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財經焦點:做股權投資,請先了解這些

01

無論做何種投資,資產配置的理念必須先行一步

一個時期以來,除了大環境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結束了兩位數高速增長之後,開始階段性轉換,增長速度持續下行,增長速度呈階梯式回落之勢。普遍增長成為過去式,家庭資產負債受到經濟的向下拉力,資產“不動則縮”,某一種大類資產(傳統為房地產)失去絕對優勢地位。過去買房、買銀行理財、買信託或資管計劃的簡單理財方式已經失效,收益率無法得到保障。


經濟下行的同時,中國開始湧現出大量新的投資概念:新三板、衍生品、大宗商品,股權投資、境外保險、境外房產、移民、眾籌、量化對沖、智能理財等等。

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里 · 布林森在跟蹤大量投資實例後發現:投資收益的91.5%是由資產配置組合所構成的。因此,“產品驅動型”的理財服務,逐漸過渡至“資產配置”型的服務。

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發展動力將從傳統行業轉移至新型行業,而股權投資將會是捕捉新型發展機會的重要方式。

新財經焦點:做股權投資,請先了解這些

02

正確認識“股權投資”、“合格投資人”

股權投資是另類投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一級市場的投資範疇。僅討論具有現代經濟和投資特徵的股權投資,是全球具有數十年曆史的投資實踐,無論是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捐贈基金投資歷史,還是黑石、KKR、IDG等全球頂尖投資機構的成功案例,都向世人從事實層面證明了股權投資對於投資人投資組合以及企業價值發現的意義和功能。

在中國,最近十多年以來此起彼伏的天使、成長、中晚期的PE基金,也包括今天引起市場熱度的併購基金,對中國的投資實踐,甚至經濟發展,都起到了不少積極作用。


一級市場投資,有著極為嚴密的邏輯和十分複雜的流程。十多年來,通過參與者的試錯和市場週期的檢驗,加之不斷優化和規範的監管機制,在中國,股權投資已逐步成為一種有章法、有打法、有做法的投資實踐。募、投、管、退,四個基本環節,更是有著自己特定的邏輯和技術。直接把股權投資看成風險極高、押寶下注、鋪跑道的投機行為,其實是一種偏見。

證監會關於什麼人可以參與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含股權投資),有十分明確的“合格投資人”認定:

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

投資於單隻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單位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元或者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

其中,3條認定之間是“和”的關係,而第3條內部的1000萬、300萬、50萬是“或”的關係。

新財經焦點:做股權投資,請先了解這些

03

避開股權投資常見的認知誤區


關於股權投資,投資人有一些常見的認知誤區:

誤區一:VC一定比PE收益高

VC一般指天使、A輪、B輪投資,PE一般以C輪、D輪、Pre-IPO為主。所以,直觀的理解是投得越早,賺得越多。

誤區二:跟一個基金投資比FOF投資收益高

GP投資項目較集中,收益機會看上去挺高,但波動性比較大。但FOF投資可以通過優選基金、分散行業、投資輪次等分散風險;

誤區三:PE投資回報空間有限

VC投資可能在融資過程中退出,失去後面的收益機會。但PE投資,很多以IPO和併購形式退出。

誤區四:Pre-IPO了就分分鐘要實現回報

國內企業上市,從申報到發行,需要2-2.5年,而且上市後還有解禁時間。所以,Pre-IPO不是“明天就要賺大錢”的意思。

誤區五:TMT有泡沫是不好的

雖然,TMT行業有泡沫,但僅限在個別領域。不可一概而論,不唯歷史業績論,不押寶一個板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分散投資,才能做長期贏家。

誤區六:籤對賭協議就有免死金牌

對賭協議不能保證一家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也不能影響相應行業的政策變化。簽了表示企業有信心讓投資人更安心,但不可單押注在這件事上。

誤區七:核心團隊都會跟投

目前,半數以上GP核心團隊自願跟投,只有少量強制跟投。

誤區八:股權投資不收管理費

根據清科最新數據:約80%的企業會收取2%或以上管理費;約90%機構會收取20%或以上報酬,便宜的不是餡餅而是陷阱。

誤區九:股權投資有數十倍回報空間

股權投資是價值投資,需要尋找價值窪地,但在優質項目稀缺的情況下,優質企業估值容易被抬高,投資回報空間也會被壓縮。只有投中價值窪地,才能有數十倍,乃至百倍的回報。

誤區十:股權投資的結果靠運氣

一家股權機構在投資時,會涉及到投資策略、行業判斷、風險控制、管理能力等方方面面,一般歷史悠久的股權機投資經驗很豐富。股權投資有其行業方法論。

新財經焦點:做股權投資,請先了解這些

04

確認投資前,把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同的基本框架和思路

為了相對快速地把握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同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必須要將基金的介紹材料與協議文本交叉比對閱讀,具體可以分成三大步驟:

·

理解標的基金的基本投資邏輯

對於具體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不同的基金對應不同的投資策略,投資者應當先理解標的基金的基本策略框架,以相應的策略框架為基礎閱讀協議,這樣才可能實現相對高效的理解。只需要把握其基本的投資範圍、投資階段、預計的投資退出方式。

·

瞭解標的基金的投資結構

基金的投資結構差異,可能帶來費用條款、投資者表決機制和基金期限等多個方面的差異。投資在主基金層面的投資者與投資在聯接基金層面的投資者所看到的基金合同就會有一定的差異。投資者需要了解所投資基金的結構,才能對相關條款、權責和費用的具體情況準確理解。

·

在瞭解基金策略和結構基礎上,將合同結構進行拆分閱讀

拆分閱讀可以分為四大部分:

基金的基本要素信息,主要包括基金的投資範圍、投資目標、期限(包括投資期和延長期的設定)、繳款方式和時間要求等。

基金的費用和收益分配順序,主要包括基金的運營費用範圍和上限約定(如有)、託管費(如有)、後續投資者的追補差價及分配機制、管理費收取以及基金的收益分配順序。

關於違約的約定,包括基金投資者的違約條款和基金管理人的違約條款,關注基金投資者的違約條款。

關於基金的報告獲取條款,包括基金年度報告的時間、信息披露的頻率和內容框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