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祕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對於大腦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發現人的大腦複雜的程度不輸於整個宇宙。人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結構,科學家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摸透人類的大腦。一直以來生物學家和天文物理學家都是在自己的研究領域進行研究,從來沒有過聯合在一起研究。直到最近有科學家發聲說,

宇宙的一些結構似乎與人類的大腦有著某種聯繫。人腦的結構與宇宙結構非常的相似,也許宇宙其實是某個不明生物的大腦,這會是真的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吧!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人腦就是一個小宇宙

朱迪思和她的先生迪克合寫了一本書叫做《三磅宇宙》,這本書將人腦比作了三磅重的宇宙。在書中的33頁有兩張圖片有著驚人的相似度。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一張是大腦皮層圖片,一張是宇宙物質圖片,可以說大腦就是一個微縮型的宇宙。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人腦結構與宇宙結構相似

人腦的複雜程度是不比宇宙的複雜程度低的,在人腦中擁有著1000億個神經元和

100萬億個連接點,科學家們到現在為止都只明白了大腦淺層的東西,還有複雜的意識形成根本是毫無頭緒的。

而宇宙也是非常的複雜,眾多的星系因為引力作用而相互吸引形成星系群,在宇宙中有非常多的星系群,而我們銀河系所在的星系群最少都有100億個星系團。並且宇宙星系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天體,恆星系等等,就像大腦裡的各種細胞層次一樣。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大腦信號傳輸

人腦與宇宙的生長方式相同

有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擬程序,用來模擬宇宙的生長方式。將宇宙分成很小的單元,然後加入比亞粒子還要小的時空份額,發現隨著宇宙的增長,時空也會不斷的增長,最後彼此聯結成網狀。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而人腦中的神經細胞也是在生長過程中,慢慢的聯結成了一片巨大的網絡。並且會相互協調相似的節點與許多連接節點之間的關係,組織化程度極高。

宇宙其實就是一個超級的大腦

宇宙就是一個巨型的大腦。這些研究發現至今仍被不斷報道與關注,似乎預示著科學領域的巨大突破。如果這些發現最終被完全證實,那將徹底改變人們對宇宙、對人體、對生命以及對人和宇宙之關係的認識。

全息論宇宙

全息論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全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超距作用的原理。大衛波姆曾闡述說,獨立存在的事物展開來所看到的秩序之下其實存在著一種不可分的整體的有序性。這一整體與各個展開的個體同時共存。所以宇宙就如同一張巨大的全息圖,它的各個部分既包含於整體之中,而整體亦包含於個體之中。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都隱含這整個宇宙。這與中國文化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不謀而和。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天人合一理論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莊子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應順乎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和諧。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代表“道”、“真理”、“法則”,“天人合一”就是與先天本性相合,迴歸大道,歸根覆命。

天人合一不僅僅是一種思想,而且是一種狀態,是探索宇宙最直接的鑰匙。

而且,此理論也得到現代天文學和磁力學理論的支持,現代天文學和磁力學理論認為:天體是一個巨大的磁體,天軸南北兩極是南北磁極;地球居天體之間,是一小磁體。地球南北兩極也是南北磁極,分別與天體兩大磁極發生磁感應,所以天地的軸心傾向相同,在一條直線上,這便是天地感應最根本的內涵之一。《黃帝內經》所述五運六氣的種種感應之道,統統建立在這個感應性上。這種感應性或磁力,都屬於無形的能,在中醫名之曰"氣"。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天地氣交

氣交的實質是天地人本源於一氣,天人合一最重要的體現也是合於"氣"。《素問·六微旨大論》提出"氣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曰:何謂氣交?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求之本,求之位,求之氣交皆指求氣之本。”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天有六氣,風寒暑溼火燥。位者,地之六步,木火土金水火。言天者求之本,是說求六氣的盛衰,觀察天上的變化就可以知道。言地者求之位,探求六步的循環之理,而地下的變化可以知道。人在天地之中,所以求之於氣交,則可知道安危。天,地,人三者是一氣分佈到不同領域的結果,因而是可以認知和掌握的。"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即,人與萬物,生於天地氣交之中,人氣從之則生長壯老已,萬物從之則生長化收藏。人雖有自身特殊的運動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開合往來,是與天地萬物相同、相通的。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氣交的產生是因為地之寒熱與天之陰陽之節氣相差三節。按理說,一年中冬至日為陰之極,應該氣候最冷,夏至日為陽之極,應該氣候最熱,故天之太陽為夏至,天之太陰為冬至。但事實上大地有一個白天吸熱,夜間散熱的過程,所以冬至之後經小寒、大寒、立春三節氣達到積寒的高峰,即地之最寒冷在冬至後三節氣,立春一到,氣候便開始溫暖,此三節之差,張介賓十分重視,其《類經圖翼》雲:"然一歲之氣始於子,四季之春始於寅者,何也?蓋以建子之日,陽氣雖始於黃鐘,然猶潛伏地下,未見生化之功及其自醜轉寅,三陽始備,於是和風至而萬物生,……故陽雖始於子而春必起於寅。"即天之溫起於子,而地之溫卻始於寅,天地之氣相差三節。由於氣交相差三節,便產生了天地之氣的"升降沉浮"、"氣交易位"等變化。 所謂"氣交易位"是指氣候的太過和不及而導致氣交的位置發生移動,由於陰陽之氣與寒熱之氣相差三節,"時有定位,氣無必至",即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有一定的次序和時位,溫熱寒涼的秩序是不會錯的,但,氣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的現象卻是經常發生的。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史上一個重要命題。季老說:“我曾說天人合一論,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最大的貢獻。”我的補充明確地說,“天人合一”就是人與大自然要合一,與宇宙合一,要和平共處,不要講征服與被征服。而是省己身而可窺探宇宙的奧秘。就像看到一滴水,而我卻能知道整個大海一樣。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應的。《莊子·達生》曰:“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易經》中強調三才之道,將天、地、人並立起來,並將人放在中心地位,這就說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於“生萬物”。人不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於“成萬物”。再具體地說: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天地人三者雖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對應、相互聯繫的。這不僅是一種“同與應”的關係,而且是一種內在的生成關係和實現原則。天地之道是生成法則,人之道是探索並掌控法則,二者缺一不可。

實際上,作為人和宇宙,天生就是一一對應的,可是構成人類社會的植物、動物及人的本身,他們的生長衰老、他們的變化卻無法逃脫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講天與萬物、與人的這種生理狀態的合一,而不是天與人的社會結構的合一。 因為中醫是研究天、地、人之間的術數轉換變化關係的一門學問。在他看來,天人合一就已把中醫小了一截。李陽波同時認為錢學森也看到了中醫、氣功、人體特異功能的一些情況,從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議的潛力,看到了人天之間所存在的必然聯繫。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內經》主張“天人合一”,其具體表現為“天人相應”學說。《內經》反覆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靈樞·刺節真邪》),“人與天地相參也”(《靈樞·歲露》、《靈樞·經水》),“與天地如一”(《素問·脈要精微論》)。認為作為獨立於人的精神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的“天”與作為具有精神意識主體的“人”有著統一的本原、屬性、結構和規律。因此,《內經》的天人合一觀是《黃帝內經》天道觀的目的所在。就像即將變天下雨時,有風溼性關節炎的,會提前感覺到非常痛苦一樣,這也是天人交感的最好證明。

《內經》“天人相應”學說,可以從兩方面來探討:一是從大的生態環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質與現象來看"天人合一"的內涵;一是從生命(小宇宙)的本質與現象來看"天人合一"的內涵。

心與宇宙(第六輯)打開宇宙奧秘的鑰匙,中國的“天人合一”理論

結語:只是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還有限,無法對宇宙與人體中的各種系統進行細緻的對比,加上我們對人腦都還只是一知半解,所以對於宇宙其實是一個有意識的活體,這一說法並沒有很大的確定性。宇宙在以光速擴展著,就像人體的呼吸一樣,說不定哪天,它還會收縮。它一個呼吸可能就是幾十億年,人類想要確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