達姆,因為打薩達姆其實比抓住本拉登容易多了!於是炮製薩達姆與本拉登有關聯,薩達姆掌握大規模殺傷性化武的虛假情報也就紛紛出籠了。

然後繞開聯合國,小布什政府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接下來由於戰事本身順利,摧枯拉朽,薩達姆很快被推翻,一時之間小布什的美國政府聲望大漲,連任也就不在話下了。而薩達姆也成功地替本拉登背了鍋。

如果本拉登能在2002年或2003年初現身,被美國大軍在阿富汗擊斃的話,也許到如今薩達姆還能在伊拉克繼續統治;或者哪怕薩達姆已經被推翻,也是由伊拉克人民自己起來革命所致,而不是因為美國大兵的入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