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的幹部團:裝備衝鋒步槍鋼盔 戰力驚人

本文摘自:《解放軍報》,作者:常國良。

核心提示:幹部團當時裝備了衝鋒步槍和鋼盔,敵人卻從沒見過戴鋼盔的紅軍。更讓他們膽怯的是,幹部團前仆後繼的精神和一刻不停的反衝鋒,以至於毛澤東在看到川軍兇猛的進攻被壓下去後也興奮地說:“這個陳賡,可以當個軍長!”

長征中的幹部團:裝備衝鋒步槍鋼盔 戰力驚人

長征

萬里長征的勝利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也為我黨我軍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意志堅強的優秀幹部。在這場曲折艱險的遠征中,有一支全由幹部組成的紅軍團屢建奇功,這個團就是由團長陳賡、政委宋任窮率領的幹部團。

1934年10月長征前夕,中革軍委決定將蘇區的4所紅軍學校合併組成幹部團,下設2個步兵營、1個政治營、一個培養炮兵、工程兵的特科營和由高級軍政幹部組成的上幹隊。幹部團的普通戰士都是連排級別的幹部學員,其任務既要為紅軍培訓後備幹部,也要保證行軍途中中央和軍委機關的安全,必要時還得參加戰鬥。長征初期,幹部團參戰的機會不多,隨著湘江血戰後紅軍人數的銳減,這支1000餘人的部隊才在戰鬥中嶄露頭角。

幹部團打的第一場大仗便是力挽狂瀾的生死之戰。遵義會議後,紅軍揮師北上,與川軍郭勳祺部陷入苦戰。當時,敵人打到土城軍委指揮部的前沿。土城背後就是赤水,背水一戰的局面使朱德都衝上前線指揮戰鬥,毛澤東不得不急令幹部團加入戰鬥。幹部團當時裝備了衝鋒步槍和鋼盔,敵人卻從沒見過戴鋼盔的紅軍。更讓他們膽怯的是,幹部團前仆後繼的精神和一刻不停的反衝鋒,以至於毛澤東在看到川軍兇猛的進攻被壓下去後也興奮地說:“這個陳賡,可以當個軍長!”但戰後他也深深感到,幹部團的學員是紅軍寶貴的財富,以後要謹慎使用。

僅僅不到一個月裡,紅軍在二打遵義的戰鬥中又和國民黨吳奇偉部陷入了僵持,幹部團的加入立刻使戰場形勢扭轉,敵人全線潰退。吳奇偉一直被追到烏江邊,驚慌失措的他砍斷了浮橋,自己有3000餘人當了紅軍的俘虜。

而真正讓幹部團一舉成名的則是在金沙江畔飛奪皎平渡一戰。1935年4月底,紅軍佯攻昆明,誘使防守金沙江的滇軍回援。紅軍必須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迅速渡江。周恩來親自給幹部團下達了作戰命令。劉伯承帶領先頭部隊強行軍160裡消滅了皎平渡兩岸的敵人,控制了渡口。為了奪取威脅渡口安全的通安縣城,陳賡率領的後梯隊則不得不在陡峭狹窄的山路上急行軍。山路的一邊是猛烈的火力,另一邊是萬丈絕壁。一番激戰之後,幹部團以4死6傷的代價斃敵數百人,佔領了該縣城。幹部團在搶奪皎平渡戰鬥過後贏得了中革軍委的嘉獎,而川軍一聽到頭戴鋼盔的紅軍和那個戴眼鏡的“司令”(陳賡)便望風而逃。劉伯承戰後也感嘆道:“幹部團的同志怎麼能一天走這麼遠的路呢?他們走到了,還打了勝仗,靠的是什麼?靠覺悟,靠黨。”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後,中革軍委於7月下旬決定將幹部團與四方面軍的軍事學校合併成立紅軍大學,許多學員被補充到其他主力部隊擔任指揮幹部。長征到達陝北後,原幹部團和陝甘紅軍學校合併,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幹部團完成了其歷史使命,但其為中國革命所培養的那些精華力量卻一直活躍在中國革命歷史的舞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