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理論(二)

一、勢的形成

勢的形成原理類似耗散結構理論。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個孤立系統的熵一定會隨時間增大,熵達到極大值,系統達到最無序的平衡態。勢本身是一種負熵,是從無序到有序的發展過程。所不同的是,負熵應用於各類物體,多用於物質層面,而勢著重於人的意識層面。人類是一種高度發達的耗散結構,具有最為複雜而精密的有序化結構和嚴謹協調的有序化功能。從這一點上看,勢理論與協同學有更多相似之處[1]。

不妨這樣想像,主體內部能夠產生勢的最基本元素為某種粒子,這種粒子有序地排列時,形成“勢”。和物理中學的概念一樣,勢只是個相對概念,目前還難以量化,但可暫時用“勢值”一詞來恆量大小。勢值的大小受粒子本身強度、粒子排列的方向、排列的緊密程度等因素影響。

對勢的比較要區分不同的維度,李德昌教授共總結歸納了勢的八個維度。即貨幣、權力、知識、空間,加上情感、藝術、虛擬和時間[3]。只有在同一維度上,勢才容易被比較。其實在每個維度中還會衍生出若干個分支,暫且稱為支維。在每一個支維上面,進行勢值的比較就更加容易和可行。

[1] 此處尚需要與赫爾曼·哈肯(Harmann Haken)的協同學理論作比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