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離子極化的角度解釋氯化銀的溶解度比氯化鉀小?

謝雄枝


通常,一個離子化合物在結合之前,正負離子的電荷分佈是均勻的,當形成離子化合物,相互靠近中,電子就會被吸引,導致離子發生變形,就比如下圖

當負離子靠近帶正電的電極板時,負離子中的電子就會被正極板吸引,帶正電荷的原子核就會被帶正電荷電極板推開;反之,當正電荷離子靠近帶負電荷的電極板,負離子的原子核就會被吸引,而電子就會被推開,這種現象叫做離子的極化。

並且,當離子發生極化而導致變形時,我們就稱這種變形叫做極化率,極化率是可以作為離子變形的量度。通常離子半徑越大,極化率越大。所以,負離子的極化率一般比正離子的極化率大。當正離子的帶電荷越多,極化率越小;負離子帶電荷越多,極化率就越大。離子中極化率越大,那麼離子就被相鄰離子吸引的不牢固。

一般情況下,正負離子靠近時相互極化,正離子主要考慮極化能力,而負離子主要考慮極化率能力。當最外層電子為18電子構型時,正離子的極化率就比較顯著,負離子對正離子的極化能力也比較顯著。比如,像銀離子和鹵素離子結合過程中,正負離子間相互極化才突出,兩種離子都發生變形,離子鍵就會像共價鍵過渡。如下圖

當離子鍵向共價鍵過渡的過程中,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就會降低。離子晶體通常是可溶於水的,水會削弱正負離子間的吸引,導致離子化合物在水中容易形成離子。但是,當離子的極化作用明顯時,離子鍵向共價鍵過渡,水就不容易減弱正負離子間的吸引。所以,就難溶於水。

綜上所述,氯化銀的共價程度較大。所以,它是沉澱不容易溶於水。

順便提一下,不管是共價化合物還是離子化合物,都是人為定義的,這兩個化合物沒有明顯界限,絕對的離子鍵是不存在的,由於離子間隨時存在的相互吸引,正負離子間多多少少總會相互極化,導致電子雲重疊,而帶點共價鍵成分,只是程度不一樣,比如常見的氯化鈉,這是典型的離子化合物,但是它也總會存在一點共價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