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的農村,晚上突然停電了到處黑燈瞎火,他們是怎樣吃飯洗漱的呢?

宛桐桐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停電成了家常便飯,三天兩頭就停電,停電給老百姓帶來很多不便。



記得我們小時候上學時,晚自習經常提個煤油燈,一個墨水瓶裡放點煤油,用紙或棉花念成燈芯,上自習時,每人一盞煤油燈,整個教室煙霧繚繞、煤油味沖天,燻的人直頭疼。婦女們經常在煤油燈下幹針線活,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因為全家人的穿戴靠的就是那一雙手,記得那時候,我們半夜醒來看見母親還在煤油燈下面幹活,那時候的針線活大部分都是晩上趕工,因為白天除了下地幹農活之外,其它家務也很多,比如餵豬呀餵雞呀拉碾子推磨子之類的。


後來,也就是八十年代裡,蠟燭慢慢代替了煤油燈,蠟燭比煤油燈先進多了也方便多了,

那時候的吃飯洗漱問題更是談不上用電了,燒柴火解決吃飯問題,火上燒一鍋水足夠全家人洗漱,衛生工作跟現在簡直沒法比較。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三農張老師


我是經歷過,我告訴你。

北方人。

首先告訴你天黑沒電的原因。

80年代農村天黑了之後就停電了,有時候白天也停,或者隔三差五的停電,原因就是用電量太少,用戶用的電還沒有線路損耗的多,所以在冬季或者用電少的時候就拉閘停電,減少損失。後來農村用電器多了,空調,電視,電腦,洗衣機,抽水泵什麼的亂七八糟功率不小了,就不限制用電了。

那麼,當年天黑了都怎麼辦呢?老實說,啥都弄不了。吃飯都在天黑之前搞定,刷鍋洗碗慢些就看不見了,特別是老的廚房採光不好,更是得早點吃飯,否則就得點著煤油燈。煤油也要花錢買啊!窮的人家裡吃鹽都是問題。

飯後幹啥?大人們門口或者溜達串門,扎堆聊天,拉家常理短,孩子們就滿村瘋跑,打游擊,捉迷藏,趁著月色玩玩,基本上8點多9點不到就滿村靜悄悄了,這時候農村的冬天都是煙霧繚繞的,因為要燒炕取暖。

偶爾大人有興致了,打個撲克,麻將什麼的,就點蠟燭,煤油燈太暗且有煙。掏1,2塊錢差孩子去買幾根蠟燭,餘著2毛錢買點瓜子揣兜裡就回來啦,蠟燭1毛1根,火柴5分錢1盒。

家裡窩一堆人打麻將也有好處,人多熱鬧,人體散熱也多,這屋子就暖和。


33232


生為一個地道的農村娃,我來給大家一個滿意的回答。我來自西北農村,以前常聽奶奶講那過去的事。那時候物資匱乏,在我們西北農村根本沒有電燈一說。農閒時到了傍晚基本上都是左領右舍圍坐在一起聊天,差不多的時候就上炕睡覺了。你要說非得晚上沒事做,幹個針線活啥的,就有了羊油,豬油等一些動物油外加一個棉花搓的燈芯,這就是我們西北農村最原始的照明。再後來就是煤油燈,感覺很高級了,再後來就有了馬燈,當然也可說這是煤油燈Plus




武威小吳



豫皖龍


問:80,90年代的農村,晚上停電後到處黑燈瞎火,他們是怎樣吃飯洗漱的?

作為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人來講,對以上的提的問題是最瞭解當幾年的情況了。


當時那個年代,國家電力不怎麼發達,農村用的都是鄉村裡的小型水電站發的電,電壓又不穩,工率又低。如遇天干年歲,亮又是一晚上,不亮又是一晚上。在遇到颳風下雨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當時農村的人們都採取買煤油來做燃料做成煤油燈,來解決突然晚上停電吃飯洗漱的問題。

現在好了,國家電業飛速發展,農村進行了農網改造,並且聯了網,現用電也不成問題了,真是應了那句話:國家的發展,給農村的人帶來了利益。

以上是旭陽老農對(80,90年代的農村,晚上停電到處黑燈瞎的,他們是怎麼處理

的?)的一點見解,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見解,並順便關注一下。謝謝!


旭陽老農


60,70年代,農村大部分都沒有電,更談不上突然停電,在那個年代,晚上自然是用煤油燈,蠟燭一般家庭用不起,煤油是限量供應的,如果不夠用,在生產隊用柴油機澆地時偷點柴油,有的人家把燈頭調的很小,象黃豆粒那麼大。

如果說洗漱,北方人不象南方一樣,有講究的人家,大鍋燒熱水洗洗腳就行了,更多的人家是不洗的,洗澡都是夏天到大坑或河裡去洗,婦女在家用毛巾擦擦就行了,整個冬天都不冼澡,皮膚黑得象豬皮一樣,很多人家都生蝨子,現在的年輕人可能都沒見過蝨子。

什麼年代有什麼樣的活法,現代人是無法理解的。


農民工248510435


60年代我家開過裁縫店,那時沒有電燈,母親晚上做衣服,用的是罩子燈,罩子燈上面是個直徑30多釐米的白色瓷質圓盤,中間是球形燈罩,下面是裝煤油的玻璃瓶子,光亮的大小靠燈頭上一個小手輪調節,擦燈罩是很細緻的活(要用好棉花沾白酒),玻璃薄的像蛋殼,要輕拿輕放的操作,其實這亮度再怎麼調節也就是相當於現在15瓦的燈泡……

至於夜間小便,尿盆放在炕前面,輕輕的用腳䠀一下就知道了,有月光就方便多了,因為撒尿不值得點燈,也可以劃根洋火。

冬天夜長睡覺晚,沒事就熄燈聽老人講故事和迷語,神了鬼了的……因為柴火少炕很涼。


雨後彩虹50後


真有意思,能問這個問題。50年代農村沒有電。不知道電是什麼東西。58年大躍進,人民公社時代聽領導說,電燈電話,樓上樓下就是共產主義。老百姓就盼著過上共產主義生活,按需分配。在那個年代農村照明就是點洋油燈,走遠路提馬提燈。我們上晚自習也是一人拿一個墨水瓶裝上洋油(就是現在叫煤油)。用棉花搓一條燈芯點上照明看書寫字。6O年代學校有了罩子燈。就是煤油燈用坡璃罩罩起來,甲繩子吊起來,一個學習小組一盞圍在一起,比原來小油燈亮多了。6O年代未中學用上了電燈,太幸福了。70年代農村有了電,個別家庭條件好的用上了電燈,太偉大了,人人羨慕。我們村能按上路燈也是90年代。要說農村晚上走路晴天有星星月亮。下雨泥水多有個手燈就很滿足了。要說晚上吃飯,老輩人說的好,天黑吃飯有誰吃到鼻子裡,都知道往嘴裡送。


五月們的風


六七十年代的中國鄉村很多地方還沒有通電呢,那個時候還沒有健全的電網。當時條件允許的許多公社和村集體集資建起水力發電機房或者兼容糧食加工,白天加工糧食晚上就進行發電提供照明,當時很少有電視機收音機之類的電器使用,唯一用電的就是燈泡,那時候娛樂節目很少每天晚上十一點之後就停止發電了。六十年代我們村裡也集資建起了水力糧食加工廠,建有水頭高度為十五米引水渠和水池,設備有一臺提供四十千瓦動力的水輪機,碾米機,粉碎機,粟頭脫粒,和一臺十二千瓦的發電機。現在這些設備還在服役,前段時間村裡安裝路燈就是用這些設備進行發電提供照明由專人管理。由於當年提供電力的設備比較落後,在沒有進行農網改造之前經常停電是很常見,有時候洗澡的時候突然間停電再正常不過了,記得一個鄰居說就是突然間停電洗完澡了穿衣服,把本該換洗的髒內褲又重新穿上,把那乾淨扔到了洗衣桶裡了。我們村真正意義上的平穩用電是在2000年進行農網改造完成之後,電壓也變得穩定了停電的次數也少了電費也便宜了許多。


在雨中的狂野


60,70年代農村哪有電一說呀,我是過來的人記事就是煤油燈那時候煤油也是按計劃供應的,農村沒有煤油時只能摸瞎吃飯,那時的人洗澡只能到水堂或河裡洗澡冬天一般都不洗澡,農村上學上早自習也是煤油燈,到了80年我們那裡才開始辦電,當時是以生產隊為單位的集體,生產隊沒錢辦電代款辦,我當時是負責我們生產隊的辦電工作,我和會計一起跑了幾天才辦了一千元的代款,辦電第一個任務是全村家家有個電燈泡明起來,忙活了幾天終於全村燈泡亮起來了,記得是80年的10月17號晚上亮的,生產隊又請演了一場電影電影名是甜蜜的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