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手術麻醉師的壓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釋放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 編 輯 / 子 瀾 出 品 / 自由氣質

今天早上已經是阿凌第33次跟我說她想回家了。

24歲的她孤身漂在鄭州,作為一名手術室的麻醉醫師,一年365天活動在手術檯附近的方寸之地,的確枯燥了些。時間久了,難免生出了倦憊之意。我也曾勸她,趁年輕該多嘗試,總會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她只是搖搖頭,說個“不”字。第二天又早早的奔向了手術室。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和往常一樣,快到5點的下班時間了,忙碌了一天的神經和軀體漸漸的鬆懈下來,也有空閒和身邊同事聊聊一天的工作。剛提起上午的病人身體狀態,突然被通知加三臺急診手術,病人情況十分嚴重,放鬆的心瞬間提回來,立刻進入緊急的準備狀態。

等一切忙完,抬頭看看牆上的表,時針指向了10,病人從手術室推向病房之後,阿凌才徹底鬆了口氣,收拾完器械靠著牆動也不動歇了會兒,約緩了五分鐘,強撐著累到僵硬的身體去隔壁洗浴室洗澡,當強勁的水流從巨大花灑裡噴灑出來時候,水汽在房間裡升騰瀰漫,一股溫暖清透的味道從鼻間傳到心肺,激活了身體的每一處細胞,此刻大腦全然放空,在水花四濺的譁然聲中彷彿可以沖刷一整天的辛勞與疲憊。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的日常工作場景

走出醫院時候,已經接近11點了。外面的空氣涼涼的,街道上冷冷清清,偶有三兩個急走的行人。從中午到這會兒,什麼都沒吃,胃裡空空的,她一邊走著一邊想著吃點什麼。阿凌喜歡吃口味稍重的食物,從重慶火鍋到川湘菜館兒,從新疆燒烤到山東醬肘子,從來沒覺得要吃口清淡的緩緩,頭上不住的長痘,最多也是喝幾杯開水,算是對吃辣的一種補救。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有時候,我實在看不下去她長時間吃口味這麼重的食物,提醒她注意飲食,停止吃兩天辣椒。

她跟我解釋:“剛來面試上班時候,鄭州沒有親友可以提供任何幫助,兜裡也沒有很多錢,只能暫住一晚上十幾塊錢的集體宿舍,白天抽時間在醫院附近尋找租房的信息,每天過的特別累,壓力大得恨不得下一秒就逃回家,吃辣的會刺激神經,覺得很爽,緩解了一堆壓力。總覺得生活穩定下來會好點,後來生活是穩定了,可工作上一直都是忙、累。吃辣的習慣一天天被延續下來,現在不吃辣會覺得生活少點什麼。想戒掉,每次都堅持不了一星期,所以漸漸放棄了。”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最喜歡吃的重慶火鍋、四川水煮魚、芝士披薩

路邊夜市攤,重慶小面的館子還閃著燈。她帶了一份酸辣粉回去吃,回屋坐下來就開始像老奶奶一樣絮絮叨叨跟我講一天裡醫院發生的事情:“做手術的寶寶是多麼聽話乖巧、某女病人的丈夫是多麼忠厚善良、領導又講了新段子、那個一向討厭的同事出了糗……”就著一天發生的事情似乎更下飯,新聞說完,飯也吃完了。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經常吃的酸辣粉

她坐著緩了緩說:“我想回家,可我更想好好工作。應該早早看慣生老病死,我也呆了幾年了,怎麼就是沒學會呢……每天和不同的病人接觸,他們都帶著痛苦和希望來到這,我和同事們特別希望他們都可以痊癒出院,但是……畢竟我們不是神仙啊。我每天上班的動力就是一臺臺可以挽救生命的手術,這是他們全部的希望和寄託。”她說完又嘆了口氣。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少女心的杯子

我沉默下來,心底一片潮溼,不知道該接上什麼話。睡前關了燈,她習慣性跟我說了句,好想回家啊……

我終於懂了這句話。

在每個早出晚歸的日子裡,她的主要身份是一名“醫護人員”。習慣去關懷病人“疼不疼、暖不暖?”在最緊急、最迫切、最被需要的時刻,永遠堅守在第一線。可是出了醫院大門,望著熟悉而陌生的街道,會想念家人,會覺得孤單,會渴望被關懷、被溫暖。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阿凌培植的多肉

阿凌,一個在自己的位置上摯誠努力著的普通醫護從業者,更是一個柔軟可愛的姑娘。一顆大心臟扛住了生活的風風雨雨,自己作了自己的臂膀。還有千千萬萬個像她一樣在工作崗位上付出了青春和熱情的人們,都值得我們好好愛啊。

一位手术麻醉师的压力,唯有“重口味”才能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