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德國真的有勝利的可能嗎?

王者天下86726696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一戰德國獲勝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一戰在美國參戰之前,雙方實力差距沒有二戰那麼大。

一戰的關鍵在於施裡芬計劃能否實現,也就是短時間內在西線擊中主力,打垮法國,消滅歐洲南部的威脅。

然而,轉頭擊潰俄國,迫使俄國簽訂停戰協定,再集中力量對付英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德國陣營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

二戰中,德國的盟友主要是意大利、日本,還有歐洲一些小國。

其中意大利是攪屎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而日本幾乎沒有和德國協同過,基本是自說自話的擴大自己的利益範圍,還主動攻擊美國將德國坑死。

一戰中,德國除了有意大利作為盟友以外,還有比較強大的奧匈帝國作為盟友。

一戰開戰時期,客觀來說協約國和同盟國的實力差不多,沒有誰明顯強於誰。

如果不是小毛奇篡改施裡芬計劃,擅自將兵力東西線兵力比從7:1改為3:1,英法在馬恩河戰役局很難獲勝。

德軍長期之下,佔領法國全境,英軍也就只能逃出歐洲大陸。

關鍵在於,當年的沙俄和二戰的蘇聯不能相比。

沙俄和德軍交手基本都是連續的潰敗,沙俄軍隊裝備低劣,訓練差,指揮官無能。沙俄很多部隊都做不到人手一隻步槍!

而且,沙俄內部問題太多,最後直接發生崩潰,列寧不惜一切退出協約國,簽訂了所謂喪權辱國的《不列斯特條約》。

如果德軍消滅法國的抵抗以後,集中主力猛擊沙俄,可能加速沙俄內部崩潰,直接退出協約國。

這樣,協約國就瓦解了,只剩下英國一個國家。

當時美國人不願意隨便參戰,直到戰爭爆發後3年1917年才加入協約國。

如果協約國迅速瓦解,美國恐怕也不會隨便參戰。

由此,英國面對整個同盟國,恐怕也只能默認現實,重新開始和德國的談判,劃分歐洲勢力和世界殖民地。


薩沙


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作為同盟國,是一戰的主要參與過,並且是挑起一戰的主要國家,所以德國當時肯定是有一戰勝利的可能的。

德軍早在一戰爆發前就已經制定出了作戰計劃。德國準備將德軍的10個師和夾在一些地方部隊用於對俄國的東線作戰,另外用79個師對法國的西線作戰。而且西線作戰又分為左右兩翼,左翼部隊11個師,右翼部隊68個師。

戰爭一開始西線部隊進展非常順利,很快就突破比利時進入法國境內,但是東線部隊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德軍東線部隊配合奧地利軍隊進攻俄國,結果德軍和奧地利軍隊都被俄軍擊破。

總的來說,一戰是一場侵略性的戰爭,非正義的戰爭,給捲入一戰國家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中國也是一戰參與過,為一戰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德軍的戰敗加入一戰的結束,對於一戰參與國的人民來說是一件好事。











軍事武器與歷史


一戰德國勝利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不會是大勝,即使勝利也是兩敗俱傷。

首先,小毛奇戰前大肆修改施裡芬計劃,使得西線的軍事部署薄弱,就已經埋下了戰敗的禍根。在西線,德軍對抗的是英軍和法軍,一戰期間英國還是足夠強大的。小毛奇沒有集中優勢兵力迅速與法國決戰,最終導致德軍右翼攻擊力不足,在馬恩河被法軍擊退,戰爭進入了長期持久的塹壕戰和消耗戰。相比英國和法國,德國只能依靠國內的生產資源支持戰爭,由於英國海軍的海上封鎖,德國幾乎無法從海外獲得任何援助,包括殖民地和海上貿易。雖然,在東線,德國擊敗俄國割佔了沙俄大片領土,而且獲得的戰爭賠償,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德國在戰爭中的損耗,但這種補償對於高強度的消耗戰來說,杯水車薪。而英國和法國則其可以從廣闊的殖民地獲得補充。

雖然,德國人在戰術上佔有優勢,但彌補不了戰略和國力上的缺陷。美國遠征軍的參戰,很大程度上是提前結束了戰爭,即便美國遠征軍沒有參戰,以德國國內當時的困難,最後只能是講和。所以即使德國能夠在陸上戰勝協約國最後也是談判,法國不會滅亡,戰火也不會燒到大不列顛,即使戰勝也是兩敗俱傷。(圖片來自網絡)

 






十指輸入


一戰德國是有可能贏得戰爭的。

首先先明確一點,一戰沒有所謂的正義和非正義之分,本質就是一場帝國主義列強間矛盾的總爆發,這一點從後來的巴黎和會中列強重新瓜分世界就可以看出來。

德國的優勢是準備充分,軍隊素質好,陸軍訓練和戰術質量高。弱點是海軍無法匹敵英國,同時很容易被英國進行海上封鎖切斷原料供給。

所以德國能獲勝的關鍵在於能否快速地在西線擊敗法國,再調頭擊敗東線的沙俄,從而控制整個歐洲大陸,再以此籌碼與英國進行談判結束戰爭。

如果小毛奇沒有自以為是地改變施裡芬計劃的核心;如果阿爾薩斯洛林一線的德軍按計劃誘敵深入;如果德軍總參謀部堅決地執行在東線以既有兵力抵抗俄軍,甚至不惜放棄東普魯士,在徹底擊敗法國之前絕不削弱西線兵力,或許德國人還真能將法軍主力誘入口袋並予以殲滅,並在英國人反應過來之前徹底擊敗法國!

但是歷史沒有假設,總體上看同盟國的實力還是弱於協約國,而且德國在開戰前犯了很多錯誤!德國人雖然有贏的概率,但是必須克服很多人性的弱點,還要為戰前的錯誤買單!能贏得靠老天打眼!


anderain


在這裡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小毛奇沒有集中優勢兵力迅速與法國決戰,最終導致德軍右翼攻擊力不足,在馬恩河被法軍擊退,戰爭進入了長期持久的塹壕戰和消耗戰。

接下來我為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問題,我希望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一戰沒有所謂的正義和非正義之分,本質就是一場帝國主義列強間矛盾的總爆發,這一點從後來的巴黎和會中列強重新瓜分世界就可以看出來。

我認為德國的優勢是準備充分,軍隊素質好,陸軍訓練和戰術質量高。弱點是海軍無法匹敵英國,同時很容易被英國進行海上封鎖切斷原料供給。

我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作為同盟國,是一戰的主要參與過,並且是挑起一戰的主要國家,所以德國當時肯定是有一戰勝利的可能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裡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同時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在這裡,我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個美好的開始,美好的生活,還有每天開開心心的生活,還有快快樂樂成長,謝謝!



老劉看世界


一戰的主流是帝國主義戰爭,無論是二元君主制的德意志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議會君主制的大英帝國、意大利王國,還是共和制的法國、美國,其政治都屬於典型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無非是有的國家封建性、專制色彩強一點,有的國家封建性弱一點、民主色彩強一些罷了……一戰中的強權,意識形態上沒有根本差異,戰爭是為了殖民利益的再分配、帝國和民族的榮譽,民族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濫觴。正如德國殘酷對待比利時人,英國同樣在更早的之前就發明了集中營對待布爾人,戰爭雙方的帝國主義政策本質上是一丘之貉,雖然英國在一戰中的反德宣傳非常成功,打出“民主與專制之戰”吸引了來自大洋彼岸數量眾多的美國公民支持協約國,但在戰爭的絕大多數時期,戰爭任何一方都是缺乏某種正義的理想信念支撐的。西線塹壕戰開始後,戰爭雙方的士氣很快便消磨殆盡,支撐戰線的僅僅是現代化軍隊的嚴明紀律,最終決定了勝負的不是人心,而僅僅是帝國之間資源、人口博弈的結果,是硬數據實力的絕對碾壓。


聞書鳴


德國的經濟實力在一戰僅次於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精銳的陸軍和一批優秀的指揮官,但要明白,戰爭是綜合國力或者說國家集團的比拼。也許美國不參戰,德國還可以體面地退出戰爭。


魔幻奇遇


一戰德國是赤裸裸的侵略而非正義的戰爭。非正義之戰失敗是必然,勝利是不可能。非正義戰爭也是兵家大忌。


才情與激情齊飛


按當時的情況來說,是有可能的,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失敗的結果已經成為不可置疑的過去了


難切削材料加工技術


戰爭是侵略與反侵略的鬥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算戰爭贏得勝利,法西斯殘暴無仁,依舊會走向失敗與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