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自己做豆腐吃的人家越來越少,在農村做豆腐賣有市場嗎?

農人阿洪


這個問題我比較有發言權,我是湖北農村的,前幾年我爸爸就專門在家做豆腐賣,每天晚上在家把豆腐做好,壓一個晚上,第二天一大早騎著三輪車在村裡叫賣,因為我爸做豆腐都是用的最傳統的方法,所以很好賣,一般一兩個小時轉一圈拉出去的三個豆腐基本賣完,一個豆腐十二塊,一塊賣二元,三個豆腐賣完不足百元,落些豆腐渣養豬,勉強夠我爸媽日常生活,柴火自己上山砍,黃豆自己種些,鄉鄰買一些,活不輕鬆,這兩年就沒做了,因為我爸做的豆腐和市場賣的口味絕然不一樣,所以鄉鄰家有喜事都自己拿豆子過來請我爸做,我爸自己貼柴火,一個豆腐收人家二三十元錢,完全是做的名聲,但我們同村一個人在市裡靠做豆腐生意居然在市裡安了家,所以說不量產化,不弄虛作假靠做豆腐賣來營生真的很難!






藥姑山民


確實現在農村自己做豆腐的人家越來越少,但是在農村做豆腐是有很大的市場的,不但在農村有市場,而且在城市的郊區、縣城、城市裡面都有市場,這是我可以很確定的給大家說的。

就拿我甘肅農村老家來說吧,有這麼兩個地方的人做的豆腐那就是好吃,一個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蓮花鎮袁家山村、一個是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萬泉鎮徐城村。深受當地以及附近村民和城市人的喜歡,那可真是正兒八經的滷水手工豆腐,在十幾年之前是沒有機器的,不過現在有了機器來做,但是豆腐的口感和硬度絲毫不減當年。

記得小時候徐城村有一個老大叔在我們村子一直賣豆腐,他的豆腐到我家門前都還有熱氣呢,村子裡面幹完活的人都喜歡買二斤熱豆腐來直接生吃,熱豆腐就大蔥,算是絕了,我到現在依舊這樣吃,昨天晚上還這樣吃了呢。大叔是用自行車來賣豆腐的,上面安著一個乾電的喇叭,到了村子裡面就喊道:“打豆腐來、打豆腐來……”不一會他帶著的兩大託厚厚的豆腐就賣光了,他也就興高采烈的騎著自行車回家了。

不過這幾年那位老大叔沒有來過我們村子賣豆腐,不知道他身體好著沒有,還在不在世?

還有一個是秦安那邊袁家山村的一個老大叔,那麼遠的路,他騎著自行車到我們村子也來賣豆腐,豆腐也很是不錯的,這幾年他也沒有來了,想必是之前賣豆腐日子過好了,也就不做這個營生了。

現在是我們附近徐城村的一位大叔開著一輛麵包車在附近村子賣豆腐,相比以前那兩位大叔可謂是輕鬆了不少,他現在基本上每一天都回來我們村子賣豆腐,在農村賣賣豆腐有個好吹就是,你既可以拿錢買豆腐,還可以用你家的黃豆來換豆腐,我家就是經常用黃豆換豆腐的。村子裡面也有好幾家這樣的,因為都種黃豆,雖然不多,但是換豆腐足以。

說到豆腐在農村的市場,在現階段來說,可以說是越來越好了,我以兩個地方來舉例子。1、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蓮花鎮年集及平時;2、甘肅省天水市幾大菜市場。

現在農村裡面的人也注重飲食的均衡,豆腐裡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等人體日常所需的物質。而且我們這邊的豆腐質地硬、口感很不錯,基本上可以做的菜食。比如燴麵片、揪面片等這些湯飯裡面都會有豆腐和土豆;炒菜的那就更多了,硬豆腐可以做的菜有好多,我就不一一例舉了,嫩豆腐可以做家常的麻婆豆腐。在我們這邊幾乎天天吃豆腐。已經和土豆一樣是每家必備的主食了。

這是我的回答!我是萬寧寧,喜歡和大家一起說說三農的那些事兒!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寧寧說的話


說下我的看法!


我家樓下的農村人幾乎都很少賣這個!因為沒錢賺,虧本。現在的生活那麼發達,還會需要去賣豆腐嗎?豆腐的利益太低,生存不了,如果薄利多銷的話,那也養活不了,市場需求人少,不推薦!


在農村如果賣豆腐,更加不行,因為農村的人吃東西非常樸素,很少吃豆腐之類的,幾乎都是吃青菜,所以這個就比較推薦一下!


賣豆腐,還不如賣青菜合算!


是老表沒錯


我覺得是有市場的,很多農村現在已經有了質的發展,甚至很多農民👨🏻‍🌾都沒有地了,而且,豆腐會做的人也不是很多,農村吃豆腐也是在鎮上或者有人推車賣,去買的吃的,我奶奶他們就是每回有人來村裡賣就會買的吃的,所以我認為大多數的農村賣豆腐是有市場的😁


Pang濤


豆腐是有市場 黃豆有點貴啊!

有好幾種做法

白豆腐

油豆腐

豆腐花

豆腐腦


逗魚影視


一句話:做得好吃,就有市場!


五峰巴人


在老家做的豆腐都是過年的時候銷量比較好,過完年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豆腐自然買的人就少啦!


娟子的日常


在農村做不行可以在大城市做


亮哥廢品


有啊 我們這裡就是 天天有兩家大早就擺了

其實吧 我覺得豆腐挺不錯的 營養豐富

比肉類好吃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