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古寨——李 寨

新縣地處大別山腹地,鄂豫兩省交界、江準之間。1932年劃湖北麻城、紅安(黃安)、河南光山各一部分區域建縣立治,始稱經扶縣。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奪取政權更名為新縣。建治雖短,但歷史久遠。新縣山高地險,攬江淮、擁群山、銜楚豫,河流縱橫,道路通暢,自古多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長河中,不屈不撓的大別山英雄兒女,為抵禦侵略、躲避戰亂、反抗壓迫,在山山嶺嶺上,聚村聚族立關建寨。據不完全統計,新縣在不同朝代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關寨百餘座。這些關寨,很少見於系統文字記載,但在民間家譜和口傳中留有許多揚正氣、振精神的感人故事,留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

李 寨

李寨又名李閣寨,位於新縣周河鄉政府駐地的東北部,毛鋪村委會所在地的東邊,海拔800餘米,與北面的白雲山寨相望,與西面的打鼓寨呼應,是古代的烽火臺和屯兵安營的理想位置。山寨寨牆由岩石砌成,牆高丈許,寨牆圍繞著一個大山頭和一個小山頭而建,低窪處有泉水可以取用,小山頭又稱小寨,是寨中寨、城中城。小寨地勢尤為險要,易守難攻。


雄關古寨——李 寨

遠眺李寨

相傳明末闖王李自成曾率軍“三下河南、九下光州”,期間有一個名叫李星的人,原本是山寨副頭領,因與寨主不睦,便引來李自成軍攻破山寨,寨主只得帶領殘部退到小寨內,兩軍相持不下,圍困數天後,小寨中無水可用,泔水桶中未被倒掉的洗碗刷鍋水也被飲用殆盡,最後只得乖乖投降。


李闖王手下的將軍任命李星做了山寨寨主,更名李寨。李闖王兵馬退去不久,寨中發生火併,李星被抓住,被推到南門寨牆邊處死。此後光州發生很多事惹惱了李自成(此事也算其中之一)。民間傳說李自成“九殺光州”帶來搜山犬、巡山鷹,直殺得“路不拾遺、自顧逃命”,只剩空空山寨。


雄關古寨——李 寨

寨牆遺存

雄關古寨——李 寨

寨牆遺存

隨著時代的變遷,彭氏族人從江西遷徙到湖北麻城。到了清朝初期,子孫輾轉來到毛鋪,在此興家立業。清咸豐年間,族中有個叫彭文 的人,曾就讀於清代最高學府國子監,學有所成。功成名就後,因時處多事之秋,社會動盪,遂辭官不做,賦閒在家。其擁有田地山場頗豐,此人重義輕財、樂善好施,是遠近聞名的大善人,無論南來北往的過客,還是鄉里鄉親,全都一視同仁,有求必應。有些窮人青黃不接之時,家裡揭不開鍋,便到他家裡去蹭飯,走時他還賞些錢糧,讓人家回家度日。為方便行人他曾出資,在漢潢古道土門後河至堵崗山嶺修建了二百多級石臺階。為避戰亂和匪患,又修復了李寨寨牆,為父老鄉親的生命財產提供了安全保障。紅軍到來之時此人深明大義,未作任何抵抗,並勸說眾鄉鄰回家安心生產。此人系開明人士,扶危濟困,和睦鄰里,口碑極佳,他的故事至今還在當地流傳。


雄關古寨——李 寨

寨 門

抗日戰爭武漢保衛戰時期,著名愛國將領宋希濂將軍率部在此設置防線。據傳說,自戰役開始到結束,大霧始終瀰漫整個山嶺,如同神助,日本鬼子從空中到地面始終無法偵查李寨虛實,看不清其真面目。人們都說日軍侵略中國之舉,天怒人怨、人神共憤。沙窩抗戰歷經四十多天,日軍始終無法突破沙窩一帶,李寨作為戰場的一部分,也有一份功勞。

雄關古寨——李 寨

如今,李寨古寨牆傲然屹立在大別山的巔峰之上,歷經時代風雨,歲月變遷,見證著山寨周圍的世事風雲,也見證國人反抗侵略不屈不撓的頑強鬥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與日月同輝、永垂天地之間。

《新縣雄關古寨》一書由新縣政協文史委組織編寫。由於新縣建縣較晚,古籍史志中沒有新縣之名。對於古代留下來的大量歷史文物、歷史文化及名關古寨的挖掘及宣傳不夠。參與編纂的同志不辭勞苦,無私奉獻,鍥而不捨,冒酷暑,頂烈日,登關攀寨,跋山涉水,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並多方查找史料整理出版了這本書,開創了關寨文化挖掘的先例,填補了新縣文化發展史上的一項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