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鷹王英雄一世,卻猝死少林,冥冥之中卻避免了來日的一場大禍

明教四大法王,“紫白金青”,白眉鷹王殷天正排行第二。當然,排行第二不是他的武功和能力不夠,而是他們把第一讓給唯一的女子黛綺絲。

當初,韓千葉獨上光明頂挑戰陽頂天,他利用陽頂天不通水性的弱點將對決之地選擇在碧水寒潭,眾人彷徨無計。黛綺絲在眾人一籌莫展之時,代替陽頂天在碧水寒潭應戰韓千葉,為陽頂天贏得了名聲。明教上下無不對黛綺絲感念甚深,於是白眉鷹王就把四大法王第一位讓給了黛綺絲,自己屈居第二。

論武功,論人品,論能力,論胸懷,白眉鷹王毫無異議是四大法王之首。明教所有人物之中,白眉鷹王絕對算是一個光明正大的英雄人物。

在陽頂天突然失蹤以後,明教群龍無首,眾人各懷心思導致明教四分五裂。白眉鷹王眼看著明教內部紛爭無法止息,自己又不能對局勢有任何改觀,於是他帶著兒子離開光明頂,自創天鷹教。

脫離了明教影響的白眉鷹王就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他對天鷹教全方面整頓,明確核心,發展教眾。在白眉鷹王的帶領下,天鷹教也算是風生水起,在江湖上影響力與日俱增。

隨後,天鷹教無意中得到天下聞名的屠龍刀,天鷹教就想借此機會揚刀立威,以增天鷹教在江湖上的影響力。

誰曾想,這柄聲名遠揚的寶刀竟然給天鷹教帶來無窮的災禍。

謝遜在揚刀立威之際半路殺了出來搶走屠龍刀,又直接用“獅子吼”將各門各派的人士震的功力全失,而殷天正女兒殷素素和武當張翠山又被其挾持到遠在海外的冰火島。本來想憑藉屠龍刀揚刀立威的,誰曾想屠龍刀竟然讓天鷹教損失慘重。

然而,白眉鷹王並沒有因為女兒的失蹤而疏於對天鷹教的管理。只是他逐漸退居二線,將天鷹教的重任更多委託給自己的兒子殷野王,天鷹教依舊在江湖上依舊有不凡的實力。

可見,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不是自己的東西更不要宣揚,不然,災禍就在眼前。

白眉鷹王英雄一世,卻猝死少林,冥冥之中卻避免了來日的一場大禍

白眉鷹王的人生最高光時刻自然是在光明頂一人在面對六大門派的挑戰。

六大門派奔赴萬里來到崑崙山圍攻光明頂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教正處於四分五裂之際,而明教高手在江湖上結仇甚廣,特別是楊逍和謝遜。六大門派與明教都有血海深仇,於是他們就趁此機會,統一戰線齊聚光明頂。

明教有難,有護教之心的人士紛紛從各地趕赴光明頂。如青翼蝠王,五散人,以及脫離明教自立門戶的殷天正。

殷天正不顧年齡老邁,依舊親自趕上光明頂,只為明教貢獻有生的力量。可以說,殷天正心知此行危險重重,甚至可能丟掉自己的老命,但是為了曾經的兄弟,為了曾經的義氣,即使明教早非當年那般盛況,白眉鷹王依舊不忘初心,不願違背當初加入明教的誓言,更不願丟掉此生的信仰。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白眉鷹王鷹爪稍顯遲鈍,可是他依舊壯志凌雲,絲毫不懼外在外在壓力。正所謂,人老心不老,在他心中既然當初他們這些兄弟約定同生共死,那麼今日明教危難之際,就是他們履行諾言之時,拼盡這把老骨頭也要誓死周旋。

白眉鷹王真顯大義。

本來,他既然自立門戶,與明教就沒有任何的關聯,可是殷天正認定自己曾經也是明教法王,明教淪落至此也不能說與自己完全無關,他深感自己身上的責任,於是他還是帶領天鷹教趕赴光明頂:明知此行多是無幸,他依舊無緣無悔。

楊逍得知白眉鷹王馳援光明頂也是既敬且佩,內心對白眉鷹王的此舉甚為感激。楊逍這一刻才明白,當初自己得罪的老兄弟在明教有難之時竟然都回來了。

然而,還未來得及與六大門派正面對抗,楊逍和五散人以及韋一笑卻意外被奸詐的成昆所暗算,這導致明教高手全部深受內傷,一時間都只能坐以待斃,毫無反抗之力。當他們都認命之時,唯有白眉鷹王一人還在苦苦支撐,他鬥完崑崙鬥武當,鬥完武當鬥峨嵋,其實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支撐多久,只是在他的意識裡,就沒有認輸二字。

白眉鷹王不願看到明教聖火就此熄滅,不願老兄弟一個個慘死,更不願明教的光輝事業中道崩殂……

他也是內傷外傷極重,只是憑藉一股不服輸的信念在支撐。他的支撐甚至讓武當高手都甚為敬佩,佩服他的為人,佩服他的品格。

殷天正哈哈一笑,說道:“宋大俠的好意,老夫心領。老夫是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之一,雖已自樹門戶,但明教有難,豈能置身事外?今日有死而已,宋大俠請進招罷!”說著踏上一步,雙掌虛擬胸前,兩條白眉微微顫動,凜然生威。宋遠橋道:“既然如此,得罪了!”說罷左手一揚,右掌抵在掌心,一招“請手式”揮擊出去,乃是武當派拳法中晚輩和長輩過招的招數。(三聯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回“與子共穴相扶將”)

終於,白眉鷹王看不到希望的支撐最終迎來了希望。他最終等來了張無忌,他的支撐救了所有人性命,他的支撐迎來了明教的重生!

對於明教而言,他居功至偉,因為他憑藉一人之力迎來了明教的新生。

白眉鷹王英雄一世,卻猝死少林,冥冥之中卻避免了來日的一場大禍

光明頂大戰,白眉鷹王可謂心力交瘁,為了明教他萬死不辭,最終也是身受重傷。

雖然休養數月也好了起來,可是畢竟年長,精力衰退,一次重傷就為以後留下無窮的隱患。

在少林寺,為了救金毛獅王謝遜,白眉鷹王頂替範遙,與楊逍和張無忌三人聯手破解三渡金剛伏魔圈。這一仗,白眉鷹王剛猛異常,無所畏懼,只是金剛伏魔圈著實難破,白眉鷹王還是耗盡內力,最終力竭身亡。

三渡修煉三十年的金剛伏魔圈,可謂爐火純青,而且落到實處就是純內力的比拼,然而白眉鷹王武功優勢是外功,而非內功。純內力比拼,對於白眉鷹王而言就沒有任何的優勢。白眉鷹王拼盡全力支撐,最終還是未能破解金剛伏魔圈。白眉鷹王經歷之前大戰,功力也算是到了強弩之末,故而這一場硬仗下來,白眉鷹王僅有的功力全部耗盡。

生就生的光明磊落,死也是壯懷激烈。

他一生從來不曾逃避任何的危險,他總是敢於面對一切,勇敢承擔責任,用自己年邁的身軀扛起一切壓力。老而彌堅,就是白眉鷹王最珍貴的品質。

之所以把白眉鷹王寫死,一方面是讓人記住這位代表明教正義的老者,用他一生的全部捍衛著明教,捍衛著兄弟情義。

明教有難,他毫不遲疑帶領天鷹教馳援光明頂;謝遜有難,只要需要他第一個頂上!這種高尚的品質,最為難得,而白眉鷹王卻用一生捍衛。白眉鷹王的死固然有些突兀,然而,白眉鷹王的一生著實是正義的寫照。

另一方面,白眉鷹王之死就避免了後來的明教內部廝殺。

明教在張無忌後期不可避免的面對地方勢力的崛起,這些實力崛起自然會挑戰著光明頂高層的權勢。而在地方,朱元璋的實力最強,他帶領義兵抗擊朝廷,可謂勢不可擋。他的崛起自然威脅著明教教主的地位,也是威脅著光明頂這些高手的性命。

張無忌及早抽身,算是一個明哲保身的選擇,後來明教教主讓給楊逍,楊逍以後自然就是朱元璋,而後來的楊逍肯定也會被朱元璋所威脅。

如果白眉鷹王沒有死去,那麼他必然會經歷明教的奪權之爭。可是,他的地位相當尷尬,作為前教主的外公,他是各種實力的眼中釘肉中刺。經歷奪權之變以後,無論是誰做教主,白眉鷹王肯定是下場極慘。

與其被明教內部陰謀算計,還真不如死在戰場上。為救兄弟戰死沙場,也算是豪情萬丈,顧全了此生大義,不辱此生。

可見,白眉鷹王在少林寺突然猝死,也算是避免了朱元璋製造的來日大難。

白眉鷹王英雄一世,卻猝死少林,冥冥之中卻避免了來日的一場大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