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中逃跑被斬的方伯謙的後代為其翻案,進展如何?能成功嗎?

布衣暖菜根香


有關甲午戰爭、北洋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北洋海軍“濟遠”艦方伯謙在甲午黃海海戰時擅自逃離戰場,事後被清政府以臨陣脫逃而斬首,是甲午戰爭中海軍方面唯一的被處刑的高級將領。

方伯謙為人精明,在海軍中自有圈子,在方伯謙死後,即發生了一連串帶有鳴冤叫屈性質的所謂翻案事件,諸如傳聞方伯謙的好友、北洋海防營務處羅豐祿唆使方伯謙的夫人赴天津鳴冤,不具名的作者撰寫了內容虛虛實實、轉為方鳴冤的《冤海述聞》,並在第一時間被收於《普天忠憤集》出版等等。

在這一通事件過後,有關方伯謙這個人物的話題漸漸沉寂,到了民國時代,海軍中對方伯謙一事要麼態度曖昧,要麼避而不談,使得此事陷入冷處理狀態。

方伯謙翻案一事被再度提起,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後,首先是1979年臺灣海軍軍官鄭天傑等在所著《中日甲午海戰與李鴻章》書中,以專章稱方伯謙是被李鴻章陷害。繼而1980年,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季平子在《歷史研究》發表論文《豐島海戰》,稱要為方伯謙恢復名譽,隨後戚其章先生曾與季平子先生進行過論文辯論。

到了改革開放後,方伯謙的侄孫女、美籍華人方儷祥女士(父親為國民黨海軍起義將領方瑩)回大陸,因為樸素的家族情結,再加上一些人士的鼓勵,最終發生了由方儷祥女士資助的,聲勢浩大的翻案活動。

從1989年到1991年,一批從未系統研究過甲午戰爭、北洋海軍的海峽兩岸人士紛紛撰文為方伯謙鳴冤,甲午戰爭史學界則有戚其章先生連續撰文對翻案的觀點提出質疑。而後為方伯謙翻案的活動並未止歇,反而愈演愈烈,大致此後發生瞭如下的一系列事件:

1.1991年9月14日,在福州召開“中日甲午海戰中方伯謙問題研討會”,在甲午戰爭史研究界幾乎無人參加的情況下,會議作出總結,稱方伯謙在甲午戰爭中“於兩次海戰英勇奮戰,不但無過而且有功”。會後出版論文集《方伯謙問題研討集》。

2.1996年,通過王彥同志(原華東軍區海軍老同志)的牽線,原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張愛萍題寫“方伯謙故居”“海軍世家”匾。

3.1997年,王彥著《甲午海將方伯謙》一書出版。同年在福州方伯謙故居舉行掛匾和新書發佈活動。

海軍史學者姜鳴、劉申寧等撰文對其中觀點表示質疑,後被王彥以影響該書銷路而起訴,要求人民法院判定方伯謙為民族英雄,後在法庭調查階段發現該書屬於非法出版物(由方儷祥資助由非正規途徑出版)而撤訴。

4.2004年,方伯謙故居內成立家庭博物館,經王彥同志牽線,原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匾“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海軍世家”。

5.2007年,王彥著《中國近現代史上的海軍世家》一書出版,對方伯謙翻案活動進行了全面回顧。同年,筆者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館刊》發表論文《論方伯謙三項罪名均非捏造》,對該書的結論和翻案活動中的代表性觀點進行辨析和否定。

在筆者的論文發表後,方伯謙的侄孫女方儷祥女士曾表示要撰文反駁,後無下文。從2010年後,方伯謙翻案活動轉入沉寂,熱心於為先祖翻案的方儷祥女士因為年事已高也已離開了大陸。

上述就是整個翻案活動的大致面貌。總體而言,各種翻案文章雖然多,但根本上無法動搖方伯謙在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臨陣脫逃的事實,只要這一點無法顛覆,那麼清政府依律處死方伯謙就沒有絲毫問題,方伯謙也沒有任何冤枉可言。翻案活動可能憑藉非學術的手段,能夠一度矇蔽視聽,但歷史並不會以此為轉移。


海研會


方伯謙,福建侯官縣人,1867年15歲考取福建船政學堂,10年以後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深造學習,畢業後回國調入北洋,歷任“鎮北”,“鎮西”,“威遠”管帶,1885年9月任“濟遠”號管帶。


當年電影《甲午風雲》中方伯謙形象猥瑣,那是當時銀幕人物臉譜化的結果,實際上方伯謙本人也是相貌堂堂,能進船政入英倫仕北洋,無論才幹還是體格相貌都是無可挑剔的。

1894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戰是方伯謙的人生分水嶺,不管是當時清政府還是延續至今,人們對方伯謙在關係到國家命運的大海戰中畏敵逃跑的行為都大加譴責。

戰後丁汝昌和李鴻章就奏報朝廷,濟遠艦未力戰首先逃跑,將隊伍牽亂,廣甲隨逃,實屬臨戰退縮,以肅軍紀,請旨將方正法。很快朝廷下旨方伯謙以“首先退避,牽亂隊伍,攔腰中撞揚威”三條罪狀,於旅順伏法。又由於電影《甲午風雲》的傳播,方伯謙更在民間坐實了貪生怕死,臨戰脫逃的形象。

近些年來,隨著一些歷史人物的重新討論,學術輿論環境的寬鬆,諸如秦檜後人要使秦檜站起來這類翻案風層出不窮,本已蓋棺論定的方伯謙案在其後人的“努力”平反下,隨著對甲午海戰的熱門討論,又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

筆者也不是專業人士,只是對一些正反方著重論點探討一點。

17日下午的海戰,“濟遠”率先逃跑,“廣甲”艦也跟著臨陣脫逃,使整個北洋艦隊左翼立即崩潰。“濟遠”18日凌晨逃至旅順,艦隊在早上6時才返回。按方的事後陳述是因為船頭裂開漏水,炮都不能施放,駛回修理。



從戰場到旅順有100多海里,“濟遠”艦有能力返回就說明所謂船裂並不嚴重。另據當時船員哈富門所說,“濟遠”只有兩門大炮不能受損,不能運動,並不是所有炮都不能施放,而且方本人也沒有說明為什麼所有炮都不能使用,所以上述兩點足以說明“濟遠”並沒有完全喪失戰鬥力。

再看看日方是怎麼說的,他們的說法應該比較客觀。日本海軍關於甲午海戰一戰記錄相當詳細,對“定遠”,“鎮遠”,“來遠”,“靖遠”,“經遠”,“致遠”艦的作戰過程記錄詳盡,唯獨沒有“濟遠”的描述。而且海戰最激烈的對抗發生在“濟遠”所在的另一側,“濟遠”受重傷不得不另人起疑。



日艦“高千穗”號記錄稱“敵四分五裂,全面潰敗,濟遠,廣甲先向西南走”,“吉野”號 司令官坪井航三少將報告裡稱“致遠”傾斜沉沒,“經遠”在大火中掙扎,遭受破損,無法進退,“濟遠”先於他艦逃跑。

這裡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說法,為方伯謙翻案的人提出,在海戰中“濟遠”,“廣甲”,“經遠”,“致遠”四艦結隊抗敵,“廣甲”首先逃離,“致遠”被魚雷擊沉,“經遠”重創喪失戰鬥力。反而是“濟遠”號成了孤膽英雄,獨自對抗數艘敵艦的圍攻。苦戰4小時,於下午5時半才且戰且退衝出重圍。只是日方以多攻少,羞於談及,其軍史沒有寫明。



如此這麼講,方伯謙反而成了英雄,這時倒閉口不談船頭裂漏,無炮可用了。以一敵數,論北洋水師的實力和軍事素質,“定遠”和“鎮遠”以一敵數還差強人意,何況屬於二流軍艦“濟遠”,根本不可能。日本聯合艦隊的在黃海一戰大獲全勝,它的戰史還用得著吝嗇不好意思這一筆麼。筆者只是從事情合理性方面去揣測。

當時持這一觀點的人是為了證明方的無辜,但史學界經過實地考察和史料分析,這種純屬臆造歷史,子虛烏有。



有資料《盧氏甲午前後雜記》記載,是“廣甲”首先倉惶逃出戰場,慌亂中觸礁擱淺,畏敵逃命,而“濟遠”是後來才受重傷不得不退出戰鬥序列,“濟遠”首先逃跑的罪名不成立。

但這個在“廣甲”號服役的盧氏當時在“廣甲”艦上所見和之後的記錄,其中很多重大事情在方伯謙的報告中都找不到,比如“經遠”的沉沒。這些反而是推斷“濟遠”早早地離開了戰場的有力旁證,至少在“廣甲”之前。


更有人說方伯謙的不是逃跑,而是主動“退卻”,是方為了替北洋水師保留僅有的一艘軍艦,為北洋水師留一絲血脈,非但無罪,反而有功。筆者認為北洋水師主力已經蕩然無存,“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若大家都抱此想法,這仗根本沒辦法打。“致遠”何必苦苦追逼“吉野”,要和它同歸於盡呢,鄧世昌為什麼沒想到保存實力而見好就收呢。不管方伯謙當時是不是真的是如此想法,還是他後人為了替他開脫臆想他那樣,這種論調荒謬之極,否則如何面對告慰甲午海戰殉國的官兵。



為方平反的論點理由還有許多,包括是丁,李二人“替罪羊”之說,是丁指揮失誤無能說,沒有和“揚威”相撞等等。筆者沒有考證能力,不能妄加評論,只能按尋常道理講講而已。

如果讀者有看法觀點倒是歡迎賜教指正。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這個問題因為昨天回答過,但是翻了一下回答發現有人給方伯謙洗白,那好吧,炮手作為一枚北洋海軍的粉絲,就給大家好好展示一下方伯謙在甲午戰爭中的表現吧,雖然我不知道給方伯謙洗白的那位是不是收了方家人的錢。

方伯謙這個人可以說是聰慧,否則不可能獲得留學大英格林威治海校並在皇家海軍實習的資格。而且方伯謙這個人為人圓滑,擅於鑽營,在海軍各派系中游刃有餘,同閩黨、非閩籍軍官、洋員都保持很好的關係。尤其是同海軍提督丁汝昌關係甚好,不同於以劉步蟾為首孤立海軍提督丁汝昌的閩黨。而且方伯謙在下級官兵當中也有很不錯的聲望,同時也很善於表現自己,否則不可能被清廷封總兵,賞捷勇巴圖魯勇號。也就是私生活不咋地,購置了大量的房產並頻繁納妾,私德方面不如只回家三次的鄧世昌。

先來看看豐島海戰。根據方伯謙自己的描述,他帶領濟遠重創倭船吉野,並擊斃倭人提督以及多名官弁,倭船掛我龍旗逃跑:十一點,見倭督船又來追趕。十二點趕到,在我船之左。我船後臺開四炮,皆中其要處,並擊斃倭提督並官數十人。彼知難以抵敵,故掛我龍旗而奔。我船舵機已壞,故亦不追趕,定向回威。甚至被方伯謙給演化成這樣:一炮飛其將臺,二炮毀其船頭,三炮命其船中,四炮力不能敵。只可惜,沒有一門艦炮能百發百中,平遠那門神炮也沒到這種地步,而且李鴻章也不信,一炮如此得力,果各船大炮其發,日雖有快船、快炮,其何能敵?按照駐日公使的說法,日軍並未亡提督,沉吉野。而且根據吉野的戰報,濟遠對吉野造成的損傷,僅為打壞一部分索具、打碎一部發電機、擊穿其穹甲甲板,還遠未到重創的地步。

那麼事情真相究竟怎麼樣?實際上在豐島交戰伊始,方伯謙表現也算中規中矩,但是和他共處司令塔的大副被彈片擊中頭部以後,方伯謙就被嚇破了膽,拋棄友艦廣乙逃跑,並且降下了龍旗懸掛日本旗和白旗而逃。廣乙艦不顧敵強我弱,在管帶林國祥的指揮下努力搶佔陣位,力圖向敵艦發射魚雷,在敵艦密集的速射炮火力下力不能敵,遂衝灘自救。林國祥遂焚燬廣乙,倖存官兵分三批分別僱傭朝鮮民船、搭乘英國軍艦返回煙臺。林國祥如此報告:及廣乙行至日船對面,該船忽開一炮,以擊廣乙,濟遠在前,見之並不回輪助戰,即加煤燒足氣爐,逃遁回華。關於濟遠掛日本旗和白旗逃命,洋人們也給出了一應證據。

高升號船長高惠娣供述:掠過一隻軍艦,它懸掛著日本海軍旗,上面再有一面白旗,這就是中國軍艦濟遠號。洋員漢那根:我們看到最前面一隻船,其上掛有日本旗,還有一面白旗迎風招展。被俘虜的操江洋員彌倫斯也在信中說道:濟遠懸白旗,白旗之下懸日本兵船旗,艙面水手奔走張惶。彌倫斯還表示:濟遠兵船原可幫助操江,乃並未相助,亦未懸旗通知。

從林國祥以及三名洋人的供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濟遠拋棄戰友逃跑,致使廣乙、高升被擊毀,操江被俘。方伯謙還謊報戰況,隱匿自己掛日本旗、白旗的行為,謊稱濟遠重創吉野,擊斃倭人提督,其行為疏為可恥。可以說,他根本不如不畏強敵的林國祥。當時之所以沒處理他,也不過是出於敵強我弱的原因給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不想大東溝海戰這一艦隊決戰的時刻,在各艦奮力衝鋒分割日軍本隊之時,各艦向被分割的日艦扶桑、比叡、赤誠、西京丸全力攻擊,甚至超勇、揚威兩艘被重創的老船也奮力前進,攻擊敵艦,然而他的濟遠卻一直躲在後面畏縮不前。戰況激烈的時候,他不僅拋棄戰友逃跑、撞沉友艦揚威,並且用巨錘毀壞炮閂、丟棄彈藥偽造戰損,還謊稱頭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可以說其行為實在是人神共憤。

大東溝海戰,戰況正酣,方伯謙的濟遠居然比主力艦提前6個小時返回旅順,次日9點多,北洋海軍定遠、鎮遠、靖遠、來遠、平遠等艦返回旅順,皆懸掛表示經歷惡戰的紅旗而歸,而且沒有一艘戰艦願意和濟遠停泊在一起。這就使得濟遠一艘船孤零零的停泊在西港池,而其他各艦均於東港池停泊。如果濟遠果真和艦隊一道經歷惡戰,並帶傷而回,沒人會去孤立濟遠,可是濟遠的這種待遇,只能說明她在惡戰中拋棄戰友逃跑,為海軍其他各船所不齒。一位不具名的洋員如此評價方伯謙:致、經兩船與日船苦戰,方伯謙置之不顧,茫茫如喪家之犬。另一位洋員馬吉芬也描述了方伯謙逃跑時鎮遠艦官兵的反應:我們看見這艘船在我艦右舷後方大約3海里處,航向西南方向的旅順口,我們的炮手們對此紛紛咒罵不休。

濟遠在逃跑中還撞沉了退出戰場損管自救的揚威艦,大東溝海戰中,除了鐵甲艦定遠和鎮遠死戰不退以外,其他各巡洋艦都曾退出戰場損管自救,以期再戰,揚威也不例外。濟遠撞沉揚威後,不僅未救援戰友,甚至加速逃離,揚威管帶林履中帶著憤怒和絕望,與艦同沉,壯烈殉節。

至於方伯謙聲稱濟遠頭裂漏水,炮均不能施放一說,也被濟遠洋員哈富門證偽,哈富門曾對中外媒體表示:我船雖受傷,並無大礙。可見當時濟遠並未到不能作戰,不回旅順不行的地步。回到旅順後丁汝昌命令英籍洋員戴樂爾檢查各艦傷情,查明濟遠並沒有如方伯謙所說的那樣傷情,而且檢查結果表明,方伯謙所謂的主炮不能施放,並不是炮擊造成的,而是用錘子砸的。現在甲午戰爭紀念館還存放了濟遠的主炮和尾炮,據說直到今天還能看到炮閂上的砸痕。根據戴樂爾的報告,濟遠消耗210毫米炮彈53枚,150毫米炮彈100枚,濟遠僅僅在戰場三個小時,是如何消耗這麼多的炮彈的?定遠打滿全場,戰鬥五個多小時,也不過消耗了100枚150炮彈,來遠的210主炮也不過消耗彈藥30餘枚,所以很難想象定遠是如何在三個小時的交戰時間內消耗如此多的彈藥。根據洋員哈復門的供述,濟遠的150炮僅僅開火35次。所以一切證據都表明,方伯謙為了逃避罪責而偽造戰損。

方伯謙的表現,也令濟遠艦的底層官兵不滿,丁汝昌在報告寫下了他詢問濟遠艦下層官兵的記錄。提濟遠船上諸弁勇供訊,弁勇齊稱:末弁等生長北方,素知忠義,此次倭奴犯順,無不欲食其肉而寢其皮,只以統帶畏縮不前,末弁等束手無策。

而且海軍其他各艦官兵也都對方伯謙的逃跑行為恨之入骨,原北洋海軍水兵陳學海在半個世紀以後回憶有關方伯謙的事蹟時,依然恨恨的說道:定遠、鎮遠、致遠、靖遠、來遠等幾艘船打的都很好,日本主船大松島中炮起了火,所有的炮都啞巴了。數濟遠打的不行。濟遠船主姓方,是個熊包蛋,貪生怕死,光想躲避炮彈,滿海亂竄,各船兄弟看了,沒有不氣憤的,都狠狠地罵“滿海跑的黃鼠狼!”……行刑的人叫楊發,天津人,是丁統領的護兵,人很膽大,也很有力氣,他恨透了黃鼠狼,親自向丁統領討了這個差使。行刑時,各艦弟兄們圍著看,沒有不喊好的。

根據《北洋海軍章程》,軍官重大違法行為援引雍正四十條軍規處理,其中對官兵臨陣退縮的處理都是斬首,所以方伯謙毫無懸念的被判處斬首。方伯謙曾求救於老同學林泰曾,求其向閩黨領袖劉步蟾求情,劉步蟾擲地有聲的拒絕了方伯謙的搖尾乞憐。

此吾不與也,且大東溝之役,彼固知全軍將覆,且欲脫身事外,袖手以觀我輩之淪亡,彼已於大局何?

方伯謙還向毅軍統領宋慶求情,被宋慶嚴詞拒絕。

我恨無海軍生殺之權,自我操,則七月間已在軍前正法,尚復令爾重誤國家大事耶?

就這樣,9月24日,方伯謙被押赴刑場明正典刑,結束了他可恥的一生。他的結局向世人傳達了一個道理,就是珍惜改過自新的機會,不要把事做絕,否則早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不過時至今日,倒是有不少方家後人為方伯謙翻案,在網絡上掀起了一股逆流,甚至電視劇《槍炮侯》、電影《甲午大海戰》都明目張膽的給方伯謙翻案,我很好奇這一證據確鑿的鐵案他們如何翻得過來。


北洋海軍炮手


誠邀,如題。回答這個問題,小編首先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方伯謙是何許人也。

方伯謙是福建侯官縣人,字益堂,北洋水師將領,甲午海戰中任濟遠號管帶,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展開激戰。戰至下午3時30分,“致遠”沉沒,方伯謙即率“濟遠”逃出陣外。僚艦“廣甲”見狀,也隨之逃跑。北洋海軍將領丁汝昌戰後向李鴻章電告接仗情形:“‘濟遠’首要退避,將部隊牽亂,廣甲隨逃。若不嚴行參辦,將來無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李鴻章因此作出奏請:“茲據丁汝昌查明,‘致遠’擊沉後,方伯謙即行逃走,實屬臨戰畏縮,應請旨將該副將即行正法,以肅軍紀。於是方伯謙被慈禧降旨斬首。

其實這本是一場很平常的處罰逃兵的軍中事務,不過近些年來有人不斷為方伯謙翻案,理由是當時日本強大,大清弱小,方伯謙逃跑並不是為了個人榮辱,而是為了保存濟遠號實力以及全體官兵的性命,是有功之臣,實屬冤案。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之所以會有懸案,那是因為歷史不可重來,小編也不知道當時的實際情節,於是只有以常理推導。小編以為,北洋海軍的實力不弱於日本聯合艦隊,所謂亞洲第一,世界第九不是吹牛皮的,濟遠更是北洋海軍主力艦之一,與鎮遠艦,平遠艦並稱,火力不輸與日本。而方伯謙一炮不發 溜之大吉,怎麼也是說不過去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方伯謙有成為優秀海軍將領的能力,卻無其膽識,自然成為戰史的笑話,只是後人混的比較好,在找人翻案而已。

1、優秀海軍將領的潛質

閩人、留洋、巡洋。這三大特質,基本就是當時最優秀的海軍人才。

閩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水師最優秀人才的預備地,從晚清到民國,大量的海軍軍官都是閩人,環境與歷史的天然優勢註定瞭如此,就如西北馬隊一般。

(英氣逼人)

方伯謙巡洋的年齡很早,18歲就與劉步蟾等同上“建威”練船實習,巡歷南洋新加坡、檳榔嶼,及渤海灣、遼東半島各口岸。基本對西太平洋洋沿岸巡閱一圈。德國的水手遠洋航行也不過如此。

方伯謙也是最早留歐學習海軍的人才。當時與劉步蟾鄧世昌都留學英國,學習最先進的海軍軍事技術、作戰理念,並以優秀成就畢業。

有這三點,在技術上自然就是最優秀的海軍人才。但距離優秀海軍將領還缺乏一點。

2、武官不怕死

嶽武穆說的好:武官不怕死。一個將軍如果貪生怕死,基本成不了一個好的將軍。

方伯謙在豐島海戰中,作為艦隊的隊長,帶頭逃跑撤退。

(黃海海戰)

在黃海大戰中,自行退出戰場,導致僚艦“廣甲”隨之逃跑。日本先鋒隊四艦轉而圍攻“經遠”,將“經遠”劃出陣外擊沉。使側翼作戰不利。

3、翻案文章誰人做?

翻案無非幾種人:子孫翻案為自己正名;譁眾取寵者;偏聽偏信者。

方伯謙主要就是子孫翻案,方的子孫整體不錯,且家族繁盛,自然要翻案。前些年還專門主持了學術會議。

(海軍章程)

總結:

方伯謙在甲午戰前對李鴻章的上書見解獨到,其巡洋、留洋等身份都註定其出色的海軍才能,可惜怕死一點毀了所有。

人生就是如此:有想法只是前提,還需要有膽量。

參考文獻:

劉申寧.論方伯謙問題[J].近代史研究,2000(03):229-254.

方儷祥.李鴻章扣壓效卯急電與方伯謙冤案[J].歷史檔案,1995(02):95-99.

戚其章.方伯謙被殺是一樁冤案嗎?——與季平子同志商榷[J].歷史研究,1981(06):97-107.

黃建平. 北洋海軍中的閩籍將領[D].福建師範大學,2007.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指責或誹謗方伯謙的有兩人:一是廣乙艦管帶林國祥。豐島海戰開戰不久,廣乙受傷,即向東北方退出戰場,後至朝鮮十八島附近擱淺。林國祥率棄兵棄舟登陸,縱火焚船。向英領事請求乘英艦回國,途經仁川時,在日軍面前立下了悔過書,“聽命立永不與聞兵事服狀,國祥以下連署與樓,乃得縱歸”林為了掩飾自己的責任。

在仁川對外國記者謊稱自己如何英勇作戰,誹謗濟遠艦不敢助戰,逃遁回華。對這樣的彌天大謊,清王朝的一些官員們信以為真,甚至說沒有參加此次海戰,根本沒有沉沒的日旗艦松島是被廣乙艦突撞,“與之俱焚”,稱讚林氏立了大功。在處死方伯謙之後,北洋大臣李鴻章提拔林國樣為濟遠艦管帶。近年新發掘的史料《甲午前後雜記》和《冤海述聞》皆多次揭露林國祥戰時的貪生怕死行為,.譴責李鴻章、丁汝昌濫用這種品質惡劣之人。

二是濟遠艦魚雷大副穆晉書,也對方伯謙橫加指責。以上等事在京、津和山東廣為流傳。方伯謙被冤殺後,以訛傳訛,流傳更廣。甚至方伯謙的同鄉、同學嚴復也曾輕信這些流言。



李三萬的三萬裡


其實,為方伯謙翻案的,不只是方家後裔。在方伯謙被斬後,就已經陸陸續續有很多人在為方伯謙鳴不平。

比如1895年(方伯謙處斬第二年),由濟遠艦上人員創作出版的《冤海述聞》;1896年出版的《東方兵事紀略》。還有《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海軍大事記》等,都在為方伯謙辨冤。(方伯謙畫像)

題目所說的方伯謙後代想為其翻案,是指方伯謙的侄孫女、美籍華人方儷祥,從1985年起,先後三次回國,收集證據,多次給最高法、最高檢去信,要求停放愛國主義教育片《甲午風雲》,要求為方伯謙翻案。為此,廣電部還專門召集專家開會,說是不是在《甲午風雲》上加一行字,表明這是一部影視作品,不是真實歷史。最終這件事不了了之。

方儷祥給方伯謙翻案是可以理解的,誰都不願意自己祖上有汙點。方伯謙作為一個爭議人物,其後代一定會站在他一邊。

那麼,方伯謙在甲午海戰中,是不是逃跑,該不該處斬呢?

先大致說一下過程。

1894年8月18日午後,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展開大戰,當超勇、揚威兩側艘中炮沉沒,主艦致遠艦也沉沒後,方伯謙立刻帶領濟遠艦從艦陣中撤出來,說船頭漏水,船上的大炮都不能發,開回旅順修理。濟遠艦一逃,僚艦廣甲艦也逃跑。結果日軍艦隊轉為圍攻經遠艦,經遠艦被擊沉。

濟遠艦方伯謙回到旅順後,丁汝昌電告李鴻章說:“濟遠首先退避,將隊伍牽亂,廣甲隨逃。若不嚴行參辦,將來無以儆效尤而期振作。”於是李鴻章奏請把方伯謙正法。

(李鴻章畫像)

1894年8月23日凌晨5點,方伯謙被斬首。

現在來說說,方伯謙是不是臨陣脫逃?

是不是臨陣脫逃,先看方伯謙說的是不是事實。

方伯謙從戰陣中撤退出來,把戰艦開回旅順的時候,說是船頭漏水,大炮都損壞不能打。濟遠艦是不是船頭漏水,大炮都損壞不能打?

丁汝昌曾派洋員戴樂到濟遠艦上檢查過,戴樂回來說,濟遠艦上的大炮不像被擊傷,有點像炮錘人為砸壞的。

有人說,這是丁汝昌誣陷方伯謙,是為自己開脫。還有人說,這是李鴻章捨車保帥,也是為自己黃海大戰失敗找藉口,所以他們捏造事實,拿方伯謙當替死鬼。但是,要知道,方伯謙本身就是李鴻章的人,他的手下當了逃兵,只能說他用人不當,對他有什麼好處呢?

(丁汝昌舊照)

而且,除了丁汝昌派人上艦去檢查過以外,濟遠艦上管理炮務的德籍洋員哈富門辭職回國,在經過上海的時候,還對記者說過這樣的話。他說,濟遠艦上僅有兩門大炮、一門小炮受損。並非全部都不能打。同時,他還說濟遠艦並無大礙,根本沒有船頭漏水的事情。照一般的情況,哈富門作為濟遠艦上的人員,應該要維護濟遠艦的形象(就像濟遠艦上的人出版《冤海述聞》一樣),而他說出這樣的話來,只能說明他說的是事情。

再說了,就算方伯謙說的是事實,在那種情況下,他能夠撤出戰陣嗎?將士馬革裹屍,這是從古至今的道理。如果方伯謙從戰陣中撤出來,有什麼奇謀,那倒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是從戰場上逃脫下來,直接走人回家。不管他的戰艦有什麼問題,這樣做都是不應該的。

更何況,還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方伯謙在撤退的時候,如何慌亂,如何怕死,就包括他在豐島之戰中,被日軍吉野艦追逐時,趕緊掛白旗投降。這很難說他是一種什麼智謀,明顯是貪生怕死的表現。

(參考資料:《沉沒的甲午》《中國海軍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00年之前 整個史學界都異口同聲 說北洋水師怯戰 整個水師官兵戰鬥力低下 抽鴉片 賭博 毫無士氣 並引用日本人的描述 說北洋水師紀律廢馳 素質全無 在艦炮上曬衣服 根本就是在船上的八旗子弟…結果 某年高考 題為 虛弱無能的北洋水師(大概是這種題目)的作文 一名考生寫出了 向英勇的北洋水師官兵致敬 打倒汙衊民族英雄的行為…結果 一鳴驚人 引發了關於 甲午戰爭真像的大討論

結果 我們知道了很多被歪曲篡改了的真像

1 北洋水師 完全以歐洲的模式操練 在作訓期間船員間口令和交流完全是英語

2中國主力艦火炮是左右錯列 所以只能以艦首對敵才能發揮最大火力 而不是影視作品裡方伯謙畏敵假傳命令 不把艦身橫向對敵

3北洋水師官兵 無論作戰素質和求戰均欲高於日方 火炮命中率也高於日方

甲午戰爭 北洋水師之敗 敗於後勤和資金投入

從清政府一次性投入3000萬白銀建立北洋水師 之後整整十年 未添一艦 未大修一次 到開戰時 北艦隊 艦船航速遠低於日方 其中旗艦鎮遠 只開一炮就震塌艦橋 喪失指揮和作戰能力 鄧世昌毅然前出 升起指揮旗頂替鎮遠 結果被日軍集中攻擊 裝甲薄弱的巡洋艦至遠彈藥庫被擊穿爆炸沉末(並不是影視作品裡追撞吉野被魚雷擊沉)

由於失去旗艦指揮 北洋艦隊只能各自為戰 這也應該是另兩艘巡洋艦不幸相撞觸礁擱淺並被擊沉的原因

由於北洋水師的戰略失誤 北洋艦隊多使用穿甲彈 即實心彈或灌沙彈(也不是影視作品裡 為了騙錢 用灌了沙子的假炮彈 因為那就是穿甲彈)而日本戰艦追求高速 所以裝甲較薄 因此 清軍打出的炮彈經常造成慣穿 甚至直接打進彈藥庫(吉野號)卻無法造成較大傷害

還有幸運值 這一點至關重要 杯洋艦隊哪怕擊沉日方一艘 這場仗就不算輸

因為距離基地不遠 北洋水師魚雷艇也趕到戰場 其中 魚雷艇大隊長抵近 日艦三笠號 (日本海軍司令就在船上)連放兩雷 打偏 最後抵近至50米放最後一枚 結果 從敵艦下方穿過…讓人扼腕嘆息

反觀日本艦隊 所有戰艦都被打的慘不忍睹 無力再戰 反到是北洋水師越戰越勇 毫不退縮 繼續攻擊日艦 而鎮遠雙艦 中炮無數 卻沒有一發能擊穿 於是 日本人撤退了

這時真正的差距顯現出來了 北洋水師追不上日艦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敵人逃走 因為清政府的扣門 北洋水師沒有完整的修理廠 而日本 一個多月就修復了被打的慘不忍睹的艦隊 自此 形式逆轉…北洋水師堅守不出 也無力出擊…

縱觀整個甲午戰爭 北洋水師無一人投降 旅順港被日軍攻陷時 主力艦隊 指揮 丁汝昌自盡 劉步蟾與多名艦長自盡

所謂方伯謙 應該只是個例


yy153718520何曉寶


有網友問:甲午海戰中逃跑被斬的方伯謙的後代為其翻案,進展如何?能成功嗎?近年以來,確實有方伯謙後人,想為在甲午海戰,率先臨陣脫逃的方伯謙翻案。

1894年9月23日,軍機處電寄李鴻章諭旨:“本月十八日開戰時,自致遠衝鋒擊沉後,濟遠管帶副將方伯謙首先逃走,致將船伍牽亂,實屬臨陣退縮,著即行正法”。24日凌晨5時,方伯謙被清廷以“臨陣脫逃”之罪名在旅順被斬首。

這裡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在黃海海戰剛剛開始,方伯謙就帶頭逃跑,導致陣型出現混亂。而且還在逃跑過程當中,撞上了揚威號軍艦,導致揚威號軍艦重傷,被日本軍艦擊沉。其實在之前的豐島海戰,方伯謙就臨陣脫逃,致使運兵船高升號被日本軍艦擊沉。

方伯謙聲稱濟遠艦在海戰中重傷,喪失了戰鬥力。實際情況是,參戰的三艘防護巡洋艦中,致遠艦直至沉沒前都在抵抗,靖遠艦中彈110發仍堅持戰鬥,而濟遠艦中彈15發就“喪失”戰鬥力了?

方伯謙後人方儷祥女士說,‘方伯謙光想躲避炮彈,黃鼠狼滿海亂竄’,依據林將軍說的海軍戰術,那就說明方伯謙根本沒有逃走還在戰場上,而且用海軍最高超的戰術和日本先鋒隊周旋呢!

則純屬瞎扯,軍隊打仗,指定你的位置在哪裡,你就要釘在哪裡。特別是艦隊列陣對敵,每一艘軍艦都必須堅守在陣列裡,分別承擔不同的打擊,掩護和近戰任務。怎麼可能在沒有得到丁汝昌允許的情況,就自己到處跑,還美其名曰,以高超的戰術與日軍軍艦周旋?

正是因為,方伯謙首先逃跑,導致,僚艦廣甲號軍艦也跟著跑。在這一側,就立刻變成4艘日本軍艦對1艘沒有逃跑的經遠號軍艦,4打1,導致經遠號軍艦快速被擊沉。

方伯謙在逃回旅順口後,自己提交的報告也說:“昨上午十一點鐘,我軍十一艦在大東溝外遇倭船十二隻,彼此開炮,先將彼隊衝散;戰至下午三點鐘,我隊轉被彼船衝散。

也就是說北洋艦隊總共有11艘軍艦,方伯謙帶領自己的濟遠號,還有僚艦廣甲逃跑,結果廣甲號軍艦還觸礁了,最後停在哪裡幹捱打,在逃脫當中,方伯謙還還撞沉了揚威號軍艦,扔下1艘經遠號軍艦被4艘日本軍艦圍攻遭擊沉。

他一個人就減少了4艘軍艦的戰鬥力,沉沒3艘軍艦,要知道,北洋艦隊總共參戰的才11艘軍艦啊!總共黃海海戰才沉沒5艘軍艦啊!


深度軍事


現在給歷史早巳定性的反面人物洗白層出不窮,他們的後代編出一套套離奇的說法給他們的祖宗貼金,反正時過境遷,幾百年前的事,當事人巳經作古,死無對證,由著他們這些後代拼命編些離奇的故事往他們身上貼金,拿甲午海戰的方佰謙來說,臨戰脫逃,海戰打響一炮未放,致使手下用鐵綞擊毀大炮造成假像,


先其它戰艦12個小時逃回艦港,貪生怕死,令北洋艦隊所有官兵不齒,

戰後幾天就被以逃兵為名送到北平斬於菜市口,歷史上早有定案,史記上記錄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豈容這些後人胡編亂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