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適當的宣洩情緒,做一個心理真正健康的人

生活中,總能看到很多看起來脾氣挺好的人,或者總會有一些看似比較內向的人,這些人遇上糟糕的人或事都不會展露情緒,說明這些人很有可能並不是真實的自我。而如果你也屬於這一類人,遇到自己不滿的事或人選擇控制和隱忍,常常壓抑著自己,委屈著自己,使得自己的攻擊性無法釋放,長期下去,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最終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

心理學家:適當的宣洩情緒,做一個心理真正健康的人


那麼,這種情況該怎麼解釋呢?從心理學的角度,“攻擊性”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傾向,正常心理健康的人都會在合適的時間適當自己的攻擊性,即宣洩情緒。這也是調節情緒的一種方式。而如果總是壓抑著自己的攻擊性,不能夠將它釋放出來,那麼負面情緒就會對身體以及心理造成傷害,這是十分不利的行為。

心理學家:適當的宣洩情緒,做一個心理真正健康的人


有的朋友可能就是這種情況,生活中,即便是他人的行為嚴重干擾了自己,也會選擇默不作聲;或者在校園裡,即便是有人欺負自己,也會選擇隱忍,不去捍衛自己的權利。等等這些隱忍的表現都是不健康的。

長期的隱忍不是好事,當我們出現了負面的情緒,並且感覺自己需要發洩出來,一定不要憋著,如果就將情緒憋在體內,這些負面的能量就會反之轉向自己,攻擊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是會患上抑鬱症的。而我們經常能夠在新聞中瞭解到不少的明星患上了抑鬱症,而抑鬱症最終把人推向了死亡。

心理學家:適當的宣洩情緒,做一個心理真正健康的人


所以,學會釋放情緒有多麼的重要,我們要學會做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不要封閉自己,而是要選擇放飛自我,不要讓心理收到束縛,這才是保證我們心理健康的關鍵。但是,攻擊性也不是隨時隨地想釋放就釋放的,經常發怒生氣,脾氣暴躁往往對大腦和心臟都十分不利,這屬於情緒波動大,常常對他人釋放攻擊性不僅僅傷害的是他人的感情,對自己身體也是不健康的。

心理學家:適當的宣洩情緒,做一個心理真正健康的人


總之呢,為了不傷和氣的隱忍是不必要的,我們要學會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選擇合適的方式去管理情緒,釋放攻擊性。可能直接的言語衝擊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我們可以選擇與他人溝通,交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都告訴對方,達到雙方理解才是最佳的效果。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生活中很多人不免會遇上這樣那樣的麻煩與煩心事,有的人天生性格溫和,也有的人脾氣比較暴躁,因此對待事情心態可能是不一樣的。可無論是哪種性格的人,都需要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