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到了麼?廣州海珠出“洋相”了


從2017年起,不知親們覺察沒有,廣州海珠在默默地變身。街道上檔次了,河涌不臭了,城中村的“三線”,也不亂了。行走在海珠,突然一下子清爽了許多。2018年11月,一輛挖掘機在海珠赤崗西路施工,這條路開始改造升級了。

而在此前的四五月間,在位於赤崗段的新港中路,就已經著手這項工程了。

升級後的路寬闊了、平整了,也上檔次了。

升級後的路寬闊了、平整了,也上檔次了。

道路的改造升級,讓海珠又上了一層樓。

升級前的海珠街道,許多都已破舊不堪,許多路面凹凸不平。

這是升級前的樣子,是不是有點老土?

除了道路變“洋”了,海珠的河涌,也在隨著街道的升級不斷變清。河涌在廣州是一大特色,隨處可見。而隨著人口的激劇增加,多數河涌實際上早已不堪重負,成了藏汙納垢的代名詞,不僅影響市容市貌,也影響人們的生活。因此,去年開始,海珠也在緊鑼密鼓地對轄區的152條黑臭河涌重拳整治。

這是整治黑臭河涌的一個畫面。

這是“臭名昭著”的大塘河涌,去年底整治時的畫面,河涌裡的汙泥臭水沒有了。

前幾天回訪這條河涌,保潔人員不停地在水面上來回保潔,水明顯乾淨、清潔了,而且聞不到臭味了。

前幾天回訪這條河涌,保潔人員不停地在水面上來回保潔,水明顯乾淨、清潔了,而且聞不到臭味了。

這是這條河涌此前的摸樣,河涌裡共享單車、各種垃圾應有盡有,且水腥臭難聞。

街道帥了,河涌靚了,而城中村,也沒拖後腿。困擾城中村的“三線”,也在海珠得到明顯的整治。2017年12月,在海珠區新村,這裡全面整治“三線”,徹底地改變了三線在城中村的混亂局面以及隱藏的安全隱患。

2017年12月12日新村剪線現場。

剪掉的線用卡車拉走。

浩浩蕩蕩的剪線場面。

未“三線”整治前,新村的“三線”是這幅場面——老鼠在網線上行走如坐高鐵,很多巷子裡行人要彎著腰才能經過。但是,現在這幅畫面消失了。而和新村一樣,在海珠其它城中村,這種狀況已明顯改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