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忍字,可以消除無窮禍患

俗話說:“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小不忍而亂大謀,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格局和度量,是一種“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的大智慧!忍者無敵,忍更是一種以柔克剛,更能笑到最後。

處逆境容易,因為小心;處順境難,因為大意。人生得意時,需忍,莫得意忘形,小心災禍在後面;人生失意時,需忍,莫灰心洩氣,因為“風雨之後方見彩虹”、“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堅持的人並不多”。

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雪消,一忍萬禍皆灰燼。正如曾國藩所說:“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而且一個忍字,可以消了無窮禍患,將黴運趕走,將福運引來,正可謂“避禍求福”是也!

老祖宗告訴我們:人生不順時,堅持這“四忍”,可以避禍求福。下面我們來一起領略一下古人關於忍的大智慧!

一個忍字,可以消除無窮禍患

1、忍得淡薄可養神,

關於“淡薄”,最出名的一句話莫過於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只有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真正明確自己的志向;一個人,只有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曾國藩說:“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慾,俱可以殺身”,所以忍得慾望上面的淡薄,才能消去無窮禍患。

淡薄是一種忍的功夫,是一種無慾無求,因為不被慾望操控,所以做人更加堅強,做事更加決斷。

淡薄是一種寡的智慧,不多不少,恰到好處;寡言可以養氣,寡事可以養神,寡思可以養精,寡念可以養性。甘於淡泊,忍得淡薄,養足精氣神,積累好福氣,可以避禍積福!

一個忍字,可以消除無窮禍患

2、忍得飢寒可立品,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成事”,這句話也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忍”:忍得住窮苦,可以樹立堅韌不拔的品質;忍受住莫大的委屈,可以做成事情。

曾國藩雖然官至極品,但從不貪圖享受,所以終其一生都一直過窮日子,正可謂是安貧樂道。他吃飯堅持“一碗飯一個菜”的節儉原則,衣服都是家人親手做的,還教育身邊親人也厲行節儉,如他在家書中所說:

“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個人能夠忍受住身體上的飢寒,才能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所以說,能忍得飢寒不是壞事,還是好福氣,因為它可以避禍積福。

一個忍字,可以消除無窮禍患

3、忍得語言免是非,

先哲聖賢一直苦口婆心勸誡世人要“戒多言”,即“忍得語言”。比如道教始祖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鬼谷子》雲:“言多必有數短之處”;《治家格言》也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完人曾國藩也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等等。

忍得語言,管好自己的嘴,可以避免招惹是非,少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之人,也必定容易招惹是非橫禍。所以,一個人,真正的積德積福,是從忍得語言開始。

《增廣賢文》: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雖說背後論人是人性的弱點,很難克服,但若能克服者,便可消去很多禍患。機不密,禍先行;舌為厲害本,口是福禍門;忍得語言,多積口德,可以避禍求福!

一個忍字,可以消除無窮禍患

4、忍得爭鬥消仇憾。

俗語云:“一不積財,二不積怨,睡也安然,走也方便”,財與怨都是招禍的源頭,財多令人眼紅,招人惦記;與人爭鬥,接下仇恨,有冤家路更窄。所以孔子在“君子三戒”中強調“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和則雙贏,鬥則兩敗俱傷。

一個人,忍得爭鬥之心,才能更加心平氣和,做人做事不被情緒控制,更加理性合理,免得事後悔恨,免得與人結仇。再者,大智慧的事物大多“不爭”,不爭才是最大的爭:水利萬物而不爭,所以它的屬性最接近於“道”;人也是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忍得爭鬥,潛謀於無形,一則少與人結仇;二則可以用“謀”勝於不爭不費。所以說,人生不順時,少與人爭鬥,和氣生財,和氣生福,可以消了無窮禍患,可以積福積德!

一個忍字,可以消除無窮禍患

人生低谷時,更要懂得堅忍,打掉牙齒和血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忍得淡薄、飢寒、語言、爭鬥,低調為人,平靜心態,既可以少招致禍患,也可以多積累福報!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是怎麼看待“忍”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