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睢縣一中找魂——睢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為睢縣一中找魂——睢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為了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迎接睢中建校80週年,給睢中學子留住歷史、留住記億,讓睢中的歷史文化“活”起來、“動”起來、“興”起來,不斷的向外界彰顯睢中歷史文化的影響力。特提出“一歌一圖一像一碑二園”的校園文化工程建議。

一歌——校歌

校歌是學校辦學理念、校園精神和學校特色的集中體現。大意可以是:“大河之南,豫州東,洋洋梁宋睢州拱,中原文化一脈承;民族危難,吾校生,漫漫旅途指路燈,誓與中華共榮”(筆者對詩歌、作曲一竅不通)。

一圖——睢中遷徙地圖

遷徙地圖是展示睢中文脈的重要形式。從扶溝(理學肇始)、項城(袁氏家族)、開封(中原首府)到睢州(最後的洛學),隨著社會戰亂,睢中一路遷徙,融進了各地文脈,揉進了自強不息的精神。

為睢縣一中找魂——睢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像——朱紀章塑像

朱紀章先生是北大“五四”愛國運動領袖之一,抗日戰爭時期,在扶溝任豫東遊擊區教育專員,兼扶溝、周口、槐店3所聯中校長,後來還創建睢中前身之一的豫東中學,朱紀章先生是睢中的開創者。

一碑——洛學正脈碑

洛學有“宋興伊洛,元大蘇門”之說,意思是北宋時,洛學興起於伊洛地區(今洛陽),元朝時,光大於蘇門山(今河南輝縣)。明清,洛學可謂衍於睢水,以睢州為中心出現了王廷相、魯邦彥、呂坤、湯斌、田蘭芳、竇克勤和張伯行等理學名家,並有洛學書院,直至清末仍影響很大。老睢中便建於洛學書院附近,延續著洛學文脈。目前,嶽麓書院藏有“道南正脈”匾,休寧中學藏有“斯文正脈”匾,睢中應立“洛學正脈”匾額或石碑。

為睢縣一中找魂——睢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為睢縣一中找魂——睢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二園——睢學園和遊睢園

睢學園是睢縣歷代名人文化展示園,打造成現代版的鄉賢祠,地點可選在湯斌亭附近。將睢縣的父子狀元、兄弟三進士、祖孫三代翰林於此展示出來,以時尚化、符號化、現代化和藝術化的形式展示。同時將錦襄書院、繪川書院、道存書院和洛學書院及其名師也以符號化的形式展示出來,體現睢中的一脈相承。

為睢縣一中找魂——睢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為睢縣一中找魂——睢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遊睢園是遊歷睢縣的歷代名人展示園,地點選在蘇軾亭附近。曹丕為皇帝時期,陳琳的《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中記載:“遊睢渙者,學藻繢之彩”, 杜甫有“藻繪憶遊睢”的詩句,“遊睢”指遊宦至睢水之地。歷史上,孔子(臨危不懼、斯文在茲)、司馬相如(蓼堤)、蘇軾(中山洞庭二賦)、陳與義(襄邑道中)和孔尚任(過睢州)等曾遊歷睢州。

為睢縣一中找魂——睢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