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月夜之星星


哥德巴赫猜想被譽為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久負盛名的近代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自從提出至今快300年的時間,也沒有人能夠給出完整證明,可見其難證之程度。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家哥德巴赫於1742年在寫給歐拉的信中提出來的,在寫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這樣的猜想:任意一個大於5的奇數都可以寫成三個素數之和。但是作為提出這一個猜想的人,哥德巴赫卻沒有能夠給出證明,於是只好求助於大名鼎鼎的數學家歐拉。

歐拉這個人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吧,被譽為數學王子的他的確名副其實,有人說,作為一個算法學家,歐拉從來沒有被人超越過。但是遺憾的是,直到歐拉去世,他也沒有能夠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一直到現在,幾百年過去了,哥德巴赫猜想也沒有被完全證明。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歐拉,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猜想,他發現隨便取一個奇數,都可以把它寫成三個素數的和,例如77=53+17+7,例如461=257+199+5,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隨後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於5的奇數都是三個素數之和。後來歐拉回信,他說這個命題看起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歐拉將這個命題深入一步,提出了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之和,但是對於這個命題,他也不能給出證明。

1966年,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1+2”成立,也就是“任何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或者是一個素數和一個半素數之和”。哥德巴赫猜想這麼難以證明,那麼如果成功證明,有什麼意義呢?其實在沒有證明之前,誰也不知道這到底有什麼意義,但是在證明的過程中,可能會衍生新的數學分支,用於解決這一問題,這對於數學的發展意義重大,畢竟有了當前數學無法解決的問題,數學家們肯定得想,是否是因為當今的數學理論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其實世界性的數學難題多了去了,而當今的數學界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興趣卻沒有以前那麼強烈了,倒是另外有一個猜想,同樣也是世界性難題,那就是黎曼猜想,而黎曼猜想同樣難以證明,提出百餘年了,也沒有被證明。在當代數學界中,普遍認為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就是黎曼猜想了,如果黎曼猜想能夠被證明的話,那麼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是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目前還不知道如果證明了將有何作用。只能說哥德巴赫猜想容易懂但是不好證明,但是黎曼猜想對於一般人而言,恐怕是都很難讀懂,所以更多的人對於哥德巴赫猜想更關注。


鏡像宇宙


首先說1+2的陳景潤並沒有真正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證明的是一個哥德巴赫猜想的子集 所謂的“每一充分大的偶數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乘積之和” 也就是 1+2 .

這也是目前中國數學家的最大成就了(沒有之一)。


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首先我們先看一張圖:

這張圖才是哥德巴赫猜想,黑色的偶數總會在藍色和紅色的奇數交叉點上有一個等值的和。

例如24= 11+13 = 7+17 = 5+19 是不是一個很美麗的結構?

而從目前哥德巴赫猜想的計算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圖表還有一個更美麗的拆分圖表:

它是1000000以下的偶數的哥德巴赫分拆數是不是很漂亮?

首先這就夠了,所謂數學的最終結果是真理和美。


對於我們的用途,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基本的但還沒有被人類所認知的數學領域,人類其實對數學的研究還不足1%,很多的數學領域我們還都沒有接觸過呢!

一旦破解數學謎題那麼能產生的影響就是深遠而巨大的。

例如圓周率、例如e=2.71828182845904523536……這些東西都深入的進入了我們的科學研究和生活中。

哥德巴赫猜想如果能最終證明,最次也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無理數或者一個超越數。但很有可能哥德巴赫猜想能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算法(類似於加減乘除開方平方指數運算……)


但目作為前凡夫俗子的一員W君更傾向於覺得分項很美。並且,有刀匠用哥德巴赫分項圖表的形狀做了一把刀子,據說鋒利無比。

當然,這和黃金分割做成的紙張形狀讓我們看了舒服無比一樣,數學,是存在於宇宙的每個原子內的。與生俱來的優雅。


軍武數據庫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哥德巴赫猜想的內容,在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任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是兩個質數之和的猜想。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提出的這個猜想,於是才寫信給歐拉,希望歐拉可以幫他證明此猜想。但令人遺憾的是,大數學家歐拉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那麼,問題j來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什麼用呢?



我們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雖然內容簡潔,但是想要證明它卻是十分地困難,大數學家歐拉忙活了一輩子也沒能證明出來,如果有人將此猜想證明出來,毫無疑問,將會受到數學界的讚賞。


1920 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篩選法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證明了“9+9”。1924年,德國數學家拉特馬赫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證明了“7+7”……1956年,中國數學家王元證明了“3+3”,“3+4”,“2+3”等……關於哥德巴赫猜想,我國數學家華羅庚,陳景潤等也都做過相應的證明。其中陳景潤的“陳氏定理”得到了許多數學家的贊同。他於1966年證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的和,而後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到目前為止,陳景潤的這個證明結果可以說是最佳結果了。


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數學界將會解決一大難題,不僅關於偶數的問題有了結果,相應地奇數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哥德巴赫猜想是數學史上最有意義的猜想,它吸引了許多數學家為之努力,雖然陳景潤的“陳氏定理”是這一猜想的最佳證明結果,但還是沒能嚴格證明這一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仍將使數學界的大家們為證明它而繼續努力。


時間史


是的,我想哥德巴赫猜想很多人都知道,它是近現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有無數的數學家都企圖證明它,但僅就目前人類還沒有解決這個難題。

可能你會問我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人類非要去證明它?答案是不清楚,因為沒人知道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用。

舉個例子好了,公元前11世紀的時候,西周的數學家商高就發現了勾股定律,但當時的人們根本就不知道勾股定律有什麼用。

結果勾股定律導致了人們發現無理數,使得人類在數學這個領域更進一步,所以哥德巴赫猜想本身沒有什麼,有的是人類在證明它的過程當中,可能會發現一些新的數學方法或者理論。

這些新的數學方法或者理論,可能就是人類開啟下一個時代的鑰匙,我再舉個例子好了,在19世紀中期的時候,一些科學家就提出了微分不變量理論。

那麼在微分不變量理論的基礎上,人們又發展出了張量分析,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就是在張量分析上建立起來的。

我想19世紀的那些數學家們絕對不會想到,他們提出的微分不變量理論,竟然會對後來的人類社會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

所以我們今天看哥德巴赫猜想可能沒什麼用,但人類極有可能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過程當中,發現一些可以左右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發現.....


種植恆星


證明哥猜的作用,簡而言之:

①如果哥猜能得到證明,至少解決了二百多年來數學家們所糾結的問題。其意義是重大的,影響是深遠的。

②在證明哥猜的過程中,可發現許多的數學規律。

③就其不定方程的組成,可為星際運動的計算提供相應方法。

④密碼的加密。

⑤玄乎點說,你只要能真心地研究哥猜,你也可能有指導戰爭的天賦!

⑥試驗證:#=ρη!-2(pη!∈大於等於3的連續的素數的階乘)。

總之,任何研究數學的行為,都可視為在揭示自然界的規律的舉措。其意義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馬到公成1


本回答上了頭條首頁,看來,頭條審核員也是數學精英。

哥猜內容: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

哥猜證明:由於奇數包括質數與合數,所以質數就是奇數(但奇數不一定是質數),任何兩個奇數相加,必定是一個偶數。

由此看來,哥猜的證明其實很簡單,只是被一些人神化了,複雜化了,搞得玄乎其玄,以致讓很多人迷惑不清。

實際上,哥猜理論成立,但沒有什麼意義與作用,數百年來,很多人嘗試證明哥猜,都以失敗而告終。嚴格說來,哥猜不存在有證明,它只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的固有特性,就像每個人都長有兩隻手,每隻手都有五根手指一樣,不存在有證明!



用戶創維


正面回答:人類在解決具體問題過程中,會發明或發現新的理論,而理論又會指導人類應用於更多的實踐中。從歷史上看:阿貝爾與伽羅華在解五次方程時,創立了“群論”;歐拉在解決哥尼斯堡七橋問題時,創立了“拓撲學”;牛頓在解懸鏈線問題時,創立了“微積分”……今天,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飛機火車,無論交流電傳輸,還是互聯網,無論電池芯片,還是一棟建築……所有這些應用的背後和底層,都有這些純科學的影子和支撐,只不過我們看不到罷了。——飛機有用,但伯努利在發展流體力學時,是大約300年前,當時世界上連自行車都沒有!居里夫人在提煉鈾時,誰也不知道這東西能做核電站,甚至原子彈!牛頓提出三大定律時,絕對想不到,整個地球上人類所有宏觀力學活動,從飛機到火車,從建築到橋樑,甚至大氣運動與天氣預報都要基於三大定律!麥克斯韋方程組提出後100多年,人類才發明交流電和發電站。沒有牛頓麥克斯韋特斯拉的理論,就沒有今天的發電站和交流電!

反面回答: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有什麼用?李白杜甫的詩有什麼用?貝多芬的交響樂有什麼用?


觀滄海5510


哥猜只是特定時期特定政治環境,被抬上神壇。

哥猜內容大家都知道,一個數論問題,難點在於,素數是用乘法定義的,涉及的內容為加法,在自然數的乘法和加法之間建立直接聯繫是困難的。儘管陳的研究逼近結果,但是沒有解決問題的實質問題,在加法和乘法建立橋樑,一個素數和一個至多兩個素數乘積得到的數的和,還是出現了乘法的身影。

素數未解決的問題很多,數論中未解決的問題更多,最有影響力的還是黎曼猜想,與它或多或少有關的定理一大堆,都是預設猜想成立。哥猜只是個孤零零的單體問題,成立不成立對數學影響有限,數學家只是希望在解決猜想時能出現新的數學研究方向。


鄧煒定


世界上許多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的人和事物,以現代社會世俗的眼光看,都是沒有什麼用的!這是一個認識誤區!沒有用的或暫時沒有用的,不代表就沒有價值和意義!著名數學天才陳景潤先生,就曾經被一些目光短淺的俗人認為是傻瓜,書呆子,最無能,最沒有用的一個廢物!然後事實證明陳景潤先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科學家,得到周總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稱讚和接見,成了全國人民的學習榜樣!按照俗人的看法,陳景潤先生研究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證明1十2是沒有什麼用的,純粹是浪費時間和精力,這種見識當然非常可笑!常聽一些人說:下棋,搞體育比賽,畫畫,拍電影,演戲,唱歌,跳舞,寫書法,寫小說,寫詩,發射飛船到月亮上去,造航母,造那些導彈,核武器等等都是沒有什麼用的,研究紅樓夢,甲骨文,敦煌藝術,考古都是沒有什麼用的,在這些人看來,人生就是要有錢,有權,吃好穿好住好玩好活好是最現實的,最有用的,其它什麼都不重要,這種認識豈不好笑麼?


導演編劇作家學者


古希臘幾何學家阿波洛尼烏斯總結了圓錐曲線理論,一千八百年後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將其應用於行星軌道理論。 數學家伽羅華公元1831年創立群論,一百餘年後獲得物理應用。 公元1860年創立的矩陣理論在六十年後應用量子力學。 數學J.H萊姆伯脫,高斯,黎曼,羅馬切夫斯基等人提出並發展了非歐幾何。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歐幾何的實際應用,但他抱憾而終。非歐幾何誕生一百七十年後,這種在當時毫無用處的理論以及由之發展而來的張量分析理論成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基礎。 世界沉默著, 為了這些傷心的名字, 為了這些傷心的名字後面那千百年的寂寞時光.——何夕《傷心者》

上文摘自著名的科幻小說《傷心者》。雖說是科幻小說,但其中的每一個例子都是真實存在的。這些數學上的理論,在提出之初都是毫無用處的,就如同當前的哥德巴赫猜想。但是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這些數學工具在百年之後最終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成為物理理論的重要基石。

哥德巴赫猜想如果被證明了,這個證明本身會不會有用呢?我們不得而知,就好像阿波洛尼烏斯也不知道他的圓錐曲線理論可以用來描述星體運行,伽羅華不知道群論可以被用在對稱性描述上,高斯和黎曼不知道非歐幾何可以在廣義相對論中大放光彩。這些理論在當時是如此的無用,以至於只能靜靜躺在紙堆裡無人問津,而在今天又是如此偉大,以至於每一次手機信號傳遞,每一次GPS定位,每一次打開一個網頁,背後都會默默地隱藏著這些偉大的名字。

哥德巴赫猜想呢?我不知道。它可能沒有用,就好像數學歷史中和他一樣的那麼多沒有用的知識一樣,百年千年都躺在紙堆中,沉默著,寂寞著。但百年千年之後呢?也許某一天,就會有一個研究著不知道什麼理論的科學家,把它輕輕取出來,撣去浮塵,讓它的光芒開始照耀整個世界!

不過順便說道,哥德巴赫猜想雖然沒有被證明,但是近些年,我們在很大範圍內都做了驗證,可以說在10^18(1,000,000,000,000,000,000)以內的所有的數,都符合哥德巴赫猜想。因此,在一般實踐中,往往會直接把哥德巴赫猜想當做一個已經被證明的定理來使用。至於10^18以上的數?到那時候,誰還在意個位十位是幾啊,差出去一些也沒關係......而且真的沒什麼情況會用到這麼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