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一年的總收入大概有多少?

感恩65300322


很多人覺得醫生工資很高,其實對大部分醫生來說,工資都不高。

我曾經在一家醫院工作過,對醫院的薪酬體系比較瞭解,他們的薪酬結構是基本工資+獎金。基本工資一般很低,獎金要根據醫生的實際工作情況,如果有投訴什麼的,會被扣績效。但總的來說,加起來總的工資,跟當地的中等收入差不多。

但是,能拿到中等收入的,大多是工作六七年的醫生,很多醫生在工作的前幾年,工資都是基本工資,所以醫生的工資真不高。

很多人說醫生有灰色收入,這在某些地方,我不否認,但是大部分其實都是沒有的,醫生收了紅包,都要上交給醫院,作為病人的醫藥費。

不過現在國家在進行醫療改革,醫生的收入可能有所提高。希望能夠在醫生和病人之間,都能取得好結果吧!


劉仕祥口才訓練課


額,醫生的年收入取決於幾個方面,一般包括工資,獎金,額外獎金,灰色收入等。

工資部分其實並不高,幾乎是按級別和年資拿的,主要的收入部分是獎金,普遍與科室的業績有關,一線城市有名的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重點科室的業績都非常可觀,普遍的獎金都比較客觀。

額外獎金主要指的是部分高級別職稱的各種津貼補助,以及過節啊,過年啊發的各種福利。

至於灰色收入,一直都存在,只是原來比現在嚴重,主要的構成就是醫藥、醫療器械的各種返傭,以及外科手術的紅包(這個不是每個大夫都收)。


那麼,醫生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呢?

如果指的是北京各個頂級的專科醫院比如阜外的心血管、同仁的眼科、積水潭的燒傷科等和排名靠前的綜合醫院比如協和、301等。這些醫院的核心科室都是非常賺錢的,正高(主任醫師)職稱年入百萬毫無問題,副高(副主任醫師)職稱年入50-80萬的也非常普遍。即便是主治醫師,只要有一定的年資,也絕對是30萬打底。


但是反觀一些小醫院,哪怕是也在北京的一些小醫院,收入差距與大的三甲醫院就非常巨大了。很多小醫院的普通科室,一般也就是拿著5000左右的工資和2000-3000元的獎金,最多再有點飯補之類的錢,一個月8000-10000的很普遍。與三甲醫院的大夫收入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再說說地方醫院,一般到了非一線城市以外的其他省份,最好的醫院一般都是省人民醫院,到了市裡就是市人民醫院。但如果不是非常出名的科室,大部分大夫的收入是超不過8000元的。當然,一些大科室的正高(主任醫師),尤其在是科主任,教授等頭銜加身,幾萬塊的月收入還是有的。


這裡要著重說明一件事,這灰色收入一般與醫院的水平成正比,小醫院其實也很少有病人遞紅包,因為到什麼級別的醫院就診本身就與經濟實力有關。得病了到北京看病,就算不給紅包,一家人的吃穿住用行和醫療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經濟情況往往不會太差,給紅包自然也給得起。反之亦然。

至於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返傭也是如此,大醫院才能開出去更多的藥更貴的藥,才能用好的醫療器械,那麼返傭自然也高。反之亦然。



最後說一點,很多人罵醫生沒人性,其實完全沒必要,也沒用,醫療體系不是任何一個醫生建立的,規矩也不是大夫訂立的,連藥賣多少錢,每一個醫療耗材多少錢都是相關部門設定好的。

就收入而言,想當大夫最差的也要讀完醫科大學的五年臨床專業,大醫院隨便一個大夫都不可能是研究生以下學歷,頂級醫院更是非博士不能入內。任何一個醫生都是從考學開始,一個實驗一個實驗,一篇論文一篇論文做出來的,可以說哪個都是頂級人才。如果他們不讀醫科,很可能去學金融、互聯網等相關專業,如今會賺更多的錢。所以說大夫都是為了坑錢,這個言論顯然是立不住腳的。


中國人口泱泱大國,醫療資源卻非常有限,從這個角度就註定了平均醫療資源的匱乏,有些人確實看不起病,也沒有社會保障,這確實非常無奈。


所以“我不是藥神”裡面那句,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說的是如此貼切。


未泯雙瞳


有很多人經常把老師的收入和醫生的收入放在一起比較,似乎這兩個職業都具有“地位高、收入高”的特徵,但真實情況,卻未必如此。

醫生也好,老師也罷,其中都有高薪的群體,也有對於平均線的苦X,當然更多的人是居中的。

前兩年,我看過一個創業項目,其中一個合夥人便是浙江金華某醫院的主任醫師(具體什麼醫院不能說),除了在醫院的工作外,他本人也在其他醫院掛職,溝通的時候瞭解到他的年收入在100萬以上,用他的話來說,這個數據比他的真實收入,只會少不會多。

再說一個真實的經歷,多年前,我外甥女患了皮膚病,因為在老家,便帶著她我們縣城當地的醫院治療,排在我前面還有兩個病人,醫生開藥的方式讓我開了眼:先問帶了多少錢,帶了300的,最後結算的時候會在290多一點,帶了500的,收費也接近500。在此之前,我只聽說過,酒店會看客下單,沒想到醫院也是這樣,真長見識了。

網上找了一些數據,介紹醫生的收入情況,權威性如何不知道,權當做一參考吧。

1、醫生工資構成

2、職務工資對比

3、科室收入對比


西天蝸牛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首先應該明確是在哪一級醫院,不同醫院醫生的收入差距是比較大的。

如果是在縣級人民醫院或一般的醫院,一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我同學對這麼說。

如果是在地級三甲以上醫院工作,一年的總收入在20萬元至30萬元之間;

如果是在省會城市的三甲以上醫院工作,如果又是副主任醫師以上的職稱,年收入在40萬元至60萬元也是很平常之事。如果是在全國第一流醫院工作,比如廣州的南方醫院,北京的協和醫院等等,年薪80萬元至100萬元也是很普遍的。

當然,如果加上醫生的那些灰色收入比如病人的贈送的禮品及禮金,可能收入就更高了。

正因為醫生收入高,則加大了現在住院病人的住院貴現狀,使不少人因病致貧,這也是醫患矛盾始終無解的重要因素。


開偉觀察


醫院裡臨床醫生只佔20%左右。還有很多其他人員,這些人是吃不到回扣的。這些人就被你們當成透明的了嗎。好像也從來沒有關心過,醫院裡好像就只有醫生,其他人員都是透明的。無關緊要。醫院裡上班的人收入差距很大,10倍以上。這和醫院的級別,和科室關係很大。

國內收入最高的是,心外科,骨科,神經外科,知名專家收入過千萬。當然這都是頂級專家,人家掙得的,也無可厚非。省級專家也不少。

我們說下市級,三級綜合性醫院(不包括專科醫院,傳染病,精神病院)主治以上過萬是普遍鄉下。醫院裡其他人就會少很多。

縣級,醫生也能有個6千左右吧。

鄉下,社區只有3000到4000。

這些是醫生的收入。在醫院還有護士,輔助科室,後勤。這些人不可能有回扣,佔醫院80%。收入高不高要看和誰比。這種問題沒啥意義。


畚斗將伴其一生


國內醫生得收入差異化還蠻大得,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1.決定醫生收入得有職稱和權力。一般評上醫院得職稱主治副高,主任之類得,也都有一定得小權力。這樣得年收入還是很客觀得。屬於醫生界收入比較高的。

2.醫院得級別,是不是三甲醫院等,獎金分配,科室得收入等。

3.醫生的職業基本上是長期投入,讀完5年本科,還要讀碩士,博士,博士後,評職稱,進修,熬過前期的慘淡和灰暗期之後,就收入來說,中後期的彙報是相當不錯的。

越熬越吃香的職業,臨床經驗豐富,像一些知名的老中醫和某個疾病領域的頂級專家,還有一些有灰色收入有權力的,付出多,當然收入也頂尖的。所以醫生掙得收入從基本得幾千塊,到幾百萬,真得沒有什麼可比性。要想收入得高還是要多多付出,多提升自己得醫療水果,只要技術過硬,在生命面前,金錢是其次得。


奇幻職場


醫生收入的地區差距還是很大的,省、市、縣各級醫院,先進地區和落後地區,醫生的收入肯定不一樣。但是,就同一個地區而言,醫生應該屬於高收入群體。

醫生的收入高,我想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醫院現在可以說是最贏利的行業之一了。雖然醫院都逐步取消了事業編制,變成了自收只支單位,但是醫生的待遇並沒有降低,反而更高。就拿縣城來說,縣醫院醫生的收入至少得是同等條件下公務員或事業編的1.5倍以上吧。雖然,醫生和教師的基本工資比普通事業費要高10%,但教師的收入遠遠比不上醫生的收入。

當然了,醫院收入逐年提高,和醫保政策的普及也是有關係的。之前,農村老百姓生病了,根本不敢往醫院走,去一次醫院一年就白乾了。但是現在不一樣,隨著新農合的普及,老百姓一年交二三百塊錢,住院就能報銷90%。以前生大病都不敢住院,現在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想著住院,因為可以報銷啊。所以,醫保政策的普及,大大帶動了醫院效益的增加。老百姓看病,醫保基金結賬,看病的人多了,醫院的收入當然就高了。


不過,醫生畢竟是辛苦行業,為了病人的健康,醫生確實付出了很多,大家也可以常常看到連續手術十幾個小時而累倒在手術檯上的醫生。所以說,醫生工資高點也是有道理的,畢竟,是醫護人員在守護者我們的健康啊。

總之,醫生的收入是比較高的,但是地區之間差異很大,一般可以達到同城市公務員或事業編的1.5倍以上。。


中省直遴選


不管怎麼說,總體而論醫生的收入在國內應該不是特別有吸引力的,也就和教育體系差不多,論身份肯定沒公務員有地位,論收入肯定不及金融,地產,通訊,電力,信息等領域,論職業辛苦程度白班夜班倒的上面這些行業都沒有吧?論職業歸屬感有多少醫生願意子女繼續從醫?

有車的大家都知道保養,都會想了解學點修車知識,不想亂衝亂撞一是危害安全,二是維修起來成本高,那麼作為我們的身體呢?大家有沒有認真保養?有沒有特意學疾病預防知識?有沒有按照健康要求去使用?

車弄壞了維修換零件很貴,再奉勸一下能看到這裡的讀者,聽我一言,人的身體也一樣,合理使用,積極保養,都健康無事無疾而終,那麼醫院醫生想賺錢也自然賺不到!


上海澤今醫學部李森


醫生收入高不高,希望大家的子女都來學醫就一清二楚了。另外由於大家不注意身體,現在得的病都太重了,所以病人花了很多錢,醫生的收入自然就會高。希望少花錢就一定要注意體檢,將疾病消滅在早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自己花錢少,醫生收入低!

健康不能當買賣,當我們罵看病難,看病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愛護自己的身體,車開了六年就要每年強制的年檢,有些人到了五六十歲都沒有做過體檢!!人的血肉之軀能比鋼鐵之軀的車更結實嗎?車壞了,可以修,可以換新的,人可不能隨便換!!

40歲後病找人!人到中年,一定要注意體檢!

不要將遺憾留在得病之後!目前不論在全世界還是在中國,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首位!中老年人是肺癌的高發人群!據華西醫院及廣醫一院抽樣統計,在40歲以上人群中,不論男女,肺癌的發病率達到了驚人的1.5%!早期肺癌多數沒有任何症狀,只有胸部CT才能發現早期肺癌!

所以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人群,應該每年給肺部做腫瘤篩查——胸部CT。要想科學預防肺癌,除了要做到戒菸,拒絕被動吸菸、重視並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疾病、減少室內外空氣汙染、家庭裝修後保持通風換氣之外,也應每年進行定期體檢篩查,爭取做到早期發現,以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40歲以後也建議隔年做一個胃腸鏡,保護自己的消化道!

請重視良心醫生的忠告!享受幸福健康的人生!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瞭解更多疾病知識。歡迎評論,轉發[抱拳][抱拳][抱拳]


王繼勇醫生


大家好像對這個問題很好奇。不知何時開始“醫生”這個行業竟然不是白紙一張了,不光是患者的眼光,甚至醫行內部,中醫西醫也開始打嘴仗。

這個問題羅醫生並不能代表整個醫學界,只能說一下我們醫院的現狀,少則2000多,多則幾萬元。當中有很多因素是不定的。地區不同、醫院等級不同,公立醫院與私立醫院的不同等等因素。都是影響醫生收入的因素。

肯定也有人會罵我,醫生有多少紅包可拿呢?

我不否認有人收紅包,但是這種非黑即白,以點概面的觀點,我絕對不承認!

從醫三十餘載,我還知道“醫德”兩個字怎麼寫,也不是所有醫生都能承受把自己招牌打的臭名遠揚。


為什麼我一直在建議大家去三甲級醫院進行治療?等級高的醫院,醫生的品質就越高,醫生也有足夠的生活保障,醫生對自己的招牌也比較看重,治療手段也非常完善。就不會有你們所說的多餘的事情。

也有人說,大醫院多貴啊?那羅醫生反問一句,您來醫院是不是要治病?剛畢業兩年的醫生給你配藥,給你開刀,你放心嗎?又送紅包,又走關係,經濟省了嗎?您來醫院的初衷是什麼?

醫生是高收入職業?不見得!您關注的只是最頂端的人,只佔在整個醫學最頂尖的人物,各行各業發展到最後,收入都不低,醫生絕對不是最頂端的。而醫療行業的新鮮血液,哪怕是重本畢業,也需要很多的經驗積累,學歷很高沒有用,基本也是無法就業,為什麼現在醫院醫生都高齡,就是新鮮血液很少。如果真是外界所說的醫生是高薪職業,怎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而且很多年輕人都是累辭職的。

醫生有很大的行業壓力,輕則關乎身體健康,重則關乎生離死別。醫患問題還少嗎?不說整體,我見到的患者不聽勸告,我行我素,最後造成醫療事故的事,每年都有幾個,輕則加重病情,重則不治身亡。但是病房裡不能按監控,有理說不清,家屬反咬一口,這事能怎麼處理?

PS:隔行如隔山,請不要在不懂或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隨意偏激的評價某一個行業。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私聊聯繫,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