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三次低谷,侯寶林、馬季師徒兩次力挽狂瀾,如今正是第三次

相聲界三次低谷,侯寶林、馬季師徒兩次力挽狂瀾,如今正是第三次

“這樣一批無知的相聲演員, 無能的藝術家們, 應該對今天相聲尷尬的處境負最大的責任!不是我咬牙切齒聲嘶力竭, 我願意相聲好!”

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中國相聲界不乏輝煌的時光。曾經一個世代就出現了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三位公認的大師,曾經相聲演員可以佔據春晚的半壁江山,馬季和弟子姜昆不僅是春晚相聲演員,還是春晚策劃者、主持人。

但當今中國相聲界卻是危機四伏、振興乏力。所謂的“主流”相聲界似乎只剩下了歌頌與教育,還有觀眾近乎一邊倒的諷刺;而郭德綱口中的“非主流”相聲界幾乎是德雲社一家獨大,但德雲社裡是否存在相聲界真正的扛鼎者也讓人質疑。

這樣的形勢,不禁讓人呼籲能夠出現如侯寶林、侯一塵之類的力挽狂瀾者,期盼能再出一個馬季一樣的相聲界帶頭人。

過去的七十年時間裡,中國相聲界出現過三次低谷和波折,大師級的人物把相聲界帶出了波折,但也留下不少質疑。

相聲界三次低谷,侯寶林、馬季師徒兩次力挽狂瀾,如今正是第三次

第一次低谷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這一次的力挽狂瀾者是侯寶林。

舊社會的相聲有不少葷腥話,演員經常在臺上說一些不堪入耳的言語,因此被視為“低級趣味”,還有學校把相聲列為“社會公害”。新中國成立後,“低級趣味”的相聲就面臨著被淘汰的危機,但幾乎沒人會想到,侯寶林等人的努力,竟然使相聲搖身一變,成為紅遍全國、影響最大的藝術門類,要知道,在舊社會,相聲演員人數少、聽眾也並不是很多、影響並不大。

當時,侯寶林帶領侯一塵等人,在老舍的鼓勵下,成立了相聲改進小組,說文明相聲,而且主動適應大勢需求,改編一些新相聲。與此同時,侯寶林還組織成立了“北京市曲藝工作團”,也就是如今各地曲藝團的前身,所以相聲演員經常是曲藝團的主要領導人,相聲也是各地曲藝團的主要門類。

相聲界三次低谷,侯寶林、馬季師徒兩次力挽狂瀾,如今正是第三次

高元鈞、常貴田、侯寶林、常寶華、常寶霖、常寶霆

再加上侯寶林、劉寶瑞等人當時改編了不少受領導歡迎的相聲,比如《關公戰秦瓊》《君臣鬥》《解學士》等作品。相聲藉此轉危為機,成為一門影響極大的藝術種類。

也就是這次危機中,出現了所謂的歌頌相聲、教育相聲,典型的如常寶華在1959年的作品《昨天》、馬季的作品《找舅舅》《登山英雄贊》登。而侯寶林,也通過這次危機中表現出的出色組織能力,奠定了在中國相聲界的地位,被官方定義為“相聲大師”。

值得一提的是,常寶堃等相聲藝人也為相聲確立地位貢獻極大。當時,相聲藝人響應號召,主動到前線慰問演出,常寶堃等人不幸光榮犧牲。

相聲界三次低谷,侯寶林、馬季師徒兩次力挽狂瀾,如今正是第三次

第二次低谷出現在70年代,馬季在危機中脫穎而出。

馬季在相聲藝術上的傑出能力,自50年代加入中央廣播說唱團時就已經開始顯現,但馬季真正發揮影響力,是從70年代開始。70年代,受特殊環境制約,相聲幾乎陷入絕境,馬季創作的《友誼頌》《海燕》《山鷹》等是當時極少的能夠播出的相聲,可以說,是為相聲續了命。

等到80年代,隨著電視的普及,馬季成功將相聲帶上了電視熒屏,並且通過春晚舞臺,使相聲的影響力再次擴大。馬季的《宇宙牌香菸》《五官爭功》、弟子姜昆的《虎口遐想》《想入非非》、馮鞏的《小偷公司》等作品一時間膾炙人口,幾乎引領了整個80年代的相聲界,乃至喜劇界。

而馬季對這一時期相聲的又一貢獻,就是培養出一大批弟子,成為日後相聲界的主體。如姜昆,接任馬季央廣說唱團團長一職後,又擔任了中國曲協主席;馮鞏則接任了姜昆央廣藝術團團長職務,並且擔任曲協副主席;馬季的其他弟子也多在地方曲協、曲藝團擔任要職。

相聲界三次低谷,侯寶林、馬季師徒兩次力挽狂瀾,如今正是第三次

郭德綱、岳雲鵬、燒餅、于謙

第三次低谷始於90年代,至今仍不知向何處去。

90年代,相聲的諷刺能力下滑,甚至連最基本的逗笑都難以實現,眾多相聲藝人紛紛轉型,開始說小品、拍電影,或者是開公司、走仕途,中國相聲界再次下跌。

有人說,是郭德綱拯救了這次危機。2005年左右,郭德綱開始走紅,他的《論五十年相聲之現狀》一時火遍網絡。在這段相聲裡,郭德綱痛斥主流、痛斥當時的相聲界:“這樣一批無知的相聲演員, 無能的藝術家們, 應該對今天相聲尷尬的處境負最大的責任!不是我咬牙切齒聲嘶力竭, 我願意相聲好!”

日後,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日漸成為中國相聲的“主流”,成為相聲“傳統”的代言人,時至今日,依舊如此。但郭德綱和德雲社是否能恢復相聲往日輝煌,實現相聲的重生,現在來看,問題重重。

相聲界三次低谷,侯寶林、馬季師徒兩次力挽狂瀾,如今正是第三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