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為什麼路遙筆下,美好的愛情都千篇一律?

博書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關於普通人的奮鬥史,而全書最扣人心絃或說感人至深之處莫過於路遙所塑造的貫穿全書的幾段愛情與婚姻,作為本書在探討個人奮鬥價值以外的第二大主題。

細品書中路遙對情愛的描寫,我們會發現他所竭力打造的一個婚戀烏托邦。站在藝術源自生活的角度,路遙書中呈現的婚姻愛情觀以及他對人物的塑造手法上都是現實情感生活在他藝術創作中的外化,書中人物的愛情命運走向也是作者自己的婚戀態度的投射。尤其是從路遙筆下的女性形象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重疊的影子。

1、田潤葉和少安的愛情;田曉霞和少平的愛情:

田潤葉和田曉霞都出身高幹家庭,才貌出眾,是新時代獨立知識女性的代表。難能可貴的是,她們身上絲毫不見原生家庭帶給他們的優越感,也沒有傲慢跋扈之氣,和善而純真,美好而耀眼。這樣兩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分別愛上了少安和少平兩兄弟。

潤葉對少安的愛是青梅竹馬的成長過程中深遠而富於柔情長流細水。於少安而言,那是他心頭的白月光,照亮著他本不太華麗、灰暗狹窄的人生。而那份愛發展到最後是幾近決絕的痴戀,及至少安成家立業,有緣無分的愛情傷痛仍在潤葉心中揮之不去。她在結婚後拒絕和丈夫同居,在青春初戀的煎熬中愛到忘乎自己。

直到丈夫李向前在一場車禍中失去雙腿,她才從麻木的自我中迴歸到現實婚姻生活。曾經,丈夫在這幾年間的深情種種都無法使她改變心意,博取她的好感,而一場車禍真的就觸發了她心中對丈夫的愛情嗎?在我看來,那更近似於一種親情的紐帶。

現實中,這個可憐人從身體健全,愛她愛到無法自拔到自暴自棄,引發事故,田潤葉的良善之心再也無法無視這樣一個男人,她從中看到了自己這些年對孫少安的同一種執念。她於是決心用自己的溫暖去幫他抵禦餘生的嚴寒,卻未必出於愛情。

田曉霞對孫少平的感情是從惺惺相惜到兩情相悅,是真正意義上兩個契合靈魂的相遇。她高貴、美麗、熱情、聰慧,集上帝的萬千寵愛於一身。從雙水村的小天地,到更大一點的黃原,及至省城,她是個有著廣闊閱歷的女孩。

然而,歷經千帆,兜兜轉轉,她依然選擇留在煤礦工人孫少平的生命裡。因為孫少平身上那種同齡人所不具備的對生活的深刻體察以及生命的韌性都讓同樣靈性深邃的田曉霞深深崇拜著。

從路遙塑造的這兩個主人公身上,我依稀看到了作者內心對愛情彌足珍貴的信仰,即使這兩段感情最後的設定都是抱憾嘆息,這也難掩他筆下愛情的純粹之美。

若非信仰愛情的人又怎會有這樣的深情的感嘆:

沒有愛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設想。愛情啊!它使荒蕪變為繁榮,平庸變為偉大;使死去的復活,使活著的閃閃發光。

也正是因此,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幾乎是愛情烏托邦裡的完人。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敘寫的幾段婚姻中看到。

2、少安和賀秀蓮基於現實的愛情:

孫少安在忍痛割捨下田潤葉的告白後,遠赴山西,很快確定了賀秀蓮為自己結婚的對象。秀蓮的確是上天給孫少安的禮物,她在生活的重壓快讓孫少安喘不過氣之際來到了他身邊。不需要彩禮,也沒有三媒六聘,她就像一個從天而降的田螺姑娘,任勞任怨,一心幫他扶持家業。在生活上,她千依百順,體貼丈夫,照顧家人。

婚後生活中,妻子給予了少安前所未有的溫存和愛意,兩人之間逐漸建立起了深情厚誼,但離愛情卻似乎有一段距離。秀蓮在婚姻生活中一直扮演著一個盡職盡責的一個好妻子、好媳婦,但少安卻還難以達到一個好丈夫的高度,我將之歸結為他們的婚姻並不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

故事的幾個情節一直令我記憶猶新:在一次秀蓮在分粥時,她盛了一碗更為濃稠的給少安,得到的僅僅是丈夫抱怨她沒有以更加公允的態度對待一家人;她為家裡操勞數年,提出渴望過上普通人的兩口子生活時,少安無情否決了他,直言要照料大家庭,卻似乎把她數年來的操持視為理所當然;少安生意受挫時,妻子千里迢迢數次為他前往老家籌錢,而他在生活中對妻子的關照卻很少。

最後他好不容易功成名就,妻子卻因操了勞過度,吐血身亡。賀秀蓮是個完美的妻子,卻終其一生沒有得到妻子該得到的愛情。

孫少安的姐姐孫蘭花和賀秀蓮是同一屬性的女人。她的丈夫王滿銀是個吊兒郎當的浪子,不務正業,常年遊走在外,對家庭的付出和貢獻幾乎為零。蘭花卻死心塌地愛著這個幾乎讓所有人招恨的男人。

洗衣做飯、下地幹活、照料孩子,她過著當爹又當媽的生活卻不曾抱怨,只為了一年到頭盼他春節歸來的那幾日溫存。哪怕最後丈夫在他眼皮底下肉體出軌,她都沒有歸罪和苛責他男人,只是抹淚埋怨有人勾引了她丈夫,試圖輕生。

3、路遙自身的經歷:

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中,路遙塑造的女性身上都體現出了極大的母性光輝,對婚姻和愛情有著近乎不可思議的忠誠與奉獻。這導致他筆下一個個過於優質的痴情女子反而顯得有點失真,這是路遙塑造的一個大型婚戀烏托邦。

而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的樣板化也恰恰體現了他內心對這種女性形象的欣賞和渴望。如果結合路遙的個人生活經歷和情感生活,我們就不難追溯這樣一個情感烏托邦的源泉。

走進作者路遙,他的童年是在飢貧交迫中度過的。當捉襟見肘的家庭已經供養不起他上學,父親在路遙七歲那年便把他過繼給了伯父。父親離開的那一刻給他的童年就此籠罩上了一層陰影,他也從那一刻起體會到什麼叫男兒當自強。

童年的不幸塑造了他更加強大的獨立人格,也意味著親情缺失成為路遙永遠的創傷。路遙性格中的自卑與悲觀情結也源於他的童年,這一切令他終生耿耿於懷。

直至臨終的那一刻,他嘴裡最後唸叨的是:“爸爸最好,媽媽最親……”。因此,我們不難得出路遙筆下無私奉獻,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女性形象都體現了他對母愛和親情這一欄人生空白的遺憾和渴求。

感情生活中,路遙的初戀是一名北京戶籍的知青,兩個人相識相戀,但由於對方的門第之見,這段感情還是最終宣告失敗。路遙從那時起便暗暗發誓要娶一個北京戶籍的妻子。

他最後也的確做到了,其妻林達是一個頗有文學才情的知識女性,他從中收穫了愛情的滿足。然而初戀的失敗不時悶燃著他內在的自卑,令他無法釋懷。路遙在後來的婚姻生活中,一系列矛盾又因為雙方家庭背景的差異不斷產生,導致了他的婚姻走向破裂。

情路和婚姻的坎坷讓他飽嘗了愛情的悲苦,也加深了他對純粹愛情的感懷。因此,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我們看到他筆下那一個個近乎完美得失真的充滿母性光環的無私女性形象。而這些情感最終都帶上了或多或少的瑕疵也體現了他骨子裡根深蒂固的悲觀主義。

END.


END.

我是博書君,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博書。和你分享知識,一起成長!


博書


想了一會兒,還是沒明白問題所指。如果從文學史和文學批評的角度看,《平凡的世界》處於尷尬的處境,可以理解。單純這個題目看,完全沒有根據啊,如果我的理解有誤,望題主留言指出。我是這樣理解的:

《平凡的世界》中的愛情不是千篇一律

沒有千篇一律呀,各有各的美好,各有各的經歷,各有各的情愫。


孫少安和田潤葉——青梅竹馬的愛情

少安和潤葉是同學,從小時的玩伴到入學後的同學,有著不同於旁人的感情。後來少安輟學回家,忙於農活,潤葉讀書求學,在城裡當了老師。歲月流逝,兩人的人生經歷和所遇之事相差巨大,兩人的生活交集也少之又少。直到潤葉跟少安表白,少安才明白,原來他心中的潤葉妹子,也喜歡著他。但現實的鴻溝,實在無法逾越,最終選擇放棄。如果有人說少安不爭氣,沒有勇氣!那一定沒有好好看原著,沒有好好去理解那個時代的人,那樣的生活境遇下,如何承擔愛的責任。深沉的愛卻不能接受,內心的苦悶,明白的人自然明白。

孫少平和田曉霞——兩情相悅的愛情

少平和曉霞的愛情是所有人的都期待的愛情,你有心,我有意,兩情相悅。相比少安和潤葉,少平和曉霞並不是小時的玩伴,並沒有青梅竹馬。高中的同學,後來成為摯友,諍友,甚至可以說曉霞是少平的人生導師,指出了內心的方向。兩情相悅的愛情亦不是一氣呵成,不是一朝一夕,經過了時間的考驗,經歷了生活的磨練,才最終走到一起。少平內心也有自卑,只是相比大哥,他內心有一個廣闊的世界,正是看這世界的眼光和胸襟,才能和曉霞的人生哲學想匹配。正是如此,二人心中都有感覺,但都沒有過早表明心意,纏綿繾綣,正是他們最好的愛情。

孫蘭花和王滿銀——信任至極的愛情

為什麼說蘭花和滿銀的愛情是信任至極呢?起初,蘭花對這個逛鬼沒有感情,覺得他就是個二溜子。但滿銀大膽追求愛情的勇氣及真心,感動了蘭花。從此,他們選擇彼此信任。滿銀相信自己娶的這個婆姨是極好的姑娘,踏實,勤勞,肯定能持家。這為他出去逛奠定了心裡基礎。而蘭花也相信,這個幽默的男人能夠依靠。最印象深刻的是,滿銀決心改過自新,蘭花再一次選擇信任,這裡是極為感人的。如不是信任至極的愛情,又怎麼會再次選擇相信呢?

孫蘭香和吳仲平——恰到好處的愛情

蘭香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內心的堅強考取了名牌大學,還是艱澀難學的專業。蘭香對生活的態度,和對自己堅持的求學路有自己的理解。面對生活,她不卑不亢,即便自己心愛的人是吳仲平,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同。吳仲平也極懂蘭香的內心,明白她心裡所想。這就是恰到好處的愛情。

郝紅梅和顧養民——踮腳仰望的愛情

郝紅梅對顧養民的情愫多來自於欣賞和依靠,在她孤獨的心裡需要有一個依靠,這個依靠不單單是能安慰她,更多的是能改變她生活的人。班長顧養民家庭出身好,爺爺是有名的醫生。其實,顧養民內心並不是多愛郝紅梅,當他得知畢業前夕那件事,就果斷與郝紅梅撇清了關係。當然,顧養民也沒有別的辦法,或許他內心喜歡的人是純潔無比的,他可以不在乎紅梅的出身,但卻忍受不了她偷手帕。踮腳仰望的愛情,多指的是郝紅梅。

《平凡的世界》中的愛情沒有理想化

愛情唯美,談理想化還說得過去,關鍵是很多愛情都極具悲劇色彩。少安沒能和潤葉在一起,後來遇到了秀蓮,家長光景越來越好,秀蓮卻離開了少安。少平和曉霞的愛情是悽美的,相信很多讀者最為惋惜的就是他們倆的愛情。三年之約,雨中再也見不到那位活潑可愛的姑娘,少平的心在滴血,他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可見,並不是每一個愛情故事都有好的結局,為什麼說愛情有點理想化?

以上純屬個人的看法和理解,如有不同意的看法,大家留言,一起討論。

<strong>


穠麗的時光


是有點雷同。在那個貧苦的年代,愛情可能是路遙心裡的理想人生吧,也是他想要的結果。


在那個年代,都喜歡高官厚祿,才有了後來少平和小霞還有他妹妹和一個官二代。少安的初戀和一個官二代。他喜歡的人都是這樣的結果。除了官二代好像沒有別的。在他的腦子裡,成功就好像應該是當官吧。


很多人喜歡看《平凡世界》,有的看了辛酸淚流,有的看了一遍不夠要看好幾遍,有的直接把我當成珍藏起來,隨時拿出來看。聽說是因為很想小時候的自己,和自己辛苦平凡的父母。我也有那麼一點感覺,裡面的心理描寫的確有親臨實境之感。特別是兩個少年買飯時的那種窘迫,沒有錢,貧窮是最具有那個年代特徵的。



裡面哥哥和弟弟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遠,很美,一個是實業家,一個是理想主義者。但是他們還是那樣平凡,還是那樣要承受生活的壓力,過著平凡的人生。雖然年代不一樣了,我們和他們又有什麼區別和優越感呢?不再那樣窮困,也免不了一樣的人生。


愛情是人對美好生活的幻影。不夠真實。真實的生活中,愛情我覺得更像是少安兩口子那樣。沒有高官厚祿,平凡中有矛盾,有痛苦,彼此離不開,共同承擔生活壓力。


雨霖鈴97090


我沒明白什麼叫千篇一律,以孫少平為例,田曉霞和惠英,每一段感情都體現了他不同時期對生活的態度和感悟,每一段感情都是生活的饋贈,各不相同。

生活是那麼困苦和不可控制,所有的艱辛和苦難都必須接受,即使失去最親的人,哭過後依然要堅強著活下去。

田曉霞給了他最純的愛。這是奢侈的,精神的愛戀,不顧世俗,不顧身份,能遇見這樣的女人,真的是值了,只是這樣的愛情太純太美好了,路遙不得不扼殺了她,生活就是如此。

而惠英,這個質樸的女人,同樣失去了最愛的人,她能給少平的可能不是浪漫,也不是激情,卻是安安穩穩的日子。

愛情,給了孫少平成長的動力和方向,在那麼多苦難面前,他有強大的精神力支撐著自己,一步步走向幸福的生活。


致被遺忘的自己


那個時代的愛情比較簡單,我是說相對於現在的愛情。


mouldlion


這個得問他自己才知道。


竹葉紅老師


在路遙先生的名著《平凡的世界》中,對於美好的愛情描寫並不是千篇一律的。少安和潤葉青梅竹馬的美好戀情因兩家境況的差異難以結合;少平和小霞從相知到相愛而最終卻以讓人扼腕的悲劇而結束,還有金波短暫而熱烈的初戀,描寫的各有特色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讀者的心。儘管各自的愛情最後都以悲劇結束,卻給讀者留下了許多的遐想的空間耐人尋味。把答案留給讀者去構思去作答,這就是文學的魅力,感人肺腑回味無窮。




西域之子cyj


歌頌愛情沒什麼不對,但路遙似乎不懂愛情。

也許是囿於閱歷,《平凡的世界》裡的愛情基本都是一個模式:扶貧式愛情。據說,路遙先生本人也擁有類似的愛情經歷。由此,我們就能理解《平凡的世界》裡的有關愛情的理念(理想)了。


貓咪貓咪小貓咪


俄國有個姓託的老漢說過“幸福的家庭都差球不多,不幸的家庭倒各有各的不幸”。這話還真沒說錯。陝北地方苦焦,小夥路遙把苦吃扎咧,可憐連剃頭的幾塊錢都捨不得花,不像關中老陳,給葫蘆頭寫幾個字就飯也咥了,名也有了。抽的那洋捲菸就指頭壯,一根能買幾十條工字煙。——啥是個理?人跟人能比嗎?


我在故我思\n


在那個年代,物質極度貧乏,生活十分單調,感情相對單純,所以該作品的愛情故事似乎給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覺。其實這種愛情才彌足珍貴!值得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